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软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8662114
一本书让你读懂区块链
高盛、IBM、花旗银行、摩根士丹利、纳斯达克、德勤等各类巨头趋之若鹜
互联网颠覆了很多产业,区块链将颠覆更多产业和我们的认知
区块链 就是下一个互联网
让苹果、谷歌、脸书感受到威胁的区块链到底是什么
去中心化、分布式账本、点对点传输………
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生活
区块链到底有多神奇?区块链到底有多么广阔的应用前景?本书作者将区块链这种*的金融科技技术,用通俗化的语言描述了出来,并且将区块链的颠覆性和未来可能的应用蓝图完全展示在读者的面前。
如果说互联网的发展对很多产业带来了颠覆性变化的话,那么区块链的发展很有可能引领再一次的颠覆性变化,这种颠覆性变化将率先从金融行业开始。同时,区块链技术的广阔应用将会彻底改变我们未来的生产生活的方式,重塑经济与世界……面对这样的场景,你准备好了吗?
我们生活在一个奔腾的年代,苹果重塑手机,谷歌战胜李世石,特斯拉重新定义汽车。科技不断重塑着我们的经济、生活和世界。一种全新的金融网络、分布式数据库技术从底层蓬勃而出,将重塑整个金融和经济,可能会让比尔•盖茨的预言“你们传统银行如果不改变,就是21世纪要灭绝的恐龙”应验。
这个技术就是区块链。
区块链的诞生颇具传奇色彩,而它引发的一系列产物:数字货币、智能合约、分布式治理等更是激发了全球领域的金融和社会变革。由于具有去中介化、开放性、不可篡改、可编程性等特质,区块链受到了美国华尔街的瞩目,44家国际财团、跨国银行组成R3公司进行区块链技术的联合试验;技术创业者的天堂——硅谷也在疯狂追捧:短短数年,仅美国区块链领域的前10家领军创业公司获得的风险投资额就已经超过10亿美元;中国也正在经历这场区块链革命。
本书由中国*的区块链技术公司OKCoin和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联合业界*线成员和金融界专家学者,从源头、技术原理、应用案例、趋势、政策等方面全方位地详细解读这项革命性的金融科技成果,为读者带来这个领域*的洞见。
前言
章
探寻区块链的源头———
“重回拜占庭”
◆拜占庭将军的难题
古老的“拜占庭将军问题”
“拜占庭将军问题”
在通信领域的意义
用算法解决难题———区块链技术的雏形
◆区块链之父———中本聪
神秘的中本聪,神秘的论文
波动的价格,轰动的交易
传输价值的代币
◆区块链到底是什么
比特币与区块链是父与子关系吗
层出不穷的其他数字货币
区块链的实际应用
区块链的颠覆特点
第二章
区块链———颠覆世界的力量
◆颠覆的核心———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
“鸟群智慧” 的一角
为什么去中心化一定会成功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技术意味着什么
◆区块链将构建完美的契约世界
智能合约赋予物联网“思考的力量”
从智能合约到智能资产
有执行力的合约
◆区块链未来应用蓝图
为什么区块链会率先颠覆金融领域
区块链技术将成为下一代数据库架构
区块链将如何颠覆我们的生活
◆各国政府的态度———从比特币到区块链
区块链1.0:游走在法律边缘的比特币
后比特币的2.0时代
各国政府对比特币的监管
区块链技术可以被用于创造更多的集中式数字货币
商业银行基于区块链的应用领域
第三章
区块链率先敲开金融的大门
◆从贝壳到数字货币
货币的演变
央行与数字货币———不可或缺的区块链
Fintech (金融科技) 创新前沿———区块链技术
◆金融拥抱区块链
支付汇款———变革的前夜
区块链将重构股权清算结算
股权众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畅想
票据业务———依托区块链平台的改造
◆金融基础设施革命
区块链对审计行业的颠覆
资产确权———区块链让难题变得如此简单
智能合约———不可思议的区块链技术
第四章
链接万物的区块链
◆这个房子属于我吗———区块链给你证明
如何继承父母房产
洪都拉斯的拆迁纠纷
传统的认证系统的缺点
