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畅销榜孕产/胎教 畅销榜坐月子与新生儿护理全书

坐月子与新生儿护理全书

贴心的坐月子和护理新生儿指导

作者:王琪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6月 

ISBN: 9787512715882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27.99

类别: 产后管理, 孕产/胎教 畅销榜 SKU:5c2388bd421aa9858779d033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2715882

编辑推荐

经历过怀孕分娩,每个家庭的首要任务就是护理好产妇和宝宝。如何让新妈妈坐个好月子,如何解决护理新生儿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本书都会一一为大家解决。让妈妈快快乐坐月子,宝宝健健康康成长。

 

内容简介

产褥期保健是女性生理调理的*阶段,新生儿阶段的护理也会影响着宝宝未来的健康,这二者重要性同样不容忽视。本书从产后身体变化、营养需求、居家保健、哺乳、身体恢复、新生儿护理方面入手,为新妈妈提供*贴心的坐月子和护理新生儿指导。

作者简介

王琪,原北京妇产医院围生医学科主任医师、教授。从事围生医学工作30余年。对于孕前保健,孕期保健,高危妊娠监测及管理,优生优育咨询,以及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产科危重急症的诊断和治疗,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已发表专业论文多篇,参与撰写生殖健康、孕期保健类科普书籍20余种。

