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袋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532749丛书名: 天津市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考试专用教材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20天津市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考试专用教材:历年真题及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包含5套真题5套模拟卷。其中,“5套真题”包含了2017—2019年天津市选调生考试的综合知识试卷、申论试卷;“5套模拟卷”依据真题编写,涵盖了考试的难点、重点,契合考试难度,让大家真正体验到全真模拟的效果!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20天津市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考试专用教材:历年真题及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包括5套真题、5套模拟试卷。
1.5套真题
包括2017—2019年天津选调生考试的综合知识、申论试卷。针对每道试题,本书提供了详细的文解析和参考例文,并从考生应考角度全面分析历年真题的题型特点、命题思路及解答过程,从而帮助考生全面把握考试内容,有效备考。
2.5套模拟卷
1—3套依据2019年天津市选调生试题进行编写,4—5依据2018年试题形式编写,力图涵盖近几年考试的重点、难点,让大家真正体验到全真模拟的效果!
1.5套真题
包括2017—2019年天津选调生考试的综合知识、申论试卷。针对每道试题,本书提供了详细的文解析和参考例文,并从考生应考角度全面分析历年真题的题型特点、命题思路及解答过程,从而帮助考生全面把握考试内容,有效备考。
2.5套模拟卷
1—3套依据2019年天津市选调生试题进行编写,4—5依据2018年试题形式编写,力图涵盖近几年考试的重点、难点,让大家真正体验到全真模拟的效果!
目 录
【历年真题精选】
2019年1月天津市定向招录选调生考试综合能力测试试卷(精选)(1)
2018年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综合知识试卷(13)
2018年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申论试卷(30)
2017年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综合知识试卷(精选)(35)
2017年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申论试卷(47)
【全真模拟预测试卷】
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综合能力测试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一)(53)
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综合能力测试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二)(67)
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综合能力测试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三)(81)
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综合知识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四)(94)
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申论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五)(114)
参考答案及解析(121)
试卷说明:由于2019年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试题较往年有重大变化,故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一)(二)(三)按照最新考试真题编写,(四)(五)按照2018年试题形式编写。”
2019年1月天津市定向招录选调生考试综合能力测试试卷(精选)(1)
2018年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综合知识试卷(13)
2018年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申论试卷(30)
2017年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综合知识试卷(精选)(35)
2017年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申论试卷(47)
【全真模拟预测试卷】
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综合能力测试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一)(53)
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综合能力测试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二)(67)
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综合能力测试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三)(81)
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综合知识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四)(94)
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申论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五)(114)
参考答案及解析(121)
试卷说明:由于2019年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试题较往年有重大变化,故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一)(二)(三)按照最新考试真题编写,(四)(五)按照2018年试题形式编写。”
免费在线读
2018年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
综合知识试卷
第一部分 客观题
(一)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
本部分包括十种类型的题目:(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
一、数推理:共5题。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你仔细观察数列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选项中选择你认为最合理的一项,来填补空缺项。
1.101,203,210,250,310,()
A.324B.352C.385D.410
2.-1,0,1,2,9,()
A.11B.82C.720D.730
3.1,196,27,144,25,100,()
A.7B.8C.9D.11
4.2,3,11,124,()
A.16367B.15943C.15387D.14269
5.0,0,2,12,()
A.8B.36C.12D.32
二、数学运算:共5题。你可以在草稿纸上运算,遇到难题,可以跳过去不做,待有时间再返回解决它。
6.在一块直角三角形绿地的周边上植树,共植了12棵树,如果树间距为一米,绿地面积是6平方米,问在绿地的斜边上最多能植多少棵树?
A.7B.5C.6D.8
7.一个停车场有50辆汽车,其中红色轿车35辆,夏利轿车28辆,既不是红色轿车又不是夏利轿车8辆,问停车场有红色夏利轿车多少辆?
A.14B.21
C.15D.22
8.某职业大学的750名学生或上计算机课,或上规划设计课,或两门都上。如果有489名学生上计算机课,606名学生上规划设计课,问两门都上的学生是多少名?
A.118B.114
C.261D.345
9.三个游泳运动员一起练习,当甲游1圈时,乙正好超过甲半圈,丙超过甲圈,按此速度三人共游了15圈。问丙游了多少圈?
