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71002396125
郑万里(中山日报社总编辑、中山作家协会主席):《南方文学》在文学上有新追求,栏目是从文学元素的角度进行分类的,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对年轻一代的文化书写有启示。微观吸收了现代媒体的元素,很好。杂志的定位好了,才能办到读者的心里去。
王小王(小说家,《作家》杂志编辑):好的文学杂志,办刊目的不是发好作品那么简单,而是要传递一种好的文学态度。
一般而言,文学写作或者文学批评中的问题意识,不单单是一种怀疑意识,而更应该是一种建设意识。问题意识的目的常常在于建设,而怀疑论的实际效果常常是破坏。怀疑论者不同于问题意识者,两者比较的话,前者是在对国家失去信心的基础上对于国家产生的怀疑,后者是因为社会阅历不够,对于国家和生活的理解不够……作为一位合格的作家,既要看到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理的一面,更要看到凡是现实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合理的一面,否则,很难写出优秀的作品来。
——王冰《一个国家的文学问题》
不全篇,只要读晓枫一段文字,就能感受其中的戏剧性。好像一个变脸艺术家,一转身,一抹脸,瞬间变化出令人惊异的脸谱;又好像一个红鼻头的魔术师,头戴尖帽,身披大氅,站在舞台中央,两手空空,弯弯身,挥挥手,气球就从手掌冒出,鸽子扑棱棱从天而降;舞台旋转,灯光渐暗,音乐响起,别样世界在晓枫笔下风生水起……她几乎是津津有味地在每一篇文章中,经历这种修辞的冒险。
——赵荔红《致晓枫,或称魔术师》
父亲给我的那块儿西周凤纹龙纹合一的勒子常年被我戴着,洗澡也不离,睡觉也不离,而忽然有一天,夜深人静靠在床上读书时,它在脖子上只一滑,便滑到腋下去,砰的一声碰在床栏上,我把它拿在手里在灯下细看,却不禁吃了一惊,那边缘的裂隙居然不见了。在灯下细看,隐约还可以看出那一道痕迹,但实实在在是弥合了。世间事,不可思议者真是多矣……
——王祥夫《盘玉记》
“阿莲,我怎么没有看到你伤心?你不感到难过吗?这个事情落在任何人身上都要哭死了!”老妇非常吃惊,停止哭泣往前追两步,望着曲莫阿莲的背影。
“不,婶子,您其实什么都知道。算啦,我现在记性差得很,想说什么也说不好。您还是别耽误我了,要是再不走,天亮前都到不了家。您大概也不想看到这样的结果。您是希望我早点走的,对不对?”
她预料得不错,身后不再有回音。那妇人肯定生气,肯定是在没有听完她的话前就转身走了。
“她就是那种人。”她在心里嘀咕。
——阿微木依萝《曲莫阿莲回家》
格林注意到来听演唱会的多是和他一样三十出头的男人,女的少,有人带着孩子。看着舞台上的莉莉周,格林热泪盈眶,她的样子和他记忆中的如此相似,成熟了,却还有年轻的轮廓。妻子看着他,抓住他的手按在腿上。回来的路上,妻子问他,你是不是想起什么了?格林说,想起了过去。演唱会中途,莉莉周从舞台上下来,和前排的观众握手。当莉莉周走过格林跟前时,格林伸出了手,他和那只手轻轻一握。手冰凉,柔软而光滑。他似乎还闻到了香气,茉莉花的味道。格林对妻子说,能遇到你,真好。
——马拉《莉莉周和她的天价代言》
“那就好。我在网上读到一篇你写爱情的文章。我问你,爱情到底是不是一个传说?有的人爱过,有的人没爱过,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你跟我说说大鹏,你可别笑话我呀。”
在这有二百年历史的板栗园里,在这黑沉沉的、暴雨将至的深夜里,我没想到红香会问这样的话题。汗水一下子从我身体的各个角落里淌出来。
我无法回答。我真的无法回答。我也回答不了。
——刘玉栋《心火》
你在做什么?
打电话。她说,崔西。
谁?他困惑地看着她。
崔西。她说,我*好的朋友啊,崔西。
从来都没听你提起过,他摇头。
而且你的电话都没有开机。他说,我只看见你自己一个人,在那儿说话。
——周洁茹《失败的小说》
在心里你对自己说,一切建筑都会毁掉,找不到它们的影子,被人刻意破坏或自行毁灭。你不得不以文字来保存。一切在加速毁弃,但我们的汉语还在,他们的生活在其中得以持存,这是抵抗时间流逝的*好方式,是我们在世的信靠。他们用古诗写着现代情感,而你用现代诗传达你们的呼求。袁中道诗中的白鸥还在你的眼前飞呀飞,你确信那是他热爱的诗行中的那一只,并在你的寻访的途中找到你。
——柳宗宣《楚地行纪》
她是凌晨三点半走掉的,到了*后一刻她什么都不要——不吃、不喝、不听新闻,铁石心肠。没有软乎乎的小猫可以抱着,没有回忆。他不睡觉陪着她,以防她需要他,但她到死都不需要他做一件事情。现在他也不需要她了。
——博比·安·梅森(小二 译)《心愿》
• 微 观 •
欲伟大,先世俗 / 阎连科_4
• 主 见 •
一个国家的文学问题 / 王冰_6
• 私 享 •
阅读_致晓枫,或称魔术师 / 赵荔红_10
• 公 共 •
现实主义写作的绳子易断裂——由蕾拉·斯利玛尼《温柔之歌》延展开去 / 赵瑜_19
• 专 栏 •
珊瑚堂_盘玉记 / 王祥夫_22
人·诗·史_ 毛子:他滤取的是那些荡来荡去的影子的回声 / 林东林_24
深镜头_ 如何谈论一部电影 / 唐棣 _29
• 关系稿 •
作品_ 曲莫阿莲回家(中篇小说) / 阿微木依萝_31
松林里的一只麂子(组诗) / 十八须_48
关系说_阿微木依萝和十八须:大凉山的草和北中原的庄稼 / 寒郁_50
• 虚 构 •
莉莉周和她的天价代言(短篇小说) / 马拉_52
心火(短篇小说) / 刘玉栋_59
失败的小说(短篇小说) / 周洁茹_66
失败的小说(创作谈) / 周洁茹_73
钓座(短篇小说) / 桂千富_75
云溪(短篇小说) / 安殿荣_81
这个表面平静的湖其实暗含着“可怕的深度”——读安殿荣小说《云溪》/李浩_89
• 非虚构 •
楚地行纪 / 柳宗宣_91
柔软地躺在我枕边 / 晶达_95
• 诗 歌 •
岭南书(组诗) / 彭一田_102
放弃远行(组诗) / 李磊_105
贫穷的爱(组诗) / 沙克_107
大兴安岭诗篇(组诗) / 李建田_110
• 境 域 •
心愿(短篇小说) / 博比·安·梅森(小二 译)_113
• 读城记 •
桂林山水面孔的背后:四次工业高潮 / 张迪_118
• 越 界 •
生命初始的三条大河 / 巴音博罗_123
巴音博罗:直指心灵的诗人画家 /孙建平_127
本期插图:巴音博罗布面油画
封面摄影/法海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