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210410丛书名: 山东省教材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20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公共基础知识1001题》具有以下特色:
【考情分析】 总结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的考试范围和需要重点关注的知识点。
【高频考点汇总】 针对真题,对高频考点进行汇总,明确告诉考试复习的重点。
【经典真题再现】 了解真题情况,是考生备考的环节。
【基础自测习题】 选择基础性习题,方便考生及时巩固基础知识。
【深度提高精练】 为了使教材的体例更加完善,为考生设置了深度题库精练模块,方便考生巩固积累重点难点知识,进一步提高应试能力。
【考情分析】 总结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的考试范围和需要重点关注的知识点。
【高频考点汇总】 针对真题,对高频考点进行汇总,明确告诉考试复习的重点。
【经典真题再现】 了解真题情况,是考生备考的环节。
【基础自测习题】 选择基础性习题,方便考生及时巩固基础知识。
【深度提高精练】 为了使教材的体例更加完善,为考生设置了深度题库精练模块,方便考生巩固积累重点难点知识,进一步提高应试能力。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20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公共基础知识1001题》由政治、经济、法律、管理、公文、科技与生活、人文与历史、事业单位概况与公民道德建设、地方概况与国情地理九个部分构成。每一部分都按照“考情分析、 高频考点汇总、 经典真题再现、 基础自测习题、 深度提高精练”的架构编写。能够使考生可在短时间内掌握多的知识点。
目 录
第一部分政治(1)
考情分析(1)
高频考点汇总(1)
经典真题再现(4)
基础自测习题(6)
深度提高精练(22)
第二部分 经济(35)
考情分析(35)
高频考点汇总(35)
经典真题再现(38)
基础自测习题(40)
深度提高精练(52)
第三部分 法律(65)
考情分析(65)
高频考点汇总(65)
经典真题再现(69)
基础自测习题(70)
深度提高精练(89)
第四部分 管理(107)
考情分析(107)
高频考点汇总(107)
经典真题再现(108)
基础自测习题(109)
深度提高精练(119)
第五部分 公文(129)
考情分析(129)
高频考点汇总(129)
经典真题再现(130)
基础自测习题(131)
深度提高精练(141)
第六部分 科技与生活(151)
考情分析(151)
高频考点汇总(151)
经典真题再现(152)
基础自测习题(152)
深度提高精练(164)
第七部分 人文与历史(175)
考情分析(175)
高频考点汇总(175)
经典真题再现(176)
基础自测习题(177)
深度提高精练(187)
第八部分 事业单位概况与公民道德建设(199)
考情分析(199)
高频考点汇总(199)
经典真题再现(200)
基础自测习题(201)
深度提高精练(207)
第九部分 地方概况与国情地理(212)
考情分析(212)
高频考点汇总(212)
经典真题再现(213)
基础自测习题(214)
深度提高精练(219)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225)
考情分析(1)
高频考点汇总(1)
经典真题再现(4)
基础自测习题(6)
深度提高精练(22)
第二部分 经济(35)
考情分析(35)
高频考点汇总(35)
经典真题再现(38)
基础自测习题(40)
深度提高精练(52)
第三部分 法律(65)
考情分析(65)
高频考点汇总(65)
经典真题再现(69)
基础自测习题(70)
深度提高精练(89)
第四部分 管理(107)
考情分析(107)
高频考点汇总(107)
经典真题再现(108)
基础自测习题(109)
深度提高精练(119)
第五部分 公文(129)
考情分析(129)
高频考点汇总(129)
经典真题再现(130)
基础自测习题(131)
深度提高精练(141)
第六部分 科技与生活(151)
考情分析(151)
高频考点汇总(151)
经典真题再现(152)
基础自测习题(152)
深度提高精练(164)
第七部分 人文与历史(175)
考情分析(175)
高频考点汇总(175)
经典真题再现(176)
基础自测习题(177)
深度提高精练(187)
第八部分 事业单位概况与公民道德建设(199)
考情分析(199)
高频考点汇总(199)
经典真题再现(200)
基础自测习题(201)
深度提高精练(207)
第九部分 地方概况与国情地理(212)
考情分析(212)
高频考点汇总(212)
经典真题再现(213)
基础自测习题(214)
深度提高精练(219)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225)
免费在线读
第一部分政治
政治部分在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中为常考内容。考点集中在时事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方面。试题的难度并不大,但需要考生对本部分基础知识充分理解并加以识记。
考生在复习时要灵活掌握各个知识点,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并学会举一反三,以应对综合性试题。对于新颁布的政策文件,如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等,考生要多加关注。
一、时事政治
1.党的十九大报告(要点)
“一个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两个没有变”:①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②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三个牢牢”:①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②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③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四个伟大”: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四个伟大”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两个重要时期”:①从现在到二○二○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②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2.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要点)
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5%;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进出口稳中提质;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金融财政风险有效防控;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00万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
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取向:2019年要正确把握宏观政策取向,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加强政策协调配合,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19年落实的十项工作:①继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③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④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持续释放内需潜力;⑤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⑦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⑧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完善市场机制;⑨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⑩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
3.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点)
打好三大攻坚战“重点战役”:①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要坚持结构性去杠杆的基本思路,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和共振,稳妥处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做到坚定、可控、有序、适度。②打好脱贫攻坚战,要重点解决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脱贫攻坚力度,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返贫,研究解决那些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体缺乏政策支持等新问题。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坚守阵地、巩固成果,聚焦做好打赢蓝天保卫战等工作,加大工作和投入力度,同时要统筹兼顾,避免处置措施简单粗暴。要增强服务意识,帮助企业制定环境治理解决方案。
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①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②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③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⑤加快经济体制改革;⑥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⑦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这也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关系。
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
认识的本质: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②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能动的;③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基础的。
三、毛泽东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根本作风和基本领导方法);独立自主。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分新旧两个不同范畴民主革命的根本标志)。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特征: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党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恢复国民经济,同时部分地、初步地开始社会主义的改造。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一化三改”“一体两翼”。“一化”是工业化,这是主体;“三改”是指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两翼。
