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0046551丛书名: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19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一)本书是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图书研发团队在深入研究历年真题及考试大纲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的。
(二)本书依据考试大纲编写,紧随考试形式变化,分析命题规律,优化图书内容,将真题和考点紧密结合起来。
(三)本书对大纲做了专业解读,详细讲解重难点,层次分明。并在正文部分穿插“经典真题”“知识拓展”等版块,对教材要点进行必要的拓展延伸,便于考生巩固提高。
(四)本书中设置了“备考指导”“牛刀小试”,学练结合,有效提升考生的应考能力。
(五)本书中出现的历年真题配备了视频讲解,考生通过手机扫描题目右侧二维码的方式,即可在线观看视频讲解。
购买本书即可享有增值服务——中公移动自习室,核心考点轻松学、在线题库任意练、考友圈答疑解惑、视频直播免费看四位一体陪伴考生备战。教材和历年真题试卷搭配使用效果更佳!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9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结合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的考试真题以及考试大纲,构架起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四个部分的庞大知识体系,并在书中设置“经典真题”“知识拓展”“牛刀小试”等版块,是一本专门针对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的教材。本教材条理清晰,结构严谨,从基础、重要的考点出发,深入浅出地向考生讲解各个知识点,使考生能透彻地理解知识点并烂熟于心。
目 录
目录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应试攻略
第一部分 学科知识
第一章 汉语言基础知识
考点聚焦
考点梳理
第一节 现代汉语
第二节 古代汉语
第三节 文学基本常识
牛刀小试
第二章 阅读鉴赏
考点聚焦
考点梳理
第一节 古诗词阅读
第二节 文言文阅读
第三节 现代文阅读
牛刀小试
第三章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考点聚焦
考点梳理
牛刀小试
第四章 语文教材概述及其使用
考点聚焦
考点梳理
第一节 语文教材概述
第二节 语文教材的科学有效化使用
牛刀小试
第二部分 教学设计
第一章 语文教学设计概述
考点聚焦
考点梳理
第一节 语文教学设计的内涵与指导思想
第二节 语文教学设计的原则与依据
牛刀小试
第二章 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考点聚焦
考点梳理
第一节 教学目标的设计及教学重、难点的把握
第二节 教学方法的设计
第三节 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安排
第四节 教案写作
牛刀小试
第三部分 教学实施
第一章 阅读教学
考点聚焦
考点梳理
第一节 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阅读教学的基本程序
第三节 阅读教学常用的方式、方法
第四节 阅读教学实施案例
牛刀小试
第二章 写作教学
考点聚焦
考点梳理
第一节 写作教学的要求与内容
第二节 写作教学过程与写作训练类型
第三节 记叙文写作教学实施案例
第四节 议论文写作教学实施案例
第五节 说明文写作教学实施案例
牛刀小试
第三章 口语交际教学
考点聚焦
考点梳理
第一节 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口语交际教学常用的方式、方法
第三节 口语交际教学实施案例
牛刀小试
第四章 课堂教学常见问题及其处理技巧
考点聚焦
考点梳理
第一节 课堂教学安排的常见问题及其处理技巧
第二节 课堂偶发事件及其处理
牛刀小试
第四部分 教学评价
第一章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概述
考点聚焦
考点梳理
第一节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种类
第二节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原则
第三节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方法
第四节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
