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537201丛书名: 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项教材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20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项教材:申论热点标准表述》
双色印刷轻松阅读,中公教师伴学助你备考!
讲练结合,传授技巧,热点学习新模式!
本书主要有三大亮点:
一是体系创新、编排科学实用规范;二是精讲精练、理论技巧融合贯通;三是听看结合,扫码微课随时指导。
购书免费获取图书大礼包!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20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项教材:申论热点标准表述》是一本为考生量身打造的图书:
绪论:教会考生如何高效的学习热点,此部分内容丰富示例典型,讲解深入浅出,简便易学。
*部分—第五部分:从“党的十九大”梳理48个热门主题,全方位剖析主题,帮助考生认识自己的短板,提升其作答能力。
绪论:教会考生如何高效的学习热点,此部分内容丰富示例典型,讲解深入浅出,简便易学。
*部分—第五部分:从“党的十九大”梳理48个热门主题,全方位剖析主题,帮助考生认识自己的短板,提升其作答能力。
目 录
第一节
你从热点中看到了什么(1)
一、现状(1)
二、问题(3)
三、影响(4)
四、原因(6)
五、经验(7)
六、对策(10)
第二节如何运用热点中的知识(11)
一、分析主题(11)
二、提出对策(13)
三、判断观点(15)
四、充实论据(17)
专项一民营企业发展(20)
专项二优化营商环境(25)
专项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30)
专项四人工智能(37)
专项五工匠精神(43)
专项六建设创新型国家(49)
专项七乡村振兴(54)
专项八农业现代化(61)
专项九土地制度改革(66)
专项十区域协调发展(72)
专项十一税收制度改革(77)
专项十二金融体制改革(83)
专项十三一带一路(89)
专项十四基层干部队伍建设(96)
专项十五社会监督(101)
专项十六完善基层民主制度(106)
专项十七公正司法(110)
专项十八科学、民主与依法立法(115)
专项十九法治政府(122)
专项二十依法行政(128)
专项二十一行政体制改革(134)
专项二十二简政放权(139)
专项二十三加强思想建设(145)
专项二十四加强纪律建设(149)
专项二十五加强反腐倡廉建设(154)
专项二十六文化走出去(160)
专项二十七文化自信(164)
专项二十八互联网治理(170)
专项二十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75)
专项三十道德建设(181)
专项三十一发展社会主义文艺(186)
专项三十二文化产业发展(190)
专项三十三文化体制改革(196)
专项三十四人才建设(202)
专项三十五深化教育改革(207)
专项三十六公共就业服务(212)
专项三十七收入分配改革(218)
专项三十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23)
专项三十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229)
专项四十精准扶贫(235)
专项四十一健康中国(240)
专项四十二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247)
专项四十三医疗卫生体制改革(252)
专项四十四绿色发展(258)
专项四十五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265)
专项四十六大气污染治理(270)
专项四十七水污染治理(277)
专项四十八垃圾治理(282)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286)
你从热点中看到了什么(1)
一、现状(1)
二、问题(3)
三、影响(4)
四、原因(6)
五、经验(7)
六、对策(10)
第二节如何运用热点中的知识(11)
一、分析主题(11)
二、提出对策(13)
三、判断观点(15)
四、充实论据(17)
专项一民营企业发展(20)
专项二优化营商环境(25)
专项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30)
专项四人工智能(37)
专项五工匠精神(43)
专项六建设创新型国家(49)
