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5377159
编辑推荐
该教材同与同类教材相比,图文并茂,更加注重联系实际,强调实用,简洁易懂,结合应用型高校的特点,将数据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能为今后的就业和创业打下良好基础。教材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是不片面追求稳定性,也不刻意追求其新颖性、先进性,把各种新内容都纳入教材之中;二是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用适宜的理论解剖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把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上升到理性的角度思维;三是体现“弹性”,既要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要,还应该给少数学生特别是那些优秀学生或对某一课程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留有一定的学习空间;四是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总纲,使教材适合学生用理解、实践、体验、反思和探究等基本的方式来学习。
该教材由4所院校讲授相关课程具有比较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共同编写,担任主编的邢彦辰自2004年起主讲《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十年来为10届2500余名学生讲授了此课程,教材编写质量较高,多年来为使用该教材的学生奠定了比较扎实的专业基础。
一是不片面追求稳定性,也不刻意追求其新颖性、先进性,把各种新内容都纳入教材之中;二是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用适宜的理论解剖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把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上升到理性的角度思维;三是体现“弹性”,既要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要,还应该给少数学生特别是那些优秀学生或对某一课程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留有一定的学习空间;四是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总纲,使教材适合学生用理解、实践、体验、反思和探究等基本的方式来学习。
该教材由4所院校讲授相关课程具有比较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共同编写,担任主编的邢彦辰自2004年起主讲《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十年来为10届2500余名学生讲授了此课程,教材编写质量较高,多年来为使用该教材的学生奠定了比较扎实的专业基础。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涵盖了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和应用,是继2011年出版后的第2版。本书在保持原书基本框架和特色的基础上,将一些章节进行了合并和修改,增加了NGN、软交换、4G、EPON等*技术。全书共分10章,内容包括局域网、通信网、广域网、因特网、网络管理和网络综合实训等内容。本教材图文并茂,循序渐进,注重体现知识的实用性、前沿性、技能性、系统性以及计算机网络和电信网络技术的融合性。每章都有不同类型的习题,并配有习题答案和多媒体课件。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物联网、信息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本科学生的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材,也可供其他专业的学生、教师和网络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物联网、信息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本科学生的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材,也可供其他专业的学生、教师和网络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 录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第2版)目录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1.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1.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1.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1.4 计算机网络的特点