第五节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
牛刀小试
第二章 教学反思
考点聚焦
考点梳理
第一节 教学反思及其意义
第二节 教学反思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牛刀小试
全国教师资格证统考辅导课程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应试攻略
第一部分 学科知识
第一章 汉语言基础知识
考点聚焦
考点梳理
第一节 现代汉语
第二节 古代汉语
第三节 文学基本常识
牛刀小试
第二章 阅读鉴赏
考点聚焦
考点梳理
第一节 古诗词阅读
第二节 文言文阅读
第三节 现代文阅读
牛刀小试
第三章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考点聚焦
考点梳理
牛刀小试
第四章 语文教材概述及其使用
考点聚焦
考点梳理
第一节 语文教材概述
第二节 语文教材的科学有效化使用
牛刀小试
第二部分 教学设计
第一章 语文教学设计概述
考点聚焦
考点梳理
第一节 语文教学设计的内涵与指导思想
第二节 语文教学设计的原则与依据
牛刀小试
第二章 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考点聚焦
考点梳理
第一节 教学目标的设计及教学重、难点的把握
第二节 教学方法的设计
第三节 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安排
第四节 教案写作
牛刀小试
第三部分 教学实施
第一章 阅读教学
考点聚焦
考点梳理
第一节 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阅读教学的基本程序
第三节 阅读教学常用的方式、方法
第四节 阅读教学实施案例
牛刀小试
第二章 写作教学
考点聚焦
考点梳理
第一节 写作教学的要求与内容
第二节 写作教学过程与写作训练类型
第三节 记叙文写作教学实施案例
第四节 议论文写作教学实施案例
第五节 说明文写作教学实施案例
牛刀小试
第三章 口语交际教学
考点聚焦
考点梳理
第一节 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口语交际教学常用的方式、方法
第三节 口语交际教学实施案例
牛刀小试
第四章 课堂教学常见问题及其处理技巧
考点聚焦
考点梳理
第一节 课堂教学安排的常见问题及其处理技巧
第二节 课堂偶发事件及其处理
牛刀小试
第四部分 教学评价
第一章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概述
考点聚焦
考点梳理
第一节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种类
第二节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原则
第三节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方法
第四节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
第五节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
牛刀小试
第二章 教学反思
考点聚焦
考点梳理
第一节 教学反思及其意义
第二节 教学反思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牛刀小试
全国教师资格证统考辅导课程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
免费在线读
第一章 汉语言基础知识
考点聚焦
1.本章知识在历年考试中所占比重较大,且历年都有所涉及,主观题、客观题均会进行考查,考生需要重点掌握。
2.现代汉语知识的考查,单项选择题、案例分析题都会涉及。从历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来看,单项选择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造字法与用字法、词语的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等;案例分析题主要考查汉字书写、病句、标点符号等知识。总体来看,考查难度不是很大。
3.古代汉语知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单项选择题、教学设计题中。从历年考试真题来看,单项选择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特殊文言句式、重要文言实词和虚词、诗词意象等;教学设计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言内容的理解和总体把握,对包含重要句式的句子的翻译等。
