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292131
一年级的时候,父母全心全意花在孩子身上一个月的时间,抵3年级以后一学期的时间,抵6年级以后一学年的时间,甚至更多。 幼小衔接是当前很多中国家长都倍感头疼的问题,从幼儿园到小学,对孩子的身心发育、认知发展、社会适应能力、成熟度都是一种考验。充分的、有意识的入学准备能够帮助孩子有一个好的开端,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全国首届十大明星校长、北京史家小学终身名誉校长——卓立,全面解读幼小衔接,帮助一年级新生和家长们顺利进入新的人生阶段
深度采访史家小学二十余位资深教师和学生家长
针对幼小衔接的常见问题,提出家长解决方案,理论与案例并重,有效缓解家长焦虑
对当下家长关心的政策的解读。
卓校长提出要顺利融入小学生活有核心的两点:*,小学,是人生的基础,一年级,是小学的基础,各位年轻的父母,拜托,请一定庄重以待!第二,孩子上学了,家长也要上学。
一年级是规范学习的起跑点。学习是孩子终生的乐趣,还是苦恼的负担?在这一年里,可以初见端倪。这一年里,孩子们需要做些什么?老师们会为我们的孩子们做什么?家长们又需要为我们的孩子们做什么?本书将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性培养、天赋启迪等知识要件系统梳理,介绍一年级孩子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学校老师对于一年级的教育教学要求,家校配合建议和具体方案。旨在帮助这个年级的小学生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在这个年龄段里,需要培养什么习惯、发展哪些能力、掌握哪些基本知识和技能;如何在孩子的知识能力和社会性上和学校老师密切配合,得到更好更充分的成长和发展。
章 一年级,我们准备好了吗/001
父母们准备好了吗002
开启“小学生家长”模式003
一年级的学习任务需要父母的参与007
爸爸和妈妈,谁来管孩子学习比较好008
在我们家里,如何创造学习的氛围011
我们的孩子准备好了吗014
6岁上学,不要抢跑014
需不需上个学前班018
仪式感022
让孩子参与入学登记报名的每一个环节024
让孩子参与准备学习生活用具的全过程025
没有人能够百分百地准备好,我们现在就开始吧028
第二章 一年级重要的任务是什么?“喜欢去上学”/031
有魔法的100分和没有用的100分032
有魔法的100分033
没有用的100分036
课堂学习乐趣多039
嘘!这是我们的游戏规则039
爱发言,比你想象的要重要041
找到自己的班级归属感044
让孩子充分感受来自校园里家人们的善意和关爱044
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班级的事务,无论大小046
加入各种竞赛的班级集体项目,建立班级荣誉感048
第三章 “喜欢老师”,太重要了!/053
喜欢老师,老师讲的课就会变得有趣054
老师的爱,一定要有目的057
让孩子喜欢上老师,家长能做点什么059
第四章 家长和老师沟通的技巧/065
不能选择班主任,但是可以观察班主任066
小学老师和幼儿园老师的工作内容大不同071
老师批评错了孩子,家长怎么办074
什么时间找老师沟通孩子的情况合适077
给老师,轻重如何才合适079
如何请老师给孩子调换座位083
老师好像不太关注我家的孩子086
父母要不要踊跃争取进入家委会088
第五章 如何才能在同学中受欢迎/093
有实力094
整洁098
能争会抢好协商103
会玩105
家长能做点什么108
帮助孩子找到好朋友108
叩开孩子们的朋友圈111
第六章 一年级开始培养哪些意识和习惯/115
对自己负责的意识116
合理安排时间123
有条理地收纳整理129
做家务的习惯,不能少133
保护自己的意识,很重要136
第七章 那些看起来很棒的孩子,家里都做了什么/143
凡事多问问孩子的意见144
让孩子看到你的努力和成绩151
你为他骄傲,就要让他知道155
晒娃又何妨155
给孩子的才艺和进步创造炫耀的机会157
第八章 一年级的语文/161
开学的时候,孩子需要达到什么样的语文水平162
一年级语文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167
识字167
写字(包括笔顺和笔画)170
拼音(包括音调)173
组词、造句和看图说话176
第九章 一年级的数学/183
开学的时候,孩子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数学水平184
一年级数学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188
20以内数字的认识和加减法189
认识钟表195
认识平面和立体图形197
100以内的数的认识198
认识人民币200
第十章 一年级的英语/203
一年级开学的时候,孩子需要达到什么样的英语水平204
一年级英语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209
