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248161丛书名: 南方电网公司招聘考试辅导用书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20南方电网公司招聘考试辅导用书: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全真题库》一书具有三大特色:
1.精心研发,紧随大纲。紧随南方电网公司招聘考试说明,体例科学。内容包含电路、电磁场、电机学、模拟电子技术、数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发电厂电气部分、继电保护、电力电子技术、高电压技术和计算机应用基础。
2.精选题目,详尽解析。依据真题,从单选、多选、判断三大题型入手,精选各章节题目,答案解析详尽。
3.超值服务,随时陪伴。购书享有移动自习室配套全方位服务——考点资讯免费查 真题模拟任意练 视频直播随时看 自习室APP轻松学。
1.精心研发,紧随大纲。紧随南方电网公司招聘考试说明,体例科学。内容包含电路、电磁场、电机学、模拟电子技术、数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发电厂电气部分、继电保护、电力电子技术、高电压技术和计算机应用基础。
2.精选题目,详尽解析。依据真题,从单选、多选、判断三大题型入手,精选各章节题目,答案解析详尽。
3.超值服务,随时陪伴。购书享有移动自习室配套全方位服务——考点资讯免费查 真题模拟任意练 视频直播随时看 自习室APP轻松学。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20南方电网公司招聘考试辅导用书: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全真题库》依据南方电网公司电气工程专业知识考试说明精心研发而成。参与本书编写的师资团队强大,编者具有丰富的专业教学辅导经验,对考试规律研究颇深。该团队在认真研究近几年南方电网公司招聘考试大纲的基础上编写本套图书。本书的编写目标是让考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全面了解南方电网电气专业考试内容,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目 录
第一部分单选题
第一章电路
第二章电磁场
第三章电机学
第四章模拟电子技术
第五章数电子技术
第六章电力系统分析
第七章发电厂电气部分
第八章继电保护
第九章电力电子技术
第十章高电压技术
第十一章计算机应用基础
单选题答案及解析
第二部分多选题
第一章电路
第二章电磁场
第三章电机学
第四章模拟电子技术
第五章数电子技术
第六章电力系统分析
第七章发电厂电气部分
第八章继电保护
第九章电力电子技术
第十章高电压技术
第十一章计算机应用基础
多选题答案及解析
第三部分判断题
第一章电路
第二章电磁场
第三章电机学
第四章模拟电子技术
第五章数电子技术
第六章电力系统分析
第七章发电厂电气部分
第八章继电保护
第九章电力电子技术
第十章高电压技术
第十一章计算机应用基础
判断题答案及解析
第一章电路
第二章电磁场
第三章电机学
第四章模拟电子技术
第五章数电子技术
第六章电力系统分析
第七章发电厂电气部分
第八章继电保护
第九章电力电子技术
第十章高电压技术
第十一章计算机应用基础
单选题答案及解析
第二部分多选题
第一章电路
第二章电磁场
第三章电机学
第四章模拟电子技术
第五章数电子技术
第六章电力系统分析
第七章发电厂电气部分
第八章继电保护
第九章电力电子技术
第十章高电压技术
第十一章计算机应用基础
多选题答案及解析
第三部分判断题
第一章电路
第二章电磁场
第三章电机学
第四章模拟电子技术
第五章数电子技术
第六章电力系统分析
第七章发电厂电气部分
第八章继电保护
第九章电力电子技术
第十章高电压技术
第十一章计算机应用基础
判断题答案及解析
免费在线读
第一部分单选题
第一章电路
1.电压和电流的关联方向是指电压、电流()一致。
A.实际方向B.参考方向
C.电位降方向D.电压升方向
2.实现信息的传送和处理的电路称为()电路。
A.电工B.电子C.强电D.弱电
3.若描述电路特性的所有方程都是线性代数方程或线性微积分方程,则这类电路是()电路。
A.线性B.非线性C.微分D.积分
4.当电路中电流的参考方向与电流的真实方向相反时,该电流()。
A.一定为正值B.一定为负值
C.不能肯定是正值或负值D.有时是正值,有时是负值
