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410153
封面手绘、纯美明信片、精致书签
唯美爱情缠绵虐心、家国情仇荡气回肠
绿色身影,无忧花,
回眸一笑,入相思;入相思,此恨绵绵知不知?
元青长衫,绣春刀,
经年之情,终难了;终难了,两情相悦伴飘摇!
明绿倩影,无忧花,回眸一笑;
入相思,思难忘;此恨绵绵知不知?
元青长衫,绣春刀,经年情浓;
情难了,心莫离;两情相悦伴飘摇!
瞻园江南四大名园之一,明朝大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赞为“华整丽宅”。本是明太祖钦赐的中山王府,有堂翼然、逶迤曲折,叠蹬危峦,更兼多古木奇卉,宏丽壮美。乾隆皇帝南巡时亦惊叹其华美精致,想到欧阳修的诗句“瞻望玉堂,如在天上”,御笔题“瞻园”匾额,美名一直沿用至今。
六百多年后,瞻园在几度恢复整建下,呈古貌展新颜,以宏伟壮观的明清古建筑群、陡峭峻拔的假山、闻名遐迩的北宋太湖石和清幽素雅的楼榭亭台,被称为“金陵*园”。园内徐达纪念馆、太平天国博物馆、江南布政史衙门旧址等历史实物,错落有致地布局在江南园林的精致典雅和皇家王府的端方轩峻中,焕发着形神俱备的光彩,在江南四大名园中傲踞前列,被南京人视为隐藏在秦淮河畔的世外桃源。
愚园*代表性的南京园林特色集大成者。明朝时也是中山王府邸之一,即王世贞说的“清远者,四锦衣之西园”,又名凤台园。奇峰整丽、古树婆娑,沼广袤十许丈、水清莹可鉴毛发,匝以垂杨衣以藻萍,皆为佳境。历史长河中几经变迁,晚清时易园主为名臣胡恩燮、取名“愚园”,因主人姓氏也被坊间俗称为胡家花园。
2016年的五一节,愚园再度重现,秉承全面性保护、原真性保护的理念,以原愚园的手绘图为蓝本、保持原有结构布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花墙假山等严格按历史照片重建,全力还原了老愚园历史风貌,自然天成、疏朗大气,具有鲜明的南京私家园林韵味。
白鹭洲公园南京人民的后花园。王世贞介绍为中山王之“大而雄爽者的东园”,亦称太傅园。山址潋滟没于池中、有峰峦洞壑亭榭之属,清末时部分毁于太平天国;民国时重整,发现了一块石碑、刻有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而园中芦苇萧萧白鹭翱翔,景色类于“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意境,因此更园名为白鹭洲。
白鹭洲公园保留了明代的藕香居、烟玉亭、鹫峰寺等名景,增建了回廊、水榭、风景亭等新建筑,于夫子庙的繁华喧嚷中闹中取静,集湖光山色、疏林点翠、名人风雅、诗词画境于一体。与东水关、夫子庙、赏心亭、中华门、大报恩寺和老门东等景物仿佛颗颗珍珠,串成了美丽的十里秦淮风光珠链。
楔子
章圣花………………………………………………… 005
第二章六爷的长刀…………………………………… 014
第三章三宣六慰………………………………………… 026
第四章瞻望玉堂如在天上………………………… 038
第五章黔国公一点心意…………………………… 052
第六章都怪张居正…………………………………… 061
第七章笑我沐家的女儿…………………………… 070
第八章天地有正气…………………………………… 085
第九章两位公侯小姐………………………………… 095
第十章胡掌柜有很多问题………………………… 105
第十一章黎明前黑暗…………………………… 116
第十二章咱哥俩练练…………………………………… 131
第十三章好女婿…………………………………………… 144
第十四章本草纲目………………………………………… 154
第十五章可惜没能杀虎………………………………… 164
第十六章打狗还得看主人…………………………… 175
第十七章沐朝弼的胜算………………………………… 186
第十八章与我云南何干………………………………… 199
第十九章别嫌弃我们新贵…………………………… 215
第二十章当然不认输…………………………………… 232
