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4175634
1.1 国际工程市场
1.1.1 国际工程市场发展历程
1.1.2 国际工程市场行业结构分析
1.1.3 国际工程市场区域结构分析
1.1.4 国际承包商划分国际工程市场的态势
1.2 国际工程市场中的中国承包商
1.2.1 中国承包商的国际工程市场拓展历程
1.2.2 中国承包商在国际市场的状况
2 国际工程市场政治风险研究及现实状况
2.1 政治风险的界定
2.1.1 政治风险的概念
2.1.2 政治风险的表现形式及类型
2.2 政治风险研究现状及趋势
2.2.1 政治风险研究的现状
2.2.2 政治风险研究的趋势
2.2.3 现有研究的评述
2.3 中国承包商所面临的政治风险状况
2.3.1 中国承包商海外业务特点
2.3.2 政治风险视角下中国承包商的表现
2.3.3 中国承包商海外工程项目常见政治风险
3 国际工程政治风险影响因素
3.1 政治风险影响因素识别
3.2 政治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3.2.1 数据收集
3.2.2 基本统计分析
3.2.3 宏、微观因素分析
3.2.4 企业因素分析
4 国际工程政治风险形成机理
4.1 相关理论
4.1.1 风险传导理论
4.1.2 系统动力学理论
4.1.3 贝叶斯网络理论
4.2 政治风险的形成机制分析
4.2.1 政治风险的影响环境研究
4.2.2 国际工程中的主要政治事件
4.2.3 政治风险的形成与传导过程分析
4.3 政治风险形成的动力学分析
4.3.1 风险变量的识别
4.3.2 因果关系
4.3.3 模型确立与分析
4.4 政治风险贝叶斯网络的仿真和应用
4.4.1 贝叶斯网络模型建立
4.4.2 贝叶斯网络的可靠性检验和关键路径分析
4.4.3 区域政治风险关键路径分析
5 国际工程政治风险评价
5.1 主流的政治风险评价体系
5.1.1 著名研究机构的政治风险评价体系
5.1.2 著名学者提出的政治风险评价体系
5.1.3 我国的政治风险评价体系
5.2 国际工程政治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
5.2.1 指标和数据选择
5.2.2 数据的处理
5.3 国家环境指标
5.3.1 和平与安全指标
5.3.2 政府治理指标
5.3.3 经济自。由度指标
5.3.4 宏观经济
5.4 东道国与母国的交互作用指标
5.4.1 外交关系
5.4.2 双边投资协定
5.4.3 贸易关系
5.4.4 文化距离
5.5 行业环境指标
5.5.1 与国家经济目标的一致性
5.5.2 行业成熟度
5.5.3 市场经验
5.6 评估结果
5.6.1 政治风险指数
5.6.2 各区域政治风险水平排名
5.6.3 分项指标得分较高的区域
5.6.4 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政治风险表现情况
5.6.5 评估结果与ICRG的比较
6 工程项目面临政治风险的脆弱性
6.1 脆弱性的概念及内涵
6.2 项目系统脆弱性
6.2.1 项目系统
6.2.2 项目系统脆弱性的概念及内涵
6.2.3 项目系统脆弱性的形成机理
6.2.4 基于项目系统脆弱性的政治风险形成过程
6.3 项目脆弱性的影响因素
6.3.1 能力维度
6.3.2 风险暴露维度
6.3.3 脆弱性状态评价
6.3.4 实例分析
6.4 项目脆弱性的评估与测度
6.4.1 脆弱性的评估方法
6.4.2 项目系统脆弱性测度
6.5 案例分析
6.5.1 实证对象介绍
6.5.2 项目系统脆弱性评估
6.5.3 项目系统脆弱性实证分析
7 国际工程政治风险应对策略
7.1 政治风险事件分析
7.1.1 政治风险事件的识别
7.1.2 政治风险事件的特性
7.1.3 政治风险管理的原则
7.2 政治风险可行策略的识别及分析
7.2.1 项目层面的可行对策
7.2.2 企业层面的可行对策
7.2.3 国家层面的可行对策
7.2.4 项目不同阶段的可行对策
7.3 政治风险“情景一对策”模型构建
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些高风险区域,如中东、非洲、东南亚、南亚、拉丁美洲,中国的国际承包商在开拓市场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持续性和毁灭性的政治风险影响,而中国承包商的海外业务领域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这些区域。如果对政治风险缺少足够的理解,将会严重影响国际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因此,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中国的国际承包商在开拓海外市场,特别是在高政治风险区域的市场,应更多地关注政治风险,思考如何利用自身的资源应对所要面临的政治风险是极为重要的。
但政治风险量化极为困难。本书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际工程中政治风险的集成度量及智能决策研究:理论、实证及应用(项目编号:71372199)(2014.01-2017.12);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评价及对策研究(KYCX17_0191),对国际工程中的政治风险展开分析和研讨。期望本书能有助于中国承包商在国际工程市场中对面临的政治风险进行前端决策、监控预警和风险应对。
本书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回顾了国际工程市场的发展历程,并对国际工程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2)评述了关于政治风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中国承包商的政治风险现状进行了调研和总结。
(3)识别出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影响变量,对其中的关键变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4)从风险形成的要素入手,对国际工程的外部政治环境和内部脆弱性进行了分析,构建政治风险形成与传导路径的动力学模型,演绎政治风险形成与演化的内在机理。
(5)构建了国际工程政治风险评估体系,计算出2017年全球151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风险指数,并对区域性的政治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6)识别出项目系统脆弱性的影响因素,构建项目系统脆弱性测度模型,对项目系统的脆弱性进行测度。
(7)在可行对策的识别及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政治风险情景,构建了国际工程项目政治风险的“情景一对策”模型和“情景一对策”体系流程。
本书主要特点:
(1)实践性:本书的成果源于实践,所收集的案例代表性强.专家意见均汇聚了国际工程管理长期从业者的丰富经验。
(2)针对性:针对建筑行业的“行业特色”,以及中国承包商所具有的“中国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能为中国承包商进行有效的政治风险控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3)系统性: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展开了系统研究。对中国的国际承包商所面临的政治风险的现状、因素、机理、评价、脆弱性及对策进行了系统研究。
本书撰写具体分工如下:第1章由袁竞峰编写;第2章由邓小鹏、常腾原编写;第3章、第4章由邓小鹏、吕冰编写;第5章由常腾原编写;第6章由张娜、纪沿光编写;第7章由张娜、张磊编写。全书由邓小鹏统稿。
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论文和著作,在参考文献中一并列出。笔者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特别感谢300多位国际工程项目经理和工程师对本课题的调研提供了极大的支持。特别感谢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刘瑞平教授,对我的研究进行了悉心指导。感谢我的研究生吕冰、张磊、纪沿光和邓丽珊为本课题做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感谢研究生周倩雯、张苏楠、曲悠扬、王凯妮、王杰以及即将成为我的硕士研究生的陈丽红和周静娴为本书的文字校稿、图片绘制等做了细致工作。同时也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立项资助,以及江苏省优势学科的专著基金资助,使得本书得以顺利出版。
限于笔者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书中不足之处,恳请读者和专家来信指正或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在此预致谢意。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