A.7B.6C.5D.4
10.一个边长为8的正立方体,由若干个边长为1的正立方体组成。现在要将大立方体表面涂成黄色,问一共有多少个小立方体涂上了黄色?
A.384B.328C.324D.296
三、选词填空:共5题。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填空,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最准确。
11.每一天,每个人都在一系列数里,电话号码、手机号码、电脑号码、信用卡密码……
A.困扰B.锁定
C.固定D.纠缠
12.我国荒漠化总体扩张的趋势还在延续,不断原本有限的生存空间,直接制约着国家的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A.侵蚀 B.占据
C.损害 D.蚕食
13.城市既是经济载体,也是文化容器。文化资源丰富的城市,不妨好好出自己的特色,以此作为城市再定位的契机,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找寻出更好的出路。而文化资源稀缺的城市也不必着急,可以在经济的发展中属于城市的文化。
A.演绎 弘扬B.创建涵养
C.彰显 打造D.提炼培育
14.我们要认真、、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使它逐步完善起来。
A.研究试验改进B.试验改进研究
C.改进试验研究D.试验研究改进
15.保持前四个短语的协调,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有应变的 ,有的竞争性,有的兼容性,有继承的创造性这些都是新世纪青年人必备的品质要素。
A.灵活性协作个性B.适应性节制宽泛
C.灵活性节制宽泛D.适应性协作个性
四、语句表达:共5题。要求你从语气、语序、语法结构等方面对有关语句做出判断。
16.找出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
A.上山的路和下山的路一样难走。
B.两位老人走得很缓慢,以致于让人感到他们的衰老是那样的明显。
C.全明星比赛中一些年轻队员得到了锻炼。
D.工作的时候和休息的时候他都很用心地去投入工作。
17.从给出的几句话中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A.运动员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持之以恒。
B.为了尽快发展文教卫生事业,应该大力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C.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D.南瓜子、西瓜子和花生果等炒货,都是小学生们深受欢迎的食品。
18.下列句子中,习惯用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感谢贵方邀请,届时敝人一定光临。
B.我们一定提供一流的服务,欢迎各位光顾。
C.你们的态度很好,下一次我们一定惠顾。
D.明天我到贵府拜访,你可要在家恭候哟。
19.选出下列运用修辞方法不当的一句:
A.一个没有远大理想的人就像一台没有马达的机器,一只没有翅膀的小鸟,一个没有钨丝的灯泡。
B.知识如同沙石下面的泉水,掘得越深就越清澈。
C.人家那些打仗的人,谁又没有家,没有老人呢?人家肯为国家献身,我就应当去打仗!
D.天虽然还有点冷,蒲公英却已经开花了,柔弱的茎上顶着一朵小花,雄赳赳地站在野地里。
20.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分三步实施:一是“绕”,即卫星绕月;二是“落”,即探测装置登上月球;三是“回”,即采集月壤样品返回地球。
B.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国产化商业核电站“秦山第二核电厂”的2号机组核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内并网发电。
C.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垃圾不断增加,“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
D.《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五、段落阅读:共5题。每道题包含一段短文,短文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来完成这一陈述。注意:供选择的答案有时可能是短文内容的一个复述,有时则满足了陈述中其他方面的要求,你的选择应与所要求最相符合。
21.我们的一些科普文章常常激不起公众的兴趣,原因之一便是枯燥。要把科普文章写得“郁郁乎文哉”,就需要作家的笔。科学的飞速发展,为文学写作提供了一座富矿,相信有眼光的文学家一旦领略科学题材的广阔富饶,便会陶醉在它的无限风光中乐而忘返。
这段文谈论的是:
A.科普文章对作家的依赖B.科学和文学互相依赖的关系