1.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分类
1.2.1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逻辑组成
1.2.2 计算机网络的硬件组成
1.2.3 计算机网络的软件组成
1.2.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3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1.4 标准化组织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2.1 数据通信系统
2.1.1 概念与模型
2.1.2 数据通信方式
2.1.3 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2.2 数据编码与数据传输
2.2.1 数字数据的数字传输
2.2.2 模拟数据的数字传输
2.2.3 数字数据的模拟传输
2.2.4 数据同步与异步传输
2.3 传输介质及特性
2.3.1 有线传输介质
2.3.2 无线传输介质
2.4 数据交换技术
2.4.1 电路交换
2.4.2 报文交换
2.4.3 分组交换
2.4.4 其他数据交换技术
2.5 多路复用技术
2.5.1 频分多路复用
2.5.2 时分多路复用
2.5.3 码分多路复用
2.5.4 波分多路复用
2.6 差错控制技术
2.6.1 差错产生原因
2.6.2 差错控制方法
2.6.3 差错控制编码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1.1 网络体系结构的定义和发展
3.1.2 网络体系结构的分层模型
3.1.3 网络协议
3.2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3.2.1 物理层
3.2.2 数据链路层
3.2.3 网络层
3.2.4 传输层
3.2.5 会话层
3.2.6 表示层
3.2.7 应用层
3.3 TCP/IP参考模型
3.3.1 网络接口层
3.3.2 网络互联层
3.3.3 传输层
3.3.4 应用层
3.3.5 OSI/RM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
第4章 计算机网络接口及其通信设备
4.1 网络接口
4.1.1 局域网接口类型
4.1.2 广域网接口类型
4.1.3 逻辑接口
4.2 网络接口卡
4.3 中继器和集线器
4.3.1 中继器
4.3.2 集线器
4.4 网桥
4.5 交换机
4.5.1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4.5.2 交换机的工作方式
4.5.3 路由交换机
4.5.4 四层交换机
4.6 路由器
4.6.1 路由的概念
4.6.2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4.6.3 路由过程示例
4.6.4 路由协议简介
4.7 网关
4.8 常用设备比较
第5章 局域网
5.1 局域网概述
5.1.1 局域网的特点和分类
5.1.2 局域网体系结构
5.2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5.2.1 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点访问方法
5.2.2 令牌环访问控制方法
5.2.3 令牌总线访问控制方法
5.3 以太网
5.3.1 以太网概述
5.3.2 传统以太网组网技术
5.3.3 高速以太网
5.3.4 其他高速局域网
5.3.5 交换式以太网
5.4 虚拟局域网
5.4.1 虚拟局域网的概念
5.4.2 虚拟局域网的组网方法
5.4.3 虚拟局域网的优点和应用
5.5 无线局域网
5.5.1 无线网络发展和应用
5.5.2 无线局域网的特点
5.5.3 无线局域网的基本技术
第6章 通信网与广域网
6.1 通信网概述
6.1.1 通信网的构成与分类
6.1.2 公共交换电话网
6.1.3 光纤通信
6.1.4 MSTP、MSAP与PTN
6.1.5 移动通信
6.1.6 卫星通信
6.2 广域网
6.2.1 广域网的构成和特点
6.2.2 广域网提供的服务
6.2.3 帧中继网FR
6.2.4 数字数据网DDN
6.3 综合业务数字网
6.3.1 窄带ISDN
6.3.2 宽带ISDN与ATM网络
6.4 下一代网络NGN
6.4.1 下一代网络概述
6.4.2 以软交换为中心的下一代网络结构
第7章 Internet
7.1 Internet概述
7.1.1 Internet的发展历程
7.1.2 Internet的组成
7.1.3 Internet的管理组织
7.2 Internet网络层协议
7.2.1 IP协议
7.2.2 IP地址
7.2.3 子网和子网掩码
7.2.4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7.2.5 网际主机组管理协议
7.2.6 地址解析协议
7.2.7 逆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
7.3 Internet传输层协议
7.3.1 传输控制协议
7.3.2 用户数据报协议
7.4 Internet的服务和应用
7.4.1 WWW
7.4.2 DNS
7.4.3 E-mail
7.4.4 FTP
7.4.5 Telnet
7.4.6 DHCP
7.4.7 其他Internet服务和应用
7.5 IPv6
7.5.1 IPv6概述
7.5.2 IPv6基本协议
7.5.3 IPv6的编址方案
7.5.4 IPv6的路由协议
7.5.5 IPv4向IPv6过渡
7.6 物联网
