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6310262
内容简介
《鼎新北科外语学者丛书:与众源编纂模式》追踪“众源方式”的形成和演进,从古典时期一直到现当代,从纸本词典、电子词典延伸至网络词典,止笔于“人人都可参与编辑”的维基百科,是对“众源方式”发展全程的回顾,同时也包含对未来的瞻望:网络词典在持续推进,维基百科也在不断扩充,它们的起点就近在一二十年前,而远景则无可限量。
目 录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研究历史和现状综述
1.2.1 关于《大牛津》编纂史的研究
1.2.2 关于《大牛津》文本的研究
1.2.3 《大牛津》原始文献概述
1.2.4 国内研究概况
1.3 研究问题与目标
1.4 研究方法
1.4.1 学科史个案研究法
1.4.2 对比分析法
1.5 结构与框架
2 “众源方式”在《大牛津》中的体现和应用:前默里时代
2.1 《新英语词典》:“爱国主义与语文学的双重作用
2.1.1 英语词典演进史:从难词注释到理查森的《新英语词典》
2.1.2 理论基石:比较语文学的兴起
2.1.3 《新词典》:科学历史主义
2.2 “众源方式”的体现和应用:前默里时代
2.2.1 众源方式的启用:内因和外缘
2.2.2 《提议》:对公众协助的吁请
2.2.3 柯勒律治:短暂的时日,长远的价值
2.2.4 弗尼瓦尔:热情无常的坚持者
2.3 本章小结
3 “众源方式”在《大牛津》中的体现和应用:默里时代
3.1 大词典的原材料:“垃圾和谬误的梦魇”
3.2 大词典的复兴:新“阅读计划”
3.2.1 詹姆斯·默里:“比约翰生更伟大的词典家”
3.2.2 “缮写室,牛津,詹姆斯.A-H.默里”
3.2.3 《呼吁书》:复兴之计
3.3 众源方式的体现和应用
3.3.1 聘用人员
3.3.2 志愿者大军:中流砥柱
3.3.3 激励措施
3.3.4 质量控制
3.3.5 志愿者个案:传奇的铸就
3.4 本章小结
4 “众源方式”在《大牛津》中的体现和应用:后默里时代
4.1 “趁热锻铸的铁”:一卷本《补遗》
4.1.1 缘起:词典的宿命
4.1.2 聘用编辑队伍
4.1.3 “众源方式”:零散的支持
4.2 过渡时期:间奏曲
4.3 继承和发展:四卷本《补编》
4.3.1 缘起:无法逃避的现实
4.3.2 众源方式的延续:变与不变
4.4 纸向电的飞跃:《第二版》
4.5 本章小结
5 “众源方式”的体现和评估:历史的重现与重构
5.1 “阅读计划”的土壤:民主和文化的传统
5.2 文献来源的变化:时代的风向标
5.2.1 《版》:“文学作品的索引”
5.2.2 《补编》:“现代性历程”
5.2.3 “新系列”:承前与启后
……
6 “众源方式”在《在线大牛津》中的应用:新颜与旧意
7 “众源方式”在当代词典学与语言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研究历史和现状综述
1.2.1 关于《大牛津》编纂史的研究
1.2.2 关于《大牛津》文本的研究
1.2.3 《大牛津》原始文献概述
1.2.4 国内研究概况
1.3 研究问题与目标
1.4 研究方法
1.4.1 学科史个案研究法
1.4.2 对比分析法
1.5 结构与框架
2 “众源方式”在《大牛津》中的体现和应用:前默里时代
2.1 《新英语词典》:“爱国主义与语文学的双重作用
2.1.1 英语词典演进史:从难词注释到理查森的《新英语词典》
2.1.2 理论基石:比较语文学的兴起
2.1.3 《新词典》:科学历史主义
2.2 “众源方式”的体现和应用:前默里时代
2.2.1 众源方式的启用:内因和外缘
2.2.2 《提议》:对公众协助的吁请
2.2.3 柯勒律治:短暂的时日,长远的价值
2.2.4 弗尼瓦尔:热情无常的坚持者
2.3 本章小结
3 “众源方式”在《大牛津》中的体现和应用:默里时代
3.1 大词典的原材料:“垃圾和谬误的梦魇”
3.2 大词典的复兴:新“阅读计划”
3.2.1 詹姆斯·默里:“比约翰生更伟大的词典家”
3.2.2 “缮写室,牛津,詹姆斯.A-H.默里”