社会主义建设期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邓小平理论的首要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坚持全局观念,克服本位主义和盲目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处理党际关系的四项原则: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地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全党全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且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这24个,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育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涵——“八个明确”:
(1)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3)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6)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7)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8)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十四个坚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真题1】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形成的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答案】D。解
政治部分在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中为常考内容。考点集中在时事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方面。试题的难度并不大,但需要考生对本部分基础知识充分理解并加以识记。
考生在复习时要灵活掌握各个知识点,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并学会举一反三,以应对综合性试题。对于新颁布的政策文件,如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等,考生要多加关注。
一、时事政治
1.党的十九大报告(要点)
“一个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两个没有变”:①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②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三个牢牢”:①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②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③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四个伟大”: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四个伟大”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两个重要时期”:①从现在到二○二○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②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2.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要点)
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5%;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进出口稳中提质;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金融财政风险有效防控;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00万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
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取向:2019年要正确把握宏观政策取向,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加强政策协调配合,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19年落实的十项工作:①继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③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④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持续释放内需潜力;⑤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⑦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⑧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完善市场机制;⑨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⑩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
3.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点)
打好三大攻坚战“重点战役”:①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要坚持结构性去杠杆的基本思路,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和共振,稳妥处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做到坚定、可控、有序、适度。②打好脱贫攻坚战,要重点解决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脱贫攻坚力度,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返贫,研究解决那些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体缺乏政策支持等新问题。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坚守阵地、巩固成果,聚焦做好打赢蓝天保卫战等工作,加大工作和投入力度,同时要统筹兼顾,避免处置措施简单粗暴。要增强服务意识,帮助企业制定环境治理解决方案。
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①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②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③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⑤加快经济体制改革;⑥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⑦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这也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关系。
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
认识的本质: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②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能动的;③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基础的。
三、毛泽东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根本作风和基本领导方法);独立自主。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分新旧两个不同范畴民主革命的根本标志)。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特征: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党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恢复国民经济,同时部分地、初步地开始社会主义的改造。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一化三改”“一体两翼”。“一化”是工业化,这是主体;“三改”是指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两翼。
社会主义建设期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邓小平理论的首要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坚持全局观念,克服本位主义和盲目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处理党际关系的四项原则: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地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全党全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且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这24个,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育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涵——“八个明确”:
(1)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3)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6)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7)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8)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十四个坚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真题1】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形成的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答案】D。解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