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29127619
史蒂芬•霍金的精神世界如果有十一个维度,作为他的*任妻子,简•霍金会用十一个维度的爱将他包容。
——《星期日泰晤士报》(The Sunday Times)
2018年3月14日,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家中去世,享年76岁。他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一个非凡的人。霍金21岁患上了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靠着坚强的毅力和对科学执着的追求活到了今天。他创造了医学奇迹的同时,还提出了著名的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宇宙理论,并写下了畅销全球的科普书《时间简史》。
为纪念霍金,我社编辑出版了《我和霍金的生活》一书,将霍金的真实生活与霍金开拓科学的故事展现给读者。该书为霍金的首任妻子简•霍金撰写的回忆录。作者以当事人的角度回忆了自1965年结婚始至1990年离婚止,自己与霍金的25年婚姻生活。描述了自己与霍金的生活细节、霍金与物理学的故事、霍金如何探索宇宙,以及霍金创作《时间简史》的历程。
作者用细腻的语言、感人的笔触倾诉了自己对史蒂芬的爱、对孩子的爱、对家庭的爱。同时,作者还表达了对被爱的渴望。通过对史蒂芬患病及取得成就的记述,激励年轻人要勇于奋斗,保持科学探索精神;通过对自己家庭生活的记述,警示人们珍惜亲情、珍惜爱情、珍惜自己的婚姻。
霍金和他妻子的25年生活史
奥斯卡奖/金球奖电影《万物理论》原著
《我和霍金的生活》记述了作者与霍金之间的生活故事。全书由四部分组成,*部分讲述了作者青年时期与霍金相识、相恋、结婚的感情历程。第二部分讲述了史蒂芬·霍金在科学界的成就突飞猛进,但身体状况却每况愈下。作者在照顾史蒂芬·霍金的同时还要照顾他们的子女,双重压力之下濒临精神崩溃的边缘。第三部分讲述了作者在*艰难的时期得到了音乐老师乔纳森提供的帮助,并与其建立了柏拉图式的感情,建立了在外人看来极为荒诞的三人家庭。为此,作者一直生活在内疚与矛盾中。第四部分讲述了作者与史蒂芬·霍金及他的护士团队产生了矛盾,护士伊莱恩的介入加速了他和史蒂芬婚姻的危机并*终破裂。
作者在行文中难掩对史蒂芬·霍金的爱,即便离婚后也依然关心并希望照顾史蒂芬。史蒂芬获得的巨大成就致使作者失去了存在感,史蒂芬丧失了劳动力致使作者失去了安全感,但史蒂芬的科学成就也给作者带来了自豪感,他们共同孕育的三个子女也给作者带来了幸福感。故而,作者一直生活在一个矛盾的世界,并*终导致了他和史蒂芬婚姻的破碎。
部分
1
飞翼
2
舞台
3
水晶马车
4
隐藏的真相
5
不确定的原则
6 背景
7 美好的信念
8 物理入门
9 小圣玛丽街
10 寒假
11 学习曲线
12 平淡的结局
13 生命的轮回
14 不完美的世界
第二部分
15 西雅图不眠夜
16 陆地
17 天球
18 危险的活力
19 宇宙的扩张
20 维权运动
21 上进
22 智慧和无知
23 契科夫的脚步声
24 冷风
25 协调
26 地平线
第三部分
27 美国来信
28 成就
29 埋藏的宝藏
