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636299
内容简介
《企业财务会计实训》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实训的必修核心课程。针对会计职业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通过开展专门的会计综合能力实训,以真实的票证、单证、账表再现企业主要经济业务,为学生创造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之中熟悉会计账务处理程序,提高填制和识别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的操作能力。有效地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上岗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 录
第一篇 基础账务处理
项目一 会计核算规范及模拟企业概况
项目二 上旬账务处理
任务一 提取现金
任务二 收回前欠货款
任务三 预借差旅费
任务四 支付电话费
任务五 采购材料
任务六 报销差旅费
任务七 购买生产用烤炉
任务八 领用原材料
任务九 归还短期借款
任务十 购买打印机
任务十一 缴纳增值税
上旬 业务强化训练
任务十 二购买文具
任务十三 采购材料
任务十四 提现备用
任务十五 报销差旅费
任务十六 收回前欠货款
项目三 中旬账务处理
任务一 编制上旬科目汇总表
任务二 支付设备维修费
任务三 支付广告费
任务四 缴纳并结转电费
任务五 销售产品
任务六 销售产品
任务七 发放上月工资
任务八 销售产品
任务九 采购材料
任务十 偿还前欠货款
任务十一 收到职工罚款
中旬 业务强化训练
任务十二 缴纳并结转水费
任务十三 处理废旧物资
任务十四 缴纳有关税费
任务十五 支付明年报刊费
任务十六 支付保险费
任务十七 收回货款(委托收款方式)
任务十八 编制中旬科目汇总表
项目四 下旬账务处理
任务一 销售产品
任务二 现金收入送存银行
任务三 收到投资款
任务四 销售商品
任务五 租金收入
任务六 捐款
任务七 领用包装物
任务八 计算分配工资费用
任务九 存货清查
任务十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任务十一 结转分配制造费用
任务十二 处理盘亏、盘盈存货
任务十三 结转完工产品成本
任务十四 计算并结转本月应交增值税
任务十五 计算应交营业税
任务十六 计算应交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任务十七 结转损益类账户
任务十八 计算并结转所得税费用
任务十九 结转本年利润
任务二十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任务二十一 结转“利润分配”账户其他明细账
下旬 业务强化训练
任务二十二 编制下旬科目汇总表
项目五 编制财务报表
任务一 资产负债表
任务二 利润表
项目六 新会计年度年初工作
……
第二篇 知识拓展
附录
项目一 会计核算规范及模拟企业概况
项目二 上旬账务处理
任务一 提取现金
任务二 收回前欠货款
任务三 预借差旅费
任务四 支付电话费
任务五 采购材料
任务六 报销差旅费
任务七 购买生产用烤炉
任务八 领用原材料
任务九 归还短期借款
任务十 购买打印机
任务十一 缴纳增值税
上旬 业务强化训练
任务十 二购买文具
任务十三 采购材料
任务十四 提现备用
任务十五 报销差旅费
任务十六 收回前欠货款
项目三 中旬账务处理
任务一 编制上旬科目汇总表
任务二 支付设备维修费
任务三 支付广告费
任务四 缴纳并结转电费
任务五 销售产品
任务六 销售产品
任务七 发放上月工资
任务八 销售产品
任务九 采购材料
任务十 偿还前欠货款
任务十一 收到职工罚款
中旬 业务强化训练
任务十二 缴纳并结转水费
任务十三 处理废旧物资
任务十四 缴纳有关税费
任务十五 支付明年报刊费
任务十六 支付保险费
任务十七 收回货款(委托收款方式)
任务十八 编制中旬科目汇总表
项目四 下旬账务处理
任务一 销售产品
任务二 现金收入送存银行
任务三 收到投资款
任务四 销售商品
任务五 租金收入
任务六 捐款
任务七 领用包装物
任务八 计算分配工资费用
任务九 存货清查
任务十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任务十一 结转分配制造费用
任务十二 处理盘亏、盘盈存货
任务十三 结转完工产品成本
任务十四 计算并结转本月应交增值税
任务十五 计算应交营业税
任务十六 计算应交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任务十七 结转损益类账户
任务十八 计算并结转所得税费用
任务十九 结转本年利润
任务二十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任务二十一 结转“利润分配”账户其他明细账
下旬 业务强化训练
任务二十二 编制下旬科目汇总表
项目五 编制财务报表
任务一 资产负债表
任务二 利润表
项目六 新会计年度年初工作
……
第二篇 知识拓展
附录
免费在线读
《企业财务会计实训》:
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负债必须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这是负债的一个基本特征。其中,现时义务是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例如,企业购买原材料形成的应付账款、企业向银行贷人款项形成的借款等需要依法予以偿还。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
2.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也是负债的一个本质特征,只有在履行义务时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才符合负债的定义,如果不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就不符合负债的定义。在履行现时义务清偿负债时,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形式多种多样,如用现金偿还或以实物资产偿还,以提供劳务偿还,以部分转移资产、部分提供劳务形式偿还等。
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负债应当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换句话说,只有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才形成负债,企业在未来发生的承诺、签订的合同等交易或事项,不形成负债。
(三)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即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即企业的净资产,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它是企业资产中扣除债权人权益后应由所有者享有的部分,既可反映所有者投A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又体现了保护债权人权益的理念。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通常由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含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构成。
(四)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根据收入的定义,收人具有以下特征:
1.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例如,工业企业制造并销售产品、商业企业销售商品、保险公司签发保单、咨询公司提供咨询服务等,均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日常活动是确认收入的重要判断标准,凡是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人应当确认为收入;反之,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确认为收入,应当计人利得。例如,工业企业出售固定资产属于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净利益就不应确认为收入,而应确认为利得。
2.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的流人应当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符合收入的定义,不应确认为收入。例如,企业向银行取得的借款,尽管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人,但该流人不能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而是使企业承担了一项现时义务,所以不应确认为收入,而应当确认为一项负债。
3.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人,从而导致资产的增加。例如,企业销售产品一批,应当收到现金或者在未来有权收到现金,才表明该交易符合收入的定义。但是,经济利益的流人有时是所有者投入资本所致,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就不应当确认为收入,而是将其确认为所有者权益。
企业的收人根据来源不同,可分为:①销售商品的收入;②提供劳务的收入;③让渡资产使用权的收入,如对外出租等。收入按日常活动在企业所处的地位又可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其中,主营业务收入是企业为完成经营目标而从事的日常活动中的主要项目,如工业企业销售产品等。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其他日常活动,如工业企业销售材料、提供非工业性劳务等。
(五)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的特征是为取得收入而付出的代价,因此费用一定要与收入配比才能确定。费用可分为计人成本的费用和计人损益的费用。
