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6152522
内容简介
温春香、曾志刚编写的《文化表述与族群认同( 新文化史视野下的赣闽粤毗邻区族群研究)》以宋元以来闽粤赣毗邻区的族群为对象,以文化表述为切入点,考察宋元以来文人们对闽粤赣的记载,发现宋元到明朝中期,文人们尽管对不同族类有所记载,但* 多的是关注区域性的动乱为主,而发展到明代中后期,表述出现转变,开始较多地关注这一地区的族群性差异,并将这种差异渐渐明晰。引起这种表述转变的,是与明代闽粤赣毗邻区的大规模动乱及明中后期以来的社会重组有关,这种由方志主导的言说其实首源于各姓族谱,而族谱编撰的背后则是一整套文化的逻辑及汉人意识在起作用。
目 录
章 绪论
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一 近百年来民族史书写范式的几次转变
二 畲族与客家研究简单回顾
第三节 史料与方法
第二章 赣闽粤毗邻区的地理及人群
节 赣闽粤毗邻区的地理
一 地理与生态
二 瘴气的隐喻:观念中的赣闽粤毗邻区
第二节 赣闽粤毗邻区的早期居民
一 百越人
二 神秘的古人:山都木客
第三章 宋元赣闽粤毗邻区的动乱与族群发展
节 宋代的“峒寇”
第二节 元代的“畲乱”
一 唐宋时代之畲民
二 “叛乱”之畲
小结
第四章 明代赣闽粤毗邻区族群的文化表述
节 明中前期的区域动乱与族群问题
第二节 明中叶以后的族群书写
一 作为异己的畲民
二 被展演的文化
第三节 书写背后的历史过程与文化认同
一 书写背后的历史过程
二 书写者的文化认同|
小结
第五章 明清赣闽粤毗邻区的族群意识
节 陈元光的建构
一 作为将军的陈元光
二 作为儒士的陈元光
三 作为神明的陈元光
四 作为象征的陈元光
第二节 来自畲民的声音
一 对盘瓠形象的不断改造
二 强调本族群特色
第三节 客家人意识的兴起
一 作为流民的客民
二 作为族群的客家
三 宁化石壁传说
小结
第六章 近代国族主义话语下的族群认同
节 从异己到国民
第二节 近代报刊反映的族群认同
一 近代中国之“种族的民族主义”
二 说客风潮
三 《逸经》事件
小结
第七章 新文化史视野下的东南族群研究
一 表述的转变
二 土著何在
三 有关书写
附录 中国历史地图
参考文献
致谢
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一 近百年来民族史书写范式的几次转变
二 畲族与客家研究简单回顾
第三节 史料与方法
第二章 赣闽粤毗邻区的地理及人群
节 赣闽粤毗邻区的地理
一 地理与生态
二 瘴气的隐喻:观念中的赣闽粤毗邻区
第二节 赣闽粤毗邻区的早期居民
一 百越人
二 神秘的古人:山都木客
第三章 宋元赣闽粤毗邻区的动乱与族群发展
节 宋代的“峒寇”
第二节 元代的“畲乱”
一 唐宋时代之畲民
二 “叛乱”之畲
小结
第四章 明代赣闽粤毗邻区族群的文化表述
节 明中前期的区域动乱与族群问题
第二节 明中叶以后的族群书写
一 作为异己的畲民
二 被展演的文化
第三节 书写背后的历史过程与文化认同
一 书写背后的历史过程
二 书写者的文化认同|
小结
第五章 明清赣闽粤毗邻区的族群意识
节 陈元光的建构
一 作为将军的陈元光
二 作为儒士的陈元光
三 作为神明的陈元光
四 作为象征的陈元光
第二节 来自畲民的声音
一 对盘瓠形象的不断改造
二 强调本族群特色
第三节 客家人意识的兴起
一 作为流民的客民
二 作为族群的客家
三 宁化石壁传说
小结
第六章 近代国族主义话语下的族群认同
节 从异己到国民
第二节 近代报刊反映的族群认同
一 近代中国之“种族的民族主义”
二 说客风潮
三 《逸经》事件
小结
第七章 新文化史视野下的东南族群研究
一 表述的转变
二 土著何在
三 有关书写
附录 中国历史地图
参考文献
致谢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