30 棋牌游戏
31 凯尔特森林
32 回眸
33 僵局
34 援助之手
35 意料之外
36 不和谐音
37 动乱
38 向星辰前进
39 恢复和谐
40 未完成的事业
41 离别
第四部分
42 黑暗的夜晚
43 命悬一线
44 责任的压力
45 叛变
46 在灰烬中重生
47 数学与音乐
48 极致
49 红女王
50 天堂愿景
51 回家
52 成名的代价
53 荣誉
54 高贵的友谊
55 后的宣判日
56 沉重的现实
57 无效
结语
致谢
Advance
Praise for Travelling to Infinity
《我和霍金的生活》一书的发行评语
史蒂芬•霍金的精神世界如果有十一个维度,作为他的*任妻子,简•霍金会用十一个维度的爱将他包容。
——《星期日泰晤士报》(The Sunday Times)
当一场婚姻破裂时,时间该怎样定义?将自己一生奉献其中的女主人公又该如何抉择?简•霍金的小宇宙中既有失落,也有热爱。
——《卫报》(The Guardian)
一个温馨感人的故事。
——《泰晤士报》(The Times)
简对自己前夫的描述温柔、独到且充满尊敬。
——《星期日快报》(Sunday Herald)
简•霍金的书中描写了自己在史蒂芬万众瞩目的生活中充当支柱作用是怎样的一种体验。该书更像是来自世人不曾看到的暗处的呐喊。
——《每日电讯报》(The Daily Telegraph)
简•霍金令人神伤的真实叙述能立刻抓住读者的注意。
——《爱尔兰时报》(The Irish Times)
尽管简的痛苦显而易见,但这不是一本满腹牢骚的书。史蒂芬对抗病魔的精神固然英勇可嘉,而简在史蒂芬日益增加的悉心照顾与对三个孩子的关爱中追求平衡的不懈努力也一样伟大。
——《星期日独立报》(Sunday Independent)
简对自己*后几年痛苦煎熬的婚姻生活进行了直白、具体的描写。
——《独立报》(The Independent)
从莎士比亚那里借来的灵感,史蒂芬给他的书起了个名字。书稿现在已编辑完成,出版商决定将于1988年6月正式出版发行。美国版本的发行时间是同年春季,比英国出版时间稍早。图书第1版出版前被临时叫停,因为书中对美国部分科学家的学术权威提出了负面评价,出版商担心会因此而带来法律纠纷。书稿暂停出版,出版商在内容上稍作修改以避免纠纷。这不幸小插曲却让书籍的一处处小遗漏得以修改。史蒂芬将《时间简史》献给我,他写了一份令人感动的致谢,这相当于史蒂芬对大众表示对我的感谢。于是,可能招致起诉的部分被删除了,我的名字也出现在了致谢中,出版社不得不加班加点在几天之内印刷出了10
000册,这本书就正式在美国出版了。
《时间简史》出版后,史蒂芬去了美国参加发行仪式,我陪蒂姆去了德国,我们去他好的朋友阿瑟和他的父母家做客。两个小男孩如今难得见面,不过他们也没有新交特别亲密的朋友。尽管好久不见,两人之间丝毫没有陌生感。黑森林里当时下了一场雪,阿瑟的父亲邀请我们滑雪。我这辈子从未滑过雪,也从未想过有一天可以尝试。我听说史蒂芬曾是一个特别厉害的滑雪手,露西也经常跟着自己的朋友去滑雪。露西刚和朋友们完成了一场话剧的排练,他们将在剑桥青年剧场演出,然后参加爱丁堡艺术节。而此时此刻的她,正好在阿尔卑斯山的某处和朋友们滑雪。蒂姆和我很高兴能有学习滑雪的机会。他学得很快,一会儿就能独自从山坡上直冲下来。蒂姆的速度越来越快,感觉就要冲进山脚下的停车场一样。