目  录

目录

PART 01 坐月子的保健细节

产后2小时要留在产房内观察
/ 2

产后多长时间排尿 / 2

产后何时排便 / 3

产后早下床活动好 / 4

会阴伤口的护理 / 5

产后怎样卧床休息 / 6

产妇要注意躺卧的姿势 / 7

恶露处置方法 / 9

什么是恶露异常 / 10

为产妇营造良好的产后休养环境
/ 10

产妇在产褥期要劳逸结合 / 12

产后为何还会出现阵发性腹痛 / 13

如何护理产后腹痛 / 14

月子里如何刷牙 / 15

产后洗澡注意事项 / 16

会阴侧切产妇可适当进行坐浴
/ 18

产妇要勤换洗衣服 / 18

产妇穿着巧选择 / 19

产妇内衣选择有讲究 / 20

产妇应经常梳头 / 21

产后睡眠很重要 / 22

产妇不宜长时间仰卧 / 23

产妇不宜睡过软的床 / 23

产妇如何保护眼睛 / 24

产后不宜多看书 / 25

产妇不宜多看电视 / 26

天热如何坐月子 / 27

产后多久可以外出 / 28

产后恢复月经周期的时间 / 28

产后开始性生活的时间 / 29

丈夫对性生活缺乏兴趣怎么办 / 30

侧切手术会影响以后的性生活吗 / 31

产后还能找回从前的性快感吗 / 32

哺乳期也可能怀孕 / 33

哺乳期的避孕方法 / 33

产褥期结束莫忘做健康检查 / 35

PART 02  月子里的健康饮食

产后第1周饮食原则
/ 38

产后第2周饮食原则 / 41

产后第3周饮食原则 / 45

产后第4周饮食原则 / 48

产后第5周饮食原则 / 50

产后第6周饮食原则 / 52

促进乳汁分泌吃什么 / 54

产褥期饮食原则 / 67

产褥期进食误区 / 69

产后应适量摄入食盐 / 72

产后第1周:恶露排出关键期,不宜进补 /
72

产后第2周:促进乳汁分泌,预防便秘 / 77

产后第3周:进补佳期,补气补血 / 80

产后第4周:充足营养,保证乳汁分泌充沛 /
83

PART 03  科学哺乳有方法

为什么提倡母乳喂养
/ 88

初乳对宝宝很重要 / 89

让宝宝尽早吸吮妈妈乳头 / 90

妈妈尚未开奶怎么办 / 91

妈妈要掌握正确的哺乳方法 / 92

哺乳中妈妈的正确姿势 / 93

哺乳中婴儿的正确姿势 / 95

多余乳汁的处理 / 95

母乳是否充足巧判断 / 96

提倡母婴同室与按需哺乳 / 97

新妈妈乳房胀痛怎么办 / 98

为什么会一只乳房奶胀,一只乳房奶少 / 100

乳房小,分泌的乳汁就少吗
/ 101

扁平凹陷乳头的矫正方法 / 102

乳头皲裂处理方法 / 102

急性乳腺炎的发现和治疗 / 103

PART 04  新生儿常见问题及疾病防治

新生儿特殊的生理现象
/ 106

新生儿出生时的必要处理 / 109

新生儿先天性疾病的筛查 / 112

出生后要接种卡介苗 / 113

出生后要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 115

早产儿 / 116

新生儿窒息 / 117

新生儿包茎 / 118

新生儿假月经 / 119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 120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 120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 / 122

新生儿脱水热 / 124

新生儿尿酸梗塞 / 124

新生儿大便异常 / 124

新生儿青紫 / 125

新生儿喉鸣 / 125

产伤 / 126

新生儿发热 / 127

新生儿鹅口疮 / 127

新生儿尿布疹 / 128

新生儿脐部疾病 / 129

婴儿湿疹的护理与预防 / 130

消化不良与腹泻的应对 / 132

新生儿肺炎的防治 / 134

新生儿溶血 / 137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 138

PART 05  新生儿养育

什么是新生儿
/ 140

新生儿的外貌特点 / 140

新生儿体格发育的主要指标 / 141

新生儿的神经反射 / 143

新生儿的感知能力 / 143

新生儿的觉醒和睡眠状态 / 146

新生儿的睡眠环境 / 147

新生儿睡眠护理 / 148

睡眠习惯的培养 / 149

新生儿的视觉 / 150

新生儿的听觉 / 152

新生儿的模仿力 / 153

新生儿的记忆力 / 154

新生儿的运动能力 / 155

新生儿房间不宜点蚊香、喷杀虫剂 / 155

不要含着奶头入睡 / 156

不要边拍边睡、边摇边睡 / 156

处理婴儿夜醒、夜哭 / 157

新生儿睡觉不需要枕头 / 159

让宝宝体验多种睡姿 / 160

新生儿必备用品清单 / 160

衣服的材质 / 161

衣服的款式 / 161

如何洗涤婴幼儿内衣 / 163

婴儿的小床 / 164

奶瓶与奶嘴 / 166

奶瓶与奶嘴的清洁 / 168

棉球、棉签、婴儿护肤油 / 169

新生儿脐带的护理 / 169

新生儿需要保暖 / 170

给新生儿洗澡 / 170

男婴生殖器的清洗 / 172

女婴生殖器的清洗 / 172

女婴生殖器的护理 / 173

新生儿不要清除胎脂 / 174

怎样去除宝宝的头垢 / 174

学会观察新生儿的大小便 / 175

宝宝需要剃“满月头”吗 / 175

要关注宝宝的微笑 / 176

新生儿不能剪睫毛 / 178

婴儿抚触好处多 / 179

预防宝宝眼睛斜视 / 181

怎么给婴儿穿衣服 / 182

尿布的准备 / 183

尿布的购买与制作 / 185

尿布的穿戴 / 186

臀部的清洁 / 187

抱婴儿的姿势 / 188

认清婴儿哭闹的原因 / 189

如何处理溢奶 / 191

婴儿要多晒太阳 / 192

怎样给新生儿剪指甲 / 193

预防孩子睡偏了头 / 194

防止意外事故 / 194

新生儿的早期教育 / 195

及早建立新生儿对父母的依恋 / 196

不可忽视的情感交流 / 197

游泳有助于身心大脑发育 / 199

新生儿视力的发展 / 200

新生儿听觉的训练 / 201

让宝宝学着欣赏音乐 / 202

训练宝宝的注视能力 / 203

发展宝宝的感觉功能 / 205

新生儿语言训练 / 206

对新生儿进行大动作能力训练
/ 207

对新生儿进行精细动作能力训练 / 209

婴儿被动操
/ 209

满足“抱抱”的要求
/ 212

免费在线读

正文试读

PART 01 坐月子的保健细节

产后2小时要留在产房内观察

自然分娩后2小时内,产妇要留在产房内观察。医生要观察产妇阴道流血情况、子宫收缩情况,以及血压、心率和一般情况,鼓励产妇及时小便,帮助产妇进行母婴皮肤接触,尽量做到产后30分钟内开奶。