5.在直流RC串联电路中,电阻R上的电压等于()。
A.0B.全电压
C.2倍电压D.R/(R+xC)
6.一个12V、6W的灯泡,接在6V的电路中,通过灯泡的实际电流是()。
A.2AB.1A
C.0.5AD.0.25A
7.标明“100Ω,4W”和“100Ω,25W”的两个电阻串联时,允许加的最大电压是()。
A.40VB.70VC.60VD.140V
8.一根导体的电阻为R,若将其从中间对折合并成一根新导线,其阻值为()。
A.R/2B.RC.R/4D.R/8
9.已知某元件在关联参考方向下,吸收的功率为10kW。如果该元件的端电压为1kV,则流过该元件的电流为()。
A.-10AB.10AC.-10mAD.10mA
10.已知在关联参考方向下,某个元件的端电压为2V,流过该元件的电流为5mA,则该元件功率状态为()。
A.吸收10WB.发出10W
D.吸收10mWD.发出10mW
11.已知在非关联参考方向下,某个元件的端电压为2V,流过该元件的电流为5mA,则该元件功率状态为()。
A.吸收10WB.发出10W
C.吸收10mWD.发出10mW
12.如图所示电路中,元件A()。
A.发出功率4WB.发出功率16W
C.吸收功率4WD.吸收功率16W
13.电阻串联的特征是电流,各电阻分配的电压与其成。()
A.相同;反比B.相同;正比
C.不同;反比D.不同;正比
14.两个阻值相等的电阻,并联后总电阻为5Ω,将它们改为串联,总电阻为()Ω。
A.25B.5C.20D.10
15.串联电阻的作用是()。
A.分流B.分压C.分频D.减小电阻
16.并联电阻的作用是()。
A.分流B.分压C.分频D.增大电阻
17.设RY为对称Y形电路中的一个电阻,则与其等效的△形电路中的每个电阻等于()。
A.RYB.3RYC.2RYD.4RY
18.理想电压源的源电压为U,短路电流为IS,则其内阻为()。
A.0B.∞C.U/ISD.IS/U
19.理想电流源的源电流为IS,开路电压为U,则其内导为()。
A.0B.∞C.U/ISD.IS/U
20.如图所示电路中,已知US=28V,R1=1Ω,R2=R3=2Ω,R4=R5=4Ω,图中电流i为()。
A.1AB.2AC.2.5AD.4A
21.在△-Y变换公式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母为△形中三个电阻之差
B.分子为△形中与之对应节点相连的电阻之积
C.分母为△形中三个电阻之积
D.分子为△形中与之对应节点相连的电阻之和
22.在Y-△变换公式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为Y形电阻的两两乘积之和
B.分母为Y形与之对应两节点无关的电阻之差
C.分子为Y形电阻之差
D.分母为Y形与之对应两节点无关的电阻之积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极性、同方向的电压源才能并联B.同极性、同数值的电压源才能串联
C.同方向、同数值的电流源才能并联D.同方向、同数值的电流源才能串联
24.在有n个节点、b条支路的连通电路中,可以列出独立KCL方程和独立KVL方程的个数分别为()。
A.n,bB.b-n+1,n+1
C.n-1,b-1D.n-1,b-n+1
25.如图所示电路中,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该电路独立的KCL方程为4个
B.该电路独立的KVL方程为2个
C.该电路的图是连通图,它的一棵树具有3个树支,3个余支
D.利用回路电流法求解该电路,需要列出4个独立回路电流方程
26.实际电压源在供电时,它的端电压()它的电动势。
A.高于B.低于C.等于D.不确定
27.在列写节点电压法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导恒为正,互导有正、负B.自导恒为正,互导恒为负
C.自导有正、负,互导恒为负D.自导恒为负,互导恒为正
28.如图所示电路中,采用节点电压法求S断开时UA为()。
A.5VB.-5VC.3VD.-3V
29.以客观存在的支路电流为未知量,直接应用KCL定律和KVL定律求解电路的方法,称为()。
A.支路电流法B.节点电压法C.网孔法D.回路电流法
30.如图所示电路中,用节点法求电流I为()。
A.-6AB.6AC.-12AD.12A
31.网孔电流法的核心是列写()方程。
A.KCLB.KVLC.欧姆定律D.KCL和KVL
32.如图所示电路中,根据节点分析法求得U=()。
A.2VB.4VC.6VD.8V
33.电感电压相位滞后其电流90°,电容电流相位滞后其电压90°,这个结论()成立。