我站在一旁无助地看着,而阿瑟的母亲则在旁边大喊,让他作犁式滑降——意思是通过把滑雪橇往内掰以降低速度。我滑冰时摔断手的经历让我特别紧张,后来我才慢慢意识到滑雪和滑冰完全不同。虽然都是冰冷的,但雪是松软的,摔倒也没事。那个黑森林的周末,我曾经的冒险精神又短暂地回到了我的身体。在那雪山山坡上,冷风吹拂在我的脸上,明媚的阳光照耀着雪地,我享受着这远离家庭责任、远离生活纠纷的轻松时刻。滑雪需要我精力百分百的集中,不但是我的注意力,还有我的全身。的目标就是滑向山底,的问题就是如何毫发无损地完成目标。
史蒂芬在美国待了3个星期,他回来后不久,我们又踏上了前往耶路撒冷的旅程。史蒂芬和罗杰·彭罗斯在那一年因为在物理学上的杰出表现获得了著名的沃尔夫物理学奖。
我对以色列的担心不只是因为要暂时离开我的孩子和学生们。尽管我期待着再次见到我在露西·卡文迪许学院的好友汉娜·斯柯尼可夫,但我并不期待着和一帮物理学家拜访这个世界上古老神圣的城市。如果我可以选择,我更愿意和一群信仰与我相近的人同行,但我别无选择。出发之前,史蒂芬态度僵硬地告诉我,如果我不想陪他同去,他可以让伊莱恩·梅森替代我前往,她刚陪史蒂芬从美国回来。
3月,我和蒂姆没有陪史蒂芬去美国而是去了德国滑雪让史蒂芬一直不悦。他回来后,我们间出现了隔阂,言语中总有一丝僵硬。我给他建议,他应该试着调和一下与护士之间的关系。他答非所问地回应:“我需要好的护士。”我给史蒂芬提议,我们可否一起写一本他的自传。我想,这样说不定能重新拉近我们的距离。他的回应非常冷淡:“我应该为你的想法感到高兴。”直到那时,我才恍然大悟。护士们早就在史蒂芬耳边煽风点火,将我和他之间的小分歧都加倍放大。显然,我和乔纳森的关系已在他们的不真实的流言中被描述得非常糟糕。然而,我却无法为自己辩解。因为在全世界看来,我和乔纳森的关系都是罪过。
在我们出发前去中东不久,我还来得及观看露西他们排练的舞台剧。这部剧是根据苏联作家米哈伊尔·阿法纳西耶维奇·布尔加科夫于1920年创作的政治讽刺作品《一条狗的心脏》改编的。在他的这部中篇文学作品中,布尔加科夫表达了自己对苏联社会将被无产阶级所统治的关心。这部作品当年被普遍认为太过粗鲁,所以直到1987年才得以出版,这也是我们近一次去莫斯科的那年。看完露西演出的下一个周末,我的父母过来照看房子和孩子,我和史蒂芬出发前往以色列。
飞机在机场短暂的延误后,接下来的行程都非常顺利。乔纳森当时跟着剑桥巴洛克乐团在外地演出,他送给了我一个随身听和一张巴赫的B小调弥撒曲磁带作为生日礼物。我坐在飞机上,听着喜欢的音乐,偶尔看看窗外蔚蓝的地中海。夜晚降临,大海和天空都黑了下来,在遥远的下方,海岸线上的灯光像是交织的霓虹灯一样并成一排。广播里通知我们即将在特拉维夫市着陆。飞机开始下降,我看到地面亮着灯光的建筑和高速公路离我们越来越近,我听到起落架放下的声音,心里等待着飞机着陆时的那一下抖动。然而,等了好久也没有反应,原来飞机又重新回到了天空。但我并未产生恐惧,只是很吃惊,因为我们没有听到广播里的任何通知。很快,我发现乘客们大多都在讨论这个问题,大家都在担心自己是否被劫持了,现在正飞往黎巴嫩。
