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6072496丛书名: 向会议要效益;2
编辑推荐
一次高效的会议既是某个人的事,又是整个团队的事,堀公俊、加藤彰编著的《向会议要效益(2视觉化你的会议)》是迄今为止对于提高组织会议效益*权威的书,是每一个职场中人的!本书着眼于绘制可视化图表的“过程”,探究主持人脑袋里的想法。只要了解了这些,就一定能够理解主持人行动的意义。请在谈话的同时进行记录,并且抓住推进会谈过程的关键点。
内容简介
记录改变了会谈。只是在白板上记录下内容,会议就会发生难以置信的转变。
因此,会议中影响力*的人是写板书的图表师。他掌控着如何对发言进行归纳总结,如何整理多种多样的意见,并把握着讨论的结构,终实现高效会议
堀公俊、加藤彰编著的《向会议要效益(2视觉化你的会议)》着眼于绘制可视化图表的过程,分为基础篇、技术篇、实践篇、研究篇、熟练篇等五个章节。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特别是第二章技术篇,将掌握可视化工作法归纳为六个要点:自如地运用工具;在书写方法上下工夫;掌握归纳能力;描述各个重点之间的关系;灵活运用图解工具;版面设计精益求精。此章是《向会议要效益(2视觉化你的会议)》的重心所在。书中有大量图表和照片,对可视化的实践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
因此,会议中影响力*的人是写板书的图表师。他掌控着如何对发言进行归纳总结,如何整理多种多样的意见,并把握着讨论的结构,终实现高效会议
堀公俊、加藤彰编著的《向会议要效益(2视觉化你的会议)》着眼于绘制可视化图表的过程,分为基础篇、技术篇、实践篇、研究篇、熟练篇等五个章节。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特别是第二章技术篇,将掌握可视化工作法归纳为六个要点:自如地运用工具;在书写方法上下工夫;掌握归纳能力;描述各个重点之间的关系;灵活运用图解工具;版面设计精益求精。此章是《向会议要效益(2视觉化你的会议)》的重心所在。书中有大量图表和照片,对可视化的实践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
目 录
前言 第1章 基础篇 记录改变会谈模式 1 可视化工作法的导入改变了传统的会议模式 2 可视化工作法的优点 3 可视化工作法使会议的方向得到良好的控制 4 记录的4个阶段:书写 5 记住3种基本格式:版面设计 第2章 技术篇 掌握可视化工作法的6个要点 1 自如地运用工具 2 在书写方法上下工夫 3 掌握归纳能力 4 描述各个重点之间的关系 5 灵活运用图解工具 6 版面设计精益求精 第3章 实践篇 可视化工作法的实际运用 1 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使用可视化工作法(FG) 2 例会的场合 3 想法和问题意识相互磨合的场合 4 在必要的场合进行全面性的讨论 5 在各抒己见的研究会中 6 自由自在地提出意见的场合 7 行动计划要落实到纸面上 8 在必要的时候,统一想法 9 小型商谈的场合 10 配合推进会议的场合 第4章 研究篇 分析主持人的想法 1 在一些小型会议中 ——想办法让记录和讨论内容一致 2 例会 ——准确地拾起能成为关键词的发言 3 在集训研究会上 ——抓住讨论的重点 4 需要做决策的场合 ——用于支援包罗性的讨论和统一意见的场合 第5章 熟练篇 为了熟练掌握可视化工作法 1 如何使主持和记录并重 2 推进讨论的图表画法 3 一个人能够完成的基础训练 4 针对想要更好地掌握可视化工作法的人的脑力训练 后记
前 言
可能有些冒昧,我想请教大家一个问题。
各位公司的会议室中有没有白板呢?如果有,为什么要放置白板呢? 通常的回答是:“如果不仔细地将会议内容记录下来,之后会因为这个提到了、那个没提到而争论不休。”虽然回答得没有错,但是很遗憾,并没有说中要点。
