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0879906
2.针对新时代形成的新思想、新情况,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可行性对策。
3.本书对于加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
第二章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热点问题研究
第一节 大学生人格教育研究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
第三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与特点
第四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第三章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要义
第一节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探索
第二节 传统文化
第三节 校园文化
第四节 网络文化
第四章 基于法律意识培养模式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第一节 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规范
第二节 法律素质与大学生的成长
第三节 大学生犯罪及其预防
第四节 大学生权利的法律保护
第五章 新时代视域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
第一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创新发展
第三节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第四节 国际化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辩证唯物主义
1.物质与意识
世界的唯一的本原是物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具有以下指导作用。
(1)思想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精神现象,它是社会性的劳动、语言和人脑的必然产物。大脑是意识的器官,但它不会自动产生意识。只有当客观物质世界的事物、现象通过感觉器官作用于大脑,当大脑和物质世界发生联系之后,意识才会产生。人的思想同样是人脑的机能,它的内容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客观世界,是人脑对大脑之外的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按其形式来说,人的思想是主观的,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的特点,表面看来似乎远离了客观世界,但实际上,它仍然是来源于客观世界,它的内容仍然是客观的。既然如此,我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一定要在科学的唯物史观指导下,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把握其本质和规律,才能获得正确的思想。
(2)思想对物质世界具有能动作用
思想的能动作用表现为:一是思想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对象时,总是有一定的动机、目的、活动方式和活动步骤。这些都体现着思想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二是思想活动的能动创造性。思想不仅能反映物质世界的现象,还能揭示物质世界的本质,认识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的规律。三是思想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思想能够支配行为去改造物质世界,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世间一切文明的成果,都是人们在一定思想支配下,通过实践活动改造物质世界的结果。
2.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是内容极其丰富完整的理论体系,而普遍联系的观点和发展变化的观点则是它的总特征,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观点的指导作用
世间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各事物之间总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任何事物都是这个统一联系网络上的一个环节,并通过它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每一具体事物,总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产生,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展,又在一定条件下趋于灭亡。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而且,事物存在、发展乃至灭亡的条件总是具体的、多种多样的。
(2)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作用
运动是指事物不断地变动,不会永远停留在某个固定点上;变化是指事物在变动过程中既有数量的增减,也有质的飞跃;发展是指事物总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转变。它们三者相互贯通,相互包含,有时还可相互代用。
(二)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在社会历史领域中运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去探讨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理论。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理论的指导作用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意识是社会的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它包括人们的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艺术、科学、宗教等意识形态,以及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等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理论的指导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车轮前进的动力。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们没有生存所必需的这些物质资料,就谈不上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其他社会活动。而保证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其次,人民群众在创造社会精神财富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根源于和依赖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经验。最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的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其作用具体表现为:
(1)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思想政治教育所做的一切,无论是提高人们的理论水平,还是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从而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
(2)思想政治教育诸要素内容的确定必须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服务的,那么,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诸要素,必须受人民群众意志的制约。思想政治教育诸要素中,无论是教育者、受教育者,还是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原则、教育方法和教育环境等要素内容的确定都必须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只有如此,才能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思想政治教育尽管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水平和理论水平,但它并不是将群众当成群氓,只是被动地让他们接受教育。首先,要相信群众有接受教育、不断提高自己思想觉悟的强烈愿望。其次,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广泛地开展教育活动,让群众参与教育,在参与中接受教育。最后,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既要及时总结群众中产生的各种宝贵经验和树立在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榜样,还要及时将经过抽象提炼后的科学理论和党代表群众利益制定的政策宣传、贯彻下去,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指南——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一)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要义
马克思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提出者。马克思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最大弊端是人的畸形发展,从而提出,未来社会应该是一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和建立这种“联合体”的前提条件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并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内涵进行了论述。马克思在另一篇著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又对人的本质作了诠释,深刻指出:“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它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含义:
1.人的发展社会化
人的全面发展,就整个人类社会而言,就是人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然王国的过
程,它强调的是人的社会化程度,即整个人类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全面发展,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而协调地发展。没有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没有人的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人就不可能得到全面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在前资本主义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人对自然群落的依赖性,人缺乏独立自由活动的能力和条件。只有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由于社会物质条件及由此而产生的其他社会条件的丰富而完备,人的全面发展才是可能的。
2.人的发展个性化
作为个体的人在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指的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全面而协调地发展,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体力、智力的全面发展,人的才能的多方面发展,个人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和发展等。社会历史的规律本质上就是人的活动规律,它是在人类的历史活动中实现的。人类越来越自觉地推动社会的进步,从而也就使人全面发展逐步由可能变为现实。
3.人的发展互动化
人的充分自由发展不仅不影响他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相反,他人自由而充分发展是自己发展的前提和补充。由于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必然要与他人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发展相一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实质上也是人和人、人和社会之间发展的互动化。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