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1127699
本书收入尼采失去理智前一气呵成的数篇文章和一生中数部重要著作的选段,是了解尼采著述,理解其哲学思想的重要窗口,为我们展现了一颗高贵的灵魂听从内心召唤的一生。
《瞧!这个人》是一本不同寻常的自传,它不同于一般传记文学的叙事风格,甚至出生年月都没有交代,很多内容都有夸大捏造的嫌疑,但是尼采对自己代表著作的回顾总结,让我们对他的思想主张有了清晰的了解。可能他觉得,生平往事都不值一提,唯有他的思想才有分量——他竟狂傲到如此地步!可是如果不狂,他又怎么是尼采呢?如果中规中矩,这部自传又怎么配得上尼采呢?
绪言………………………………………………………………………1
我为何如此睿智…………………………………………………………7
我为何如此聪明 ………………………………………………………24
我为何能够写出如此优秀的书 ………………………………………47
《悲剧的诞生》 ………………………………………………………59
《不合时宜的考察》 …………………………………………………66
《人性的,太人性的》及两续篇 ……………………………………72
《朝霞》——论理想即偏见 …………………………………………81
《快乐的科学》 ………………………………………………………85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一本为所有人,又不为任何人而写的书 ………………………87
《善恶的彼岸》——未来哲学序曲 …………………………………104
《道德的谱系》——一篇论战文章 …………………………………106
《偶像的黄昏》——如何用一把锤子进行哲学探讨 ………………108
《瓦格纳事件》——一个音乐家的问题 ……………………………112
为何我是宿命…………………………………………………………121
尼采年表………………………………………………………………133
译 者 序
弗里德里希·尼采,德国哲学家、诗人,1844年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一个牧师家庭,1889年精神崩溃,此后一直由妹妹和母亲照料,1900年在德国魏玛去世。《瞧,这个人》是尼采的自传,也是他在精神正常时完成的后一本书(实际上尼采精神崩溃后,此书还没有完全完成,他的妹妹帮助整理了后的部分。这本书于尼采去世后才出版)。此书总结了他的思想主张,是了解尼采不得不读的一本著作。
尼采的文章思想深邃、文笔犀利,却饱受争议。他被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但直到二十世纪才被学术界承认。希特勒曾对尼采极尽推崇,但这只为他增添了污名——人们认为这是两个疯子之间的惺惺相惜。尼采的狂人尽皆知,为人熟知的莫过于那句:“我是太阳!”人们称尼采为疯子并不为过,因为他四十五岁之后真的精神失常了。据说他在街头看到一匹马被主人鞭打虐待,上去抱着马痛哭,就这么精神崩溃了。这件事可能只是一个导火索,他的精神失常实际上是长期否定和自我否定的结果,他一生都在否定,反道德,反哲学,反宗教,反德国教育,反现代文化;他在著作中将自己的母亲和妹妹批判得一无是处,到了后期甚至把自己曾经的偶像和一生的挚友理查德·瓦格纳也批判了;他一生都在自我吹嘘,但难掩“世与我而相违”的孤独寂寞;他对生命力充满渴望,却难以抹去悲观的底色。米兰·昆德拉对尼采精神失常的评价颇耐人寻味:“尼采在替笛卡尔向这匹马道歉。”
《瞧!这个人》成书于尼采精神崩溃之际,因此它带上了浓厚的尼采式疯癫色彩一点也不奇怪。本书主要的四章,题目分别为“我为何如此睿智”“我为何如此聪明”“我为何能够写出如此优秀的书”以及“为何我是宿命”,单从这些题目来看,尼采自我吹嘘的本色就表露无遗。尼采一直以波兰贵族自矜——他甚至因母亲、妹妹血统不纯而鄙视她们,野蛮的德意志人在他眼中更加不值一哂——这也是造成他孤傲性格的原因之一(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其实是尼采祖母在他小时候给他编的故事,他却深信不疑了)。初读尼采的著作的读者会有一种眩晕感,如闻奇香与恶臭之混合气体,读不懂尼采、诋毁尼采的人比比皆是。但是认为尼采的哲学全是疯言疯语,或者认为正是因为尼采精神失常了才能塑造出这样奇特的哲学体系,那就大错特错了。凡是能称为哲学的,必然是逻辑本身站得住脚,然后才能登堂入室,尼采哲学亦是如此。比如他有一句著名的口号:“上帝死了!”很多人据此认为尼采就是个“反神棍的神棍”,殊不知这并非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经过严密推断的结果。尼采的很多言论都是如此,比如“我如此睿智”“我如此聪明”“我就是宿命”,看起来像是亡天灭地的狂言,但是其背后都是有严谨的逻辑推论在支撑着的——不信,你可以读读这本书。