区块链技术可以解决公证和认证的问题
从Stampery到Chronicled,区块链公证业务的实践
◆我还是我吗———在区块链上很简单
如何证明“我妈是我妈”
分布式智能身份认证系统
区块链上享受结婚证明
◆DAOs(去中心化自治组织)
即将诞生的区块链总统
BitNation (比特国)
区块链上的DAOs
◆区块链让物联网真正链接万物
更安全的物流和供应链
智能物联网
◆聚沙成塔的分布式云存储
分布式云存储
其他区块链相关服务
◆自由交易:下一个阿里巴巴
◆21Inc:共享经济的延伸
第五章
区块链应用的全球进展
BitPay融资3000万美元,估值达1.6亿美元
Coinbase完成7500万美元C轮融资
超越Coinbase,初创比特币公司21Inc获1.16亿美元
巨额融资
智能合约平台Symbiont获700万美元融资
比特币区块链应用公司PeerNova融资860万美元
智能合约交易平台Mirror获A轮880万美元融资
区块链公司Chain获3000万美元融资
Chainalysis募集160万美元的资金,与欧洲刑警组织签署网络
犯罪协议
当黄金遇见区块链技术:BitGold获350万美元A轮融资
AlignCommerce获1250万美元A轮融资
比特币公司Blockstream斩获A轮5500万美元融资
区块链创业公司Gem完成710万美元A轮融资
去中心化淘宝OpenBazaar获得100万美元种子投资
高盛、IBM追投, 区块链公司DAH融资6000万美元
用区块链技术买东西?Colu获250万美元融资
附录
区块链技术名词与核心原理
参考文献
前言
2008年,一个神秘的人物,直至今日只闻其名未见其人的“中本聪”通过一篇未在任何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的神秘论文,把比特币带到这个世界。诞生于虚拟世界的比特币代表了人类对于数学算法的一种共识,基于这种共识机制,即使没有任何政府信用背书,比特币仍然获得了世人的认可,不论是从初几十个比特币换取一份比萨,还是2013年12月1日,比特币的单价超越一盎司黄金的价格,比特币都在向世人展示其作为价值尺度的一面。尽管比特币价格的暴涨暴跌使其减弱了在更大范围内作为货币应用的可能,但比特币向世人展示了一种不需要中介却可以实现价值传递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就是区块链。
正如梅兰妮·斯万(Melanie Swan)指出的那样,比特币和区块链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区块链底层技术、协议和加密数字货币。区块链技术是点对点通信技术和加密技术的结合,基于区块链技术生成的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在这个数据库的基础上可以开发出数目繁多的应用,这些应用通过协议层面建立共识机制实现各种功能;后在应用层面,客户可以实现无需中间权威仲裁的点对点的交互,当然包括比特币。有人用“组织形式上的去中心化和逻辑上实现完美一致性的技术”来形容区块链技术,也有人用“下一代全球信用认证和价值互联网的基础协议之一”来阐述区块链的特点,总体而言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一是金融产品创新。由于金融产品基础结构的主要内容就是关于参与各方权利义务的约定,货币、债券、股权等各类金融产品都可以通过协议层建立共识机制形成与传统金融产品类别相对应的创新金融产品。由于区块链形成了可以独立存在的共识机制,因此区块链技术具有自动执行协议的功能,人们将此类协议归类为智能合约。智能合约实施的基础是共识机制而非中心化的验证,使得智能合约的执行成本降到、执行效率大大提升。基于智能合约运行的创新金融产品具有高透明度、高安全性、高效率的显著特征。基于上述优势,区块链技术对金融行业的改变将是颠覆性的,现有金融体系中的一些角色将不再需要,金融中介的职能也将发生深刻变化。