C.科学和文学的互相激励作用D.科学发展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2.科学家研究发现,唯有传统中药枸杞其“固本、温平、无毒”的特性能担当“换一种方式补肾”的重任,几000年来人们对枸杞情有独钟。
这段文中应当删去的一个词是:
A.科学家研究发现的“发现”B.唯有传统中药枸杞的“唯有”
C.唯有传统中药枸杞的“传统”D.其“固本、温平、无毒”的“其”
23.从事写作的人,应当像追求真理一样去追求语言,应当把语言大量储存起来。应当经常把你的语言放在纸上,放在你的心里,用纸的砧、心的锤来锤炼它们。要熟悉你的语言,像熟悉你的军队,一旦用兵,你就知道谁可以担任什么角色,连战连捷。写作,实际就是检阅你的军队,把那些无用的、在战场上不活跃的分子,当场抹去它们的名,叫能行的来替代吧。所谓要慎重,就是指的这个。
对文中划线句子的含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锤炼语言离不开写作实践
B.锤炼语言离不开积极思考
C.锤炼语言离不开写作实践中的积极思考
D.锤炼语言离不开写作实践和积极思考
24.在现代社会中,当一个人追求幸福生活时不应忽视接受教育方面的需求。如果没有对于人类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等方面的成就的欣赏能力并从这种欣赏中获得满足,那么,一个人就算不上获得真正的生活,只不过是生存而已。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教育:
A.可以使人获得维持生活的基本能力
B.可以使人更充分地享受生活的乐趣
C.主要教授有关科学、文学和艺术方面的内容
D.并不关注于某些具体的内容
25.文化中心的嬗变和逆转是一个发人深省的话题,成为一个难解的文化之谜。
下列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发人深省的话题就会变成为文化之谜
B.文化中心的嬗变和逆转往往成为一个难解的文化之谜
C.表明了关于文化中心的建设问题
D.说明了当前文化的困惑
六、阅读理解:共5题。给出一篇小文章,文章后提出问题,每个问题后面都给出了四个选项,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来回答问题。注意:供选择的答案有时可能是对文章某部分或整个内容的一个复述,有时则满足了问题中其他方面的要求,你的选择应与所提问题最相符合。
①艺术接触者掌握艺术语言的内涵,并不容易。主体的感觉与判断虽是由客体的特定形态所引起的,但客体自身的特殊内容既未直接说出,它对观赏主体来说就带有模糊性。
②四川民谣中的“扯倒叶叶藤藤动”和成语“一叶知秋”相似,当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的一种生动概括来理解,当作对于复杂得多的社会现象的一种比喻来理解,不能否认这些用语有模糊性。
③那么为什么它能普遍流行为人们所乐于应用而赋予概括作用?这是因为社会经验有个性的主体,拥有特殊的主观条件,在接触这些带一般性的语言时,结合着自己的特殊感受,经过迟或速的思索,领悟其中的深刻意蕴。因为它的意蕴可能普遍作用于广大的语言接触者的领悟,所以它的意蕴有广泛的社会作用。
④习惯语中的“不假思索”,其实有片面性。不论接受者多么聪明,当他掌握对象的内在意义时,也不能没有即使短暂得不曾自觉的思索。所谓审美的敏感,也是以有所思索引起来的。
⑤大家都承认,白居易的语言形式通俗。通俗得不识的老妪都能听懂,但老妪所能听懂的诗意,对诗意的深度的掌握,是否可能和更有理解能力的读者的理解深度相等同?
⑥当然不能。即使同样熟悉诗词的知识分子,对白居易的名作《草》的意蕴的理解也有矛盾。例如其中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有人把这些原上草当作卑微小人的象征来理解,有人却认为这是对战斗者的顽强意志的比喻。为什么同一客体可能引起这种对立的理解?这种理解的审美个性的差别,主要是以不同主体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感
综合知识试卷
第一部分 客观题
(一)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
本部分包括十种类型的题目:(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
一、数推理:共5题。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你仔细观察数列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选项中选择你认为最合理的一项,来填补空缺项。
1.101,203,210,250,310,()
A.324B.352C.385D.410
2.-1,0,1,2,9,()
A.11B.82C.720D.730
3.1,196,27,144,25,100,()
A.7B.8C.9D.11
4.2,3,11,124,()
A.16367B.15943C.15387D.14269
5.0,0,2,12,()
A.8B.36C.12D.32
二、数学运算:共5题。你可以在草稿纸上运算,遇到难题,可以跳过去不做,待有时间再返回解决它。
6.在一块直角三角形绿地的周边上植树,共植了12棵树,如果树间距为一米,绿地面积是6平方米,问在绿地的斜边上最多能植多少棵树?