单词的认读和记忆210
字母的书写211
字母的发音212
单词的贯通213
情境对话和句型214
在家里,如何听读和记忆课文215
单词的分类216
英语的预习和复习218
学英语,还要不要报课外班221
番外一/224
一年级小学生阅读书目推荐224
一年级父母阅读书目推荐225
一年级亲子共读书目推荐225
番外二ASK校长/226
推荐序一 心中有大局,眼里有细节
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孩子,就有什么样的未来。教育不仅关系到孩子的未来、家庭的未来,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世界的未来。而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就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构成了教育的主渠道。
教育要从小抓起,而好的教育更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因此,初的细节教育是为关键的教育,既是为整个学校教育奠定基础的教育,也是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
《欢迎来到一年级:幼小衔接家长手册》这本书就很好地提供了学校和家庭如何紧密配合搞好进入小学一年级时的初的细节教育。学校教育工作者是以“教育”为专职的人,他们的工作任务是永远寻找、总结和运用好的方法,处理好学生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与核心素养培养的关系。父母也是一个职业,这个职业的工作内容就是:专门爱孩子。但是,这个“爱”的含义是多层次的。我们的父母们,不仅仅要做生物学和法律意义上的父母,也要努力做教育学意义上的父母。今后还要学习成长为更多领域意义上的“父母”。
教育工作者和父母们的努力目标因为孩子而合二为一,既然合作,就需要沟通。《欢迎来到一年级:幼小衔接家长手册》这本书,就担当了这个桥梁。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一个在教育工作者岗位耕耘了50多年的校长的责任和情怀;我看到,在这本书中,大道理和大理论都含笑侧身,站到前面来的,都是细节。小学孩子在校园里的学习、生活,大事小情;凡是父母们迫切想要知道的,而老师们苦于没有时间梳理,没有时间和父母们细说的,都在这本书里娓娓道来。
心中有大局,眼里才会有细节。
卓立校长这50多年的教育职业生涯,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我们中国教育家的成长之路。 因为他始终在思考,什么样的教育是现在的孩子们需要的,是能够帮助他们面对未来的世界的。为了孩子们能够获得这样的教育,自己能够做些什么?我们看到,他一直在努力地思考,更看到他不遗余力地去把思考的结果付诸行动,惠及一届又一届的孩子们。
什么是教育家精神?我想,这应该就是。有定力、有创造、肯担当,这就是教育家的精神。
有定力,就是心中有大局,有对事业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诚,有自己的教育见解和追求,在探索的道路上奋勇前行,永不懈怠。
有创造,就是要勇于创新。教育要迎接挑战就必须自觉把握和探索教育规律,教育不应被动地走向未来,而应当主动地创造未来。教育家要在教育的不同细分领域里,都成为教育规律的探索者、教育改革的实践者、教育创新的试水人。
肯担当,就是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认真负责。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教育事业不会一帆风顺,有了担当,就不会因挫折而动摇,不会因噪杂声音而迷茫。
我想,这本书就是教育家精神的很好的见证。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荣誉主席 陶西平
推荐序二 帮孩子卓然而立 前些天,在化学工业出版社参加一个科学教育的会议。出版社的编辑送来一本即将出版的卓立校长的新书《欢迎来到一年级:幼小衔接家长手册》,希望我写个序言。
我不假思索地答应了。
因为,出于对卓立校长的尊敬。
因为,真正的教育是从家庭开始的,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的意义。
因为,一年级的确在儿童生活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在北京的小学教育史上,有所谓的“四大天王”之说,他们分别是指原北京实验二小校长李烈、史家小学校长卓立、光明小学校长刘永胜和北京小学校长吴国通。这四位校长中的三位都是我的老朋友,有过许多交往。唯有卓立校长,虽有谋面,但是交往不多。