3.2.3 《呼吁书》:复兴之计
3.3 众源方式的体现和应用
3.3.1 聘用人员
3.3.2 志愿者大军:中流砥柱
3.3.3 激励措施
3.3.4 质量控制
3.3.5 志愿者个案:传奇的铸就
3.4 本章小结
4 “众源方式”在《大牛津》中的体现和应用:后默里时代
4.1 “趁热锻铸的铁”:一卷本《补遗》
4.1.1 缘起:词典的宿命
4.1.2 聘用编辑队伍
4.1.3 “众源方式”:零散的支持
4.2 过渡时期:间奏曲
4.3 继承和发展:四卷本《补编》
4.3.1 缘起:无法逃避的现实
4.3.2 众源方式的延续:变与不变
4.4 纸向电的飞跃:《第二版》
4.5 本章小结
5 “众源方式”的体现和评估:历史的重现与重构
5.1 “阅读计划”的土壤:民主和文化的传统
5.2 文献来源的变化:时代的风向标
5.2.1 《版》:“文学作品的索引”
5.2.2 《补编》:“现代性历程”
5.2.3 “新系列”:承前与启后
……
6 “众源方式”在《在线大牛津》中的应用:新颜与旧意
7 “众源方式”在当代词典学与语言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在线试读
为避免放任不管、疏于指导的体制带来的灾难性恶果,默里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对志愿阅读者和义务分编的工作思路和实践进行监管,确保其产出的成果符合需求,具体监控措施如下:
1.资格审查
有兴趣担任投稿人或分编的业余人士,首先须写信报名,简述自己的教育经历、文学语言爱好、学术优势等相关资质,作为默里初步筛选的依据。
2.技能培训
初选合格后,默里会寄发录用通知,表明正式建立合作关系。随信附寄的还有:详尽的义务资料员工作指南,说明卡片规格、引例格式、择词标准和邮资报销办法;或义务分编工作指南,详解编辑指令,分析各步原则、要点和注意事项。由于分编任务的复杂性,默里在第二分册(Ant-Batten)以卷首语的形式发布了义务分编工作手册,对某些常见细节如拼写认定原则,标示参见方法,词组、复合词的处理意见等作了详细的解释和认定。同“阅读计划”的书单一样,分编的工作指令后期也不断修订,随词典进程而重新发布。来信还会表明主编班子愿意提供一切所需的指导,并建议义务资料员开始阅读手头已有的书籍或等待编辑部邮寄书籍,但需承诺归还(弗尼瓦尔时期,有些读者利用这种方法来充实自己的藏书,既不按要求寄送引语纸条,也不归还借书。因此默里着重声明强调了归还的必要性);或向分编描述现阶段待理资料情况,作为下一步协商任务分配的前提。
3.核查工作成果
引文卡寄到缮写室后,首先由专门人员审查材料中有无明显的错误,如明显的拼写错误或引例来源书写不全。如发现类似问题,材料就先搁置一边,由默里写信给阅读者,促请改正后重新寄来。由于引文是语词的定义和词源考证的基础,要重新核查每一条例证,审查引文内容和出处信息是否有误。这项工作虽枯燥无味,耗时费力,或显得对义务资料员有许多不敬,却是十分必要的。如果默里发现某些义务供稿人的工作不过关,如选词太少,例证不够典型等,他会让信用度高的志愿者重新阅读同一本书。
给分编配发引文卡资料时,默里采取了小额度任务布置的原则,这样既能限度地减少他们对进展缓慢的沮丧,又能使其有机会常常检查阶段成果。主编也很注重及时反馈的效果,扬长释短,对于可贵的优点极力肯定,对于不足之处则先详细解释,然后亲自做一份样稿,并给出如何改进的建议。
4.过程监督核心渠道——书信
默里的监督方式主要通过书信实施。他基本上与每一个志愿者都保持着通信往来。发布指示、布置任务、确认资料收悉、评价工作成果、催促进度、解答疑问等,都是由信函完成的。主编与参与者的交流是直接的,不经字馆人员的中间途径。也就是说,他一人独承监控志愿者之总责。这样的监督制度在指令发布、贯彻力度、与对象感情维系等方面都好处颇多,使得四分五散、各自为政的志愿者得以与大词典的核心思想保持一致。项目早期,由于义务资料员众多,组织和指导的工作几乎占据了主编默里的全部时间。他每天平均写三四十封信,没有私人秘书,没有打字机,全靠手写。很多情况下,他会将原信从头至尾抄一遍,以留备份,这也是彼时通行的做法。