专项七乡村振兴(54)
专项八农业现代化(61)
专项九土地制度改革(66)
专项十区域协调发展(72)
专项十一税收制度改革(77)
专项十二金融体制改革(83)
专项十三一带一路(89)
专项十四基层干部队伍建设(96)
专项十五社会监督(101)
专项十六完善基层民主制度(106)
专项十七公正司法(110)
专项十八科学、民主与依法立法(115)
专项十九法治政府(122)
专项二十依法行政(128)
专项二十一行政体制改革(134)
专项二十二简政放权(139)
专项二十三加强思想建设(145)
专项二十四加强纪律建设(149)
专项二十五加强反腐倡廉建设(154)
专项二十六文化走出去(160)
专项二十七文化自信(164)
专项二十八互联网治理(170)
专项二十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75)
专项三十道德建设(181)
专项三十一发展社会主义文艺(186)
专项三十二文化产业发展(190)
专项三十三文化体制改革(196)
专项三十四人才建设(202)
专项三十五深化教育改革(207)
专项三十六公共就业服务(212)
专项三十七收入分配改革(218)
专项三十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23)
专项三十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229)
专项四十精准扶贫(235)
专项四十一健康中国(240)
专项四十二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247)
专项四十三医疗卫生体制改革(252)
专项四十四绿色发展(258)
专项四十五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265)
专项四十六大气污染治理(270)
专项四十七水污染治理(277)
专项四十八垃圾治理(282)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286)
免费在线读
绪论如何高效学习热点
申论,作为公务员考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为政府选拔优秀的人才。这一考试科目,以社会热点为载体,通过巧妙的题目设置测查考生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
公务员考试选拔的人才并非埋首书斋、脱离实际的“两脚书橱”,而是了解社会现实,可以通过公共管理服务,满足社会大众所需的高素质人才。为此,其所选人才要对社会当前发展中的热点有一定的了解,能够从容应对日常工作。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大都是刚刚踏出校门的学生,对社会热点了解不足,若是在考场上遇到平素未曾听闻的热点话题,难免心生紧张,无法准确作答。
为此,我们在这部分为考生着重介绍热点学习的奥秘所在,带领考生仔细了解热点中包含的点滴细节,以此形成积累热点的良好习惯,在考场上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相信通过积极学习,一定能够给考生带来帮助。
考生复习备考所阅读的申论热点,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市场所售的热点教材,另一类是新闻媒体报道的热点时事。在这两类热点中,前者由政府有关部门及公考培训机构编写,按照一定的类别予以编排、整合,我们将其称为“加工型热点”,而后者则是媒体报道,考生可自由搜寻阅读,我们将其称为“原生态热点”。
“加工型热点”因加工整理而重点突出,其优点在于一目了然,但社会热点内容较多,正规出版物因篇幅所限,无法一一囊括,只能选择热门主题。反之,“原生态热点”则随处可见,无论是微博、微信,还是网络新闻,都会有所涉及,其优点在于时效性强,但由于缺乏整合,考生难以把握重点。
在此,本书为考生介绍热点学习的关键,帮助考生明确应该从热点中看什么。但也要提醒考生,申论热点取材于时事新闻,内容包罗万象,绝非本书所能囊括。各位考生在复习备考时,需要秉持“多多益善”的原则,利用空闲时间阅读时事新闻,以此充实个人知识储备,相信在考场上遇到类似主题的试卷时,考生一定会倍感亲切,作答起来得心应手。
一、现状
在为数众多的“原生态热点”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表述热点现状的时事新闻。我们在阅读这类热点时,需要全面把握材料讲述的各个重点,以全方位了解这一热点内容当前的发展情况。
