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锁线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1363872
本书装帧风格保持丛书的一致性,简单大方。定价低廉,使更多读者能够一睹善本风采。版心设计在遵照丛书编辑标准的基础上,做了适当调整,更加美观。页码用汉字置于书口下方,与底色对齐,这都是细节用心之处。在书前加入底本原书的收藏单位和板框尺寸,便于读者了解和著录相关信息。虽然是平装书,但仍然采用锁线胶订,利于长时间的保存,满足部分读者的长期收藏愿望。
序五
卷一
古詩八首七
古樂府詩六首九
枚乘雜詩九首一一
李延年歌詩一首並序一二
蘇武詩一首一二
辛延年羽林郎詩一首一三
班婕妤怨詩一首並序一三
宋子侯董嬌嬈詩一首一三
漢時童謡歌一首一四
張衡同聲歌一首一四
秦嘉贈婦詩三首並序一四
秦嘉妻徐淑答詩一首一五
蔡邕飲馬長城窟行一首一五
陳琳飲馬長城窟行一首一六
徐幹室思一首 情詩一首一六
繁欽定情詩一首一七
古詩無名人爲焦仲卿妻作並序一八
卷二
魏文帝於清河見輓船士新婚與妻别一首 又於清河作一首二三
甄皇后樂府塘上行一首二四
劉勳妻王氏雜詩二首並序二四
曹植雜詩五首 樂府三首 棄婦詩一首二四
魏明帝樂府詩二首二七
阮籍詠懷詩二首二七
傅玄樂府詩七首 和班氏詩一首二八
張華情詩五首 雜詩二首三〇
潘岳內顧詩二首 悼亡詩二首三二
石崇王昭君辭一首並序三三
左思嬌女詩一首三三
卷三
陸機擬古七首 爲顧彦先贈婦二首 周夫人贈車騎一首 樂府三首三五
陸雲爲顧彦先贈婦往反四首三八
張恊雜詩一首三九
楊方合歡詩五首三九
王鑒七夕觀織女一首四〇
李充嘲友人一首四一
曹毗夜聽檮衣一首四一
陶潛擬古一首四一
荀昶樂府二首四一
王微雜詩二首四二
謝惠連雜詩三首四三
劉鑠雜詩五首四三
卷四
王僧達七夕月下一首四九
顔延之爲織女贈牽牛一首 秋胡詩一首四九
鮑照雜詩九首五〇
王素學阮步兵體一首五三
吴邁遠擬樂府四首五三
鮑令暉雜詩六首五四
丘巨源雜詩二首五六
王元長雜詩五首五六
謝朓雜詩十二首五七
陸厥中山王孺子妾歌一首五九
施榮泰雜詩一首五九
卷五
江淹四首六一
丘遲二首六二
沈約二十四首六二
柳惲九首六七
江洪四首六九
高爽一首六九
鮑子卿二首七〇
何子朗三首七〇
范靖婦四首七一
何遜十一首七一
王樞三首七四
庾丹二首七四
卷六
吴均二十首八一
王僧孺十七首八四
張率擬樂府三首八八
徐悱二首八八
費昶十首八九
姚翻同郭侍郎采桑一首九一
孔翁歸奉和湘東王教班婕妤一首九一
徐悱妻劉令嫺答外二首九一
何思澄三首九二
徐悱答唐孃七夕所穿針一首九二
卷七
梁武帝十四首九三
皇太子聖製樂府四十三首九六
邵陵王綸詩三首一〇五
湘東王繹詩七首一〇六
武陵王紀詩三首一〇七
卷八
蕭子顥樂府二首一〇九
王筠和吴主簿六首一一〇
劉孝綽雜詩五首一一一
劉遵雜詩二首一一二
王訓奉和率爾有詠一首一一二
庾肩吾雜詩七首一一二
劉孝威雜詩三首一一四
徐君蒨雜詩二首一一五
鮑泉雜詩二首一一五
劉緩雜詩四首一一五
鄧鏗雜詩二首一一六
甄固奉和世子春情一首一一七
庾信雜詩三首一一七
劉邈雜詩四首一一七
紀少瑜雜詩三首一一八
聞人蒨春日一首一一九
徐孝穆雜詩四首一一九
吴孜雜詩一首一二〇
湯僧濟雜詩一首一二〇
徐悱妻劉氏雜詩一首一二〇
王叔英妻劉氏雜詩一首一二〇
卷九
歌辭二首一二七
越人歌一首一二八
司馬相如琴歌二首一二八
烏孫公主歌詩一首一二八
漢成帝時童謡歌二首一二九
漢桓帝時童謡歌二首一二九
張衡四愁詩四首一三〇
秦嘉贈婦詩一首一三〇
魏文帝樂府燕歌行二首一三〇
曹植樂府妾薄命行一首一三一
傅玄雜詩五首一三一
張載擬四愁詩四首一三四
晉惠帝時童謡歌一首一三五
陸機樂府燕歌行一首一三五
鮑照雜詩八首一三五
釋寶月行路難一首一三七
陸厥李夫人及貴人歌一首一三七
沈約雜詩八詠二首 白紵曲二首 一三七
吴均行路難二首 一三八
張率雜詩四首 一三九
費昶行路難二首 一四〇
皇太子聖製十六首 一四一
湘東王繹七言春别應令四首一四二