二是金融基础设施的变革。区块链本身就是一个数据库,基于点对点的通信技术和加密技术使数据库的组织形式更具开放性和可追溯性。在区块链技术的基础上,每个数据节点都可以参与验证账本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相当于通过提高系统的可追责性降低系统的信任风险。这一特性使得区块链在征信、审计、资产确权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从而间接提高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
三是智能物联网。由于区块链形成了独立运行的共识机制,区块链技术可以应用于物联网的数据处理和系统维护领域。比如已经有机构提出要使用区块链技术管理上百亿个物联网设备的身份、支付和维护任务。利用区块链技术,物联网设备生产商能够极大地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和降低物联网维护的成本。
四是共享经济的技术基础。区块链去中心化的共识机制使得计算服务的应用范围大大延伸。尽管电子支付技术的发展大大降低了支付的成本,但现有支付业务模式下极小金额的支付比如低于001元的支付成本仍然非常高。有公司正在开发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微支付技术,为每个人的电脑利用闲置计算能力从事挖矿、存储等工作提供计量工具。这种计量服务正是多种共享经济的前提,将大大拓宽共享经济的深度和广度。
综上所述,区块链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基于分布式网络形成的共识机制,分布式网络使得基于区块链的应用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和可拓展性,这样会使一些商业模式的门槛可以降得很低,甚至产生全新的商业模式;共识机制的独立存在使合约的执行成本降到,执行效率大大提升,计算服务的范围也大大提升。
全球正在掀起一股区块链的热潮。来自学术界和科技界的各种力量投身区块链的开发和创业大潮之中,也诞生了一批非常有创新意识的创业公司,成为Fintech(金融科技)中的一股重要力量;到2015年底,已经有超过20家全球的金融机构、风险基金高调宣布参与各种区块链应用开发项目。当然,我们也必须要清醒地看到,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不论在国际还是在国内都尚处在早期阶段,各种技术方案和商业模式等都需要进一步地探索和实践。特别是在我国,区块链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和理论,人们的认知、研究和实践刚刚起步,要想在这一领域积累优势,引领世界,还需要足够的重视,更多的投入,需要理论研究者、网络技术者、金融从业者,以及政府监管部门的积极投入和良性互动。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区块链:重构经济与世界》的出版正好填补了国内关于区块链技术特点和应用分析的空白,希望此书的出版为我国区块链技术的开发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该书不同于其他泛泛介绍区域链的书籍,而是从*初希望解决的难题开始讨论,阅读起来有智力快感。金融领域的区域链试验,无论成败,都能为解决类似的政治和社会问题提供思路。
《纽约时报》研究员,哈佛大学Nieman学者 安替
区块链技术有重组人类交换方式的潜能,越多人了解这一潜能,其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大。
财新主编 王烁
探寻区块链的源头——“重回拜占庭”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值得骄傲的技术,无论是晶体管、激光、互联网,还是载人航天飞机。近10年中,金融网络领域颠覆性、闪耀的技术发明莫过于区块链。无论是与数字货币一道横空出世,继续发力衍生出智能合约,还是可预见的未来,不断重塑整个金融世界,都使它的夺目光芒无法掩盖。然而究其源头,我们不得不追溯到“拜占庭将军问题”和“双花问题”。后者比较简单,即如何杜绝非实体货币的再次被使用,或者是双重支付(只要引入盖时间戳的电子签名就能解决)。而前者,“拜占庭将军问题”则看起来费解且扑朔迷离,但我们又不能回避,因为它是整个区块链技术核心思想的真正根源,也直接决定了区块链技术的种种与众不同的颠覆性特质。