但是,对于卓立校长曾经工作48年、担任校长20年的史家小学,我却非常熟悉,也多次去学校参加各种活动。虽然校长已经换成了王欢,但是学校的精神气质,还是能够看到老校长的影子。无论是“和谐教育”的办学特色,“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知识、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为框架的和谐育人体系,还是“三全三爱三服务”的办学宗旨,“把学校办成让家长放心地把孩子和孩子的未来托付给我们的学校”的学校愿景,都是卓立校长几十年耕耘的积淀。
从史家退休后的卓立校长,又来到了一所小区配套校,学校取名“润丰”。他将校名含义诠释为“滋润少年儿童的成长,感受孩子们羽翼日渐丰满的喜悦”。在办学之余,他认真梳理自己几十年的经验,为父母们撰写了这本幼小衔接读本《欢迎来到一年级:幼小衔接家长手册》。
作为在小学的孩子中间生活了50多年的老校长,这本“小书”的确具有不同凡响的“大智慧”。他把自己的经验总结为两句话——句:小学是人生的基础,一年级是小学的基础,
各位年轻的父母,拜托请一定庄重以待!第二句:孩子上学了,家长也要上学。这两句话的确非常重要,语重心长。
这本书的问题导向意识很强,每一章都是针对一年级学生和幼小衔接的具体问题展开的。从“一年级,我们准备好了吗?”“一年级重要的任务是什么?喜欢去上学”“喜欢老师,太重要了!”“如何才能在同学中受欢迎”到“那些看起来很棒的孩子,家里都做了什么?”,以及一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如何有效学习,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卓立校长娓娓道来,一一解答。许多见解振聋发聩,很有启发。
例如,如何看待考试的分数,卓立校长用了“有魔法的100分”和“没有用的100分”两句话解答。前者是告诉父母,100分对于学生树立自信、认真努力很重要;后者是告诉父母,100分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千万不要过分看重分数,让孩子成为分数的奴隶。
再如看待孩子的玩耍问题。卓立校长告诉父母,“只有感受过玩出境界的美好,孩子才能拥有让自己追逐幸福的动力。在一个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的世界,一定要让你的孩子拥有幸福的能力”。
看卓立校长的这本《欢迎来到一年级:幼小衔接家长手册》的父母和老师,不妨结合儿童文学作家童喜喜撰写的《新教育的一年级》一起来读。后者是给孩子和父母共读的童书,有大量发
生在新教育学校的真实故事,有根据不同月份不同主题推荐给一年级孩子的图画书,有亲子活动与阅读的具体指导。两者互相印证,让孩子和父母一起成长,更有收获。
如他的名字一样,卓立校长是一个在教育上卓然而立的人。他的这本书,也有卓然而立的品格。希望,有更多的父母和老师能够读到这本书,培养更多的卓然而立的孩子。相信这些长大的孩子,能够让中国在世界的舞台上卓然而立。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 朱永新 推荐序三 名师指路,路好走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万人接触,名师指路。”是一个人成人、成功的必要条件。其中,名师指路尤其重要。
名师,就是用心做教育、用心总结教育规律的人。一个人一生中遇到一位名师很幸运。卓立校长就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名师。他从教55年,在中国名校史家胡同小学工作48年,担任了45年副校长、校长,他个提出了“和谐教育”的理念。幸运的是,我们一家三代人都受益于这位名师。
55年前,当我在北京史家胡同小学读书时,17岁的卓立来到史家胡同小学当老师。是他把幻灯和音响引进了课堂,让我们大开眼界,知道生活真奇妙,万物是可以变化的,我从此爱上了创新。在后来50多年的岁月里,我不停地在创造着新的生活、新的活动、新的人生。
32年前,我儿子上北京史家胡同小学读书,卓立当了校长。是他创办了北京市个小学校的“红领巾电视台”。我儿子竞争上岗,当上电视台“开心一刻”节目的主持人,每周给大家说一段相声。这小小的舞台,竟然让这个孩提时有点口吃的男孩子,发现了自己语言的魅力,变成一个幽默、有趣、深受大家欢迎的男子汉。后来,他创作的小品还在清华大学艺术节上获得特别奖。如今,儿子在网上直播,也赢得众多粉丝。
一年前,我孙子上了家门口的北京润丰学校,没想到退休后的卓立老师担任了润丰学校校长。
我清楚地记得,2016年9月1日那天,73岁的卓立校长在润丰学校门口,举行新生欢迎仪式,亲自为每一个一年级小学生戴上校徽。
“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卓立校长问我6岁的孙子。
“不知道。”孙子怯生生地回答。
“这是北京润丰学校的校徽,从今天开始你就是一位小学生了,祝贺你!”卓立校长微笑地说。
“知道了。”我的孙子答道。我在一旁看着这一幕,泪水模糊了双眼。从“不知道”到“知道”,这是一个6至12岁小学生的必经之路,而眼前这位年过七旬的老校长,50多年来,一直生活在孩子们中间,用心陪伴着一代又一代孩子长大,他是我们一家三代人的恩师呀!