第二十一章小烟玉…………………………………………… 243
第二十二章是仇敌还是知己…………………………… 253
第二十三章一定要杀缅王………………………………… 265
第二十四章我一时昏迷以至有错…………………… 278
第二十五章只要皇帝看到………………………………… 290
第二十六章中山王笑醒…………………………………… 301
第二十七章都来陪你老子喝酒………………………… 311
第二十八章胡不去…………………………………………… 321
第二十九章想了七年的谜底…………………………… 337
第三十章往西再往西…………………………………… 354
第三十一章十万大军………………………………………… 362
第三十二章西南金楼白象王…………………………… 373
第三十三章打赢了再回去………………………………… 391
第三十四章攀枝花…………………………………………… 400
第三十五章筑坛盟誓………………………………………… 414
第三十六章老六搞什么鬼………………………………… 424
第三十七章你怎么来了…………………………………… 434
第三十八章走到山穷水尽………………………………… 443
第三十九章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454
第四十章我就是在天上………………………………… 462
楔子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人笑愚公愚,构园如移山。
大智莫若水,名愚岂其甘。”
“瞻望玉堂,如在天上。”
这些广为传诵的诗句,对于南京人,尤有特殊的意义。两千多年筑城史的文化积淀,使得这座六朝古都的山水城林处处饱含历史底蕴和文学风雅,寻常巷陌、一街一景都充满诗意。文人骚客在南京怀古咏今,留下多少经典诗文。
“金陵为我高皇帝定鼎之地,二圣之号令万宇者将六十年,内外城之延袤盖自古所创,有其所置官司皆与神京埒,吏卒亦危割其半。若江山之雄秀、与人物之妍雅,岂弱宋之故都可同日语?”明朝大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夸得出自肺腑、毫不掩饰。
这位风雅的江南名士,仕途失意之余遍游金陵,“得侍群公燕游于栖霞,献花燕矶灵谷之胜约略尽之”,随着足迹吟哦赞叹。
“既而获染指名园若中山王诸邸,所见大小凡十,若而雄爽者,有六锦衣之东园;清远者,有四锦衣之西园。。。华整者,魏公之丽宅西园;次小而靓美者,魏公之南园与三锦衣之北园,度必远胜洛中。”对古都南京的园子,更加夸得直接了当、不遗余力。
这一篇广为传诵的《游金陵诸园记》,几百年来成为介绍江南园林为著名的文献资料,是研究明代城市园林宫苑建筑的文章。
文中“大而雄爽者的东园”,亦称太傅园,山址潋滟没于池中、有峰峦洞壑亭榭之属,可惜清末时大多毁于太平天国。民国时重整,发现了一块石碑,刻有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而园中芦苇萧萧白鹭翱翔,景色类于“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意境,因此更园名为白鹭洲,即今日的“白鹭洲公园”。
在“保护更新老城”的方针指导下,白鹭洲公园保留了明代的藕香居、烟玉亭、鹫峰寺等名景,增建了回廊、水榭、风景亭等新建筑,于夫子庙的繁华喧嚷中闹中取静,集湖光山色、疏林点翠、名人风雅、诗词画境于一体,春季探花、夏日观荷、秋夜听雨、冬来赏雪,成为南京人民的后花园。更自2016年五一开始,基于“全域旅游”的方针免费对外开放,诠释了秦淮区“城区即景区、旅游即生活”的核心理念,成为“一城一河”景观风貌塑造的重要部分,与东水关、夫子庙、赏心亭、中华门、大报恩寺和老门东等景物仿佛颗颗珍珠,串成了十里秦淮风光的珠链。
当夜幕降临,白鹭洲公园的灯火与秦淮河的波光交相辉映、潋滟瑰丽,南京市民和中外游客或泛舟或踱步,欣赏老城风光、品味古都风韵,无不啧啧赞叹。