2016年9月,广州市修订了已实施九年的《广州市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管理规定》。其中,引起关注的是新增设的“紧急查看权”规定:个人因人身、财产等权利遭受侵害,情况紧急的,可以查看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相关信息,但不得复制和调取。公共安全视频系统使用单位应当在登记查看人员身份信息后给予积极配合。
公共安全视频系统在各地建立以后,在打击犯罪、治安防范、社会管理、服务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缺乏全国性视频监控管理法规的情况下,广州市以地方政府规章的形式为此建制立规,无疑是一种积极探索。难能可贵的是,在明确视频监控的安装主体、安装程序、资料管理等内容的同时,广州新规通过“紧急查看权”兼顾了个人的权利诉求。
诚然,公共安全视频系统所记录的信息,具有较强的隐私性和保密性。不过,因此拒绝一切个人查看监控的请求,未免有些不近人情。倘若因此而加重个人损失,更难免令人心生怨言。现实生活中,丢失贵重物品、小孩被拐、老人走丢等情况时有发生,允许个人查看监控能够更便捷地解决问题。
公共安全视频系统就是为公共管理服务的,只不过其服务对象往往局限于执法者,而没能惠及普通市民。究其原因,在于没有明确法律规范界定个人是否有权查看监控。由此造成的后果是,一些原本可以控制的事态持续升级,某些可以挽回的损失被不断放大。在兼顾公共安全与公民隐私的同时,对那些突遭变故者“网开一面”,既体现了制度人性化的一面,同时也是公共安全视频系统服务职能的一种直接体现。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紧急查看权”仍有待补充完善。在具体执行时,必须明确权利都是有边界的,市民的查阅权仅限于“情况紧急”,必须进行身份信息登记,避免滥用查阅权。此后,公安机关也不能以“不对个人公开”为由推脱责任,这本身也是破除执法神秘化的有力举措。
【带你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权利意识、民主观念也在迅速增长。新增设的“紧急查看权”规定既体现了政府制度的人性化,又是对公民权利的尊重,涉及了“服务型政府”“公民权利”“公共安全管理”等多个公务员考试热点。
首段是对“紧急查看权”具体规定的直接表述,不做具体分析。
第二段中“在缺乏全国性视频监控管理法规的情况下,广州市……个人的权利诉求”指出“紧急查看权”的两点积极意义:一是广州市在缺乏全国性视频监控管理法规的情况下,对于公共安全视频管理进行积极探索;二是在保障公共安全的同时兼顾了公民权利诉求。
第三段提到“诚然,公共安全视频系统所记录的信息,具有较强的隐私性和保密性。不过,因此拒绝一切个人查看监控的请求,未免有些不近人情。倘若因此而加重个人损失,更难免令人心生怨言”,我们可以由此得到结论:公共安全视频系统在多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尽管其记录的信息具有较强的隐私性和保密性,但是拒绝一切个人查看监控的请求有可能加重个人损失,不能满足公民合理的现实需求。这一点可作为“紧急查看权”的出台背景。
第四段中“公共安全视频系统就是为公共管理服务的,只不过其服务对象往往局限于执法者,而没能惠及普通市民”直接点明了公共安全视频系统未能惠及普通市民的问题。这句话介绍了公共安全视频系统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样是“紧急查看权”的出台背景。
第五段指出“在具体执行时,必须明确……神秘化的有力举措”,由此了解到,执行时必须严格依照规定,市民必须进行身份信息登记,公安机关不能以“不对个人公开”为由推脱责任,必须真正落实到位。整体阐述了“紧急查看权”执行层面的注意事项。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则热点中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短短一则新闻,涵盖了“紧急查看权”这一新规的内容、意义、背景以及执行层面应当注意的问题等。希望考生通过学习,能够在一则或几则材料中准确归纳出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现状,并将其运用于实际作答。
二、问题
身处网络时代,新闻时事浩如烟海,有的“报喜不报忧”,一味宣传工作成绩,有的负面情绪过多,肆意夸大问题的严重性。公务员在日常工作中,若要从这些情况中筛选出准确的信息,就需要对这些热点具备一定的辨识能力,既不能被表面成绩迷惑,也不能被恶劣形势吓倒。
各位考生作为“准公务员”,必须多多阅读能够准确反映问题的时事新闻,客观地了解当前社会热点的真实情况。
斑马线是行人的安全“生命线”,斑马线上的文明,是城市文明的一个重要指数。虽然我国已经步入汽车社会,但很多人的驾驶习惯还停留在自行车时代,以方便自己为中心,甚至无视交通法规,导致抢行斑马线的驾驶陋习成为顽疾。