今天,当我翻开卓立校长的新书《欢迎来到一年级:幼小衔接家长手册》,内心充满感动。他不仅爱孩子、懂孩子,而且也爱孩子的父母。这些父母,也曾是他的学生啊!
卓立校长对父母说的句话是:“小学是人生的基础,一年级是小学的基础,各位年轻的父母,拜托请一定庄重以待!”
自己的小孩要上小学了,做父母的哪个不欣喜,又有哪个不焦急?诸多的“不知道”缠绕着父母,诸多的恐慌困扰着父母,他们多需要名师指路呀!
卓立校长知父母心,他用简洁、有力的语言,给出了有用的回答,为年轻的父母指点着迷津。
教育专家、”知心姐姐”、卓立老师的学生 卢勤
需不需上个学前班
每年的招生季都是在前一年的寒假就开始了,这个时候,我往往会接到来自各个渠道的父母提问,其中频率很高的一个问题是:孩子需不需要上学前班?
虽然我想说:不需要。
但是,结合我们一年级课堂的实际情况,我还是会答:需要。
在东亚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孩子是在5岁开始上一年级。那么,5岁的孩子尝试课堂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开学以后能够理解课堂的规则、在教室里坐得住,进入学前班这个练习场所体验一下还是有价值的。
需要注意的是:学前班是为了预先感受即将到来的课堂学习方式,而不是去接受小学一二年级知识的提前灌输。遇到以教会孩子多少算数题目、多少英文对话、多少古诗词为卖点的学前班都要敬而远之,除非在你细致的观察中,发现你的孩子感知觉和行为能力都已经发展到了需要学习这些知识的阶段。
学前班是开启小学学习的前哨,我们现在在学校里也开这样的班级。在他们的教学中,我就一再强调:要因需施教,每一个孩子需要多少、能接受多少,我们就给多少;不能全班一锅烩,更不能做一刀切的标准要求;不考试不评判,只观察只建议。学前班重要的工作是让孩子们渐进地适应课堂学习这个形式,并且争取能在其中找到乐趣——做到这一点,就很了不起了,学前班的任务就完成了。千万不要反其道而行之,浪费孩子的精力,也消磨了他学习的兴趣。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幼儿园或者校外机构开设的学前班,他们教授知识的方法是和小学老师不一样的。你别小看“1 1=2”,小学老师教的是不一样的。在这里,1的概念可能是一个具体的,也可能是抽象的东西。为什么“1 1”老师能讲一节课呢?恨不得讲好几天呢。同样一个加法,小学老师教与幼儿园和家长教也是不一样的。有些学前班,不仅带孩子学习加减法,还学“1×1”“1÷1”,恨不得把这些全部告诉孩子。其实这样没用,你速度越快越深入不了,当真正教他“1 1”的时候,他说我会了,他就以为真会了,这个意思不一样。
提前教的孩子可能刚开始什么都会,但我们过一两个月之后再问他,3是由什么组成的,不知道了,因为那个时候教的时候就是“1 2=3”,没有学过别的,他当然就不知道了。
我听说近在学前班的课程里,还出现了初中的化学知识,真是吓了一跳。那是关于铜锌的置换实验,就是将锌片放在硫酸铜溶液里,锌片会由于置换出溶液里的铜而变黑。孩子或许在学龄前能够被动地记得这个现象,但是其背后的原理不在孩子的理解范围内。等到上到中学,再接触到这个现象的时候,往往会下意识地反应,喔,这有什么奇怪的,我上学以前就知道了,化学也不过如此嘛——由此而懈怠于探究现象背后的原理。
学前班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将孩子在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中的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表现了出来,可以给父母一个即时的提醒,以便更早找到对策。
常见的表现是以下三种:
种是,在课堂上旁若无人。孩子沉浸在自己的游戏当中;玩自己的手或者衣服;试图和同学搭讪或者邀请同学一起玩游戏;站起来在教室里走来走去,或者干脆走到老师附近,近距离观察老师的行为……发生这种情况的孩子,往往是因为年龄偏小,或者行为能力还没有发展到和课堂学习匹配的阶段。适应课堂学习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先不要在掌握知识或者技能上做过多的要求,陪他慢慢来就好。