10分钟后,广播里传来机长的声音,原来是因为突然起雾导致了我们无法降落。现在我们正飞往内盖夫沙漠,那是以色列的领土,靠近埃及和约旦之间的红海。我们将在那里的一座空军基地降落。飞机在夜色中飞向沙漠,播音747降落在了军用机场跑道上。飞机降落后,我们便在原地等待。等到特拉维夫机场的浓雾散去后,我们的机组成员都已经下班了。所以我们得等特拉维夫机场派一批新的机组成员将我们接走。我把窗户遮上,蜷缩在座椅上睡着了。等到第二天飞机启动的时候,我才被史蒂芬的一个名叫尼克·菲利普(Nick Phillips)的助手叫醒。我拉开遮光板,窗外是一片金黄色的沙漠,起伏的沙丘在黎明的阳光下呈现出粉色的光影。
这次耶路撒冷之行重要的活动是沃尔夫奖的授予仪式。仪式在参议厅举行,背景是犹太画家夏加尔所画的巨型壁画,讲述的是以色列的历史。参加颁奖仪式的不仅有备受尊重、思想开放的以色列总统哈伊姆·赫尔佐克,还有手腕强硬的右翼总理伊扎克·沙米尔。他们两人代表了政治系统的两端,理性与狂热在这里共存。颁奖仪式后,史蒂芬和彭罗斯与他们的以色列同僚们到处参加会议和讲座。我常常无所事事,在耶路撒冷随意游玩。“旧城的犹太区值得一看。”有人这么建议我,“但别去阿拉伯区,那里近闹起义,非常危险。”我心里不想拘泥于这些死板的条款,所以也没把官方的建议太放心上。不过,我很高兴地发现我们的酒店离旧城的雅法门距离不远。就像当年西班牙的格拉纳达的阿尔罕布拉宫,对面山丘上那些灰色的墙壁就像吸铁石一样把我吸引了过去。熙攘的人群里走着各色的人种,大家在大卫塔下来回穿梭,我走到塔下停住,思考着下一处游览的地方。我想走左边的小道,任凭自己淹没于涌动的人潮之中,但考虑到远离阿拉伯区的建议,我选择了右边。我穿过一个圣公会教堂,进入了一条安静的小街,街道沿着城墙内侧延伸。小街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生机,比刚才经过的大路安静了许多。附近的作坊里不时传来锤头敲击的声音,少数走过的行人一边走一边讨论着自己的日常生意。远处的楼上传来钢琴的声音,除此之外,没什么可以吸引我的了。那个场景很令人愉悦,但并无特别之处。我继续向前走了一阵,到了一个新的街区。从左边住宅的小胡同走进去,不远处就是一条长长地向下延伸的阶梯。我沿着阶梯下行来到一个小平台,在那儿稍息片刻,喝了点儿水。然后我继续沿着台阶往下走,走到底处是一片广阔的广场,广场的边沿有一堵雄伟的高墙。我看到有穿黑衣服的男人正轻吻着那堵墙,也有新郎新娘在那里拍照,那是著名的西墙。我穿过广场向哭墙走去,看着广场上的人们,有的显得虔诚专心,有的在愉快地聊天。
建筑群下是一条隧道,有士兵站岗。人们在隧道中随意穿行,于是我也加入了人群的队伍。在穿过那座隧道后,我明白了,不借助数学公式时间旅行也是有可能的。从实际和政治角度上说,这条隧道将犹太人居住区和阿拉伯人居住区分割开来。从历史的角度上说,这条隧道将现世的一切与过去圣经时代的声音色彩分割开来。在这里,朝圣者和旅行者并肩而行,就像来自另一个星球的访客。而这里的当地人正带着孩子和驴一如既往地生活着,好像20世纪从未到来。现代的文明和科技在这里似乎从未发生。我跟在当地导游后面,听他讲解这里的每一处名胜。跟着他重走耶稣走过的苦路,不时停下祈祷、吟唱赞美诗。
突然回到了独自一人的状态,能够自由地发现和判断,这是一种奇怪的体验。我不喜欢圣墓教堂那种排着长队众人缓慢通过不同分区营造出的那种神秘阴暗的气氛。在里面的时候,我迫不及待地想离开这个阴暗的地方回到明媚的阳光中。从高处望去,圣城一片洁白的屋顶与威尼斯的高楼上望出去的那一片鲜红色的屋顶一样迷人。城市里四处可听到鸡鸣和驴叫,充斥着浓浓的乡村气息。