A.7B.5C.6D.8
7.一个停车场有50辆汽车,其中红色轿车35辆,夏利轿车28辆,既不是红色轿车又不是夏利轿车8辆,问停车场有红色夏利轿车多少辆?
A.14B.21
C.15D.22
8.某职业大学的750名学生或上计算机课,或上规划设计课,或两门都上。如果有489名学生上计算机课,606名学生上规划设计课,问两门都上的学生是多少名?
A.118B.114
C.261D.345
9.三个游泳运动员一起练习,当甲游1圈时,乙正好超过甲半圈,丙超过甲圈,按此速度三人共游了15圈。问丙游了多少圈?
A.7B.6C.5D.4
10.一个边长为8的正立方体,由若干个边长为1的正立方体组成。现在要将大立方体表面涂成黄色,问一共有多少个小立方体涂上了黄色?
A.384B.328C.324D.296
三、选词填空:共5题。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填空,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最准确。
11.每一天,每个人都在一系列数里,电话号码、手机号码、电脑号码、信用卡密码……
A.困扰B.锁定
C.固定D.纠缠
12.我国荒漠化总体扩张的趋势还在延续,不断原本有限的生存空间,直接制约着国家的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A.侵蚀 B.占据
C.损害 D.蚕食
13.城市既是经济载体,也是文化容器。文化资源丰富的城市,不妨好好出自己的特色,以此作为城市再定位的契机,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找寻出更好的出路。而文化资源稀缺的城市也不必着急,可以在经济的发展中属于城市的文化。
A.演绎 弘扬B.创建涵养
C.彰显 打造D.提炼培育
14.我们要认真、、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使它逐步完善起来。
A.研究试验改进B.试验改进研究
C.改进试验研究D.试验研究改进
15.保持前四个短语的协调,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有应变的 ,有的竞争性,有的兼容性,有继承的创造性这些都是新世纪青年人必备的品质要素。
A.灵活性协作个性B.适应性节制宽泛
C.灵活性节制宽泛D.适应性协作个性
四、语句表达:共5题。要求你从语气、语序、语法结构等方面对有关语句做出判断。
16.找出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
A.上山的路和下山的路一样难走。
B.两位老人走得很缓慢,以致于让人感到他们的衰老是那样的明显。
C.全明星比赛中一些年轻队员得到了锻炼。
D.工作的时候和休息的时候他都很用心地去投入工作。
17.从给出的几句话中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A.运动员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持之以恒。
B.为了尽快发展文教卫生事业,应该大力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C.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D.南瓜子、西瓜子和花生果等炒货,都是小学生们深受欢迎的食品。
18.下列句子中,习惯用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感谢贵方邀请,届时敝人一定光临。
B.我们一定提供一流的服务,欢迎各位光顾。
C.你们的态度很好,下一次我们一定惠顾。
D.明天我到贵府拜访,你可要在家恭候哟。
19.选出下列运用修辞方法不当的一句:
A.一个没有远大理想的人就像一台没有马达的机器,一只没有翅膀的小鸟,一个没有钨丝的灯泡。
B.知识如同沙石下面的泉水,掘得越深就越清澈。
C.人家那些打仗的人,谁又没有家,没有老人呢?人家肯为国家献身,我就应当去打仗!