自然分娩的产妇,如果母婴均无异常情况,一般产后24小时就可以出院。如果产妇分娩时会阴破裂或进行侧切手术,住院期间医生会定期检查切口愈合情况。产妇出院后要注意切口的清洁、干燥及卫生,有利于愈合。剖宫产的产妇腹部手术切口愈合时间一般为6~8天,伤口愈合后即可出院。如果有其他异常情况,需要根据病情来决定。

产后多长时间排尿

产后多长时间排尿

正常情况下,产妇在分娩后2~4小时会排尿,在产后12~24小时排尿量会逐渐增加。如果产后4小时仍没有排尿,就必须请医护人员协助解决,因为尿液潴留会增加泌尿道感染的机会,且胀满的膀胱也可能使子宫移位,影响子宫收缩,甚至造成产后出血。产后排尿不顺的原因主要有:膀胱和尿道因生产而受伤、水肿,产妇无法感觉膀胱充盈;会阴伤口疼痛及腹内压减少,造成产后小便困难或有解不干净的感觉。

家人护理的要点包括:

★为了刺激排尿以及避免使用导尿管,让产妇每15~20分钟收缩和

放松骨盆肌肉5次。

★下床排尿前应保持体力充沛。

★上厕所的时间如果较长,站起来的时候动作要慢,不要突然站

起来。

★如果使用导尿管,会阴垫要经常更换,3~4小时更换一次,同时

清洗会阴部。

★多喝水。

产后何时排便

产妇应该在产后2~3天内排便,但是由于黄体素影响肠肌松弛或是腹内压力减小,很多产妇产后第1次排便的时间往往会延后,尤其是因为准备分娩而没有正常饮食时,更容易造成排便不顺。

家人护理的要点包括:

★为了避免排便时用力过度,应该多喝水,适当吃一些新鲜水果或

粗食、粗纤维食品。

★常下床行走可帮助肠胃蠕动,促进排便。

★避免忍便或延迟排便的时间,以免导致便秘。

★避免摄入咖啡、茶、辣椒、酒等刺激性食物。

★避免摄入油腻的食物。

★如果有便秘情况,可根据医生指导少量使用软便药。

★排便之后,用清水由前往后将会阴部清洗干净。

产后早下床活动好

受传统观念影响,很多女性认为产褥期必须静养,过早下床活动会伤身体。其实,产妇产后进行适当的活动,身体才能较快恢复。只要产妇身体条件尚可,产后24小时内应尽量下地活动。如觉体力较差,下床前先在床上坐一会儿,让身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若不觉得头晕、眼花,可在护士或家属协助下床活动,可在走廊、卧室中慢慢行走,循序渐进地做几节产后保健操,活动活动身体。这样有利于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代谢和体力恢复。

早期下床活动对于产妇有如下具体的益处:

★有利于较快恢复机体正常生理功能。

★有利于心情舒畅。逐渐加大活动量能使食欲增加,有助于乳汁分泌。

★活动促进了血液循环,有利于子宫复旧、恶露排出。

★活动加快了静脉血液回流,减少静脉血栓、下肢静脉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可改善胃肠功能,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剖宫产者可减少术后肠粘连。

★早期活动、锻炼,能增强盆底肌肉和筋膜的紧张度,有助于防止子宫脱垂、膀胱直肠膨出和痔疮的发生。

★可促进盆腔脏器及全身血液循环,促进子宫、阴道的早日复原,增进身体健康。

★可加强腹壁肌肉的收缩力,使分娩后腹壁松弛状况得到改善。

★有助于产妇体形恢复,预防生育性肥胖,使产妇早日恢复苗条的身材。

会阴伤口的护理

分娩时,由于胎儿压迫会阴部以及医生助产时在会阴部的操作,产后会阴部常会发生充血和水肿,所以,合适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保持会阴部的清洁