A.根本不可能
B.电容电感为非线性元件时
C.电感电流和电压、电容电流和电压为非关联参考方向时
D.任意时刻
34.具有两个引出端钮的电路称为网络,其内部包含电源的称为网络。()
A.二端;有源B.二端;无源C.三端;有源D.三端;无源
35.叠加定理只适用于()。
A.交流电路B.直流电路C.线性电路D.非线性电路
36.不适用于线性电路求解的方法是()。
A.弥尔曼定理B.戴维南定理
C.叠加定理D.诺顿定理
37.戴维南定理所描述的等效电路仅()。
A.对外电路等效还是对内电路等效,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B.对内电路等效
C.对内、外电路都等效
D.对外电路等效
38.将图示电路简化为一个电流源IS与电阻R并联的最简形式,其中IS和R分别为()。
A.IS=1A,R=2ΩB.IS=1A,R=1Ω
C.IS=2A,R=1ΩD.IS=2A,R=2Ω
39.戴维南定理适用于有源二端()网络。
A.线性B.非线性
C.线性和非线性D.交流
40.戴维南等效电路中,电阻等于原有源二端网络除源后的入端电阻,电压源等于原有源二端网络的()电压。
A.电压源B.开路C.短路D.任意
41.如图所示电路中,采用叠加法求电流I为()。
A.-3AB.3AC.-5AD.5A
42.设电路的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如图所示,已知U<0,I>0,则电压与电流的实际方向为()。
A.a点为高电位,电流由a至bB.a点为高电位,电流由b至a
C.b点为高电位,电流由a至bD.b点为高电位,电流由b至a
43.具有一定内阻的电压表测出实际电源的端电压为6V,则该电源的开路电压比6V()。
A.稍大B.稍小C.严格相等D.小很多
44.戴维南等效电路是指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压源的串联组合,其中电阻等于原有源二端网络()。
A.外电路电阻B.除源后的入端电阻
C.电源内阻D.等效前两端电阻
45.负载上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是电源内阻等于负载电阻,获得的最大功率Pmax=()。
A.U2SR0B.U2S4R0C.U2S2R0D.2U2SR0
46.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间的关系为()。
A.有等效变换关系B.没有等效变换关系
C.有条件下的等效关系D.无条件具备等效关系
47.如图所示电路中,5A电流源提供的功率为()。
A.87.5WB.17.5WC.75WD.-87.5W
48.若一阶电路电容电压的完全响应为uC(t)=8-3e-10tV,则电容电压的零输入响应为()。
A.3e-10tVB.-3e-10tVC.-5e-10tVD.5e-10tV
49.如图所示电路中,在t=0时开关S闭合,闭合前电路已处于稳态。试求开关S闭合后的电流iL(t)为()。
A.10-5e-1000tmAB.10+5e-1000tmA
C.10-5e1000tmAD.10+5e1000tmA
50.若一阶电路电容电压的完全响应为uC(t)=10-7e-5tV,则电容电压的零状态响应为()。
A.10(1-e-5t)VB.3e-5tVC.10(1+e-5t)VD.7e-5tV
51.已知RC一阶电路的响应uC(t)=5(1-e-10t)V,则电路的时间常数为()。
A.0.1sB.0.3sC.0.4sD.0.5s
52.已知RC一阶电路的响应uC(t)=5(1-e-10t)V,若R=1kΩ,则此时电容C为()。
A.0.0001FB.0.001FC.0.01FD.0.02F
53.一阶RL串联电路,R=2Ω,L=0.5H,电路的时间常数为()。
A.1sB.2sC.1/4sD.5s
54.换路定则指出:在电路发生换路后的一瞬间,电感元件上通过的()和电容元件上的端电压,都应保持换路前一瞬间的原有值不变。
A.电流B.电压C.频率D.功率
55.一阶电路全响应的三要素是指待求响应的()。
A.初始值B.稳态值C.时间常数D.以上三者
56.动态元件的初始储能在电路中产生的零输入响应中()。
A.仅有稳态分量B.仅有暂态分量
C.既有稳态分量,又有暂态分量D.都没有
57.一阶电路的全响应是指()。
A.电容电压uC(0-)≠0V或电感电压uL(0-)≠0V,且电路有外加激励作用
B.电容电流iC0-≠0A或电感电压uL(0-)≠0V,且电路无外加激励作用
C.电容电流iC0-≠0A或电感电流iL(0-)≠0A,且电路有外加激励作用
