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0046759丛书名: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


《中公版·2019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是中公教育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图书研发人员在深入地研究各地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考试大纲(要求)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
优势一:紧扣考纲真题,讲解核心考点
本书编者依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和历年真题的考点分布规律,确定了图书的核心内容,既*限度地保证了知识体系的完整,又凸显了考试的重难点。编者对核心考点的讲解详尽透彻,力求不留理解和运用知识的死角。本书采用双色印刷,凡重要知识点、历年常考内容均用波浪线进行标记。这些设计可以增强图书内容的针对性。
优势二:立足学习规律, 打造特色模块
本书编者在图书的主体内容之前,放置了应试攻略,以便考生整体把握考试特点。图书的主体内容由考点聚焦、考点梳理,经典真题,备考锦囊、牛刀小试等模块组成,按照学习规律设置,以便考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图书内容。相信这些设计可以增强图书的实用性,
考点聚焦:梳理考点的考查题型、考点出现的频次,明确考点的备考要求。
经典真题:在重要考点处放置历年真题中的代表性试题,帮助考生强化对考点的理解,
优势三:视频课程、图书微信号、移动自习室助学。
视频课程:历年真题配有高清视频讲解。扫描试题旁边的二维码,即可随时听取。
图书微信号:扫描封底二维码进入中公教育图书微信号,获取考试资讯、备考资料,并可以在教师题库版块进行每日一练、专项练习、在线模考,随时刷题。
移动自习室:扫描封底二维码进人中公移动自习室,随时随地在线学习。
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应试攻略
第一部分 学科知识与能力
第一章 运动人体科学
考点聚焦
考点梳理
第一节 运动解剖学
第二节 运动生理学
第三节 体育保健学
第四节 运动营养学
牛刀小试
第二章 体育教育学
考点聚焦
考点梳理
第一节 体育概论
第二节 学校体育学
第三节 体育心理学
第四节 运动训练学
牛刀小试
第三章 体育运动项目
考点聚焦
考点梳理
第一节 田径
第二节篮球
第三节 足球
第四节 排球
第五节 羽毛球
第六节 乒乓球
第七节 体操
第八节 武术
第九节 健美操
牛刀小试
第二部分 教学设计
第一章《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概述
考点聚焦
考点梳理
第一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
第二节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
第三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标准
第二章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
考点聚焦
考点梳理
第一节体育教学设计概述
第二节 体育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分析
第三节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
第四节体育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第五节体育教学过程设计
第六节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方案设计
牛刀小试
第三部分 教学实施
第一章 体育课堂教学实施
考点聚焦
考点梳理
第一节 体育课堂教学
第二节 体育课堂组织形式
第三节 体育课堂运动负荷的安排与调控
第四节 常见的体育教学模式
第二章 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考点聚焦
考点梳理
第一节 体育教学内容的开发与利用
第二节 场地器材的开发与利用
牛刀小试
第四部分 教学评价
第一章 体育教学评价概述
考点聚焦
考点梳理
第一节 体育教学评价的功能及其构成
第二节 体育教学评价的类型
第二章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评价
考点聚焦
考点梳理
第一节 体育学习评价概述
第二节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内容与实施
第三章 体育教师教学评价
考点聚焦
考点梳理
第一节 体育教师教学评价概述
第二节 体育教师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案例
第三节 体育教师教学反思
牛刀小试
全国教师资格证统考辅导课程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
考点聚焦
