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0250508
孩子再不阅读,考试连卷子都做不完!
——部编版语文教材主编 温儒敏
1. 部编版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指出:要激发孩子读书的兴趣,注意阅读方法问题,重视阅读速度的教学,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本书系全方案帮助学生实现这些阅读目标。
2. 名著阅读课程配套设计,阅读导引·阅读进度指导·阅读方法指导·专题讨论多管齐下,破解全国普遍存在的中学生名著阅读难题!
3.世界传记文学丰碑中的不朽经典,撼动激励全球亿万魂灵的奋斗圣经,三位人类历史上极富创造力与奋发力的天才巨匠,饱经忧患困顿、苦难颠踬而初心不改、誓与命运抗争的英雄主义气息,一阕自强不息、“扼住命运咽喉”的英雄交响曲!
4. 优选版本,环保纸张,精良印刷,提升文学名著阅读品味,缔造文学名著价值典藏。
*新编语文教材指定阅读书系·《名人传》(七年级下),针对初中生学习要求和能力发展特点,为初中生量身打造的阅读指导读本!针对初中语文教材特点,进行贴心的“名著阅读课程化配套设计”:阅读导引·阅读进度指导·阅读方法指导·专题讨论·延伸阅读,多管齐下,破解全国普遍存在的中学生名著阅读难题!
罗曼·罗兰在谈创作《名人传》的缘由时说:“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窒息以死。人类喘不过气来。”于是,他想打开窗子,“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让人们“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这“自由的空气”,就是《名人传》。《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被称为“三大英雄传记”,也称“巨人三传”。
《名人传》的三位传主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且成就卓越的人物。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因为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谱就了一曲雄壮的“英雄交响曲”。罗曼·罗兰没有局限于对传主生平的追溯与描写,而是努力发掘和表现出他们的共同之处:他们都经历着肉体和精神上的种种磨难,而他们凭借着对人类的爱、对人的信心、对真善美的执着,创造了不朽的艺术高峰,成就了个人的丰功伟绩。
阅读指导
阅读提示
阅读指导
阅读延伸
贝多芬传
序言
贝多芬传
贝多芬的遗嘱
书信集
思想集
米开朗琪罗传
序言
米开朗琪罗传
这便是他那神圣痛苦的一生
托尔斯泰传
序言
托尔斯泰传
托尔斯泰的遗作简析
亚洲对托尔斯泰的反响
托尔斯泰逝世前两个月写给甘地的信
读罢(《贝多芬传》)不禁嚎啕大哭,如受神光烛照,顿获新生之力,自此奇迹般突然振作。此实余性灵生活中之大事。
——作家、翻译家 傅雷
在他有名的传记(《名人传》)里他用力传述先贤的苦难生涯,使我们憬悟至少在我们的苦痛里,我们不是孤独的,在我们切己的苦痛里隐藏着人道的消息与线索。
——诗人 徐志摩
传记里的三人,虽然一是音乐家,一是雕塑家兼画家,一是小说家,各有自己的园地,三部传记都着重记载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
——作家、翻译家 杨绛
在罗曼·罗兰的传记中,许多人物,虽然性格十分差异——例如米开朗琪罗,既不和贝多芬相近,也和托尔斯泰有着分别——可是,读了总叫人感动、反省和振奋。
——作家 钟敬文
序言
在我写我这本短小的《贝多芬传》的时候(那是四分之一个世纪前的事),我并未想搞音乐学方面的事。那是一九○二年。我经历着一个苦难的时期,满是毁灭与更新的雷雨。我逃离了巴黎。我在我童年伙伴的身边,也就是曾在人生战斗中不止一次支持过我的那个人——贝多芬——的身边,暂避了十天。我来到他在波恩的家中。我在那里又发现了他的影子以及他的老友们,也就是说我在科布伦兹从其孙子身上又见到了韦格勒夫妇。在美因兹,我听了由魏恩加特纳指挥的他的交响乐演奏会。随后我又与他单独在一起,在雾蒙蒙的莱茵河畔,在潮湿的四月那灰暗的日子里,我倾诉着心曲,完全被他的痛苦、他的勇气、他的欢乐、他的弗洛伊德所感染,我跪下,又被他那有力的大手扶起,他为我的新生儿约翰·克利斯朵夫洗礼,在他的祝福下,我又踏上回巴黎的路,信心倍增,与人生重新缔约,并向神明唱着痊愈病人的感谢曲。——那支感谢曲就是这本短小的书。它先由《巴黎杂志》发表,后又由佩居伊再版。我未曾想过这本书会从一个狭小的友人圈里传出来。不过,“人各有命……”原文为拉丁文。。我对自己在这里说了这些细枝末节表示歉意。我应该回答那些今日前来从这支颂歌中寻找按严格的史学方法写成的著作的人。我是个史学家,但是按自己的时间去做。我在几部书中对音乐学尽了一种很大的义务,诸如在《亨德尔》和我在关于歌剧的一些研究著作中所做的。但是,《贝多芬传》绝不是这样的研究著作,它并非为了学术而作。它是唱给受伤的心灵、窒息的心灵的一支歌,它复苏了,它振作了,而且它在感谢救世主。我很清楚,这个救世主被我改头换面了。但所有的信仰的和爱情的行为均皆如此。我的《贝多芬传》就是这种行为。人们纷纷抢购。这本小书交了好运,这是它未曾希冀的。那时节,在法国,有数百万人,属被压迫的一代理想主义者,他们焦急地期待着一个解放的呐喊。他们在贝多芬的音乐里听到了它,于是,他们便跑来恳求他。从那个时代幸存下来的人谁不记得那些四重奏音乐会,它们宛如作以“天主羔羊”起首的弥撒祷告时的一些教堂一样,——谁不记得注视着祭献并被启示之光芒照耀着的那些痛苦不堪的面庞!今天活着的人是与昨日的人们相距甚远的。(但他们将会与明日的人们靠得更近吗?)从本世纪头几年的这一代人中,身份地位都被一扫而光:战争是个深渊,他们和他们儿子中的秀者都消失了。我的这本短小的《贝多芬传》保存着他们的形象。它出自一个孤独者之手,竟毫无知觉地与他们相仿。而他们已从中认出了自己。不几天工夫,这本由一个无名之辈写的小册子,走出了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书店,在人手相传。于是,它就不再是属于我的了。我刚刚重读了这本小书。尽管有所不足,但我将不作什么改动了。因为它应该保留其原始特征以及伟大的一代的神圣形象。在贝多芬百年忌辰之际,我既缅怀他,同时也颂扬其伟大的同伴、正直与真诚的大师,纪念那位教会我们如何生与死的人。罗曼·罗兰一九二七年三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