第二种是,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孩子,在进入学前班以后,每天早上都说:“我不想去上学”“我太困了,不想去上学”“我肚子疼不想去上学”“我的小水壶摔破了,我不想去上学”……总之,他有一万个充分的理由,不想去上学——是课堂的纪律,还是老师教学的内容给孩子带来了压力?还是两者都有?这是孩子初接触和产生与学习相关的压力感,也意味着孩子还没有成熟到能够毫无障碍地进入课堂学习。
第三种是,真的生病了。平时很健康的孩子,忽然变得时不时就感冒了;看见喜欢的食物没有以前贪吃了;流鼻涕或者咳嗽,一直也不好;偶尔,大小便也控制不好了。这种状态是第二种状态的升级版,不知道该如何释放的压力通过身体真实地表现出来了。让孩子在家稍作休整,保证健康的同时,孩子会在距离感中,重新感受自己的学校生活。同时了解孩子的压力源,帮助孩子及时释放。如果还是都没有用,那就考虑换一个学前班吧,毕竟没有孩子是刻意要抗拒新的环境的。
说到这里,关于到底要不要上学前班,还有一个我们国家的特有情况,也可以说一下。就是有很多的妈妈来问:“我大概打听了一下,我家小孩马上要去读的那个小学,一年级的孩子都是上过学前班的,那些小孩都会好多东西,听说老师讲课的时候,有些基础的算术、拼音等都会直接跳过去不讲的。”——即便是这种情况,如果你不想强制孩子在学龄前就开始学习,还是可以应对的。一是在孩子入学前一年,父母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游戏中带入一些一年级的知识概念;二是在开学后,及时和老师报备自家孩子的情况,了解全班的整体情况,如果有落后于大部分同学的地方,听听老师的建议,抓紧补上就好。一些父母会感到被动和焦虑,往往就是对这种情况没有心理预期。有准备就会有方法,也就能有选择。学前班,上的话意味着什么,不上的话需要如何应对——有选择,就是好选择。 6岁上学,不要抢跑
现在,我们国家标准的小学入学年龄是6周岁,具体地说,就是前一年9月1号以后到入学当年8月31号之间满6周岁的孩子,其中9月1号和8月31号都包含在其中。
为什么是6岁,不是5岁,不是7岁?因为6岁孩子的总体特征显示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学习能力,并且开始有了系统学习新知的需求。
那是不是说在9月1号以前已经庆祝了6岁生日的孩子,就能够毫无疑义地融入规律的学习生活、轻松应付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呢?当然不是,孩子的行为年龄可能比他的生理年龄更能够说明一年级的学业对他到底意味着探索的乐趣、获得新知的喜悦还是辛苦负重的行程。
在我的经验基础上,参考国外的一些机构的一年级孩子行为能力清单,我认为这几个方面的情况会有助于我们预判孩子对于一年级生活的适应能力:
※
9月份开学的时候是否年满6周岁,或者超过;
※
在同龄孩子中,显得稚嫩,还是刚刚好,或者沉稳;
※
能和你一起或者独自安静地看完一本绘本书;
※
能区分生活中不同的物体,属于球体、长方体、立方体等;
※
能认识自己的名字,能够写或者画出来;
※
知道正确的握笔姿势;
※
能数数到20以上(不用更多了),能理解加减法的意思;
※
知道自己的生日;
※
在离家两个路口之外,能找到回家的路;
※
会从头顶扔球;
※
能骑尺寸适合的单车;
※
能分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
※
能独力完成上厕所的全部过程;
※
需要的时候,清晰表达自己的愿望;
※
需要的时候,愿意和能够求助。
理想化的状态是希望我们的孩子在开学的时候,都能够满足合乎以上的15个项目。但是总有或这或那的少数几项不能够全部达到,这也没有关系,没有人能100%准备好。只是父母需要判断一下,是从未尝试和练习,还是能力不能达到,需不需要投入更多一些的关注和引导?
