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9242418
内容简介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与中国农业出版社共同策划,组织稻渔综合种养技术领域一线专家执笔,《稻青虾综合种养技术模式与案例》依据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通则》撰写,精选全国各地技术模式与典型案例,内容实用性强,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目 录
丛书序
前言
前言
章 稻青虾综合种养概述
节 稻青虾综合种养的发展背景
第二节 稻青虾综合种养的内涵及特征
第三节 稻青虾综合种养的发展意义
第四节 稻青虾综合种养的发展历程
第五节 稻青虾综合种养发展现状
第六节 稻青虾综合种养模式的优势
第二章 稻青虾综合种养资源条件
节 稻田资源
第二节 品种资源
第三章 稻青虾轮作种养技术
节 环境条件
第二节 水稻种植
第三节 青虾繁育
第四节 稻虾种养管理
第五节 常见病害(虫)防治
第四章 青虾塘种稻轮作种养技术
节 环境条件
第二节 水稻种植
第三节 青虾繁育
第四节 稻青虾种养管理
第五节 常见病(虫)害防治
第五章 稻青虾共作种养技术
节 模式特点
第二节 环境条件
第三节 水稻种植
第四节 青虾繁育
第五节 常见病(虫)害防治
第六章 模式效益分析
节 稻青虾轮作、共作模式分析
第二节 虾塘种稻共作模式分析
第七章 典型案例
节 稻青虾轮作、共作模式典型案例
第二节 虾塘种稻模式典型案例
在线试读
《稻青虾综合种养技术模式与案例》:
稻青虾综合种养技术区别于以往单纯种植水稻和淡水水面养殖青虾或套养青虾等养殖方式,是将农业水稻种植和水产业的养殖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综合生产方式,根据生产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以稻为主和以虾为主的综合种养技术模式。
(一)以稻为主的综合种养模式
根据操作方式可以分为“稻青虾轮作模式”和“稻青虾共作模式”。
“稻青虾轮作模式”是指利用同一农田,在不同季节分别进行水稻种植和青虾养殖,即一年之内只种一季稻(为保障青虾养殖生产周期,通常以早稻种植为主),余时灌水养虾。该模式是利用冬闲田,在水稻收获后再进行青虾养殖生产。
“稻青虾共作模式”是指利用同一农田,在同一季节同时进行水稻种植和青虾养殖,即一年之内种一季稻,并同时在年初或年中放养一茬或两茬青虾。充分利用稻田养殖青虾的同时,种植一季水稻以吸收养殖过程中的残饵和青虾排泄物中含有的富营养化元素,从而改善养殖环境、稳定水质。
(二)以青虾为主的综合种养模式
该模式是指在青虾养殖池塘中同时进行芦苇稻等适合池塘种养的稻米品种的种植,利用水稻替代水草,有效地促进池塘内物质能量的循环和利用,充分利用水稻生长为青虾养殖提供柄息环境,净化养殖用水,增加水稻种植和青虾养殖综合效益。
二、稻青虾综合种养的特征
稻青虾综合种养技术将传统的分属于种植业、养殖业的两个不同的技术模式——水稻种植与青虾养殖技术模式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对稻田或青虾池塘实施田间工程改造,构建稻青虾共作轮作互促系统,使农田一年一作单季稻模式改制成虾稻(或稻虾)两作或三作的新型模式,是一种复合农业生产系统。该系统基于生态循环农业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一方面,通过水稻种植“吸肥去污”,吸收养殖过程中因残饵和青虾排泄物产生的留存在土壤中多余的氮、磷等富营养化元素,为青虾养殖阶段提供清洁的底质和环境条件,解决青虾常年养殖造成的底质败坏、水质难调控、易老化等问题,以利于养殖期间水体环境改善、水质稳定,促进养殖产品品质的提升;另一方面,通过青虾养殖“增肥沃土”(轮作)或“松土增肥”(共作),为水稻种植阶段提供富含氮、磷等营养元素的有机粪肥和肥沃的土壤条件,减少化肥用量,解决水稻长期种植造成的农田肥力衰退、土壤贫瘠以及长期过量使用化肥导致的土壤性状恶化、产品品质下降、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以利于种植期间地力的提升、生态环境的改善,并可免耕节本。