观察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交通文明是很直观的窗口。行人遇红灯时,能否主动等候、不抢行;汽车通过斑马线时,驾驶员是踩一脚刹车给行人一个善意礼让的手势,还是加一脚油门鸣着喇叭抢行,都体现着汽车社会的文明程度。然而,由于部分机动车驾驶员无视斑马线的存在,为了自己的便利快捷,在斑马线上与行人抢时争道,使得“生命线”屡成“夺命线”。数据显示:2015—2017年在斑马线上发生机动车与行人的交通事故全国共有1.4万起,造成3898人死亡,其中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导致的事故占总量的90%。
“斑马线礼让行人”,不仅是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更是机动车驾驶者的文明体现。公安部交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机动车行经斑马线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行时应当停车让行。但是,一些交通参与者交通安全意识、法律意识淡薄,机动车不按规定让行的行为比较普遍,在斑马线前争道抢行的问题突出,未将“礼让行人”真正变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出行习惯,从而出现持续不断“抢线大战”。另外,《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也有相应的罚则:“驾驶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不按规定减速、停车、避让行人的,一次记3分。”然而,一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针对“不礼让斑马线”的执法在很多地方并未真正落地。
为了敦促驾驶员礼让行人,一些地方尝试了多种办法,比如在一些路口,安排专门义工手拿竖大拇指的牌子过街,对礼让的司机表达敬意;设立奖励政策,对主动礼让的司机给予油卡、现金奖励。不过,“大拇指”的新鲜劲儿过去后,礼让效果很快就呈现出边际递减效应,渐渐不了了之。奖励“礼让斑马线”的做法,也带来了不合理的质疑。说到底,在这个问题上,执法部门不能本末倒置,要用严格执法来旗帜鲜明地宣示,“礼让斑马线”是一项法定义务,驾驶员必须无条件遵守。
当然,我们不能不正视源于“行人”的责任。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难感受到个别行人对“闯红灯”“抢黄灯”毫不在意。在斑马线上慢吞吞过马路的,不只是需要帮助的老人和孩子,更有为数不少的“低头族”,这也是交通事故隐患的潜在因素。
行人与机动车看似矛盾,实际上他们是交通参与的统一体。行人可能是司机,司机也可能是行人,他们在生活中总是互换,机动车给行人创造一个好的出行环境,也是为自己作为行人创造安全的过马路生态;行人不闯红灯,既是为自己为父母为家庭负责,也是为社会负责,为自己作为司机时创造良好的行车环境。只有礼让斑马线的车多了,乱穿马路的人少了,“斑马线惨案”“路怒”等发生的概率才会下降。人们出行环境得到改善的同时,汽车社会也会因礼让而更加和谐通畅。
申论,作为公务员考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为政府选拔优秀的人才。这一考试科目,以社会热点为载体,通过巧妙的题目设置测查考生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
公务员考试选拔的人才并非埋首书斋、脱离实际的“两脚书橱”,而是了解社会现实,可以通过公共管理服务,满足社会大众所需的高素质人才。为此,其所选人才要对社会当前发展中的热点有一定的了解,能够从容应对日常工作。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大都是刚刚踏出校门的学生,对社会热点了解不足,若是在考场上遇到平素未曾听闻的热点话题,难免心生紧张,无法准确作答。
为此,我们在这部分为考生着重介绍热点学习的奥秘所在,带领考生仔细了解热点中包含的点滴细节,以此形成积累热点的良好习惯,在考场上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相信通过积极学习,一定能够给考生带来帮助。
考生复习备考所阅读的申论热点,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市场所售的热点教材,另一类是新闻媒体报道的热点时事。在这两类热点中,前者由政府有关部门及公考培训机构编写,按照一定的类别予以编排、整合,我们将其称为“加工型热点”,而后者则是媒体报道,考生可自由搜寻阅读,我们将其称为“原生态热点”。