的确,记录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只是单纯地记录,任何人都可以拿起手中的笔记本来做笔记,或是使用电脑就足够了。在会议结束后把所记录下的内容让大家确认即可,用不着特意在大家面前做记录。
因此,正确的答案是:“为了推进讨论的进程。
”在众人面前记录讨论内容,可以引发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共享谈话过程。进而产生 “大家同心协力致力于解决问题”的共同感。
由于把讨论变成了“看得见”的事物,从而提高了协动意识和谈话质量,终讨论成果的质量和参与者的认同感也随之提高。
这正是“可视化”(使会谈能够顺利推进的技术) 的基本。引导成员发表自己所了解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观点和想法,加深相互之间的了解,推动成员走向参与和协动的轨道,这就是可视化工作法。
那么,再请教大家一个问题。在会议中影响力的人物是谁呢? 是“职位的人”或“声音的人”,恐怕大家会这样回答。
如果只从会议的内容来看,可能大家的回答是正确的。到处都有类似 “一声令下结论有了180度的大转变”或者“后坚持不住了,结果是声音大的人的意见被通过了”的情况发生。
另一方面,从会议进程的角度来看又是怎样的呢 ?不但能令会议顺利进行,而且拥有影响力的人到底是谁呢? 回答如果是主持人的朋友,你也只答对了一半。
实际上,写板书的人(图表师),才是在推进会议的进程中拥有影响力的人。通常情况下,主持人同时也兼顾板书,因此主持人的权利是的。
至于为什么写板书的人的影响力,那是因为写板书的人掌控着如何对发言进行归纳总结,如何整理多种多样的意见,并把握着讨论结构的缘故。
写板书和做记录,一般被看作是低级别的工作,其实却是会议中重要的一环。不仅板书所记录的内容十分重要,就连写板书本身也是极具影响力的。因此,大家如果想要改善会谈的质量,那就鼓起勇气站到白板旁边,这不失为一条捷径。
笔者正是注意到了这一点,才将令会议可以用眼睛看到的技法—— “可视化工作法”看作是作为主持人的一项核心技能,不断地进行研究,并且从中发现了三点。
点,可视化不是艺术,而是一门技术。前者无法模仿,而后者经过训练无论是谁都能掌握。
各位公司的会议室中有没有白板呢?如果有,为什么要放置白板呢? 通常的回答是:“如果不仔细地将会议内容记录下来,之后会因为这个提到了、那个没提到而争论不休。”虽然回答得没有错,但是很遗憾,并没有说中要点。
的确,记录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只是单纯地记录,任何人都可以拿起手中的笔记本来做笔记,或是使用电脑就足够了。在会议结束后把所记录下的内容让大家确认即可,用不着特意在大家面前做记录。
因此,正确的答案是:“为了推进讨论的进程。
”在众人面前记录讨论内容,可以引发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共享谈话过程。进而产生 “大家同心协力致力于解决问题”的共同感。
由于把讨论变成了“看得见”的事物,从而提高了协动意识和谈话质量,终讨论成果的质量和参与者的认同感也随之提高。
这正是“可视化”(使会谈能够顺利推进的技术) 的基本。引导成员发表自己所了解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观点和想法,加深相互之间的了解,推动成员走向参与和协动的轨道,这就是可视化工作法。
那么,再请教大家一个问题。在会议中影响力的人物是谁呢? 是“职位的人”或“声音的人”,恐怕大家会这样回答。
如果只从会议的内容来看,可能大家的回答是正确的。到处都有类似 “一声令下结论有了180度的大转变”或者“后坚持不住了,结果是声音大的人的意见被通过了”的情况发生。