此外,水稻种植阶段的搁田曝晒,不利于青虾病虫害的生存和繁衍;青虾养殖阶段灌水漫田,同样不利于水稻病虫害的生存和繁衍。因此,稻青虾轮作使得农田环境交替变化,有助于抑制、杀灭引发水稻疾病的植物病虫害和青虾疾病的水生生物病虫害,减少种植阶段农药的使用量和养殖阶段渔药的使用量,减少种植和养殖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节约生产成本,有效提升稻米和青虾的产量和品质,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综上所述,稻青虾综合种养是一种具有稳粮、促渔、提质、增效、生态等多种功效的水产养殖业发展新模式。
……
稻青虾综合种养技术区别于以往单纯种植水稻和淡水水面养殖青虾或套养青虾等养殖方式,是将农业水稻种植和水产业的养殖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综合生产方式,根据生产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以稻为主和以虾为主的综合种养技术模式。
(一)以稻为主的综合种养模式
根据操作方式可以分为“稻青虾轮作模式”和“稻青虾共作模式”。
“稻青虾轮作模式”是指利用同一农田,在不同季节分别进行水稻种植和青虾养殖,即一年之内只种一季稻(为保障青虾养殖生产周期,通常以早稻种植为主),余时灌水养虾。该模式是利用冬闲田,在水稻收获后再进行青虾养殖生产。
“稻青虾共作模式”是指利用同一农田,在同一季节同时进行水稻种植和青虾养殖,即一年之内种一季稻,并同时在年初或年中放养一茬或两茬青虾。充分利用稻田养殖青虾的同时,种植一季水稻以吸收养殖过程中的残饵和青虾排泄物中含有的富营养化元素,从而改善养殖环境、稳定水质。
(二)以青虾为主的综合种养模式
该模式是指在青虾养殖池塘中同时进行芦苇稻等适合池塘种养的稻米品种的种植,利用水稻替代水草,有效地促进池塘内物质能量的循环和利用,充分利用水稻生长为青虾养殖提供柄息环境,净化养殖用水,增加水稻种植和青虾养殖综合效益。
二、稻青虾综合种养的特征
稻青虾综合种养技术将传统的分属于种植业、养殖业的两个不同的技术模式——水稻种植与青虾养殖技术模式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对稻田或青虾池塘实施田间工程改造,构建稻青虾共作轮作互促系统,使农田一年一作单季稻模式改制成虾稻(或稻虾)两作或三作的新型模式,是一种复合农业生产系统。该系统基于生态循环农业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一方面,通过水稻种植“吸肥去污”,吸收养殖过程中因残饵和青虾排泄物产生的留存在土壤中多余的氮、磷等富营养化元素,为青虾养殖阶段提供清洁的底质和环境条件,解决青虾常年养殖造成的底质败坏、水质难调控、易老化等问题,以利于养殖期间水体环境改善、水质稳定,促进养殖产品品质的提升;另一方面,通过青虾养殖“增肥沃土”(轮作)或“松土增肥”(共作),为水稻种植阶段提供富含氮、磷等营养元素的有机粪肥和肥沃的土壤条件,减少化肥用量,解决水稻长期种植造成的农田肥力衰退、土壤贫瘠以及长期过量使用化肥导致的土壤性状恶化、产品品质下降、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以利于种植期间地力的提升、生态环境的改善,并可免耕节本。此外,水稻种植阶段的搁田曝晒,不利于青虾病虫害的生存和繁衍;青虾养殖阶段灌水漫田,同样不利于水稻病虫害的生存和繁衍。因此,稻青虾轮作使得农田环境交替变化,有助于抑制、杀灭引发水稻疾病的植物病虫害和青虾疾病的水生生物病虫害,减少种植阶段农药的使用量和养殖阶段渔药的使用量,减少种植和养殖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节约生产成本,有效提升稻米和青虾的产量和品质,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综上所述,稻青虾综合种养是一种具有稳粮、促渔、提质、增效、生态等多种功效的水产养殖业发展新模式。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