“加工型热点”因加工整理而重点突出,其优点在于一目了然,但社会热点内容较多,正规出版物因篇幅所限,无法一一囊括,只能选择热门主题。反之,“原生态热点”则随处可见,无论是微博、微信,还是网络新闻,都会有所涉及,其优点在于时效性强,但由于缺乏整合,考生难以把握重点。
在此,本书为考生介绍热点学习的关键,帮助考生明确应该从热点中看什么。但也要提醒考生,申论热点取材于时事新闻,内容包罗万象,绝非本书所能囊括。各位考生在复习备考时,需要秉持“多多益善”的原则,利用空闲时间阅读时事新闻,以此充实个人知识储备,相信在考场上遇到类似主题的试卷时,考生一定会倍感亲切,作答起来得心应手。
一、现状
在为数众多的“原生态热点”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表述热点现状的时事新闻。我们在阅读这类热点时,需要全面把握材料讲述的各个重点,以全方位了解这一热点内容当前的发展情况。
2016年9月,广州市修订了已实施九年的《广州市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管理规定》。其中,引起关注的是新增设的“紧急查看权”规定:个人因人身、财产等权利遭受侵害,情况紧急的,可以查看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相关信息,但不得复制和调取。公共安全视频系统使用单位应当在登记查看人员身份信息后给予积极配合。
公共安全视频系统在各地建立以后,在打击犯罪、治安防范、社会管理、服务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缺乏全国性视频监控管理法规的情况下,广州市以地方政府规章的形式为此建制立规,无疑是一种积极探索。难能可贵的是,在明确视频监控的安装主体、安装程序、资料管理等内容的同时,广州新规通过“紧急查看权”兼顾了个人的权利诉求。
诚然,公共安全视频系统所记录的信息,具有较强的隐私性和保密性。不过,因此拒绝一切个人查看监控的请求,未免有些不近人情。倘若因此而加重个人损失,更难免令人心生怨言。现实生活中,丢失贵重物品、小孩被拐、老人走丢等情况时有发生,允许个人查看监控能够更便捷地解决问题。
公共安全视频系统就是为公共管理服务的,只不过其服务对象往往局限于执法者,而没能惠及普通市民。究其原因,在于没有明确法律规范界定个人是否有权查看监控。由此造成的后果是,一些原本可以控制的事态持续升级,某些可以挽回的损失被不断放大。在兼顾公共安全与公民隐私的同时,对那些突遭变故者“网开一面”,既体现了制度人性化的一面,同时也是公共安全视频系统服务职能的一种直接体现。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紧急查看权”仍有待补充完善。在具体执行时,必须明确权利都是有边界的,市民的查阅权仅限于“情况紧急”,必须进行身份信息登记,避免滥用查阅权。此后,公安机关也不能以“不对个人公开”为由推脱责任,这本身也是破除执法神秘化的有力举措。
【带你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权利意识、民主观念也在迅速增长。新增设的“紧急查看权”规定既体现了政府制度的人性化,又是对公民权利的尊重,涉及了“服务型政府”“公民权利”“公共安全管理”等多个公务员考试热点。
首段是对“紧急查看权”具体规定的直接表述,不做具体分析。
第二段中“在缺乏全国性视频监控管理法规的情况下,广州市……个人的权利诉求”指出“紧急查看权”的两点积极意义:一是广州市在缺乏全国性视频监控管理法规的情况下,对于公共安全视频管理进行积极探索;二是在保障公共安全的同时兼顾了公民权利诉求。
第三段提到“诚然,公共安全视频系统所记录的信息,具有较强的隐私性和保密性。不过,因此拒绝一切个人查看监控的请求,未免有些不近人情。倘若因此而加重个人损失,更难免令人心生怨言”,我们可以由此得到结论:公共安全视频系统在多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尽管其记录的信息具有较强的隐私性和保密性,但是拒绝一切个人查看监控的请求有可能加重个人损失,不能满足公民合理的现实需求。这一点可作为“紧急查看权”的出台背景。
第四段中“公共安全视频系统就是为公共管理服务的,只不过其服务对象往往局限于执法者,而没能惠及普通市民”直接点明了公共安全视频系统未能惠及普通市民的问题。这句话介绍了公共安全视频系统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样是“紧急查看权”的出台背景。