另一方面,从会议进程的角度来看又是怎样的呢 ?不但能令会议顺利进行,而且拥有影响力的人到底是谁呢? 回答如果是主持人的朋友,你也只答对了一半。
实际上,写板书的人(图表师),才是在推进会议的进程中拥有影响力的人。通常情况下,主持人同时也兼顾板书,因此主持人的权利是的。
至于为什么写板书的人的影响力,那是因为写板书的人掌控着如何对发言进行归纳总结,如何整理多种多样的意见,并把握着讨论结构的缘故。
写板书和做记录,一般被看作是低级别的工作,其实却是会议中重要的一环。不仅板书所记录的内容十分重要,就连写板书本身也是极具影响力的。因此,大家如果想要改善会谈的质量,那就鼓起勇气站到白板旁边,这不失为一条捷径。
笔者正是注意到了这一点,才将令会议可以用眼睛看到的技法—— “可视化工作法”看作是作为主持人的一项核心技能,不断地进行研究,并且从中发现了三点。
点,可视化不是艺术,而是一门技术。前者无法模仿,而后者经过训练无论是谁都能掌握。
在线试读
1 可视化工作法的导入改变了传统的会议模式 ◎ 失败会议的特点 不知道大家平时有没有注意到,开会或讨论不能顺利进行的情况一般可总结为下面3种特点。
(1)拿不出意见 会议气氛冷淡,即使有意见也不想说出来。如果说出来,批评和攻击就会随之而来。发言的人总是很固定,有很多人根本不发言。其结果就是开会时一味地洗耳恭听领导的长篇大论,直到会议结束之后才说出真心话。
(2)意见不一致 整个会议没有围绕中心进行讨论,大家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离题太远。论点不明确,经常发生意见分歧的现象。而且,由于大家各自做着各自的笔录,不管讨论到什么时候,认识和理解都不一致。
(3)无法得出结论 同一个论点被无休止地重复。意见的不一致演变成了个人攻击,会议中充斥着说服与狡辩,不能创造性地达成共识。后,会议结束时也不能得出明确的结论,谁也不清楚花费了那么长时间,到头来究竟得出了什么结论。
怎么样,能回忆起不少和上述情况类似的场面吧。这样的讨论不能算是讨论,毫无意义。
笔者也曾经被这些状况所困扰。公司的会议也好,地区团体的商谈也罢,情况都差不多。无论走到哪里,以上这些尴尬的情况随处可见。
而且,很多是以年长的人为中心的谈话,后自己只沦落到对会议进行记录的地步。在这样的状况下记录也没有多大意义。即使是想要解决问题,面对的都是自己的领导,根本没有插嘴的勇气,只有看着领导们说个没完。心里却在默默地嘀咕,因为参加会议的人素质都很低,所以会议才无法顺利地进行…… ◎ 记录改变了会谈 有一天,我想“在这种情况下没办法对会议进行记录”,就突然说道:“对不起,因为找不到讨论的重点,为了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可以在这里写一下吗?”随着身后一片“喂,喂,打起精神来”的声音,我径直走到白板前,开始整理从开会到现在为止出现过的各种意见。
“山田的意见是这样的,对吧。“田中和桥本的意见这里是相同的,这里是不同的,对吧。对于标题这部分,虽然大家已经提出了意见,但是这里还没有讨论到,对吧。”如此这般地确认每条意见的意义所在以及讨论的经过。
于是,不可思议的是全体人员都指着白板开始热烈地讨论了起来:“不对,我要说的是……”“藤井的意见漏掉了吧?”“山田和我的意见的不同之处在于……”通过记录整理上述的发言内容,大家的意见渐渐统一起来,虽然吃了不少苦头,但成员团结一致、精诚合作,终达成了共识。
◎ 共享过程和平等地参与 那么,通过在白板上记录讨论的内容,到底能改变什么呢?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成员平等地参与了讨论,并且共享了讨论的过程。
在这里请再一次回忆一下会谈的意义。所谓会谈就是将众人的智慧结合在一起,集体创造出超过个人能力水平的想法的行为。而且,通过参与会谈,提高了对结论和所达成的共识的理解度与接受性,使之成为实际行动时的动机与承诺。
因为参与了会谈的成员很多,所以,如果讨论不按照一个大家共有的过程延续下去,就会变成说闲话唠家常。这样一来,体现不出众人一齐进行讨论的优势。不仅这样,也不知道应该针对什么问题来进行讨论,到头来恐怕什么意见都拿不出来。