1.本章知识点在历年考试中多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
2.本章中人体结构的基本组成以及各器官的结构功能是考查重点。
考点梳理
第一节 运动解剖学
运动解剖学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的规律,是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关系的一门基础学科,具有较强的应用性。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隶属运动人体形态科学范畴。
一、人体结构的基本构成
(一)细胞与细胞间质
人体细胞可分为三部分: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1.细胞膜
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脂类和糖类构成,有保护细胞、维持细胞内部的稳定性、控制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作用。
1.【2018下】下列选项中,关于骨骼肌细胞描述正确的是()。
A.只有一个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B.具有自律性
C.有多个细胞核位于细胞膜下方D.没有线粒体
【答案】C。
2.【2017下】依据细胞核的数量可将细胞分为无核、单核、双核和多核细胞,下列属于多核细胞的是()。
A.心肌细胞B.肝细胞C.骨骼肌细胞D.神经细胞
【答案】C。
2.细胞质
细胞质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中心,主要由水、蛋白质、核糖核酸、酶、电解质等组成。细胞质中还悬浮有各种细胞器,其中主要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中心体等。
3.细胞核
细胞核由核膜、核仁和染色质组成。染色质含有核酸和蛋白质。核酸是控制生物遗传的物质。细胞核是细胞的核心结构。除成熟的红细胞外,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核。
4.细胞间质
细胞间质是指由细胞所产生的并存在于细胞周围的物质,也叫细胞外基质,由纤维和基质组成。纤维包括弹性纤维、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基质包含复合性糖类、水分和一些代谢产物等。
(二)人体四大基本组织
1.上皮组织
上皮组织也叫作上皮,它覆盖在身体表面或体内管腔和囊(如肠、胃、血管、关节囊)的内表面上,由密集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细胞间质构成。其结构特点是细胞结合紧密,细胞间质少。它通常具有保护、吸收、分泌、排泄和感受外界刺激的功能。
2.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是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构成,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包括基质、细丝状的纤维和不断循环更新的组织液,具有重要功能意义。其功能是保护、防御、支持、修复和贮存等。细胞均匀分布于细胞间质间,分布无极性。广义的结缔组织包括液状的血液、松软的固有结缔组织和较坚固的软骨与骨。一般所说的结缔组织仅指固有结缔组织。
3.肌肉组织
肌肉组织包括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个部分。骨骼肌一般通过肌腱附于骨骼上,但也有例外,如食管上部的肌层及面部表情肌并不附于骨骼上。心肌分布于心脏,构成心房、心室壁上的心肌层,也见于靠近心脏的大血管壁上。平滑肌分布于内脏和血管壁,如消化道。心肌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还具有自律性和传导性。
骨骼肌与心肌的肌纤维均有横纹,又称横纹肌。平滑肌纤维无横纹。肌肉组织具有收缩特性,是躯体和四肢运动,以及体内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等生理过程的动力来源。骨骼肌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
4.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也是人和高等动物的基本组织之一,是神经系统的主要构成成分。神经组织是由神经元(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组成。神经元是神经组织中的主要成分,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也是神经活动的基本功能单位。神经胶质在神经组织中起着支持、保护和营养的作用。
神经细胞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每个神经元一般都有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几条短而呈树状分支的树突。神经元的突起也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分布到所支配的组织。神经元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沿神经纤维传导兴奋。