4.文学基本常识主要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从历年考试真题来看,教师资格考试对于文学常识的考查综合性、比较性较强,中外文学作家、作品的知识的考查内容也十分宽泛,而我们的教材和考试要求无法做到一一列举。故考生在这一部分要想不失分,在复习中,除了要加强对教材中提到的作家、作品的掌握外,还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不断增加其他作家、作品知识的相关积累。
考点梳理
第一节 现代汉语
一、语音
(一)概述
1.字母
《汉语拼音方案》是用拉丁字母拼写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的方案。1958年2月11日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实行。它包括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五项内容。其中一共有26个字母。
2.声母
声母是使用在韵母前面的辅音,与韵母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音节。《汉语拼音方案》中一共有21个声母。
3.韵母
韵母是一个汉字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例如:在“海”(hǎi)这个音节里,“ai”就是它的韵母。零声母音节,例如:“欧”(ōu),它的韵母就是“ou”。《汉语拼音方案》中一共收录了35个韵母。
4.声调符号
普通话的全部字音分属四种基本调值(不包括轻声和变调)。
表1-1-1 普通话声调表
调类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形状—/∨﹨
调值553521451
例字千锤百炼
调值标法qiānchuíbǎiliàn
调值是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五度标记法是用五度竖标来标记调值相对音高的一种方法。
图1-1-1 普通话调值五度标记法示意图
(二)音变
1.变调
在语流中,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与单读时调值不同,这种变化叫作变调。例如:“美”“好”连着念,听起来好像是“梅好”。音节变调多数是前一音节声调受后一音节声调的影响形成的。在普通话中,最常见的变调有下列几种。
(1)上声的变调
上声音节的字单念或在词语末尾的时候,调值保持原值不变。在下列情况下,调值变成35或21。
①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调值变成35,这叫逆行异化;在原为上声改读轻声的字音前,则有两种不同的变调,有的变成35,有的变成21。例如:
在上声前:水果 了解 领导 演讲(变成35)
在轻声前:A.捧起 等等 讲讲 想起(变成35)
B.嫂子 姐姐 毯子 奶奶(变成21)
②三个上声相连,根据词语内部层次的不同,前两个音节有两种不同的变调。一种是第一音节调值变成21,第二音节调值变成35;一种是前两个音节调值都变成35。例如:
很勇敢 小老虎(21 35 214)
展览馆 管理组(35 35 214)
③如果连念的上声字不止三个,则可以根据词语含义适当分组,按上述办法变调。快读时,也可以只保留最后一个字音读214,前面的一律变成35。例如:
彼此友好 彼此友好
买把雨伞 买把雨伞
种马场养有五百匹好母马
④在非上声(阴平、阳平、去声)的前面,调值由214变21;在原为非上声改读轻音的字音前,变调情况也相同。例如:
在阴平前:首都 北京 统一 女兵
在阳平前:祖国 海洋 语言 改良
在去声前:解放 土地 巩固 鼓励
在轻声前:尾巴 起来 宝贝 里头
(2)去声的变调
两个去声相连,前一个去声如果不是重读音节则变成53。例如:
信念 变化 办事 快速 互助 大会
(3)“一”“不”的变调
①“一”“不”单念或用在词语末尾以及“一”在序数中时,声调不变,读原调:“一”念阴平(55),“不”念去声(51)。例如:
一、二、三 十一 第一 唯一 不 偏不
②在去声前,一律变35。例如:
一样 一向 不怕 不够
③在非去声(阴平、阳平、上声)前,“一”变51,“不”仍读去声(51)。例如:
一般 一边 一年 一成 一手 一两(变读51)
不吃 不开 不同 不详 不管 不想(仍读51)
④“一”“不”嵌在相同的动词中间,读轻声。例如:
想一想 拖一拖 来不来 肯不肯
⑤“不”在可能补语中读轻声。例如:
做不好 来不了
(4)“七”“八”的变调
“七”“八”在去声前调值可以变35,也可以不变,其余场合念阴平原调值55。例如:
七岁 七块 七路 八岁 八块 八路(念35或55)
七天 七成 七亩 八支 八篮 八两(仍念55)
(5)形容词重叠的变调
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后儿化时,第二个音节不论本调是什么,往往读成55调值,例如:远远儿的、慢慢儿的。
