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8760170
◎ 毛姆热,阅读毛姆跟上潮流
毛姆的作品不仅为普通读者喜欢,也深受一些作家和文学家的欢迎。
◎ 雅俗共赏,窥见文艺圈中逸闻韵事
与毛姆其他作品不同,《寻欢作乐》中没有意志觉醒的圣徒,没有追随自己灵魂的使者,没有高深的玄学和摄人魂魄的艺术;有才华平庸但率直热忱的道德君子,有表面风流多情而本性坦诚天真的浪漫女子,有洞察人性、悲天悯人的老作家,有精明、世俗的文学经纪人……虚荣浮华的文艺圈,到底还有多少逸闻韵事呢?
◎ 轻松读:全新译本 大量详细注释
译者精心推敲,保证译本的翻译质量。译者和编辑还对书中外国文学、各处地名、名人轶事、英语谚语等进行详细注释,帮助读者打破因文化背景差异而产生的阅读壁垒。例如:
◆文法学校,即欧洲的一种中等学校,这种学校要求学习拉丁文及希腊文,重文法,故名文法学校。
◆“什么都做过,什么都不精。”为英语谚语。
《寻欢作乐》是毛姆公开承认让自己得意、喜爱的一部小说,书名取自莎士比亚《第十二夜》的台词:“你以为你自己道德高尚,人家就不能寻欢作乐了吗?”
故事的叙述者阿申登,被邀请为大作家德利菲尔德的传记提供素材。他早年与德利菲尔德及其前妻罗西的交往,以及当时英国文艺圈中的逸闻韵事,在回忆和现实间穿插叙述,各种人物形象鲜活、生动,体现了毛姆高超的情节构建能力和人物刻画技巧。
在阿申登的记忆深处,罗西温情迷人,生性风流,处处留情,但不失善良、坦诚与可爱。罗西的原型是毛姆曾经挚爱的恋人,毛姆以爱慕者的身份来追忆这位美丽女人的一生。罗西的离经叛道实则是毛姆对传统道德观念的挑战,书中对她不吝溢美之词,展现了毛姆少有的温情脉脉和人情味,读来令人唏嘘与回味。
毛姆在拿捏人们对八卦信息的胃口方面,可谓大师。他懂得在恰当的时候卖关子,然后选择一个令人吃惊的时候说出来。
——英国小说家 伊夫林·沃
一个文学奇才绘声绘色地讲述文艺圈里的逸闻韵事……准确、机智、充满讥讽,却无半点浮夸。
——英国《旁观者》杂志
毛姆的风格非常坦荡,不搞任何的玄虚,这是需要底气才能做到的。
——中国当代作家、《长恨歌》作者 王安忆
我发现,当有人给你打电话,你不在,他留言说有重要的事找你,要你一回来就给他打电话时,他说的事一定是对他而不是对你重要。如果是物给你,或是为你办事,大多数人都能够沉得住气,不会那么急切的。所以,在回到寓所时间还早、在更衣吃晚饭前我坐下来喝茶、抽烟、读报纸的当儿,我的女房东费洛斯小姐告诉我阿尔罗伊·基尔先生打来电话,请我立刻给他回个电话,我觉得完全不必把他的请求放在心上。
“来电话的是那个作家吗?”她问我。
“是的。”
她朝电话机那边亲切地望了一眼。
“用我帮你接通他吗?”
“谢谢你,不用了。”
“要是他再来电话,我怎么说?”
“请他留个口信。”
“好的,先生。”
她噘起了嘴唇,拿起空水瓶,环视了一下屋子看看整洁了没有,随后步出了房间。费洛斯小姐特别爱看小说,我想她一定读过了罗伊所写的全部作品。她对我这一怠慢态度的不赞许表明她很喜欢罗伊的小说。我下午回到家中的时候,看到餐具柜上有一张费洛斯小姐用清晰有力的字体写的便条:
基尔先生今天来过两次电话。问你明天能跟他一起吃午饭吗?如果明天不行,那么你觉得哪天合适呢?
我扬了扬眉,感到些许的诧异。我有三个月没有见过罗伊了,而且上次还是在一个聚会上,见面只说了几分钟的话。他表现得十分友好,他待人总是这样的。分手时,他还为我们难得见面表示了由衷的遗憾。
“伦敦的生活太忙碌了,”他说,“你总是抽不出时间,见见自己想见的人。下周的哪一天我们一起吃顿饭,好吗?”
“好啊。”我回答说。
“等我回家看了我的记事簿后,就给你打电话。”
“行。”
我认识罗伊二十年了,当然知道在他背心左上方的口袋里, 就装着那个记着他所有约会的小本子。因此,当下周再没有听到来自他那方面的任何消息时,我一点儿也没有感到意外。眼下, 我更是无法说服自己相信,他这样急切地想要见我,只是为了跟我叙叙朋友间的情谊。在我睡前抽着烟斗的当儿,我脑子里翻腾着罗伊想要让我与他共进午餐的种种原因。也许是他的一个崇拜者死缠着他,要他把我介绍给她认识,或者是从美国来的一位编辑在伦敦待几天,希望罗伊安排我和他取得联系。可是,我又不能这样小视我的这位老朋友,认为他连这样一个局面也没有办法应付。何况,他已经说了让我来定日子,这样就几乎排除了他想让我见别的人的可能。
没有哪个小说家比罗伊对一个广受人们爱戴赞誉的同行表现得更加坦诚和热情了,可对那些失意的、懒散的或是被别人的成功掩翳了名声的同行,谁也比不上罗伊那样,马上就表现出了明显的冷淡。作家都有得意和失意的时候,我心里很清楚眼下我还没有受到大众的青睐。显然,我可以找到各种理由拒绝罗伊而不至于得罪他,尽管他是一个意志坚决的人。我知道,假如他任由着自己的性子要见我,我只要直截了当地说声“滚开”,他也就不会坚持了。可是,好奇心却在怂恿着我。而且,我和罗伊有着深厚的朋友情谊。
我满怀钦佩地看着罗伊在文学界的崛起,他的作家生涯可为任何一个追求文学事业的年轻人树立起一个很好的榜样。我觉得,在当代作家中间没有哪一个人像罗伊那样,凭着不多的才能却在文学界取得了如此重要的地位。这种情形好比聪明人每天服用比迈可斯,他的用量可能早已增加到满满的一大汤匙了。罗伊当然清楚他有多大的能耐,因此以他的这点儿才能竟然已经写出了三十部作品,他有时候觉得这简直就是个奇迹。
托马斯·卡莱尔在一次宴会后的演说中说,天才就是一种不竭的刻苦努力的能力。我不禁猜想在罗伊头一次读到卡莱尔的这段话时,他一定得到了某种启示,而且仔细琢磨过这句话了。如果事实真是这样的话,那他一定在暗自告诉自己,他也一定能和别人一样成为一个天才。后来,当一家妇女刊物的书评撰稿人在给他的一部小说写评论时,激动地使用了“天才”一词(近年来,批评家们常常爱用这个词),他一定像经过长时间的思考终于猜出一个复杂的字谜一样,得意地长长地舒了口气。看到他多年来持之以恒、不懈努力的人都不会否认,不管怎么说,他应该算得上是一位天才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