第五段指出“在具体执行时,必须明确……神秘化的有力举措”,由此了解到,执行时必须严格依照规定,市民必须进行身份信息登记,公安机关不能以“不对个人公开”为由推脱责任,必须真正落实到位。整体阐述了“紧急查看权”执行层面的注意事项。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则热点中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短短一则新闻,涵盖了“紧急查看权”这一新规的内容、意义、背景以及执行层面应当注意的问题等。希望考生通过学习,能够在一则或几则材料中准确归纳出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现状,并将其运用于实际作答。
二、问题
身处网络时代,新闻时事浩如烟海,有的“报喜不报忧”,一味宣传工作成绩,有的负面情绪过多,肆意夸大问题的严重性。公务员在日常工作中,若要从这些情况中筛选出准确的信息,就需要对这些热点具备一定的辨识能力,既不能被表面成绩迷惑,也不能被恶劣形势吓倒。
各位考生作为“准公务员”,必须多多阅读能够准确反映问题的时事新闻,客观地了解当前社会热点的真实情况。
斑马线是行人的安全“生命线”,斑马线上的文明,是城市文明的一个重要指数。虽然我国已经步入汽车社会,但很多人的驾驶习惯还停留在自行车时代,以方便自己为中心,甚至无视交通法规,导致抢行斑马线的驾驶陋习成为顽疾。
观察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交通文明是很直观的窗口。行人遇红灯时,能否主动等候、不抢行;汽车通过斑马线时,驾驶员是踩一脚刹车给行人一个善意礼让的手势,还是加一脚油门鸣着喇叭抢行,都体现着汽车社会的文明程度。然而,由于部分机动车驾驶员无视斑马线的存在,为了自己的便利快捷,在斑马线上与行人抢时争道,使得“生命线”屡成“夺命线”。数据显示:2015—2017年在斑马线上发生机动车与行人的交通事故全国共有1.4万起,造成3898人死亡,其中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导致的事故占总量的90%。
“斑马线礼让行人”,不仅是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更是机动车驾驶者的文明体现。公安部交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机动车行经斑马线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行时应当停车让行。但是,一些交通参与者交通安全意识、法律意识淡薄,机动车不按规定让行的行为比较普遍,在斑马线前争道抢行的问题突出,未将“礼让行人”真正变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出行习惯,从而出现持续不断“抢线大战”。另外,《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也有相应的罚则:“驾驶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不按规定减速、停车、避让行人的,一次记3分。”然而,一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针对“不礼让斑马线”的执法在很多地方并未真正落地。
为了敦促驾驶员礼让行人,一些地方尝试了多种办法,比如在一些路口,安排专门义工手拿竖大拇指的牌子过街,对礼让的司机表达敬意;设立奖励政策,对主动礼让的司机给予油卡、现金奖励。不过,“大拇指”的新鲜劲儿过去后,礼让效果很快就呈现出边际递减效应,渐渐不了了之。奖励“礼让斑马线”的做法,也带来了不合理的质疑。说到底,在这个问题上,执法部门不能本末倒置,要用严格执法来旗帜鲜明地宣示,“礼让斑马线”是一项法定义务,驾驶员必须无条件遵守。
当然,我们不能不正视源于“行人”的责任。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难感受到个别行人对“闯红灯”“抢黄灯”毫不在意。在斑马线上慢吞吞过马路的,不只是需要帮助的老人和孩子,更有为数不少的“低头族”,这也是交通事故隐患的潜在因素。
行人与机动车看似矛盾,实际上他们是交通参与的统一体。行人可能是司机,司机也可能是行人,他们在生活中总是互换,机动车给行人创造一个好的出行环境,也是为自己作为行人创造安全的过马路生态;行人不闯红灯,既是为自己为父母为家庭负责,也是为社会负责,为自己作为司机时创造良好的行车环境。只有礼让斑马线的车多了,乱穿马路的人少了,“斑马线惨案”“路怒”等发生的概率才会下降。人们出行环境得到改善的同时,汽车社会也会因礼让而更加和谐通畅。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