单音节形容词的叠音后缀,不管原来是什么声调的字,多半念成55调值,例如:白生生、冷飕飕、亮堂堂、明晃晃;但也有念原调的,例如:软绵绵、金灿灿。
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后,第二个音节变为轻声,第三、四个音节也多半读55调值,例如:认认真真、老老实实、清清楚楚、干干净净。
2.轻声
(1)轻声词
普通话的每一个音节都有它的声调,可是在词或句子里有些音节失去原来的声调,变成一种较轻较短的调子,叫轻声。轻声是音节连续时产生的音变现象,不是一种孤立的调类。书写轻声音节时不标声调。
通常应读轻声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助词“的”“地”“得”“着”“了”“过”和语气助词“吧”“吗”“呢”“啊”等读轻声。例如:
他的 飞快地 吃了 看着 来过 好吗 说吧 你呢 谁呀
②叠音词和动词的重叠形式后面的字读轻声。例如:
妈妈 伯伯 看看 说说
③构词用的后缀“子”“头”“们”等读轻声。例如:
桌子 木头 他们
④用在名词、代词后面表示方位的语素或词中,“上”“下”“里”“边”“面”等读轻声。例如:
这里 床边 地下 上面 脸上
⑤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趋向的词“来”“去”“起来”“出来”“下去”“过去”等读轻声。例如:
出去 进来 冲下去 哭起来
⑥一些常用的双音节单纯词中,第二个音节读轻声。例如:
萝卜 蘑菇 喇叭 玻璃 哆嗦
⑦一些常用的双音节合成词中,第二个音节习惯上读轻声。例如:
休息 招呼 力量 窗户 衣服
⑧有些起区别意义或区别词性作用的词语读轻声。例如:
东西(xī)(指方向)——东西(xi)(指物品)
大意(yì)(名词,指主要内容)——大意(yi)(形容词,指粗心疏忽)
(2)轻声的作用
有些轻声音节具有区别意义和区分词性的作用。例如:
他的孙子在工厂当工人。
古代的孙子是一位军事理论家。
以上两句中的“孙子”都是名词,但词义不同。前句的“孙子”是指儿子的儿子,“子”是词语后缀,读轻声;后句的“孙子”是人名,这里的“子”表示对人的敬称,不是词语后缀,读上声。又如:笼头(套在骡马等头上的御具)——龙头(龙的头)。
有时区别了意义,也连带区别了词性。例如:
办事情不能大意。
这篇文章的段落大意很清楚。
前句中的“大意”是“疏忽”的意思,是形容词,“意”读轻声;后句中的“大意”指的是“主要的意思”,是名词,“意”读去声。又如:利害(剧烈,凶猛,形容词)——利害(利益和损害,名词)。
3.儿化
普通话中有许多词汇的字音,韵母因卷舌动作而发生音变现象,这种现象就叫作儿化。儿化了的韵母就叫作“儿化韵”,其标志是在韵母后面加上“r”。儿化后的字音仍是一个音节,但带儿化韵的音节一般由两个汉字来书写,例如:花儿(huār)、老头儿(lǎotóur)。
儿化是否使韵母发生音变,取决于韵母的最末一个音素发音动作是否与卷舌动作发生冲突(即前一个动作是否妨碍了后一个动作的发生),若两者发生冲突,妨碍了卷舌动作,儿化时韵母发音就必须有所改变。
普通话韵母中,单韵母ê没有儿化音,er本身就是e的儿化音读法,除此之外都可以“儿化”。有些不同的韵母经过儿化之后,发音变得相同了。
在普通话中,儿化具有区别词义、区分词性的功能。例如:“顶”作动词,“顶儿”作名词;“一点”是名词指时间,“一点儿”作数量词,是“少量、少许”的意思。
还有一类儿化带有喜爱、亲切的感情色彩。例如:脸蛋儿、花儿、小孩儿、电影儿。
表示少、小、轻等状态和性质,也常常用到儿化。例如:米粒儿、门缝儿。
在实际的儿化韵认读中,儿化音与其前面的音节是连在一起发音的,不宜分解开来读(即不可把后面的“儿”字单独、清晰地读出)。但在诗歌、散文等抒情类文体中,有时为了押韵的需要,可单独发儿化韵的音,例如:树叶儿、月牙儿。
4.语气词“啊”的音变
在句首读本音ɑ。例如:“啊(à),黄河!”“啊(á),这是怎么回事?”
用在句末,由于受前面音节的最后一个音素的影响而发生音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前一音节末尾是ɑ、o(不包括ɑo)、e、i、ü时,读yɑ,可写作“啊”“呀”。
②前一音节末尾是u(包括ɑo、ou),读wɑ,可写作“啊”“哇”。
③前一音节末尾是n,读nɑ,可写作“啊”“哪”。
④前一音节末尾是ng,读ngɑ,仍写作“啊”。
⑤前一音节末尾是-i(后)、er,读rɑ,仍写作“啊”。
⑥前一音节末尾是-i(前),读zɑ,仍写作“啊”。
考点聚焦
1.本章知识在历年考试中所占比重较大,且历年都有所涉及,主观题、客观题均会进行考查,考生需要重点掌握。
2.现代汉语知识的考查,单项选择题、案例分析题都会涉及。从历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来看,单项选择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造字法与用字法、词语的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等;案例分析题主要考查汉字书写、病句、标点符号等知识。总体来看,考查难度不是很大。