不论是自然撕裂,还是切开的伤口,一般都可在3~5天愈合,每天要用温开水冲洗两次;为防止伤口污染,每次便后用清水冲洗外阴,大便后切忌由后向前擦,应该由前向后,还须再次冲洗;注意勤换卫生巾,避免湿透。

2.防止会阴切口裂开

发生便秘时,不可屏气用力扩张会阴部,可用开塞露或液状石蜡润滑,尤其是拆线后头2~3天,避免做下蹲、用力动作;解便时宜先收敛会阴部和臀部,然后坐在马桶上,可有效地避免会阴伤口裂开。

3.避免伤口发生血肿

产后最初几天宜采取右侧卧位,这样既可促使伤口内的积血流出,以免形成血肿影响愈合,也可防止恶露中的子宫内膜碎片流入伤口,日后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症。等4~5天后伤口愈合较好、恶露难以流入时,便可采取左右轮换卧位,同时应注意会阴切口的情况,术后1~2小时内伤口出现疼痛并加重,要及时请医生进行处理。

4.避免会阴切口感染

当伤口出现肿胀、疼痛、硬结,并在挤压时有脓性分泌物时,需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生素,拆除缝线,以利脓液流出。

5.小心护理水肿伤口

伤口水肿时,在拆线前缝合线勒得很紧,疼痛持续不减。卧位时,尽量将臀部抬高一些,利于体液回流,减轻伤口水肿和疼痛。

产后怎样卧床休息

中医十分重视产后卧床休息的姿势及其养神方法。历代著名妇产科医师主张:分娩完毕,不能立即上床睡卧,应先闭目养神,稍坐片刻,再上床背靠被褥,竖足屈膝,呈半坐卧状态,不可骤然睡倒平卧。闭目养神,目的在于消除分娩时的紧张情绪、安定神志、解除疲劳。

采取半坐卧位,目的在于使气血下行、气机下达,有利于排出恶露,使膈肌下降,子宫及脏器恢复到原来位置。在半坐的同时,还须用手轻轻揉按腹部,方法是以两手掌心按揉脐部,在脐部停留做旋转式揉按片刻,再下按至小腹,又做旋转式揉按,揉按时间应比脐部稍长。如此反复下按,揉按10余次,每日2~3遍,有利于恶露、瘀血下行,还可避免或减轻产后腹痛、产后子宫出血,帮助子宫尽快复旧。

产后第一天,产妇非常疲劳,应在24小时内充分睡眠或休息,使精神和体力得以恢复。为此,在闭目养神数小时后就可考虑熟睡,此时周围环境应保持安静,家人应从各方面给予悉心护理和照顾。正常产妇,如果没有手术助产、出血过多、阴道撕裂、恶露不尽、身痛、腹痛等特殊情况,24小时以后即可起床做轻微活动,如上厕所,在走廊、卧室中慢走,这有利于加速血液循环、组织代谢和体力的恢复,还可增加食欲,并促进肠道蠕动,使大、小便通畅。

产妇要注意躺卧的姿势

子宫的位置靠其周围的四对韧带及骨盆底肌肉、筋膜的张力来固定。妊娠时子宫增大,韧性也随之拉长,分娩后子宫迅速收缩,但韧带的弹性却像拉久的橡皮筋,难以很快恢复原状。分娩时骨盆底肌肉、筋膜过度伸展或撕裂,也使支持子宫的力量减弱,使子宫活动度加大,容易随产妇的姿势而移位。正常子宫的位置应该是前倾前屈的,如果仰卧时间过久,子宫就会因重力关系向后倾,子宫的长轴与阴道成一直线,站立时子宫容易沿阴道下降,构成子宫脱垂的可能性。子宫严重后倾会使恶露排出不畅并有腰酸背痛,日后会出现痛经、经量过多等症状。

产后卧床时间长,为了防止子宫向一侧或向后倾倒,就要经常变换躺卧姿势,仰卧与侧卧交替。从产后第二天开始俯卧,每日1~2次,每次15~20分钟,以恢复子宫的前倾位置,产后两周开始胸膝卧位,以防止子宫后倾。