“清远者的西园”又名凤台园,奇峰整丽、古树婆娑,沼广袤十许丈、水清莹可鉴毛发,匝以垂杨衣以藻萍,皆为佳境。历史长河中几经变迁,晚清时易园主为名臣胡恩燮、取名“愚园”,表明乐山水而自晦于愚的归隐心迹。因主人姓氏也被坊间俗称为胡家花园。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荃、陈作霖、甚至孙中山等几百位名人曾经莅临,名重一时,又在之后的战乱中几度损毁。
经五年努力,“愚园”于2016年的五一节再度重现,轰动江南。复建的愚园,秉承全面性保护、原真性保护的理念,以原愚园的手绘图为蓝本、保持原有结构布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花墙假山等严格按历史照片重建,全力还原了老愚园历史风貌。景名均依史书记载从旧名,愚湖、铭泽堂、容安小舍、补善堂、课耕草堂、春睡轩等一个个百四十年前的古雅名称,体现了保护历史文物、传承古都文明的良苦用心。甚至园中百年枇杷树犹在,树下石凳石椅亦是胡家后人所赠老园旧物。
自然天成、疏朗大气,愚园因此鲜明的南京私家园林韵味,成为代表性的南京园林特色集大成者。而时间对外开放,更是城建为民理念的诚恳诠释。
而“华整丽宅、连中山王赐第之西的西圃”,乾隆皇帝南巡时惊叹其精致华美、想到欧阳修的诗句“瞻望玉堂,如在天上”,御笔提“瞻园”匾额,美名一直沿用至今。作为明太祖钦赐的中山王府,有堂翼然、逶迤曲折,叠磴危峦更多古木奇卉,当然为宏丽壮美。
六百多年后,瞻园在几度恢复整建下,呈古貌展新颜,以宏伟壮观的明清古建筑群、陡峭峻拔的假山、闻名遐迩的北宋太湖石、和清幽素雅的楼榭亭台,被称为“金陵园”。徐达纪念馆、太平天国博物馆、江南布政史衙门旧址等历史实物错落有致地布局在江南林园的精致典雅和皇家王府的端方轩峻中,焕发着形神俱备的光彩,在江南四大名园中傲踞前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南京人视为隐藏在秦淮河畔的世外桃源。
如王世贞所说,金陵无愚公,所记诸名园都是中山王徐达府邸。史曰:“高皇帝开国勋臣,以令闻永世者二:曰徐中山、沐黔宁。中山赐第留都,子孙席先猷,称保家之主可矣。黔宁守在荒檄,世有师命,纾天子南顾忧,视中山之裔宴乐饮食相万也。然黔宁在镇,招徕携贰,辨方正俗,使人知朝廷,垦军田一百一万二千亩,使人知所以有生,恩泽远矣。死之日,蛮部君长,号哭深山。”
中山王徐家、黔宁王沐家,是共明朝二百七十六年始终的两大异姓王,与南京都有特殊的渊源。徐家世代居住在南京,而沐家多人葬于南京,南京江宁区的将军山上有沐氏祖茔,历代黔国公和沐氏家人大多葬于此,将军山的名称、也是因黔宁王沐英自昆明归葬于此而得来。可惜因种种历史原因,本应受到保护的沐氏祖茔,遭遇过度开发、被严重破坏。
沐家自沐英开始世镇云南,中国的西南边疆因此得沐华风辨方正俗、融入了中华文明的大家庭。明初在此设三宣六慰,使得大明的疆域东西达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距一万零九百四里,面积盛时约一千万平方公里。然而明中期开始,明初广袤的西南疆土渐渐萎缩,其中很大一个原因是缅甸侵吞。这个部分属中国三宣六慰的羁縻藩属、部分分裂零落的小国,在东吁王朝统一后挑起长达三十年的明缅战争,虽明王朝多次取胜,然而历经曲折在万历三十三年基本停战时,大明丧失了大片领土,明初设立的孟养、木邦、缅甸、八百、老挝、古喇、底兀刺、底马撒等宣慰司被缅甸所占,缅甸藉此成为超级强国,国土面积甚至接近了大明。
万历朝是明朝长的一个朝代,万历初年的万历新政虽被称为“新政”、其实并非改革,更多的是在原有的政治框架下加强控制、严格管理,比如一条鞭法,实际早由潘季训、海瑞等人实施过。然而这一个强化,在张居正的铁腕执行下,波涛汹涌、风云诡橘,多少人因此血泪横流漂泊辗转,包括远镇云南的沐家、亦包括在金陵诸园中安享富贵的徐家。
这一本《瞻玉堂》,就是要说一段发生在万历新政年间,中山王徐家、黔宁王沐家与张居正、与缅甸的故事。
为什么,文官武将内臣甚至皇帝,终都成了牺牲品?在一个山穷水尽的体制下,人生的道路、能如何选择?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