(六)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人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其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企业日常活动的经营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反映企业非日常活动取得的。所以,利润=(收入-费用) (利得-损失)。
三、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对某些未被确认的会计现象,如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范围究竟有多大、会计为谁记账等,根据客观情况或者发展趋势所做的合乎事理的推断和假定,又称会计假设。它是日常会计处理应当具备的前提条件,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会计资料的有用性、可靠性和合理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提出的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有以下四项。
1.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简言之,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应该是一个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责权利结合的经济单位。典型的会计主体是企业。需要注意的是,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往往是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2.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为前提。
3.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其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连续、相等的期间,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
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负债必须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这是负债的一个基本特征。其中,现时义务是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例如,企业购买原材料形成的应付账款、企业向银行贷人款项形成的借款等需要依法予以偿还。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
2.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也是负债的一个本质特征,只有在履行义务时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才符合负债的定义,如果不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就不符合负债的定义。在履行现时义务清偿负债时,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形式多种多样,如用现金偿还或以实物资产偿还,以提供劳务偿还,以部分转移资产、部分提供劳务形式偿还等。
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负债应当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换句话说,只有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才形成负债,企业在未来发生的承诺、签订的合同等交易或事项,不形成负债。
(三)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即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即企业的净资产,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它是企业资产中扣除债权人权益后应由所有者享有的部分,既可反映所有者投A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又体现了保护债权人权益的理念。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通常由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含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构成。
(四)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根据收入的定义,收人具有以下特征:
1.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例如,工业企业制造并销售产品、商业企业销售商品、保险公司签发保单、咨询公司提供咨询服务等,均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日常活动是确认收入的重要判断标准,凡是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人应当确认为收入;反之,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确认为收入,应当计人利得。例如,工业企业出售固定资产属于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净利益就不应确认为收入,而应确认为利得。
2.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的流人应当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符合收入的定义,不应确认为收入。例如,企业向银行取得的借款,尽管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人,但该流人不能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而是使企业承担了一项现时义务,所以不应确认为收入,而应当确认为一项负债。
3.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人,从而导致资产的增加。例如,企业销售产品一批,应当收到现金或者在未来有权收到现金,才表明该交易符合收入的定义。但是,经济利益的流人有时是所有者投入资本所致,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就不应当确认为收入,而是将其确认为所有者权益。
企业的收人根据来源不同,可分为:①销售商品的收入;②提供劳务的收入;③让渡资产使用权的收入,如对外出租等。收入按日常活动在企业所处的地位又可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其中,主营业务收入是企业为完成经营目标而从事的日常活动中的主要项目,如工业企业销售产品等。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其他日常活动,如工业企业销售材料、提供非工业性劳务等。
(五)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的特征是为取得收入而付出的代价,因此费用一定要与收入配比才能确定。费用可分为计人成本的费用和计人损益的费用。
(六)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人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其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企业日常活动的经营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反映企业非日常活动取得的。所以,利润=(收入-费用) (利得-损失)。
三、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对某些未被确认的会计现象,如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范围究竟有多大、会计为谁记账等,根据客观情况或者发展趋势所做的合乎事理的推断和假定,又称会计假设。它是日常会计处理应当具备的前提条件,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会计资料的有用性、可靠性和合理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提出的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有以下四项。
1.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简言之,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应该是一个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责权利结合的经济单位。典型的会计主体是企业。需要注意的是,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往往是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2.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为前提。
3.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其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连续、相等的期间,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