在某种程度上,问题比答案更重要。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拜占庭将军问题”,没有它揭示出在人类散兵游勇的状态下,永恒的“共识”困境,那么对于这种困境的反思和探索便无法成为可能,逃离困境到达光明之地也无法成为可能。所以在我们向伟大的“答案”——区块链致以敬意之时,请不要忘记它的源头,不要忘记拜占庭。
拜占庭将军的难题
古老的“拜占庭将军问题”
让人生,让人死,让人痴迷,让人疯狂。
这就是传说中繁华与没落,绝望与救赎并存的东罗马帝国首都,拜占庭。
在2013年获得计算机科学领域奖项图灵奖的31年前,1972年,莱斯利•兰伯特(Leslie Lamport)搬到湾区。此时,他仍然是一个寂寂无闻的美国小伙。他充当Compass(马萨诸塞州计算机合伙人公司)西海岸计划前哨基地的先锋,不幸的是,这个分支机构终未能落实。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他曾是Compass总部派驻加州的员工。后,他却收到撤回东海岸的指令。于是,他决定加入斯坦福国际研究院(SRI)。在那段岁月里, SRI有一个项目,要在美国航空航天局建立容错型航电计算机系统。考虑到系统的工作性质,故障是不允许发生的。这段经历孕育了两篇旨在解决一种特殊故障的论文,由兰伯特和SRI同事马歇尔•皮斯(Marshall Pies)及罗伯特•肖斯塔克(Robert Shostak)合作完成。用计算学术语说,普通故障可能会导致信息丢失或进程停止,但系统不会遭到破坏,因为这种普通故障属于一出错就会停下来的故障类型,剩下的备份的、正常的部分照样可以运转,发挥作用。就像战场上的士兵,他们一旦受伤或阵亡就停止战斗,但并不妨碍他人继续作战。
然而一旦发生“拜占庭故障”,就会非常麻烦,因为它们不会停下来,还会继续运转,并且给出错误讯息。就像战争中有人成了叛徒,会继续假传军情,惑乱人心。当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常常使用的技术被称为“三重模块冗余”:也就是说使用三台计算机进行万一出错的备份工作,三台独立的计算机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投票”。这样,即使其中一台机器提供了错误结果,其他两台仍然会提供正确答案。但是为了证明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必须拿出证据。而在编写证据的过程中,研究人员遇到了一个问题:“错误”计算机可能给其他两台计算机发送互不相同的错误值,而后者却不会知道。这就需要使用第四台计算机来应对这个故障。
兰伯特说:“如果你使用数字签名,就可以用三台机器达成目的,因为如果‘坏了’的计算机向一台计算机发送了带签名的错误值,并向另一台发送了不同的带签名错误值,另外两台计算机就能够交换消息,以检查究竟发生了什么情况,因为两个不同的值都是签名发送的。”兰伯特还听吉姆•格雷谈论过另一个性质大体相同的问题,人们称之为“中国将军问题”。这引起了兰伯特有关司令将军和叛徒将军的联想,于是他将这个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命名为“拜占庭将军问题”。
“我记得,与我的朋友怀特•迪菲(White Duffy)坐在伯克利的一间咖啡馆里,当时他描述了一个构建数字签名的问题。”兰伯特回忆说,“他说:‘如果能办到的话,会非常有用。’我说:‘这听起来并不很困难。’于是在一张餐巾纸上,我为他勾画出了种数字签名算法。虽然当时并不很实用,但目前已经变得切实可行。”只可惜那张餐巾纸已经消逝在时间的流沙中。在后来1982年正式出版的拜占庭将军论文的序言中,他这样写道:
“我一直觉得正是因为通过用一组围坐在圆桌旁的哲学家来表述,Dijkstra(迪克斯塔)的‘哲学家就餐问题’才变得如此让人关注(比如在理论界,它可能比‘读者/作者’问题都引人注目,尽管读者/作者问题可能更具实际意义)。我认为Reaching Agreement in the Presence of Faults(达成共识的缺陷)中所描述的问题十分重要,值得计算机科学家们去关注。‘哲学家就餐问题’使我认识到,把问题以讲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分布式计算领域有一个被称作‘中国将军问题’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中,两个将军必须在进攻还是撤退上达成一致,但是相互只能通过信使传送消息,而且这个信使可能永远都无法到达。我借用了这里的将军的叫法,并把它扩展成一组将军,同时这些将军中有些是叛徒,他们需要达成一致的决定。同时我想给这些将军赋予一个国家,同时不能得罪任何读者。那时候,阿尔巴尼亚还是一个完全封闭的国家,我觉得应该不会有阿尔巴尼亚人看到这篇文章,所以初的时候这篇论文题目实际是The Albanian Generals Problem(阿尔巴尼亚将军问题)。但是Jack
Goldberg(杰克•古登博格)后来提醒我,在这个世界上除了阿尔巴尼亚之外还有很多阿尔巴尼亚移民,所以建议我换个名字。于是就想到了这一更合适的叫法——Byzantine generals(拜占庭将军)。”
写这篇论文的主要目的是将拜占庭将军这个叫法用在这个问题上。基本的算法文章在1980年的论文中就已经出现了。
起源:拜占庭位于现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是东罗马帝国的首都。由于当时拜占庭罗马帝国国土辽阔,为了防御敌人每个军队都分隔很远,将军与将军之间只能靠信差传消息。在战争时期,拜占庭军队内所有将军和副官必须达成一致共识,决定是否有赢的机会才去攻打敌人的阵营。但是,军队可能有叛徒和敌军间谍,左右将军们的决定,扰乱军队整体的秩序。在达成共识的过程中,有些信息,往往并不代表大多数人的意见。这时候,在已知有成员谋反的情况下,其余忠诚的将军在不受叛徒的影响下如何达成一致的协议,就是“拜占庭将军问题”。
两军问题:军队与军队之间分隔很远,传递信息的信差可能在途中阵亡,或因军队距离不能在得到消息后即时回复,发送方也无法确认消息确实丢失的情形,导致不可能达到一致性。在分布式计算上,试图在异步系统和不可靠的通道上达到一致性是不可能的。因此对一致性的研究一般假设信道是可靠的,或非异步系统上运行。
“拜占庭将军问题”在通信领域的意义
“拜占庭将军问题”并非如传说中那样,源于公元5世纪的东罗马战场,而是产生于1982年一位美国计算机科学家的头脑当中。因此,我们不会使用任何1982年之前的案例来描述这个问题在古老年代的意义,因为再往前追溯,它并未真正、严肃地被提出并加以审视。
在原始的战争年代,将军与将军、将军与下属间只能采用原始的方式——
“出行靠走,通讯靠吼”的口头传输。这对应兰伯特论文提出算法中的部分的口头消息算法,简称OM(m)算法。这种情形,真伪很难辨别,只有当叛徒的总数不超过将军总数的1/3,成为一个特殊的“拜占庭容错系统”时,才能在很大的消息验证代价后,实现终的一致行动。这个结果非常令人惊讶,如果将军们只能发送口头消息,除非超过2/3的将军是忠诚的,否则该问题无解。尤其是,如果只有三个将军,其中一个是叛变者,那么此时无解。但这样的错误,这样的有意、无意的“叛徒”却可能经常出现。无论是我们把“叛变的将军”替换成以下哪种,该问题都成立。
一个出故障的,向其他计算机不停发出不同错误信息的服务器;
一份为获取暴利而做出来的金融票据;
一份失效的医疗纠纷合同;
一份含混不清的保单;
一个可以发出消息,做出行动的错误信息节点。
而这里,每一个错误节点可以做任意事情:不响应;发送错误信息;对不同节点发送不同决定;不同错误节点联合起来攻击其他节点等。没准会出现比这更严重、更荒谬的错误。
如果说
“叛变的拜占庭将军”是我们社会中各种类型的信息节点的隐喻,那么“拜占庭将军问题”所描述的情景,这样一个进攻/撤退命令极难验证真伪的中世纪战场,则无疑是我们当今越发缺乏中心化的、难以判别信息与产生信任的社会的极度悲观的隐喻。
用算法解决难题——区块链技术的雏形
构造出一个完美的、可以解决问题的“拜占庭容错系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且构造出来以后,其是否真的有效,能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与各方的质疑,这些都关乎着这个系统未来的命运与其创造群体的声誉。