蕭子顯雜詩七首一四三
王筠行路難一首一四四
劉孝綽元廣州景仲座見故姬一首一四四
劉孝威擬古應教一首一四四
徐君蒨别義陽郡二首一四四
王叔英婦贈答一首一四五
沈約古詩題六首一四五
卷十
古絶句四首一五〇
賈充與妻李夫人連句詩三首一五〇
孫綽情人碧玉歌二首一五〇
王獻之詩二首一五〇
桃葉答王團扇歌三首一五一
謝靈運東陽谿中贈答二首一五一
宋孝武詩三首一五一
許瑶之詩二首一五一
鮑令暉寄行人一首一五二
近代西曲歌五首一五二
近代吴歌九首一五二
近代雜歌三首一五三
近代雜詩一首一五三
丹陽孟珠歌一首一五三
錢唐蘇小歌一首一五三
王元長詩四首一五三
謝朓詩四首一五四
虞炎有所思一首一五四
沈約詩三首一五四
施榮泰詠王昭君一首一五五
高爽詩一首一五五
吴興妖神贈謝府君覽一首一五五
江洪詩七首 一五五
范靖婦詩三首一五五
何遜詩五首一五六
吴均新絶句四首一五六
王僧孺詩二首一五六
徐悱婦詩三首一五七
姚翻詩三首一五七
王環代西豐侯美人一首一五七
梁武帝二十七首一五七
皇太子聖製二十一首一五九
蕭子顯二首一六一
劉孝綽詩二首一六一
庾肩吾詩四首一六一
王臺卿同蕭治中十詠二首 一六一
劉孝儀詩二首 一六二
劉孝威八絶初笄一首一六二
江伯瑶楚越衫一首一六二
劉泓詠繁華一首一六二
何曼才爲徐陵傷妾詩一首一六二
蕭驎詠衵複一首一六二
紀少瑜詠殘鐙一首一六三
王叔英婦暮寒絶句一首一六三
戴暠詠欲眠詩一首一六三
劉孝威古體雜意一首一六三
詠佳麗一首一六三
後敘一六四
《玉臺新詠》是南朝陳代徐陵所編的一部詩歌選集,收録漢魏六朝一百餘位作家共六百七十餘篇作品[1],分爲十卷:卷爲樂府詩,第二卷至第八卷爲五言詩,第九卷爲七言、雜言詩,第十卷爲絶句。
《玉臺新詠》卷首下題署作者官位是“陳尚書左僕射太子少傅”。據此,《玉臺新詠》當作於陳代。但是,自唐代以來,有許多材料否定此説。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著録《玉臺新詠》時,徵引唐代李康成(與李白、杜甫同時代人)《玉臺後集序》稱:“昔陵在梁世,父子俱事東朝,特見優遇。時承平好文,雅尚宮體,故采西漢以來詞人所著樂府豔詩以備諷覽,且爲之序。”劉肅《大唐新語》卷三“公直第五”也提到《玉臺新詠》説:“先是,梁簡文帝爲太子,好作豔詩,境乃化之,浸以成俗,謂之宮體。晚年改作,追之不及,乃令徐陵撰《玉臺集》,以大其體。”根據這些材料,明末吴兆宜《玉臺新詠箋注》《四庫全書總目》等並以爲此書編於梁朝蕭綱爲太子期間。至於徐陵陳代官名乃後人所加。還有學者根據《法寶連璧序》所列三十八位編者的排列次序,把《玉臺新詠》的成書年代限定在梁中大通六年(五三四)前後[2]。也有學者認爲,《玉臺新詠》成書於陳代的傳統記載未必有誤。相關討論,可以參看拙著《〈玉臺新詠〉研究》第二篇《〈玉臺新詠〉成書年代新證》[3]。
《玉臺新詠》是一部詩歌總集,史傳目録多歸入集部總集類。唯有《郡齋讀書志》例外,將《玉臺新詠》與《樂府詩集》《古樂府》並列收入樂類中。這種分類似本於唐朝李康成。如前所引,李氏《玉臺後集序》特别强調該書乃采西漢以來所著樂府豔詩,以備諷覽。晁公武著録《玉臺後集》時説:“唐李康成采梁蕭子範迄唐張赴二百九人所著樂府歌詩六百七十首,以續陵編。”這裏,説《玉臺新詠》收録的是“樂府豔詩”,《玉臺後集》收録的是“樂府歌詩”,强調“樂府”,即從入樂角度來看《玉臺新詠》。説明《玉臺新詠》之編録,本意在度曲,而非像蕭統那樣有更多的目的性。作爲歌辭,而不是案頭的讀物,《玉臺新詠》所收詩歌,在內容方面主要是以歌詠相思離别爲主要題材,而不可能像《文選》那樣總是表現較爲嚴肅凝重的主題。在形式方面,自然流麗,便於傳唱,而不可能過於雕琢,這些都是由它的性質所決定的。
因爲是從樂府的角度收録古代詩歌,所以,《文選》中許多遺漏的重要詩歌得以入選,比如吴聲歌和西曲歌,還有大量的文人擬樂府,多賴《玉臺新詠》的收録而保存下來。許多傳世已久的作品,也可以用此集作爲校勘,或研究文獻。在聲韻方面,《玉臺新詠》較之《文選》更爲講求,這對於我們研究齊梁詩向隋唐近體詩的演變,具有極重要的參考價值。