第8章 网络互连与接入技术
8.1 网络互连技术
8.1.1 网络互连的的概念
9.1.2 网络互连的目的和要求
9.1.3 网络互连的形式
9.2 接入网
9.2.1 接入网的概念
9.2.2 接入网的接口技术
9.2.3 接入网的特点与分类
9.3 Internet接入技术
9.3.1 拨号接入
9.3.2 专线接入
9.3.3 无线接入
9.3.4 几种接入方式的比较
第9章 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
9.1 网络操作系统概述
9.1.1 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9.1.2 网络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功能
9.1.3 网络操作系统的组成
9.1.4 Windows操作系统
9.1.5 NetWare操作系统
9.1.6 UNIX网络操作系统
9.1.7 Linux操作系统
9.2 网络管理技术
9.2.1 网络管理概述
9.2.2 OSI网络管理功能域
9.2.3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9.3 网络安全概述
9.3.1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
9.3.2 网络安全的需求特性
9.3.3 网络安全的威胁因素
9.3.4 网络安全系统的功能
9.4 密码与信息加密
9.4.1 密码学的基本概念
9.4.2 对称加密算法
9.4.3 非对称加密算法
9.4.4 报文鉴别
9.5 防火墙技术
9.5.1 防火墙概述
9.5.2 防火墙的主要类型
9.5.3 防火墙的体系结构
9.6 网络防病毒技术
9.6.1 计算机病毒概述
9.6.2 计算机病毒的检测和防治
9.6.3 反病毒软件的组成和特点
9.7 VPN技术
9.7.1 VPN概述
9.7.2 VPN协议
第10章 实验实训
10.1 常用网络命令
10.2 网线的制作与测试
10.3 组建对等局域网及资源共享
10.4 交换机的本地配置
10.5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10.6 Internet搜索引擎应用
10.7 DHCP服务器的建立与管理
10.8 DNS服务器的建立与管理
10.9 WEB服务器的建立与管理
10.10 FTP服务器的建立与管理
10.11 Windows Server 2003 VPN配置
10.12 局域网管理综合实训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1.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1.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1.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1.4 计算机网络的特点
1.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分类
1.2.1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逻辑组成
1.2.2 计算机网络的硬件组成
1.2.3 计算机网络的软件组成
1.2.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3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1.4 标准化组织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2.1 数据通信系统
2.1.1 概念与模型
2.1.2 数据通信方式
2.1.3 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2.2 数据编码与数据传输
2.2.1 数字数据的数字传输
2.2.2 模拟数据的数字传输
2.2.3 数字数据的模拟传输
2.2.4 数据同步与异步传输
2.3 传输介质及特性
2.3.1 有线传输介质
2.3.2 无线传输介质
2.4 数据交换技术
2.4.1 电路交换
2.4.2 报文交换
2.4.3 分组交换
2.4.4 其他数据交换技术
2.5 多路复用技术
2.5.1 频分多路复用
2.5.2 时分多路复用
2.5.3 码分多路复用
2.5.4 波分多路复用
2.6 差错控制技术
2.6.1 差错产生原因
2.6.2 差错控制方法
2.6.3 差错控制编码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1.1 网络体系结构的定义和发展
3.1.2 网络体系结构的分层模型
3.1.3 网络协议
3.2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3.2.1 物理层
3.2.2 数据链路层
3.2.3 网络层
3.2.4 传输层
3.2.5 会话层
3.2.6 表示层
3.2.7 应用层
3.3 TCP/IP参考模型
3.3.1 网络接口层
3.3.2 网络互联层
3.3.3 传输层
3.3.4 应用层
3.3.5 OSI/RM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
第4章 计算机网络接口及其通信设备
4.1 网络接口
4.1.1 局域网接口类型
4.1.2 广域网接口类型
4.1.3 逻辑接口
4.2 网络接口卡
4.3 中继器和集线器
4.3.1 中继器
4.3.2 集线器
4.4 网桥
4.5 交换机