小贴士:

产后保健小百科:产妇为什么会头晕

产妇突然起床下地时常有头晕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头部短暂性脑缺血造成的。产妇身体一般都比较虚弱,加之较长时间卧床,突然直立就会出现晕厥。若产后出血较多,则更易出现头晕症状。因此,产妇在下地前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应先在床上先坐一会儿,感觉没有不适时再下地活动,而且家人要注意搀扶和保护。一旦发生晕厥,不要惊慌,立即让产妇平躺,一会儿就可恢复,不需特别处理。

恶露处置方法

恶露的处置应加以重视,如不注意卫生,会使阴道、子宫发生细菌感染。恶露处置前应先洗手,要用消毒纸或药棉,由阴道向肛门方向擦拭消毒,同一张纸或药棉不可使用两次,务必每次使用过后就换新的。药棉可用医院配制的。如果阴道或会阴有伤口,应特别注意避免从伤口处擦拭。要勤换卫生巾和内衣内裤,按医嘱服用子宫收缩剂和坐浴等,保持会阴的清洁、干燥。正常情况下,恶露持续4~6周,有血腥味,但不臭。根据产后时间的不同,恶露的量和成分也随之发生变化。

一般在产后3~4天内为血性恶露,量多色红,含有大量血液,有时有小血块、黏液及坏死的蜕膜组织,有血腥味。随着子宫内膜的修复,出血量逐渐减少。产后4~6天后变为淡红色,形成浆液性恶露,量少色淡,内含少量血液,宫颈黏液相对增多,含坏死蜕膜组织及阴道分泌物和细菌。产后7~10天变为白色或淡黄色,形成白色恶露,含大量白细胞、坏死蜕膜组织、表皮细胞及细菌。1个月左右恶露基本停止。

通过观察恶露的性质、气味、数量及持续时间,可以了解子宫复原情况,判断子宫有无感染。如果血性恶露持续两周以上,量多,常提示胎盘附着处复原不良或有胎盘、胎膜残留。如果恶露持续时间长且为脓性或有臭味,表示宫腔内有感染。如果伴有大量出血,子宫大而软,常提示子宫复旧不良。

什么是恶露异常

产后1周左右,产妇的恶露就从红色变成褐色,那是正常的。如果恶露红色或褐色持续3周以上,那就属于异常了。恶露异常的原因:一是子宫收缩不良;二是还有一部分胎盘和胎膜残存在宫腔内。

1.子宫收缩不良

如果子宫收缩缓慢,血液不能向外排出而潴留在子宫内,其结果是造成子宫收缩更加不良,形成恶性循环,从而使血性恶露潴留过久,产妇会出现发热。对这种情况的处置,除保持会阴部干燥和清洁外,还要尽早就医,用些促使子宫收缩的药物。

产妇也可以服用含益母草成分的药物,如益母草膏、益母草冲剂等。新生儿多吸吮可促进子宫收缩,有利于恶露排出。

2.部分胎盘和胎膜残留宫内

产后在子宫内仍残留一部分胎盘和胎膜,所以子宫收缩不完全,血液潴留,恶露长时间持续存在。恶露长时间排不尽,务必请医生检查一下,弄清原因,必要时须接受治疗。

为产妇营造良好的产后休养环境

产后6~8周是产褥期,也是产妇恢复身体、开始承担并适应母亲角色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母体各系统变化很大,子宫内有较大的创面,身体未完全恢复。因此,产妇要特别注意自我保健,以保证母婴身体健康。产妇休息、哺乳都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注意清洁卫生。在产妇出院之前,将居室打扫干净,卧具也要擦拭干净。除此以外,保持卫生间的清洁卫生不可忽视,要随时清洗大、小便池,以免产生臭气,污染室内空气。

★保障空气流通。传统观念认为,无论是寒冷的冬季,还是炎热的夏季,产妇的居室要窗户紧闭,避免产妇“受风”,留下“月子病”,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不开窗通风,空气污浊,有利于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容易引起产妇和新生儿患呼吸道感染。夏季室内气温过高,可使产妇和新生儿中暑。因此,居室环境通风很重要。空气新鲜有益于产妇精神健康与情绪愉快,有利于休息和新陈代谢。室内用具应放置整齐,可放些盆景、鲜花等,这样可以使产妇心情舒畅,容易入睡。