《瞧!这个人》是一本不同寻常的自传,它不同于一般传记文学的叙事风格,甚至出生年月都没有交代,很多内容都有夸大捏造的嫌疑,但是尼采对自己代表著作的回顾总结,让我们对他的思想主张有了清晰的了解。可能他觉得,生平往事都不值一提,唯有他的思想才有分量——他竟狂傲到如此地步!可是如果不狂,他又怎么是尼采呢?如果中规中矩,这部自传又怎么配得上尼采呢?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中国古代圣哲勘定的君子之使命,从某种意义上说,想要“重估一切价值”的尼采也是有这样的胸怀与抱负的,只不过中国的君子是谦逊内敛、文质彬彬的,而尼采其人张扬自我,孔武有力。很多人因为尼采太过狂傲、太过反叛而远离尼采,甚至对他冷嘲热讽,这也是他难言的苦楚吧。站在世纪之交的尼采,在世人的冷眼讥诮中,满怀愤懑,抽刀断流,刹那间江河阻断,从此生出一派新流……
缪文荣
2017年6月于北京
只有作为审美现象,世界和存在才是永远有充分理由的。
——弗里德里希·尼采
鉴于我即将向人类提出有史以来沉重的要求,对我来说似乎有必要说明一下我是谁。人们应该已经知道答案了:因为我已经“证实”了自己的存在。但是我使命的伟大和我同时代人的渺小之间是不协调的,这种不协调表现在,没人听我的话,也没人看我一眼。我靠自己的信誉而活,我竟然还活着,这也许只是一种偏见……我只需要同任何一位夏天到恩加丁山[1]避暑的“受过教育”的人谈一谈,就能让自己确信我并没有活着……在这些情况下,有一种有悖于我的习惯和我高傲的天性(根本就是背叛)的责任让我说:“听我说!我就是如此这般的人,因此,重要的是,别误解我!”
例如,我绝不是个怪物,更不是道德上的怪物——我甚至天生就与那些被称为贤德的人截然相反。在我们当中,这在我看来的确是我值得自豪的地方。作为哲学家狄奥尼索斯[1]的弟子,我宁愿成为萨蒂尔[2]也不要做圣徒。但是,请读读此书吧。也许我已尽力以愉悦和亲切的方式表达出了这种反差,也许这本书除了达到这个目的并没有别的意义。我要承诺的后一件事是“提升”人类。我不会设立任何新偶像。但愿旧偶像能知道,拥有泥塑的双腿意味着什么。“推翻偶像”(我对“理想”的称呼),这更像是我的工作。当理想的世界也是虚构的时候,现实就被剥夺了价值、意义以及真实性。“真实的世界”和“表面的世界”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虚假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理想这个谎言从来就是对现实的诅咒,正因如此,人类本身甚至其根本的天性都变得虚假、虚伪了,以致推崇那些有害的价值,这些价值与人类用以确保繁荣、未来以及对未来崇高权利的价值截然相反。
但凡知道如何吸入我作品气息之人,肯定知道这种气息是高空之气,是振奋之气。你得适应它,不然当你置身其中的时候就会有受寒的危险。寒冰将至,寂寞凝重——但是阳光照耀下万物多么宁静!你的呼吸是如此自由!你的感受又是如此丰富!正如我了解和经历过的那样,哲学就是选择生活在冰雪之中、高山之上,哲学就是探寻现实中的一切陌生和可疑的东西——任何仍然被道德禁锢的东西。我从长期在“禁地”中漫游的经历中了解到,人类迄今为止产生道德化和理想化的原因与人们所希望的截然不同:我非常清楚哲学家们的秘史和他们追求名声的心理。一个天才能够容纳多少真理,又敢于提出多少真理?在我看来这日益成为价值真正的衡量标准。错误不是源于盲目,错误是源于怯懦……知识上的每一项成就、每一次的进步都是鼓起勇气、自我磨砺和自我净化的结果……我并不反驳理想,我只是戴上手套使自己免受它的伤害……我们追求被禁锢的东西[1],以此为征兆,我的哲学总有一天会取得胜利,因为迄今为止被禁锢的东西就是真理。
在我的著作之中,我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独一无二的。凭借这本书,我给同胞送去一份的赠礼。这部著作的声音响彻千古,它可不仅仅是崇高的书,它还是一本真正饱含高山之气的书——它囊括了人类在遥远未来的全部事实——而且还是深奥渊博的书,它源自深刻的真理,是一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井,从井里面提上来的汲水桶没有不是满载金银珠宝而归的。这本书不讲述“先知”的预言,也没有那种疾病和权力意志的可怕混合物,这种混合物被称为“宗教的创立者”。如果你不想可怜兮兮地糟蹋自己的智慧,首先你就要倾听这本书的声音——一种平静的声音。
“风暴到来之前往往是为平静的;悄然而至的思想却将引领整个世界。
“无花果从树上落下,新鲜而甘甜;当它们掉落之时,鲜红的表皮破裂。对所有成熟的无花果来说,我就是北风。“因此,我的朋友们,这些教诲,就像无花果一样,坠落到你们身上:现在,请尽情地饮用它那新鲜的果汁,品尝它甘甜的果肉吧!现在正是秋意正浓,晴空万里的下午。”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