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1248858
第二章:去香港读书,港校和内地生彼此适应的十年
第三章:毕业了留下工作,香港迎来内地人才涌入潮
第四章:一寸土一寸金,香港人对房子的不懈追求
第五章“双非”衍生的人口规划,香港,你准备好了吗?
第六章:两地矛盾,需要时间彼此理解,坦诚面对
第七章:未来,面对竞争,香港,你还能安枕无忧吗?
后记
从八千年前香港岛问世地球开始,它就与华夏大陆紧密相连,是一座血浓于水的移民城市。从上世紀五十年代由於政治的劇變,數百萬人從内地不同的角落移居到香港起,几乎每一个年代都有大批不同原因的新移民纷至沓來,七十年代在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和煎熬中,不少人跨过罗湖桥,含泪回首向国旗鞠一躬,来到了香港;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後,又有一批人來香港尋找新的發展機遇,香港成为内地年轻人眺望世界的窗口;直到新世纪一十年代,一批像李佳佳夫妇这样的有为青年怀着求知、求发展的满腔热情,通过过硬的考试从深圳河彼岸来到了这里。无论先来后到,在这座移民城市里辛勤付出、安居乐业的所有居民,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香港特区居民,都是香港人。与此同时,也有以数十万计的香港居民涌到了内地各个省市,把握着国家发展的机遇,用自己的才干和汗水成就了辉煌的事业,他们也都是中国人。这种互通和交流,再次证明背靠祖国的香港是一个多元化社会,惟其多元才得以璀璨夺目,芳香四溢,惟其多元才需要和谐包容,和衷共济。
这本书的后一章,佳佳展望香港的未来,忧喜交集,使我受到感动。她在段中就发问:“面对挑战,香港,你还能安枕无忧吗?”
作为香港社会的一份子,她并不认同某文化評論員推出的《香港城邦論》,那书鼓吹“香港只有不參與內地的發展,才是自己未來的出路” 。我想,绝大多数香港理性民众都会同李佳佳一样批评这种对近乎自绝的所谓“本土主义”的看法。回首历史,展望未来,我要自豪地说,香港的确是祖亲的掌上明珠,也因有赖于母亲而成为福地。北方的友邦俄罗斯羡慕中国,因为中国的发展有这样开放的国际经济中心城市香港;南方的友邦新加坡羡慕香港,因为香港的发展拥有这样广阔的祖国腹地,不但优势互补,而且挡风遮雨。李佳佳和许许多多的有识之士都看到,香港和祖国内地在共同发展中的联系合作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密切和广泛,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这是全中国人都应该顺应的历史潮流。
全书的后一段,作者发问和嘅叹的后一句话是“香港,你知道自己的好吗?温和,自信的迎接你的未来吧!”香港的优势仍在,明天当然更好。在“一国两制”的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个颠簸不破的共识:香港好,祖国好;祖国好,香港更好。我想这一定也是李佳佳的见识。
让我们一起来为祖国,为香港祝福吧!
在大学本科的后一年,临近毕业,是直接工作?还是准备考研?我在各种选择中举棋不定。妈妈在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中,提到了香港大学,她认为港大是一所知名学府,而如果我选择出外读书,她和爸爸也不太放心,所以距离比较近的香港可能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那时是2002年年底,到香港大学读书的内地学生还非常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港大新闻系截止报名的后一天,我寄出了报名表。而当时的我怎么也不会想到,就是这张匆匆忙忙寄出的报名表,会在未来十年,把我和香港紧紧的连在了一起。
第二章:去香港读书,港校和内地生彼此适应的十年
2003年,我进入香港大学读书,而也就是在这一年,国家*允许香港高校在内地自主招生。十年间,香港的大学在内地的招生人数成倍增长,而对于内地的学生们来说,香港的大学也已经成为了清华或者北大之外的又一个选择。十年的时间里,香港的大学因为内地生的到来而改变着,而内地学生们到香港大学读书的心态和目标也在发生着变化,可以说,双方都在彼此适应着。
第三章:毕业了留下工作,香港迎来内地人才涌入潮
2005年,我从港大毕业,进入凤凰卫视工作,留在了香港。有调查显示,对于到香港读书的内地学生们来说,留在香港工作是毕业后的目标。事实上,在过去十年,香港确实迎来了一个内地人才涌入潮,而面对这些人才,香港也只有以开放的胸襟和勇气接受,才能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当然在过去十年,随着香港与内地关系的日趋紧密,两地人才的流动也绝不仅仅是单向的。到内地发展,近年来也正在成为香港学生们的就业选项之一。
第四章:一寸土一寸金,香港人对房子的不懈追求
一项调查显示,多达40%的内地学生,在“试验式”留港一年后,都会毅然告别香港,而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坦言,离开香港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对居住环境的不适应。我从来都没有研究过房地产,对楼市当然也不能做出什么专业的分析,在这本书里,我只想说说这十年来,我看到的香港楼市,和我看到的香港人对房子的不懈追求。
第五章“双非”衍生的人口规划,香港,你准备好了吗?
2005年春天,我开始着手准备自己的研究生毕业论文。经过几次的选题波折,我的论文题目终确定为maternity tourism,也就是孕妇之旅,而这也是我次接触“双非”这个话题。在正式工作成为港闻记者后,“双非“问题多年来也持续成为我们的报导焦点。 2011年是内地双非孕妇到港产子的高峰期,而在这一年我怀孕了,和平时采访时的纸上谈兵不同,在怀孕期间,我切身感受着香港的双非问题。如今,香港宣布了零双非政策,但几年前在香港出生的双非宝宝们都已经长大,他们会回到香港吗?有社会学者预期,双非的后续影响将逐渐浮现。面对未知的人口回流,香港,你准备好了吗?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