二、常用解剖学术语
(一)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
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是指身体直立,双眼平视,手臂下垂,掌心向前(拇指在外侧),两足并拢,脚尖向前。
(二)解剖学方位术语
为了准确表达运动的人体各部分及各器官或结构的相互位置关系,以人体解剖学姿势为基准,定出下列解剖学方位术语。
1.上与下
上与下是描述器官或结构距颅顶或足底的相对远近关系的术语。近颅顶者为上,近足底者为下。
2.前与后
前与后是指距身体腹侧面或背侧面距离相对远近的术语。靠近腹面者为前,靠近背面者为后。
3.浅与深
浅与深是描述与皮肤表面相对距离关系的术语。距表层皮肤近者为浅,远离表层皮肤者为深。
4.内侧与外侧
内侧与外侧是描述人体各部位或器官、结构与人体正中矢状面相对距离位置关系的术语。靠近人体正中矢状面者为内侧,远离人体正中矢状面者为外侧。
5.近侧与远侧
近侧与远侧是描述四肢与躯干距离关系的术语。近侧是指距肢体与躯干的连接处较近者,远侧是指距肢体与躯干的连接处较远者。
6.尺侧与桡侧
尺侧与桡侧是依据前臂的尺骨与桡骨排列的位置关系而规定的。尺侧是指前臂的内侧,桡侧是指前臂的外侧。
7.腓侧与胫侧
腓侧与胫侧是依据小腿的胫骨与腓骨排列的位置关系而规定的。胫侧是指小腿的内侧,腓侧是指小腿的外侧。
8.内与外
内与外是描述空腔器官相互位置关系的术语。接近内腔者为内,远离内腔者为外。
此外,还有左与右、垂直、水平和中央等与一般概念相同。
(三)人体基本切面
1.矢状面
矢状面是指沿身体前后径所作的切面。该切面将人体分成左、右两部分,与水平面及冠状面垂直,其中经过人体正中线的切面称为正中矢状面。
2.冠状面
冠状面或称额状面,是指沿身体左右径所作的切面。该切面将人体分成前、后两部分,与水平面及矢状面垂直。
3.水平面
水平面或称横切面,是指横切人体,与地面平行的切面。该切面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与矢状面及冠状面互相垂直。
(四)人体基本轴
运动解剖学规定人体有三个互相垂直的基本轴,人体关节运动时一般都绕这三个轴进行转动(如图1-1-1)。
1.垂直轴
垂直轴是呈上下方向,并与地平面相垂直的轴,如肱骨在肩关节要绕垂直轴做旋内或旋外运动。
2.矢状轴
矢状轴是呈前后方向,并与垂直轴呈垂直交叉的轴,如肱骨在肩关节可绕矢状轴做外展或内收运动。
3.冠状轴
冠状轴或称额状轴,是呈左右方向,并与前两轴相互垂直的轴,如肱骨在肩关节可绕冠状轴做屈或伸运动。
图1-1-1人体的基本切面和基本轴
三、人体主要器官与系统
(一)运动系统
1.运动系统概述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运动系统具有运动、支持和保护的功能。全身各骨借骨连结相连,形成骨骼,构成人体的支架,赋予人体基本形态,支持体重,保护内脏,如颅保护脑,胸廓保护心、肺等器官。四肢骨则以运动为主。骨骼肌附着于骨,在神经系统支配下进行收缩和舒张,牵引骨骼产生运动。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为运动的枢纽,而骨骼肌则为运动的动力器官。
2.骨骼
(1)骨的数目与分类
成人的骨有206块,除6块听小骨属于感觉器外,骨可进行如下分类:
①按骨的部位可以分为颅骨、躯干骨和附肢骨(颅骨和躯干骨合称为中轴骨)。
躯干骨包括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1块胸骨和12对肋骨。
脊柱的作用
脊柱是构成人体躯干的中轴和支柱,具有支持负重的功能。脊柱起到杠杆作用;脊柱生理弯曲可以增大脊柱的弹性,缓冲和分散自上而下承载的重力和自下而上对颅内中枢神经的冲击,间接保护大脑;脊柱能传递力,减轻震荡,维持重心平衡和达到稳定的目的;对保护骨髓、内脏器官具有重要作用。
上肢骨包括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两大部分。上肢带骨包括锁骨和肩胛骨。自由上肢骨包括臂部肱骨、前臂部并列的尺骨、桡骨及手的8块腕骨、5块掌骨和14块指骨。
下肢骨分为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下肢带骨即髋骨,自由下肢骨包括股骨、髌骨、胫骨、腓骨及7块跗骨、5块跖骨和14块趾骨。
②按骨的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长骨大部分由致密骨组成,呈长管状,主要分布于四肢。
短骨一般呈立方形,外面被以薄层密质,内部被以松质,主要分布在手腕和脚踝。短骨常有多个关节面。
扁骨主要分布在颅和肩胛处,呈板状,主要构成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起保护作用,如颅盖骨和肋骨。
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有些不规则骨内有与外界相通的腔,这些骨称为含气骨。不规则骨主要分布在躯干、颅部和髋骨。
此外,位于某些肌腱内的小骨称为籽骨,其体积一般较小,在运动中起减小摩擦和转变肌力牵引方向的作用。髌骨是人体内最大的籽骨。
图1-1-2骨骼数目与分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