D.天虽然还有点冷,蒲公英却已经开花了,柔弱的茎上顶着一朵小花,雄赳赳地站在野地里。
20.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分三步实施:一是“绕”,即卫星绕月;二是“落”,即探测装置登上月球;三是“回”,即采集月壤样品返回地球。
B.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国产化商业核电站“秦山第二核电厂”的2号机组核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内并网发电。
C.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垃圾不断增加,“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
D.《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五、段落阅读:共5题。每道题包含一段短文,短文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来完成这一陈述。注意:供选择的答案有时可能是短文内容的一个复述,有时则满足了陈述中其他方面的要求,你的选择应与所要求最相符合。
21.我们的一些科普文章常常激不起公众的兴趣,原因之一便是枯燥。要把科普文章写得“郁郁乎文哉”,就需要作家的笔。科学的飞速发展,为文学写作提供了一座富矿,相信有眼光的文学家一旦领略科学题材的广阔富饶,便会陶醉在它的无限风光中乐而忘返。
这段文谈论的是:
A.科普文章对作家的依赖B.科学和文学互相依赖的关系
C.科学和文学的互相激励作用D.科学发展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2.科学家研究发现,唯有传统中药枸杞其“固本、温平、无毒”的特性能担当“换一种方式补肾”的重任,几000年来人们对枸杞情有独钟。
这段文中应当删去的一个词是:
A.科学家研究发现的“发现”B.唯有传统中药枸杞的“唯有”
C.唯有传统中药枸杞的“传统”D.其“固本、温平、无毒”的“其”
23.从事写作的人,应当像追求真理一样去追求语言,应当把语言大量储存起来。应当经常把你的语言放在纸上,放在你的心里,用纸的砧、心的锤来锤炼它们。要熟悉你的语言,像熟悉你的军队,一旦用兵,你就知道谁可以担任什么角色,连战连捷。写作,实际就是检阅你的军队,把那些无用的、在战场上不活跃的分子,当场抹去它们的名,叫能行的来替代吧。所谓要慎重,就是指的这个。
对文中划线句子的含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锤炼语言离不开写作实践
B.锤炼语言离不开积极思考
C.锤炼语言离不开写作实践中的积极思考
D.锤炼语言离不开写作实践和积极思考
24.在现代社会中,当一个人追求幸福生活时不应忽视接受教育方面的需求。如果没有对于人类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等方面的成就的欣赏能力并从这种欣赏中获得满足,那么,一个人就算不上获得真正的生活,只不过是生存而已。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教育:
A.可以使人获得维持生活的基本能力
B.可以使人更充分地享受生活的乐趣
C.主要教授有关科学、文学和艺术方面的内容
D.并不关注于某些具体的内容
25.文化中心的嬗变和逆转是一个发人深省的话题,成为一个难解的文化之谜。
下列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发人深省的话题就会变成为文化之谜
B.文化中心的嬗变和逆转往往成为一个难解的文化之谜
C.表明了关于文化中心的建设问题
D.说明了当前文化的困惑
六、阅读理解:共5题。给出一篇小文章,文章后提出问题,每个问题后面都给出了四个选项,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来回答问题。注意:供选择的答案有时可能是对文章某部分或整个内容的一个复述,有时则满足了问题中其他方面的要求,你的选择应与所提问题最相符合。
①艺术接触者掌握艺术语言的内涵,并不容易。主体的感觉与判断虽是由客体的特定形态所引起的,但客体自身的特殊内容既未直接说出,它对观赏主体来说就带有模糊性。
②四川民谣中的“扯倒叶叶藤藤动”和成语“一叶知秋”相似,当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的一种生动概括来理解,当作对于复杂得多的社会现象的一种比喻来理解,不能否认这些用语有模糊性。
③那么为什么它能普遍流行为人们所乐于应用而赋予概括作用?这是因为社会经验有个性的主体,拥有特殊的主观条件,在接触这些带一般性的语言时,结合着自己的特殊感受,经过迟或速的思索,领悟其中的深刻意蕴。因为它的意蕴可能普遍作用于广大的语言接触者的领悟,所以它的意蕴有广泛的社会作用。
④习惯语中的“不假思索”,其实有片面性。不论接受者多么聪明,当他掌握对象的内在意义时,也不能没有即使短暂得不曾自觉的思索。所谓审美的敏感,也是以有所思索引起来的。
⑤大家都承认,白居易的语言形式通俗。通俗得不识的老妪都能听懂,但老妪所能听懂的诗意,对诗意的深度的掌握,是否可能和更有理解能力的读者的理解深度相等同?
⑥当然不能。即使同样熟悉诗词的知识分子,对白居易的名作《草》的意蕴的理解也有矛盾。例如其中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有人把这些原上草当作卑微小人的象征来理解,有人却认为这是对战斗者的顽强意志的比喻。为什么同一客体可能引起这种对立的理解?这种理解的审美个性的差别,主要是以不同主体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感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