D.电容电压uC(0-)≠0V或电感电流iL(0-)≠0A,且电路有外加激励作用
58.4Ω电阻、1H电感和1F电容串联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属于()情况。
A.过阻尼B.欠阻尼C.临界阻尼D.无阻尼
59.分析瞬变过程的三要素法只适用于()。
A.一阶交流电路B.一阶直流电路
C.二阶交流电路D.二阶直流电路
60.10Ω电阻和0.2F电容并联电路的时间常数为()。
A.1sB.0.5sC.2sD.4s
61.二阶电路过渡过程的性质取决于电路元件的参数,当电路出现非振荡过程的过阻尼状态时,应满足的条件为()。
A.R>2L/CB.R<2L/C
C.R=2L/CD.R≤2L/C
62.换路前,动态元件中已经储有原始能量。换路时,若外激励为0,仅在动态元件的原始能量作用下所引起的电路响应,称为()。
A.零输入响应B.零状态响应
C.全响应D.阶跃响应
63.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特征根P1和P2与()有关。
A.激励B.初始储能
C.R值大小D.电路参数与结构
64.如图所示电路中,RL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属于()。
A.特征根为两个不相等负实根B.特征根为一对共轭复数根
C.特征根为两个相等负实根D.特征根为两个共轭虚数根
65.在纯电阻电路中有()的特性。
A.u与i反相B.R能储能
C.u与i同相D.与电源交换能量
66.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是指正弦量的()。
A.最小值、频率和初相位B.有效值、角频率和初相位
C.平均值、角频率和初相位D.频率、初相角和有效值
67.反映正弦量随时间变化快慢程度的量是它的()。
A.最大值B.有效值
C.频率D.初相角
第一章电路
1.电压和电流的关联方向是指电压、电流()一致。
A.实际方向B.参考方向
C.电位降方向D.电压升方向
2.实现信息的传送和处理的电路称为()电路。
A.电工B.电子C.强电D.弱电
3.若描述电路特性的所有方程都是线性代数方程或线性微积分方程,则这类电路是()电路。
A.线性B.非线性C.微分D.积分
4.当电路中电流的参考方向与电流的真实方向相反时,该电流()。
A.一定为正值B.一定为负值
C.不能肯定是正值或负值D.有时是正值,有时是负值
5.在直流RC串联电路中,电阻R上的电压等于()。
A.0B.全电压
C.2倍电压D.R/(R+xC)
6.一个12V、6W的灯泡,接在6V的电路中,通过灯泡的实际电流是()。
A.2AB.1A
C.0.5AD.0.25A
7.标明“100Ω,4W”和“100Ω,25W”的两个电阻串联时,允许加的最大电压是()。
A.40VB.70VC.60VD.140V
8.一根导体的电阻为R,若将其从中间对折合并成一根新导线,其阻值为()。
A.R/2B.RC.R/4D.R/8
9.已知某元件在关联参考方向下,吸收的功率为10kW。如果该元件的端电压为1kV,则流过该元件的电流为()。
A.-10AB.10AC.-10mAD.10mA
10.已知在关联参考方向下,某个元件的端电压为2V,流过该元件的电流为5mA,则该元件功率状态为()。
A.吸收10WB.发出10W
D.吸收10mWD.发出10mW
11.已知在非关联参考方向下,某个元件的端电压为2V,流过该元件的电流为5mA,则该元件功率状态为()。
A.吸收10WB.发出10W
C.吸收10mWD.发出10mW
12.如图所示电路中,元件A()。
A.发出功率4WB.发出功率16W
C.吸收功率4WD.吸收功率16W
13.电阻串联的特征是电流,各电阻分配的电压与其成。()
A.相同;反比B.相同;正比
C.不同;反比D.不同;正比
14.两个阻值相等的电阻,并联后总电阻为5Ω,将它们改为串联,总电阻为()Ω。
A.25B.5C.20D.10
15.串联电阻的作用是()。
A.分流B.分压C.分频D.减小电阻
16.并联电阻的作用是()。
A.分流B.分压C.分频D.增大电阻
17.设RY为对称Y形电路中的一个电阻,则与其等效的△形电路中的每个电阻等于()。
A.RYB.3RYC.2RYD.4RY
18.理想电压源的源电压为U,短路电流为IS,则其内阻为()。
A.0B.∞C.U/ISD.IS/U
19.理想电流源的源电流为IS,开路电压为U,则其内导为()。
A.0B.∞C.U/ISD.IS/U
20.如图所示电路中,已知US=28V,R1=1Ω,R2=R3=2Ω,R4=R5=4Ω,图中电流i为()。