另外,成员如果没有平等地参与讨论的机会,就不利于将每个人的智慧都集中到一起,成员对终决定的方案也不会产生认同感。不尊重他人的意见,一味地坚持自己的主张也不能被看作是参与了讨论。只有做到共享讨论过程和平等参与,会谈才能顺利地进行。
◎ 变空中战为地面战 “共享过程和平等参与”,口头上说说很容易,实际做起来只付出一般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这是因为人类的记忆力非常有限。
各位,谁说了什么您都能够全部记住吗?会议中只是偶尔才会有很好的发言出现,人们往往连自己刚刚说过些什么都很容易忘记掉。像这样的人们凑在一起进行会谈,要做到共享过程和平等参与是十分困难的。
如果想打破这个记忆力的限度,需要拥有一个全体人员共同的大容量的小组存储器(共同的记忆)。
使讨论的可视化(用眼睛能够确定的)变为可能。在能够共享被视觉化的框架机构(思考机构)的同时,推动讨论的进程。
常常观看讨论节目的各位都会明白,只有话语飞来飞去地打空中战是无法将讨论进行终归纳和总结的。把空中战改成地面战,地面战就是把讨论转化成视觉情报,借助已被可视化的共同框架结构展开会谈。由空中战转为地面战,这是使“共享过程和平等参与”两者并存的好方法。
◎ 只是在白板上记录下内容,会议就会发生难以置信的转变 会议中在白板上做记录,对主持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主持人的作用是为讨论过程掌舵。然而,成员的脑袋和心里所想的是用眼睛窥探不到的。“看不见的东西是无法掌控的”是管理学的原则之一,如果只是用话语打空中战,那么要想为会谈掌舵就困难了。
要想使主持人能够为会谈掌舵,关键在于将空中战转化为地面战。一旦在会谈无法顺利进行时,首先要拿出勇气把讨论内容记录下来。仅这样做,会谈都会有难以置信般的改善。
将讨论内容记录下来,参与者会眼前一亮,主动提出意见。想法也就自然而然地丰富起来,崭新的构思也会应运而生。正因为有了共同的思考框架,小组中产生了向心力,向着达成共识这个目标,引发合作意识。
将论点整理为视觉化的内容,意见按照论点提出,讨论则会一致。与此同时,还能够防止意见遗漏,顺利地引导出合理的结论。即使发生意见对立的情况,也能够冷静下来,终得出富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法。
(1)拿不出意见 会议气氛冷淡,即使有意见也不想说出来。如果说出来,批评和攻击就会随之而来。发言的人总是很固定,有很多人根本不发言。其结果就是开会时一味地洗耳恭听领导的长篇大论,直到会议结束之后才说出真心话。
(2)意见不一致 整个会议没有围绕中心进行讨论,大家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离题太远。论点不明确,经常发生意见分歧的现象。而且,由于大家各自做着各自的笔录,不管讨论到什么时候,认识和理解都不一致。
(3)无法得出结论 同一个论点被无休止地重复。意见的不一致演变成了个人攻击,会议中充斥着说服与狡辩,不能创造性地达成共识。后,会议结束时也不能得出明确的结论,谁也不清楚花费了那么长时间,到头来究竟得出了什么结论。
怎么样,能回忆起不少和上述情况类似的场面吧。这样的讨论不能算是讨论,毫无意义。
笔者也曾经被这些状况所困扰。公司的会议也好,地区团体的商谈也罢,情况都差不多。无论走到哪里,以上这些尴尬的情况随处可见。
而且,很多是以年长的人为中心的谈话,后自己只沦落到对会议进行记录的地步。在这样的状况下记录也没有多大意义。即使是想要解决问题,面对的都是自己的领导,根本没有插嘴的勇气,只有看着领导们说个没完。心里却在默默地嘀咕,因为参加会议的人素质都很低,所以会议才无法顺利地进行…… ◎ 记录改变了会谈 有一天,我想“在这种情况下没办法对会议进行记录”,就突然说道:“对不起,因为找不到讨论的重点,为了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可以在这里写一下吗?”随着身后一片“喂,喂,打起精神来”的声音,我径直走到白板前,开始整理从开会到现在为止出现过的各种意见。