3.古代汉语知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单项选择题、教学设计题中。从历年考试真题来看,单项选择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特殊文言句式、重要文言实词和虚词、诗词意象等;教学设计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言内容的理解和总体把握,对包含重要句式的句子的翻译等。
4.文学基本常识主要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从历年考试真题来看,教师资格考试对于文学常识的考查综合性、比较性较强,中外文学作家、作品的知识的考查内容也十分宽泛,而我们的教材和考试要求无法做到一一列举。故考生在这一部分要想不失分,在复习中,除了要加强对教材中提到的作家、作品的掌握外,还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不断增加其他作家、作品知识的相关积累。
考点梳理
第一节 现代汉语
一、语音
(一)概述
1.字母
《汉语拼音方案》是用拉丁字母拼写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的方案。1958年2月11日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实行。它包括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五项内容。其中一共有26个字母。
2.声母
声母是使用在韵母前面的辅音,与韵母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音节。《汉语拼音方案》中一共有21个声母。
3.韵母
韵母是一个汉字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例如:在“海”(hǎi)这个音节里,“ai”就是它的韵母。零声母音节,例如:“欧”(ōu),它的韵母就是“ou”。《汉语拼音方案》中一共收录了35个韵母。
4.声调符号
普通话的全部字音分属四种基本调值(不包括轻声和变调)。
表1-1-1 普通话声调表
调类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形状—/∨﹨
调值553521451
例字千锤百炼
调值标法qiānchuíbǎiliàn
调值是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五度标记法是用五度竖标来标记调值相对音高的一种方法。
图1-1-1 普通话调值五度标记法示意图
(二)音变
1.变调
在语流中,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与单读时调值不同,这种变化叫作变调。例如:“美”“好”连着念,听起来好像是“梅好”。音节变调多数是前一音节声调受后一音节声调的影响形成的。在普通话中,最常见的变调有下列几种。
(1)上声的变调
上声音节的字单念或在词语末尾的时候,调值保持原值不变。在下列情况下,调值变成35或21。
①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调值变成35,这叫逆行异化;在原为上声改读轻声的字音前,则有两种不同的变调,有的变成35,有的变成21。例如:
在上声前:水果 了解 领导 演讲(变成35)
在轻声前:A.捧起 等等 讲讲 想起(变成35)
B.嫂子 姐姐 毯子 奶奶(变成21)
②三个上声相连,根据词语内部层次的不同,前两个音节有两种不同的变调。一种是第一音节调值变成21,第二音节调值变成35;一种是前两个音节调值都变成35。例如:
很勇敢 小老虎(21 35 214)
展览馆 管理组(35 35 214)
③如果连念的上声字不止三个,则可以根据词语含义适当分组,按上述办法变调。快读时,也可以只保留最后一个字音读214,前面的一律变成35。例如:
彼此友好 彼此友好
买把雨伞 买把雨伞
种马场养有五百匹好母马
④在非上声(阴平、阳平、去声)的前面,调值由214变21;在原为非上声改读轻音的字音前,变调情况也相同。例如:
在阴平前:首都 北京 统一 女兵
在阳平前:祖国 海洋 语言 改良
在去声前:解放 土地 巩固 鼓励
在轻声前:尾巴 起来 宝贝 里头
(2)去声的变调
两个去声相连,前一个去声如果不是重读音节则变成53。例如:
信念 变化 办事 快速 互助 大会
(3)“一”“不”的变调
①“一”“不”单念或用在词语末尾以及“一”在序数中时,声调不变,读原调:“一”念阴平(55),“不”念去声(51)。例如:
一、二、三 十一 第一 唯一 不 偏不
②在去声前,一律变35。例如:
一样 一向 不怕 不够
③在非去声(阴平、阳平、上声)前,“一”变51,“不”仍读去声(51)。例如:
一般 一边 一年 一成 一手 一两(变读51)
不吃 不开 不同 不详 不管 不想(仍读51)
④“一”“不”嵌在相同的动词中间,读轻声。例如:
想一想 拖一拖 来不来 肯不肯
⑤“不”在可能补语中读轻声。例如:
做不好 来不了
(4)“七”“八”的变调
“七”“八”在去声前调值可以变35,也可以不变,其余场合念阴平原调值55。例如:
七岁 七块 七路 八岁 八块 八路(念35或55)
七天 七成 七亩 八支 八篮 八两(仍念55)
(5)形容词重叠的变调
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后儿化时,第二个音节不论本调是什么,往往读成55调值,例如:远远儿的、慢慢儿的。
单音节形容词的叠音后缀,不管原来是什么声调的字,多半念成55调值,例如:白生生、冷飕飕、亮堂堂、明晃晃;但也有念原调的,例如:软绵绵、金灿灿。
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后,第二个音节变为轻声,第三、四个音节也多半读55调值,例如:认认真真、老老实实、清清楚楚、干干净净。
2.轻声
(1)轻声词
普通话的每一个音节都有它的声调,可是在词或句子里有些音节失去原来的声调,变成一种较轻较短的调子,叫轻声。轻声是音节连续时产生的音变现象,不是一种孤立的调类。书写轻声音节时不标声调。
通常应读轻声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助词“的”“地”“得”“着”“了”“过”和语气助词“吧”“吗”“呢”“啊”等读轻声。例如:
他的 飞快地 吃了 看着 来过 好吗 说吧 你呢 谁呀
②叠音词和动词的重叠形式后面的字读轻声。例如:
妈妈 伯伯 看看 说说
③构词用的后缀“子”“头”“们”等读轻声。例如:
桌子 木头 他们
④用在名词、代词后面表示方位的语素或词中,“上”“下”“里”“边”“面”等读轻声。例如:
这里 床边 地下 上面 脸上
⑤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趋向的词“来”“去”“起来”“出来”“下去”“过去”等读轻声。例如:
出去 进来 冲下去 哭起来
⑥一些常用的双音节单纯词中,第二个音节读轻声。例如:
萝卜 蘑菇 喇叭 玻璃 哆嗦
⑦一些常用的双音节合成词中,第二个音节习惯上读轻声。例如:
休息 招呼 力量 窗户 衣服
⑧有些起区别意义或区别词性作用的词语读轻声。例如:
东西(xī)(指方向)——东西(xi)(指物品)
大意(yì)(名词,指主要内容)——大意(yi)(形容词,指粗心疏忽)
(2)轻声的作用
有些轻声音节具有区别意义和区分词性的作用。例如:
他的孙子在工厂当工人。
古代的孙子是一位军事理论家。
以上两句中的“孙子”都是名词,但词义不同。前句的“孙子”是指儿子的儿子,“子”是词语后缀,读轻声;后句的“孙子”是人名,这里的“子”表示对人的敬称,不是词语后缀,读上声。又如:笼头(套在骡马等头上的御具)——龙头(龙的头)。
有时区别了意义,也连带区别了词性。例如:
办事情不能大意。
这篇文章的段落大意很清楚。
前句中的“大意”是“疏忽”的意思,是形容词,“意”读轻声;后句中的“大意”指的是“主要的意思”,是名词,“意”读去声。又如:利害(剧烈,凶猛,形容词)——利害(利益和损害,名词)。
3.儿化
普通话中有许多词汇的字音,韵母因卷舌动作而发生音变现象,这种现象就叫作儿化。儿化了的韵母就叫作“儿化韵”,其标志是在韵母后面加上“r”。儿化后的字音仍是一个音节,但带儿化韵的音节一般由两个汉字来书写,例如:花儿(huār)、老头儿(lǎotóur)。
儿化是否使韵母发生音变,取决于韵母的最末一个音素发音动作是否与卷舌动作发生冲突(即前一个动作是否妨碍了后一个动作的发生),若两者发生冲突,妨碍了卷舌动作,儿化时韵母发音就必须有所改变。
普通话韵母中,单韵母ê没有儿化音,er本身就是e的儿化音读法,除此之外都可以“儿化”。有些不同的韵母经过儿化之后,发音变得相同了。
在普通话中,儿化具有区别词义、区分词性的功能。例如:“顶”作动词,“顶儿”作名词;“一点”是名词指时间,“一点儿”作数量词,是“少量、少许”的意思。
还有一类儿化带有喜爱、亲切的感情色彩。例如:脸蛋儿、花儿、小孩儿、电影儿。
表示少、小、轻等状态和性质,也常常用到儿化。例如:米粒儿、门缝儿。
在实际的儿化韵认读中,儿化音与其前面的音节是连在一起发音的,不宜分解开来读(即不可把后面的“儿”字单独、清晰地读出)。但在诗歌、散文等抒情类文体中,有时为了押韵的需要,可单独发儿化韵的音,例如:树叶儿、月牙儿。
4.语气词“啊”的音变
在句首读本音ɑ。例如:“啊(à),黄河!”“啊(á),这是怎么回事?”
用在句末,由于受前面音节的最后一个音素的影响而发生音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前一音节末尾是ɑ、o(不包括ɑo)、e、i、ü时,读yɑ,可写作“啊”“呀”。
②前一音节末尾是u(包括ɑo、ou),读wɑ,可写作“啊”“哇”。
③前一音节末尾是n,读nɑ,可写作“啊”“哪”。
④前一音节末尾是ng,读ngɑ,仍写作“啊”。
⑤前一音节末尾是-i(后)、er,读rɑ,仍写作“啊”。
⑥前一音节末尾是-i(前),读zɑ,仍写作“啊”。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