只有项,我强调必须年满6岁,不要抢跑。听说有一些年轻妈妈在生孩子的时候,就会想办法,甚至动用医学手段把孩子的生日提前到9月1号以前,就为了孩子将来进小学的时候可以提前一年,在同龄孩子中领跑一段。千万不要这样做。晚于入学当年3月出生的孩子,我们叫作夏天的孩子(其实也包括春天),他们在实际的小学低年级学习中是比较吃亏的。新生儿期孩子的差异是按天算的,婴儿期孩子的差异是按月算的,幼儿期孩子的差异是按季度算的。就算是儿童,半年的年龄差也会在孩子们的各种行为中非常明显地体现出来。就普遍性来说,秋冬季的孩子能够一遍就听懂的内容,在春夏季的孩子那里可能就需要多两遍;秋冬季的孩子能够轻松达标的一项体育成绩,春夏季的孩子可能就要多加练习几次。并不是不能做到,这个年龄的孩子都能做到,也不是没有特例,可谁就能保证自己孩子是那个超越成长规律的特例呢?
其实,利用各种办法提前入学抢跑了的孩子,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上也许不比别人差,但在班上往往成了“小字辈儿”,总爱跟从比他们大一点的孩子,或者养成从众心理,缺乏创造性,缺乏领导或管理能力的培养,这样的缺失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但感觉出来已经悔之晚矣。
近,*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2017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把入学年龄做了如下规定:“就读小学一年级儿童的截止出生年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统筹确定。”我觉得,这并不等于孩子入学的年龄可以随意提前或错后,这是要求各地以省为单位,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发展状况、地理环境等条件规定一个地区的入学年龄,但对于一个地区一个学校来说,入学年龄是一致的。*门以此编写相关教材、制定相关教学计划,这是科学的、可行的。
当然,也不排除有一些特殊的孩子,或是一些个别的超常的孩子,他们可以提前或者是错后入学,但这必须由家长和相关部门经过科学的分析、研究和考量后才可以作出决定。否则,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是难以弥补的。
如果你的孩子出生在秋天,我觉得这是命运给孩子的一件礼物,他的行为能力、心智都是在同级的孩子中得到了充分的生长发展的那一个,他就有可能行有余力、轻松自如地进入小学阶段。做父母的,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地收回这份礼物呢?再举一个例子,记得是在台湾学者杨照写给女儿的书里边看到的:美国的学制是按照出生的年份来区分,也就是说,同级的孩子的是1月份出生的,小的是12月份出生的,的和小的相差几乎一年。而美国优秀的职业冰球球员多半在每年的头三个月出生,他们在五六岁接触冰球这样的运动的时候,就相较同龄的孩子学得快、表现好,从而也更容易获得自信。而正是这样的成就感和自信,点燃了他们对于冰球这项运动的超乎常人的热情。
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无忧无虑的时光,全然自我,舒展开合任天真……让孩子们多享受一段这样的时光吧,没有必要人为地提早把孩子拖到社会化发展的轨道上来。 学英语,还要不要报课外班 要不要报课外班,主要看你为孩子规划的英语学习目标。
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虽然不同地区有所差异,但总体来说,在小学阶段要求掌握的单词量是600~700,一年级是100个左右。总体的能力目标是在小学毕业的时候能够进行基础的日常对话,会唱英语童谣;到高中阶段目标是能够阅读名著简写本、阅读报刊、能写通知等应用文。
如果以上的能力目标符合您为孩子设置的学习目标,那么是完全不需要报课外班的。课堂上的用心和能够认真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课外的练习,就完全可以达到这个目标。
如果以上的能力目标低于您为孩子的预设,那么课外班就是您需要认真考虑的事情。现在的各种儿童英语课外班主要分为提供语法规则讲解的和提供语言使用环境的。
语法规则的讲解在我们课内的学习中也会提供,但是拉的时间线比较长。如果孩子在学前的积累很好,已经具备了日常的英语听说能力,那么在一年级的时候,可以给孩子创造机会,系统完整地接触语法规则。
提供语言使用环境的课外班主要包括外教口语和以“听说训练”为卖点的口语班。他们往往有系统的课程设计和教学进阶,有条件的话可以一直参加,对课内的口语训练时间不足会是很好的补充和全面的提升。
但是,英语的课外班也会良莠不齐。选择之前,爸爸妈妈先做理性判断,全面了解一个课外班的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方式、教学目标、使用者口碑……从中选出2~3个,带孩子前往亲自体验,根据孩子的感性感受、喜欢程度等做出选择。
解丽丹 –
写得还是很实用的,一星期看完,为孩子即将的一年级做准备。也像书中提到的把孩子的画展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