“山田的意见是这样的,对吧。“田中和桥本的意见这里是相同的,这里是不同的,对吧。对于标题这部分,虽然大家已经提出了意见,但是这里还没有讨论到,对吧。”如此这般地确认每条意见的意义所在以及讨论的经过。
于是,不可思议的是全体人员都指着白板开始热烈地讨论了起来:“不对,我要说的是……”“藤井的意见漏掉了吧?”“山田和我的意见的不同之处在于……”通过记录整理上述的发言内容,大家的意见渐渐统一起来,虽然吃了不少苦头,但成员团结一致、精诚合作,终达成了共识。
◎ 共享过程和平等地参与 那么,通过在白板上记录讨论的内容,到底能改变什么呢?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成员平等地参与了讨论,并且共享了讨论的过程。
在这里请再一次回忆一下会谈的意义。所谓会谈就是将众人的智慧结合在一起,集体创造出超过个人能力水平的想法的行为。而且,通过参与会谈,提高了对结论和所达成的共识的理解度与接受性,使之成为实际行动时的动机与承诺。
因为参与了会谈的成员很多,所以,如果讨论不按照一个大家共有的过程延续下去,就会变成说闲话唠家常。这样一来,体现不出众人一齐进行讨论的优势。不仅这样,也不知道应该针对什么问题来进行讨论,到头来恐怕什么意见都拿不出来。
另外,成员如果没有平等地参与讨论的机会,就不利于将每个人的智慧都集中到一起,成员对终决定的方案也不会产生认同感。不尊重他人的意见,一味地坚持自己的主张也不能被看作是参与了讨论。只有做到共享讨论过程和平等参与,会谈才能顺利地进行。
◎ 变空中战为地面战 “共享过程和平等参与”,口头上说说很容易,实际做起来只付出一般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这是因为人类的记忆力非常有限。
各位,谁说了什么您都能够全部记住吗?会议中只是偶尔才会有很好的发言出现,人们往往连自己刚刚说过些什么都很容易忘记掉。像这样的人们凑在一起进行会谈,要做到共享过程和平等参与是十分困难的。
如果想打破这个记忆力的限度,需要拥有一个全体人员共同的大容量的小组存储器(共同的记忆)。
使讨论的可视化(用眼睛能够确定的)变为可能。在能够共享被视觉化的框架机构(思考机构)的同时,推动讨论的进程。
常常观看讨论节目的各位都会明白,只有话语飞来飞去地打空中战是无法将讨论进行终归纳和总结的。把空中战改成地面战,地面战就是把讨论转化成视觉情报,借助已被可视化的共同框架结构展开会谈。由空中战转为地面战,这是使“共享过程和平等参与”两者并存的好方法。
◎ 只是在白板上记录下内容,会议就会发生难以置信的转变 会议中在白板上做记录,对主持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主持人的作用是为讨论过程掌舵。然而,成员的脑袋和心里所想的是用眼睛窥探不到的。“看不见的东西是无法掌控的”是管理学的原则之一,如果只是用话语打空中战,那么要想为会谈掌舵就困难了。
要想使主持人能够为会谈掌舵,关键在于将空中战转化为地面战。一旦在会谈无法顺利进行时,首先要拿出勇气把讨论内容记录下来。仅这样做,会谈都会有难以置信般的改善。
将讨论内容记录下来,参与者会眼前一亮,主动提出意见。想法也就自然而然地丰富起来,崭新的构思也会应运而生。正因为有了共同的思考框架,小组中产生了向心力,向着达成共识这个目标,引发合作意识。
将论点整理为视觉化的内容,意见按照论点提出,讨论则会一致。与此同时,还能够防止意见遗漏,顺利地引导出合理的结论。即使发生意见对立的情况,也能够冷静下来,终得出富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法。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