4.5.1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4.5.2 交换机的工作方式
4.5.3 路由交换机
4.5.4 四层交换机
4.6 路由器
4.6.1 路由的概念
4.6.2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4.6.3 路由过程示例
4.6.4 路由协议简介
4.7 网关
4.8 常用设备比较
第5章 局域网
5.1 局域网概述
5.1.1 局域网的特点和分类
5.1.2 局域网体系结构
5.2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5.2.1 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点访问方法
5.2.2 令牌环访问控制方法
5.2.3 令牌总线访问控制方法
5.3 以太网
5.3.1 以太网概述
5.3.2 传统以太网组网技术
5.3.3 高速以太网
5.3.4 其他高速局域网
5.3.5 交换式以太网
5.4 虚拟局域网
5.4.1 虚拟局域网的概念
5.4.2 虚拟局域网的组网方法
5.4.3 虚拟局域网的优点和应用
5.5 无线局域网
5.5.1 无线网络发展和应用
5.5.2 无线局域网的特点
5.5.3 无线局域网的基本技术
第6章 通信网与广域网
6.1 通信网概述
6.1.1 通信网的构成与分类
6.1.2 公共交换电话网
6.1.3 光纤通信
6.1.4 MSTP、MSAP与PTN
6.1.5 移动通信
6.1.6 卫星通信
6.2 广域网
6.2.1 广域网的构成和特点
6.2.2 广域网提供的服务
6.2.3 帧中继网FR
6.2.4 数字数据网DDN
6.3 综合业务数字网
6.3.1 窄带ISDN
6.3.2 宽带ISDN与ATM网络
6.4 下一代网络NGN
6.4.1 下一代网络概述
6.4.2 以软交换为中心的下一代网络结构
第7章 Internet
7.1 Internet概述
7.1.1 Internet的发展历程
7.1.2 Internet的组成
7.1.3 Internet的管理组织
7.2 Internet网络层协议
7.2.1 IP协议
7.2.2 IP地址
7.2.3 子网和子网掩码
7.2.4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7.2.5 网际主机组管理协议
7.2.6 地址解析协议
7.2.7 逆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
7.3 Internet传输层协议
7.3.1 传输控制协议
7.3.2 用户数据报协议
7.4 Internet的服务和应用
7.4.1 WWW
7.4.2 DNS
7.4.3 E-mail
7.4.4 FTP
7.4.5 Telnet
7.4.6 DHCP
7.4.7 其他Internet服务和应用
7.5 IPv6
7.5.1 IPv6概述
7.5.2 IPv6基本协议
7.5.3 IPv6的编址方案
7.5.4 IPv6的路由协议
7.5.5 IPv4向IPv6过渡
7.6 物联网
第8章 网络互连与接入技术
8.1 网络互连技术
8.1.1 网络互连的的概念
9.1.2 网络互连的目的和要求
9.1.3 网络互连的形式
9.2 接入网
9.2.1 接入网的概念
9.2.2 接入网的接口技术
9.2.3 接入网的特点与分类
9.3 Internet接入技术
9.3.1 拨号接入
9.3.2 专线接入
9.3.3 无线接入
9.3.4 几种接入方式的比较
第9章 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
9.1 网络操作系统概述
9.1.1 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9.1.2 网络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功能
9.1.3 网络操作系统的组成
9.1.4 Windows操作系统
9.1.5 NetWare操作系统
9.1.6 UNIX网络操作系统
9.1.7 Linux操作系统
9.2 网络管理技术
9.2.1 网络管理概述
9.2.2 OSI网络管理功能域
9.2.3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9.3 网络安全概述
9.3.1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
9.3.2 网络安全的需求特性
9.3.3 网络安全的威胁因素
9.3.4 网络安全系统的功能
9.4 密码与信息加密
9.4.1 密码学的基本概念
9.4.2 对称加密算法
9.4.3 非对称加密算法
9.4.4 报文鉴别
9.5 防火墙技术
9.5.1 防火墙概述
9.5.2 防火墙的主要类型
9.5.3 防火墙的体系结构
9.6 网络防病毒技术
9.6.1 计算机病毒概述
9.6.2 计算机病毒的检测和防治
9.6.3 反病毒软件的组成和特点
9.7 VPN技术
9.7.1 VPN概述
9.7.2 VPN协议
第10章 实验实训
10.1 常用网络命令
10.2 网线的制作与测试
10.3 组建对等局域网及资源共享
10.4 交换机的本地配置
10.5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10.6 Internet搜索引擎应用
10.7 DHCP服务器的建立与管理
10.8 DNS服务器的建立与管理
10.9 WEB服务器的建立与管理
10.10 FTP服务器的建立与管理
10.11 Windows Server 2003 VPN配置
10.12 局域网管理综合实训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