距离毕士大池不远处有一个圣亚纳教堂,离穆斯林区的狮门也就100米的距离。从那儿,能一直远眺橄榄山。我走进圣亚纳教堂时几乎没有人,教堂宏伟庄严、穹隆顶、明亮而通风。我打了一个响指(乔纳森教我的方法),发现这座教堂的回音效果竟比国王学院的教堂还好。空荡的教堂里没有什么人,我吟唱了普赛尔的晚祷歌——“太阳遮上了面纱,对着世界说晚安……”——然后,我惊喜地听着自己的声音如何在这教堂的高柱之间回荡,一直飘到穹隆顶。音乐在这里可以拥有自己的生命,它可以在广阔的教堂里回旋并到达圆顶,再慢慢地飘下来。教堂友好的阿拉伯守卫从侧面探出头来,他告诉我说,他喜欢听那些来这里的朝圣者们唱歌。很显然,那天我很幸运能独自享受这么大的教堂,因为这里通常都有来往不歇的唱诗班。他告诉我只要我愿意,随时可以回来唱歌。
事实上,旧城的阿拉伯区并未让我感到恐怖。于是我找了一天时间来到圆顶清真寺,这是恢弘的伊斯兰圣地,也是传说亚伯拉罕献上以撒的地方。这里的入口处已关闭,外面站着以色列的士兵。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除了本教的朝圣者以外,这个地方将一直对外关闭。我心灰意冷地往回走,穿过阿拉伯的集市。那儿整条街都是各种玲珑的商品:伯利恒的蓝玻璃、陶器和皮毛。我看着那些卖古董的小摊,里面摆放着罗马风格的各式酒杯、铜器、钱币。然后就是令人垂涎的食物区,有各样的地中海东部小吃,坚果、橄榄、土耳其特产、哈儿瓦糕,以及大框的新鲜水果和蔬菜。和我25年前在摩洛哥古城丹吉尔遇到的商贩一样,这里的阿拉伯店主们热情又友好。我在一家古董店和那里的老板讨价还价了好长时间,以惊人的低价买了一串漂亮的罗马风格的玻璃珠项链和一条银色孔雀石项链。店主开始只是和我友好地聊天,并未说服我买商品,他和我聊起他远在伦敦米德塞克斯大学读书的表兄。突然间,他朝街道的尽头望了一眼,匆忙把我拉进了店铺里。然后,他两手叉腰站在门口,神情非常紧张。他的谨慎是可以理解的,街道的那头正有一群武装的以色列士兵吵闹地向我们这个方向走来。他们对周遭的商铺和小摊并无丝毫尊重。我从这家店主以及旁边几家小摊贩的行为看出,这些士兵有手脚不干净的习惯。过了一阵,士兵们的军靴踏在石头小径上的声音渐渐远去,店主这才走进来,不断地叹气。他为刚刚比较慌张地把我推进店里表示抱歉,他说:“你知道的,我们必须得十分小心。”我从他们家又买了一个做工精美的盘子,然后告别,我告诉他以后有机会我还会回来看他。我离开前的后一天的确又去了那里,但不知为何,那天整条街都关闭了。之前热闹的街上空无一人。古老的色彩、生活、嘈杂的声音,就像从未出现过。忽然间,每个小巷、每个角落、每个房子都空空荡荡的,仿佛时空给时间旅行者关上了大门。
我对阿拉伯人民充满了同情,但我同时也对犹太人民很亲近。我的很多朋友就是犹太人,他们聪明、敏锐、能说会道。他们有人的家庭曾在大屠杀中被弄得支离破碎。我对那天在阿拉伯区街道上见证的以色列士兵的专横行为没有丝毫亲近感。让我更加没有亲近感的是那天我们的出租车司机。那是一个出生于中欧的美国犹太人,无论走到哪里,他都大声地发表着自己的意见。当他载着我们一路奔向死海时,他指着山丘上那一排排的白色建筑得意地说:“看,那是我们建造的家园。阿拉伯人在这里待了2
000年,结果什么事都没做。现在,该我们接管了,他们倒还想把我们推出去。”我曾经也听过类似的言论,都是出自美国的移民演讲者之口。过了一会儿,我们路过贝都因人营地。“你说这种人生存着有什么意义,你看看他们!”司机充满激情地喊着,“2