早期,他每收到一封信都要编号,然后将它们粘贴成四开的合订本。1882年,合订本已达13册,5000多封信。为了减轻默里写信的劳动量,弗尼瓦尔曾建议使用统一印制的咨询卡,并安排一名速记员,让默里口授书信,后来社委会也答应腾出一名速记员。默里认为统一印刷的格式不够灵活,也缺乏人情味,不适合他的需要。他偏爱个人书写,尤爱写长信,握笔在手,文如泉涌。他十分珍视个人之间的接触,也因此与许多通信对象建立了互相信赖的情谊。牛津邮局也尽量为默里的生活提供便利。他在“阳光地带”落脚后,邮政当局在他家门前竖起一个鲜红色的邮筒,以确保邮件能够方便地投递和接收。信封上只要标注“牛津,默里博士收”,就能顺利寄达。
……
1.资格审查
有兴趣担任投稿人或分编的业余人士,首先须写信报名,简述自己的教育经历、文学语言爱好、学术优势等相关资质,作为默里初步筛选的依据。
2.技能培训
初选合格后,默里会寄发录用通知,表明正式建立合作关系。随信附寄的还有:详尽的义务资料员工作指南,说明卡片规格、引例格式、择词标准和邮资报销办法;或义务分编工作指南,详解编辑指令,分析各步原则、要点和注意事项。由于分编任务的复杂性,默里在第二分册(Ant-Batten)以卷首语的形式发布了义务分编工作手册,对某些常见细节如拼写认定原则,标示参见方法,词组、复合词的处理意见等作了详细的解释和认定。同“阅读计划”的书单一样,分编的工作指令后期也不断修订,随词典进程而重新发布。来信还会表明主编班子愿意提供一切所需的指导,并建议义务资料员开始阅读手头已有的书籍或等待编辑部邮寄书籍,但需承诺归还(弗尼瓦尔时期,有些读者利用这种方法来充实自己的藏书,既不按要求寄送引语纸条,也不归还借书。因此默里着重声明强调了归还的必要性);或向分编描述现阶段待理资料情况,作为下一步协商任务分配的前提。
3.核查工作成果
引文卡寄到缮写室后,首先由专门人员审查材料中有无明显的错误,如明显的拼写错误或引例来源书写不全。如发现类似问题,材料就先搁置一边,由默里写信给阅读者,促请改正后重新寄来。由于引文是语词的定义和词源考证的基础,要重新核查每一条例证,审查引文内容和出处信息是否有误。这项工作虽枯燥无味,耗时费力,或显得对义务资料员有许多不敬,却是十分必要的。如果默里发现某些义务供稿人的工作不过关,如选词太少,例证不够典型等,他会让信用度高的志愿者重新阅读同一本书。
给分编配发引文卡资料时,默里采取了小额度任务布置的原则,这样既能限度地减少他们对进展缓慢的沮丧,又能使其有机会常常检查阶段成果。主编也很注重及时反馈的效果,扬长释短,对于可贵的优点极力肯定,对于不足之处则先详细解释,然后亲自做一份样稿,并给出如何改进的建议。
4.过程监督核心渠道——书信
默里的监督方式主要通过书信实施。他基本上与每一个志愿者都保持着通信往来。发布指示、布置任务、确认资料收悉、评价工作成果、催促进度、解答疑问等,都是由信函完成的。主编与参与者的交流是直接的,不经字馆人员的中间途径。也就是说,他一人独承监控志愿者之总责。这样的监督制度在指令发布、贯彻力度、与对象感情维系等方面都好处颇多,使得四分五散、各自为政的志愿者得以与大词典的核心思想保持一致。项目早期,由于义务资料员众多,组织和指导的工作几乎占据了主编默里的全部时间。他每天平均写三四十封信,没有私人秘书,没有打字机,全靠手写。很多情况下,他会将原信从头至尾抄一遍,以留备份,这也是彼时通行的做法。早期,他每收到一封信都要编号,然后将它们粘贴成四开的合订本。1882年,合订本已达13册,5000多封信。为了减轻默里写信的劳动量,弗尼瓦尔曾建议使用统一印制的咨询卡,并安排一名速记员,让默里口授书信,后来社委会也答应腾出一名速记员。默里认为统一印刷的格式不够灵活,也缺乏人情味,不适合他的需要。他偏爱个人书写,尤爱写长信,握笔在手,文如泉涌。他十分珍视个人之间的接触,也因此与许多通信对象建立了互相信赖的情谊。牛津邮局也尽量为默里的生活提供便利。他在“阳光地带”落脚后,邮政当局在他家门前竖起一个鲜红色的邮筒,以确保邮件能够方便地投递和接收。信封上只要标注“牛津,默里博士收”,就能顺利寄达。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