A.1AB.2AC.2.5AD.4A
21.在△-Y变换公式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母为△形中三个电阻之差
B.分子为△形中与之对应节点相连的电阻之积
C.分母为△形中三个电阻之积
D.分子为△形中与之对应节点相连的电阻之和
22.在Y-△变换公式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为Y形电阻的两两乘积之和
B.分母为Y形与之对应两节点无关的电阻之差
C.分子为Y形电阻之差
D.分母为Y形与之对应两节点无关的电阻之积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极性、同方向的电压源才能并联B.同极性、同数值的电压源才能串联
C.同方向、同数值的电流源才能并联D.同方向、同数值的电流源才能串联
24.在有n个节点、b条支路的连通电路中,可以列出独立KCL方程和独立KVL方程的个数分别为()。
A.n,bB.b-n+1,n+1
C.n-1,b-1D.n-1,b-n+1
25.如图所示电路中,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该电路独立的KCL方程为4个
B.该电路独立的KVL方程为2个
C.该电路的图是连通图,它的一棵树具有3个树支,3个余支
D.利用回路电流法求解该电路,需要列出4个独立回路电流方程
26.实际电压源在供电时,它的端电压()它的电动势。
A.高于B.低于C.等于D.不确定
27.在列写节点电压法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导恒为正,互导有正、负B.自导恒为正,互导恒为负
C.自导有正、负,互导恒为负D.自导恒为负,互导恒为正
28.如图所示电路中,采用节点电压法求S断开时UA为()。
A.5VB.-5VC.3VD.-3V
29.以客观存在的支路电流为未知量,直接应用KCL定律和KVL定律求解电路的方法,称为()。
A.支路电流法B.节点电压法C.网孔法D.回路电流法
30.如图所示电路中,用节点法求电流I为()。
A.-6AB.6AC.-12AD.12A
31.网孔电流法的核心是列写()方程。
A.KCLB.KVLC.欧姆定律D.KCL和KVL
32.如图所示电路中,根据节点分析法求得U=()。
A.2VB.4VC.6VD.8V
33.电感电压相位滞后其电流90°,电容电流相位滞后其电压90°,这个结论()成立。
A.根本不可能
B.电容电感为非线性元件时
C.电感电流和电压、电容电流和电压为非关联参考方向时
D.任意时刻
34.具有两个引出端钮的电路称为网络,其内部包含电源的称为网络。()
A.二端;有源B.二端;无源C.三端;有源D.三端;无源
35.叠加定理只适用于()。
A.交流电路B.直流电路C.线性电路D.非线性电路
36.不适用于线性电路求解的方法是()。
A.弥尔曼定理B.戴维南定理
C.叠加定理D.诺顿定理
37.戴维南定理所描述的等效电路仅()。
A.对外电路等效还是对内电路等效,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B.对内电路等效
C.对内、外电路都等效
D.对外电路等效
38.将图示电路简化为一个电流源IS与电阻R并联的最简形式,其中IS和R分别为()。
A.IS=1A,R=2ΩB.IS=1A,R=1Ω
C.IS=2A,R=1ΩD.IS=2A,R=2Ω
39.戴维南定理适用于有源二端()网络。
A.线性B.非线性
C.线性和非线性D.交流
40.戴维南等效电路中,电阻等于原有源二端网络除源后的入端电阻,电压源等于原有源二端网络的()电压。
A.电压源B.开路C.短路D.任意
41.如图所示电路中,采用叠加法求电流I为()。
A.-3AB.3AC.-5AD.5A
42.设电路的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如图所示,已知U<0,I>0,则电压与电流的实际方向为()。
A.a点为高电位,电流由a至bB.a点为高电位,电流由b至a
C.b点为高电位,电流由a至bD.b点为高电位,电流由b至a
43.具有一定内阻的电压表测出实际电源的端电压为6V,则该电源的开路电压比6V()。
A.稍大B.稍小C.严格相等D.小很多
44.戴维南等效电路是指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压源的串联组合,其中电阻等于原有源二端网络()。
A.外电路电阻B.除源后的入端电阻
C.电源内阻D.等效前两端电阻