000年了,丝毫没有进步!”我为两个明明可以互利的民族却要如此对立感到忧伤。好的犹太人和好的阿拉伯人其实有很多共同点。他们都很聪明、慷慨、友好。或许历史上更多的犹太人成为了科学家和数学家,但阿拉伯人却在感性的诗歌创作和艺术领域成绩斐然。两个民族各自把握着建立世界上成功的文化的钥匙。
我们现在去哪里开会都不可避免地要参加一些官方组织的出行活动。记者们带着他们的镜头跟在史蒂芬的后面出席各种会议,对他进行各样的采访提问。每次,都会有记者问相同的问题,而每次史蒂芬都会给出相同的答案。而每次听到史蒂芬的回答,我的心都会阴沉一片。“霍金教授,根据你的研究,你对上帝的存在有何解释?”、“在你描述的宇宙中,是否有上帝存在的位置?”、“你相信上帝吗?”,史蒂芬的答案永远是一样的,“不,我不相信上帝,我的宇宙里也不存在上帝的位置”。罗杰·彭罗斯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则更加聪明,在被问到同样的问题时,他总是说,“想要接近上帝有很多种方法:有的人在宗教信仰中找到了上帝,有的人在音乐中找到了上帝,有的人则选择在纷繁复杂的数学公式中去寻找。”罗杰的狡猾的答案并没有排解我心中的忧伤。我跟史蒂芬的生活就是建立在信仰之上的,对他的天才和勇气的信仰,对我们共同努力的信仰,以及对我们终的宗教的信仰。但我们现在,身处世界三大宗教的摇篮中,却要依靠着客观的科学价值来传道意义不明的无神论。这种对我自己信仰的全盘否认让人伤心。
司机带我们走过《新约》、《旧约》故事里的各处名胜:伯利恒耶稣降生的山洞、耶利哥的晒褪色的石头、狂野的被炙烤的山峦、约旦河绿色的涟漪和加利利海,司机没完没了地抱怨着阿拉伯人的不是,我脸色阴沉地坐在后排。我思考着为什么这片神圣的土地总是孕育着矛盾,在各种人类无法穿越的地貌天险中,矛盾的氛围却遍布这里的每个角落。就像史蒂芬和我一样,我们在精神世界上处于完全的对立面。
史蒂芬在提比里亚的一间湖边餐馆吃午餐,我利用这个时间在加利利海碧绿的海水里游泳。有那么一瞬间,我感觉自己和这片充满矛盾的土地又达到了一种平衡。戈兰高地上的战火阴云从未消散,这也使加利利海免遭旅游市场的侵蚀,所以2
000多年来几乎没有变化。1988年的提比里亚可能还不如罗马时期那样吸引游客。这里的湖水跟苏格兰的湖水一样平静,毫无波澜。如果不考虑炎热的天气,从山上圣训的遗址看到的加利利海和苏格兰的洛蒙德湖简直没有区别。旅程的后一天,我们全都泡在死海中游泳。在我的鼓励以及史蒂芬的其他随行人员的支持下,史蒂芬也下了水。在这高盐度的温暖海水里,他安静地飘在水面上,享受着他多年不曾触碰的大自然。这是一个真实的宇宙,不是他想象中的理论世界。没有人说话,远处约旦的群山和山间的飞鸟见证着我们这平静祥和的一幕。在死海里别说潜水了,就算游泳都比平常水域更加费力。我试着潜水,只换来了满嘴满鼻孔的盐水。我的游泳技能只适合酒店的游泳池,这段时间,我每天晚上都会在酒店顶楼的游泳池活动一下。游泳的舒展和酒店窗户外那向地平线延伸的耶路撒冷让人心旷神怡。后来有一次,我在游泳池里发现了一个浑身长满小点儿的小孩,我猜他是得了水痘。不过,我学生时代在西班牙经历了一次水痘,从此身上就充满了抗体,所以我也没有太介意。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