★母婴卧室应保持安静。避免过多的亲朋好友探视。因为如应酬客人,说话过多,劳神伤气,产妇会因虚热扰心而烦躁不安。此外,室内应避免噪声,收音机、电视机、音响的声音均不宜过大。

★家人应对产妇体贴入微。家人对产妇说话应做到耐心、温柔,尽量多承担些家务,不可在产妇面前发脾气。丈夫要控制性欲。

★防寒防暑。冬季应注意保暖,每天开窗换气。先将产妇和婴儿送到另一间屋子,然后再通风,每次20分钟,上午、下午各一次。夏天可将房间内不直接对着产妇和婴儿的窗户打开通风。空调的温度不要太低,一般以28℃左右为宜,而且应间断使用,早晚定时开窗通风。在炎热的夏季,可根据需要适当打开空调,但应注意出风口不要正对着产妇和新生儿。如果使用电风扇,避免电风扇直吹产妇,谨防感冒。室温可保持在25℃左右。

产妇在产褥期要劳逸结合

产妇在产褥期要休养好身体,要做到劳逸结合,并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首先要有充分的休息时间,否则产妇会感觉疲倦、焦虑、精神抑郁,还会影响乳汁的分泌。产妇要保证每天有10小时的睡眠时间,睡觉时要采取侧卧位,以利于子宫复原。

一般出院后两周内应以卧床休息为主,产后8小时可以在床上坐一会儿。如分娩顺利,产后12小时可以下床、上厕所。产后24小时可以适当多活动一些,但要避免长时间站立、久蹲或做重活,以防子宫脱垂。

剖宫产的产妇产后4小时需要绝对卧床休息,第二天可以在床上活动或扶着床边走动,第三天、第四天可以下床活动,以后活动量逐渐增加。第二周,若恢复情况良好,便可下床正常活动,第三周起大致可以恢复正常生活了。但由于要照顾宝宝,因此还必须注意休息,不可太疲劳,要学会抓住机会多睡一会儿。休息不一定都在床上,下午小睡时可在沙发、躺椅上放松一会儿,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放松效果。还可在医生指导下做产褥体操,帮助身体复原。产后8周可逐渐恢复正常工作。

产后为何还会出现阵发性腹痛

产后1周内,有些产妇常出现阵发性下腹痛,尤其是最初的3~4天更为明显。这种疼痛称为产后宫缩痛,多见于经产妇,特别是急产后,并随妊娠分娩次数的增多而疼痛逐渐加重,哺乳时尤为显著。初产妇的宫缩痛相对较轻,这是生理现象。

产后宫缩痛主要是由于在产后子宫复原的过程中,子宫发生阵发性宫缩,引起局部血管缺血、组织缺氧,神经纤维受到强烈挤压所致。随着生育胎次的增加,子宫肌肉内含弹性纤维的平滑肌逐渐减少,使子宫肌层的弹性降低,子宫肌肉的收缩力不正常,恢复受到影响,容易出现痉挛性收缩,因此经产妇宫缩痛较重,而且哺乳时疼痛加重。

产后宫缩是子宫复原的表现,具有止血和排出宫腔内残留积血和胎膜的作用。在宫缩时,于下腹部可摸到隆起变硬的子宫。哺乳时婴儿吸吮乳头可引起反射性子宫收缩,疼痛会加剧。宫缩产生的腹痛,一般持续3~4天,随后自然消失,不需做特殊护理。重者可做下腹部热敷、按摩,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适量的镇静止痛药物。另外,服用益母草膏、红糖水、黄酒、山楂等也可见效。但是,这种腹痛如持续过久,而且到了不能忍耐的程度时,则必须考虑是否有其他疾病如膀胱炎,应立即就诊。