2008年冬季,美国MIT(麻省理工学院)的密码学及密码学政策战略的邮件讨论组中,一位澳大利亚的企业家James A Donald(詹姆斯•A唐纳德)就对一位声称构造出了一个点对点的、不需要第三方权威认证的e-cash(电子现金)支付系统提出了质疑。而他的理由就是:对方设计的P2P系统不能够解决“拜占庭将军问题”。
在邮件中他挑剔地说道: “我们的确真的非常非常需要这个系统,但我所担忧的并不是信任的问题,而是如何获取一个全局共享的图景,借由此点而获取一致性的问题。每个人都知道X,这并不足够。我们需要让每个人都知道
‘每个人都知道X’。而每个人都知道
‘每个人都知道X ’就是‘拜占庭将军问题’中,分布式的数据处理难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当X是非常庞大的数据时……”言下之意,他并不清楚或不确信这个去中心化的系统,如何解决拜占庭将军的难题。
仅仅在一天之后,他就收到了原作者的回复,一封简洁、优雅的邮件解释了在这个系统中,破解“拜占庭将军问题”的算法。
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之中,算法为一个计算的具体步骤,常用于计算、数据处理和自动推理。
“工作量证明链”( proof-of-work chain)正是我解决“拜占庭将军问题”的方案。我将在那个语境中对它进行重新表述。
一群拜占庭将军,人手一台电脑想用字符串模式匹配的方法,暴力破解国王的WiFi密码,当然他们已经事先获取了组成密码的字符串的长度。一旦他们开始模拟网络发送数据包,他们必须在一个限定的时间内完成破解工作,并清除服务器和电脑上的记录,否则他们就会被发现,那就麻烦了。只有当绝大多数将军在同一时间发起攻击和破解,这样才能有足够的CPU(中央处理器)和计算能力在短时间内完成破解工作。
他们并不特别在乎什么时候开始攻击,只要他们全部同意就好。一开始的时候,大家决定这样搞:任何人觉得时机到了都可以宣布一个攻击时刻。而且,不论是什么时候,只要是个被听到的攻击时刻,就将被确定为官方的攻击时刻。这样的话问题又来了,因为网络传达有延迟和干扰,如果有两个将军差不多同一时间公布了两个不同的攻击时刻,那么有的人会先听到其中一个将军发布的攻击时刻,而又有些人则会先听到另外一个将军发布的攻击时刻。
他们使用一个“工作量证明链”来解决这个问题。当每个将军接收到任何表达形式的个攻击时刻时,他都会设置他的计算机来求解一个极其困难的“工作量证明”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是一个哈希(Hash)散列,里面也将包含着这次的攻击时刻。由于这个“工作量证明”问题,非常难解,一般而言,就算所有人收到这个问题后同时求解,也至少需要10分钟才能产生解答。一旦一个将军解出了“工作量证明”,他将会把这个算出来的“工作量证明”向整个网络进行传播,每一个接收到的人,将在他们当前正在做的“工作量证明”计算的散列中附加上刚刚被求解出来的那个工作量证明。如果任何人正在计算他收到的其他的一个不同的攻击时刻,他们将会转向新的更新后的“工作量证明”计算当中,因为他现在的“工作量证明链”更长了。
两个小时后,将有一个攻击时刻被散列在一个有12个“工作量证明”的链中。每个将军只要通过验证(这条工作链的)计算难度,就能估算出平均每小时有多少CPU算力耗费在这上面,也就会知道:这一定是在分配的时间段内,绝大多数将军的计算机共同协作才能生成的结果。如果“工作量证明链”中展示出来的算力足够强大,可以破解国王的WiFi密码,那么他们就可以在一致同意的时间内安全地展开攻击。
同步、分布式数据库和一个一致的、全局性的视野的问题如何解决?“工作量证明链”就是答案。
我们可以看到这封邮件解决了下面几个问题:
(1)引入一个困难的、需要10分钟求解的工作量计算,限制了网络中每个时刻中被提出的进攻时刻数目。
(2)将所有求解出的“工作量证明”都逐一加入,形成一个越来越长的链条,一个记录着所有
“参与着攻击时刻哈希计算的将军、计算的‘工作量证明’、关于‘工作量证明’的计算的总体名录”。
(3)基于这条长链得出安全的进攻时刻的答案。
后,请各位读者注意这封解释邮件头上的内容:
日期:2008年11月14日06:56:55 (GMT 8)
邮件作者的签名: Satoshi Makamoto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