《玉臺新詠》現存早的版本是敦煌石室所藏唐寫本,收在《鳴沙石室古籍叢殘》中,起張華《情詩》第五篇,迄《王明君辭》,凡五十一行,前後尚有殘字七行。書題已佚,據所録諸詩,都在《玉臺新詠》第二卷之末,其次第與今各本相同,由是知爲《玉臺新詠》殘卷。《玉臺新詠》宋刻現已不得一見。現存刻本早爲明刻,大致可分爲兩大系統,一是明代嘉靖十九年(一五四〇)鄭玄撫刻本系統,嘉靖二十二年(一五四三)張世美刻本、萬曆七年(一五七九)茅元禎刻本、陳垣芳刻本等並源於此。二是宋人陳玉父刻本系統,明代崇禎六年(一六三三)寒山趙均小宛堂覆宋刊本、五雲溪館本及萬曆張嗣修巾箱本等都屬於這個系統,影響。所附陳玉父跋云:
右《玉臺新詠集》十卷。幼時至外家李氏,於廢書中得之,舊京本也。宋失一葉,間復多錯謬,版亦時有刓者,欲求他本是正,多不獲。嘉定乙亥,在會稽,始從人借得豫章刻本,財五卷。蓋至刻者中徙,故弗畢也。又聞有得石氏所藏録本者,復求觀之,以補亡校脱。於是其書復全,可繕寫。
由此來看,《玉臺新詠》至少在南宋初年即已殘佚。陳玉父刻本所依據的是豫章刻本,而且僅存五卷。這五卷,據説是“舊京本”,當是指北宋刻本。五卷之中還有缺葉。後五卷是從另一“録本”配齊的。這録本據何而來,是否也是北宋舊本,現已不得而知。
明代馮舒、清代紀曉嵐以迄近現代的學者,對於趙均覆宋本推崇備至,以爲“趙刻要爲天壤祖本矣”(張爾田跋語)。確實,此本確有其他版本所缺少的優勢,比如説,嚴格避宋諱,或缺筆,或換字,可以證明確爲宋人所傳刻。此外,此本收詩共六百五十四首[4],與原本大體接近。唯其如此,此本歷來爲藏書家所珍重,諸家寶之,秘不示人。誠如鄧之誠跋(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藏本)稱:“藝風丈昔年見語,世貴趙刻如宋元,其直昂甚,不可問津。”如今,很多善本古籍已歸國有,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集部著録,現存趙均刻本《玉臺新詠》,没有任何批校的就多達二十四部,另外,還有前人批校本不下十部,總計三十餘部。
這些所謂趙刻,總體上看,差異並不明顯,但刻印有先後,字詞之間,也時有不同。文學古籍刊行社一九五五年曾據趙均小宛堂覆刊宋陳玉父本《玉臺新詠》加以影印,二〇一〇年又出新版,讀者稱便。此本曾爲徐乃昌所有,後歸向達,現藏北京大學圖書館。據林夕《明寒山趙氏小宛堂刻〈玉臺新詠〉版本之謎》(《讀書》一九九七年第七期)勘對,此本多有補板,錯字迭見。相比較而言,涵芬樓舊藏(見《涵芬樓燼餘書録》)更值得注意。涵芬樓本卷二目録“石崇王昭君辭一首”下無小字“並序”二字。卷六目録“孔翁歸奉湘東王班姬一首”,作“奉”,不作“和”,説明係原刻未修印本。涵芬樓本現藏國家圖書館,《中華再造善本》曾予收録。爲便於學術研究的需要,國家圖書館出版社決定重新影印此書,又取國家圖書館另一藏本(索書號A01795,有佚名臨清錢謙益跋)所存趙均跋文補於卷末,並委託我就相關問題略作説明。不當之處,敬請讀者批評。
劉躍進
二〇一八年一月
[1]《玉臺新詠》原本的具體篇目今已無從考索,就今天所得到的材料,宋刻《玉臺新詠》收詩情況有三種記載:一是吴兆宜記載的收詩六百九十一首,二是據趙均覆宋刻統計而得的六百五十四首,三是據屠本記録宋本篇數得六百八十九首。這些,與唐人所見《玉臺新詠》收詩六百七十首大體接近。
[2]參見日本學者興膳宏《〈玉臺新詠〉成書考》,譯文載《中國古典文學叢考》輯,復旦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五年版。
[3]《〈玉臺新詠〉研究》,中華書局二〇〇〇年版,第六五頁。
[4]由於統計方法不盡相同,各人統計可能篇數有所不同,如徐幹《室思》六章,這裏算作一首,張衡《四愁詩》及傅玄、張載《擬四愁詩》也各以一首來統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