如何护理产后腹痛

产妇分娩后下腹疼痛剧烈,而且拒绝触按、按之有结块、恶露不肯下,这是积血阻在子宫引起的;有的人疼痛伴随冷感,热敷时痛感减轻、恶露量少、色紫、有块,这是寒气入宫、气血阻塞所致。本病大多是瘀和寒引起的,但也有失血过多子宫失于滋养而表现为恶露色淡,此时当以补养法治疗。如果腹痛较重并伴高热(39℃以上),恶露秽臭色暗的,不宜自疗,应速去医院诊治。

产后腹痛者饮食宜清淡,少吃生冷食物。山芋、黄豆、蚕豆、豌豆、牛奶、白糖等容易引起胀气的食物,也以少食为宜,保持大便畅通。产妇不要卧床不动,应及早起床活动,并按照体力渐渐增加活动量。禁止性交。

腹痛时忌滥服抗生素及镇痛药。一则不利于子宫恢复及恶露排出;二则药物会通过乳汁进入到宝宝体内。产后宜保暖,以免寒气入子宫。患者可用生姜30克,当归60克,肥羊肉120克,先将前两味药水煎、过滤、取汁,再用其药汁炖羊肉,每天早晨空腹食之(用量酌定)。或用干姜粉1.5克,红糖25克,开水冲服,连服数次,具有温中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也可用陈生姜250克,熟地500克,同炒为末,每服10克,温酒调下。生姜温经散寒,熟地滋阴养血,妇女产后因瘀血及失血过多而致腹痛者均可用之。腹部每日按揉数次,力度不宜太大,一则可以帮助胃肠消化排气;二则有利于子宫复旧,及时排尽恶露。

月子里如何刷牙

有些产妇在月子里不刷牙,这是不对的。其实,产妇比一般人更应注意口腔卫生。因产妇进餐次数多,食物残渣存留在牙齿表面和牙缝里的机会增多,容易造成口腔感染。因此,产后应该每天早、晚各刷一次牙,每次进餐后都要漱口。

1.刷牙的正确方法

产妇刷牙要注意方法:刷牙时要将牙刷用温水泡软。刷牙的手法不能“横冲直撞”,切忌横刷,要用竖刷法,即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往上刷,咬合面上下来回刷,并且里里外外都要刷到,这样才能保持牙齿彻底清洁;牙刷应选用小头、软毛、刷柄长短适宜的保健牙刷。

中医主张产后3天内用指漱法,因为此法有活血通络、牢固牙齿的作用。将右手食指洗净,或用干净纱布裹缠食指,再将牙膏挤于指上,犹如使用牙刷样来回上下擦拭,最后用食指按摩牙龈数遍。

2.要做到饭后及时漱口

这样不但能够清除口腔内滞留的食物碎屑、牙垢,而且含漱本身对牙齿来说,犹如一种按摩,可增强牙龈组织的抗病能力,故每次进食完毕,应用温水漱口。

3.常叩齿

叩齿可使产妇利用咀嚼运动所形成的生理刺激,提高牙龈本身的抗病能力。在叩齿时用力宜均匀,速度不要过快、过慢,上、下牙每天早、晚各叩齿80次左右。

4.保障营养

为了保障牙齿生长代谢对某些营养物质的特殊需要、防止牙齿松动,产妇要注意饮食结构,多吃含钙、磷、铁及维生素A、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

书摘插画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抢先评论了 “坐月子与新生儿护理全书”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跟金牌月嫂坐月子(汉竹)贴心的产后护理,专业的育婴指导!超值附赠坐月子前需要准备这些挂图、月嫂服务技能手册, 是产妇和月嫂的贴心帮手。

EUR €35.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坐月子+新生儿护理全知道(汉竹)(新妈妈怎么坐月子?新生儿怎么护理?本书就是新手父母的好帮手,解决坐月子以及新生儿护理过程中的所有问题。让家人放心护理,妈妈安心坐月子,宝宝开心成长。)

EUR €35.99
加入购物车

把金牌月嫂请回家:坐月子与新生儿护理贴心提示

EUR €32.99
加入购物车

协和专家+协和妈妈圈干货分享:坐月子

EUR €28.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