45.负载上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是电源内阻等于负载电阻,获得的最大功率Pmax=()。
A.U2SR0B.U2S4R0C.U2S2R0D.2U2SR0
46.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间的关系为()。
A.有等效变换关系B.没有等效变换关系
C.有条件下的等效关系D.无条件具备等效关系
47.如图所示电路中,5A电流源提供的功率为()。
A.87.5WB.17.5WC.75WD.-87.5W
48.若一阶电路电容电压的完全响应为uC(t)=8-3e-10tV,则电容电压的零输入响应为()。
A.3e-10tVB.-3e-10tVC.-5e-10tVD.5e-10tV
49.如图所示电路中,在t=0时开关S闭合,闭合前电路已处于稳态。试求开关S闭合后的电流iL(t)为()。
A.10-5e-1000tmAB.10+5e-1000tmA
C.10-5e1000tmAD.10+5e1000tmA
50.若一阶电路电容电压的完全响应为uC(t)=10-7e-5tV,则电容电压的零状态响应为()。
A.10(1-e-5t)VB.3e-5tVC.10(1+e-5t)VD.7e-5tV
51.已知RC一阶电路的响应uC(t)=5(1-e-10t)V,则电路的时间常数为()。
A.0.1sB.0.3sC.0.4sD.0.5s
52.已知RC一阶电路的响应uC(t)=5(1-e-10t)V,若R=1kΩ,则此时电容C为()。
A.0.0001FB.0.001FC.0.01FD.0.02F
53.一阶RL串联电路,R=2Ω,L=0.5H,电路的时间常数为()。
A.1sB.2sC.1/4sD.5s
54.换路定则指出:在电路发生换路后的一瞬间,电感元件上通过的()和电容元件上的端电压,都应保持换路前一瞬间的原有值不变。
A.电流B.电压C.频率D.功率
55.一阶电路全响应的三要素是指待求响应的()。
A.初始值B.稳态值C.时间常数D.以上三者
56.动态元件的初始储能在电路中产生的零输入响应中()。
A.仅有稳态分量B.仅有暂态分量
C.既有稳态分量,又有暂态分量D.都没有
57.一阶电路的全响应是指()。
A.电容电压uC(0-)≠0V或电感电压uL(0-)≠0V,且电路有外加激励作用
B.电容电流iC0-≠0A或电感电压uL(0-)≠0V,且电路无外加激励作用
C.电容电流iC0-≠0A或电感电流iL(0-)≠0A,且电路有外加激励作用
D.电容电压uC(0-)≠0V或电感电流iL(0-)≠0A,且电路有外加激励作用
58.4Ω电阻、1H电感和1F电容串联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属于()情况。
A.过阻尼B.欠阻尼C.临界阻尼D.无阻尼
59.分析瞬变过程的三要素法只适用于()。
A.一阶交流电路B.一阶直流电路
C.二阶交流电路D.二阶直流电路
60.10Ω电阻和0.2F电容并联电路的时间常数为()。
A.1sB.0.5sC.2sD.4s
61.二阶电路过渡过程的性质取决于电路元件的参数,当电路出现非振荡过程的过阻尼状态时,应满足的条件为()。
A.R>2L/CB.R<2L/C
C.R=2L/CD.R≤2L/C
62.换路前,动态元件中已经储有原始能量。换路时,若外激励为0,仅在动态元件的原始能量作用下所引起的电路响应,称为()。
A.零输入响应B.零状态响应
C.全响应D.阶跃响应
63.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特征根P1和P2与()有关。
A.激励B.初始储能
C.R值大小D.电路参数与结构
64.如图所示电路中,RL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属于()。
A.特征根为两个不相等负实根B.特征根为一对共轭复数根
C.特征根为两个相等负实根D.特征根为两个共轭虚数根
65.在纯电阻电路中有()的特性。
A.u与i反相B.R能储能
C.u与i同相D.与电源交换能量
66.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是指正弦量的()。
A.最小值、频率和初相位B.有效值、角频率和初相位
C.平均值、角频率和初相位D.频率、初相角和有效值
67.反映正弦量随时间变化快慢程度的量是它的()。
A.最大值B.有效值
C.频率D.初相角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