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13184535
《语料库翻译学》深入浅出,理论分析和个案研究并重,对于从事翻译学和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研究生和学者颇有参考价值。
1.1 引言
1.2 语料库翻译学的学科属性
1.3 语料库翻译学的特征
1.3.1 语料库翻译学与描写性译学
1.3.2 语料库翻译学与语料库语言学
1.3.3 语料库翻译学特征
1.4 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领域
1.5 语料库翻译学研究的意义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翻译语言特征研究
2.1 引言
2.2 翻译汉语语言特征研究:趋势与问题
2.2.1 引言
2.2.2 翻译汉语词汇特征研究
2.2.3 具体词类的研究
2.2.4 句法及结构特征研究
2.2.5 搭配及语义韵特征研究
2.2.6 结语
2.3 “被”字句的语义趋向与语义韵——基于翻译与原创新闻语料库的对比研究
2.3.1 引言
2.3.2 研究背景
2.3.3 1作定义与研究设计
2.3.4 研究结果及讨论
2.3.5 结语
2.4 基于语料库的政府1作报告英译本中主题词及其搭配研究
2.4.1 引言
2.4.2 文献回顾
2.4.3 研究设计
2.4.4 结果与讨论
2.4.5 结语
2.5 基于语料库的政府1作报告英译中名物化应用的研究
2.5.1 引言
2.5.2 名物化相关研究
2.5.3 研究问题与语料
2.5.4 名物化的定义与分类
2.5.5 名物化在政府1作报告英译申的分布情况
2.5.6 名物化在政府1作报告中的应用特征
2.5.7 政府1作报告英译中名物化应用的动因
2.5.8 结语
2.6 基于语料库的政府1作报告英译中被动语态的应用研究
2.6.1 引言
2.6.2 被动语态的界定
2.6.3 研究设计
2.6.4 结果与讨论
2.6.5 被动语态应用的原因分析
2.6.6 结语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翻译规范研究
3.1 引言
3.2 翻译规范研究:趋势与问题
3.3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规范研究:路径与步骤
3.4 基于语料库的《欧美名家短篇小说》汉译规范研究
3.4.1 引言
3.4.2 周瘦鹃翻译研究述评
3.4.3 理论框架、研究对象和方法
3.4.4 基于语料库的周瘦鹃译本翻译规范研究
3.4.5 结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译者风格研究
4.1 引言
4.2 译者风格的界定
4.3 译者风格的内涵与特征
4.3.1 译者风格与翻译文体
4.3.2 译者风格与原作风格
4.3.3 译者风格与译作风格
4.3.4 译者风格的特征
4.4 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研究:进展与问题
4.4.1 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研究取得的进展
4.4.2 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研究存在的问题
4.5 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研究的主要内容与路径
4.5.1 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研究的主要内容
4.5.2 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研究的路径
4.6 基于语料库的周瘦鹃翻译风格研究
4.6.1 引言
4.6.2 研究內容与方法
4.6.3 周瘦鹃译本语言特征
4.6.4 周瘦鹃翻译风格成因
4.6.5 结语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翻译策略与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基于语料库的莎士比亚戏剧情态隐喻汉译研究
5.2.1 引言
5.2.2 文献回顾
5.2.3 研究设计
5.2.4 研究结果与讨论
5.2.5 结语
5.3 基于语料库的《碧奴》人物形象的再现与重构研究
5.3.1 引言
5.3.2 文献综述
5.3.3 研究设计
5.3.4 语料分析
5.3.5 结果分析与讨论
5.3.6 结论
5.4 政治语篇口笔译中级差资源跨语际重构——以“基本”为个案
5.4.1 引言
5.4.2 研究设计
5.4.3 “基本’’在口笔译中的翻译重构分析
5.4.4 级差资源跨语际重构的动因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语料库与译者培养
6.1 引言
6.2 研究现状
6.3 语料库翻译教学在语篇和语用层面的应用探索
6.3.1 用语料库辅助翻译具有篇章功能的衔接词
6.3.2 口译中话语标记的语用功能及翻译对策
6.4 翻译教学专用语料库的建设
6.4.1 翻译教学语料库的建库目的
6.4.2 翻译教学语料库的组成
6.4.3 翻译教学语料库语料收录的原則
6.4.4 翻译教学专用语料库的标注
6.5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及翻译教学平台开发
6.6 语料库翻译教学体系的建构
6.7 语料库翻译教学的展望与局限
6.8 本章小结
第7章 语料库翻译学与翻译认知研究
7.1 引言
7.2 语料库翻译学与翻译认知研究的共性
7.2.1 语料库翻译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7.2.2 翻译认知研究的主要研究领域
7.2.3 语料库翻译学与翻译认知研究的共性
7.3 语料库翻译学与翻译认知研究的相互关系
7.3.1 语料库翻译学对于翻译认知研究的意义
7.3.2 翻译认知研究对于语料库翻译学的意义
7.4 语料库翻译学与翻译认知研究的融合:基于语料库的翻译认知研究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语料库翻译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8.1 引言
8.2 国外语料库翻译学研究回顾
8.2.1 译学研究语料库的建设研究
8.2.2 翻译语言特征研究
8.2.3 译者风格研究
8.2.4 翻译规范研究
8.2.5 翻译教学研究
8.2.6 口译研究
8.3 国内语料库翻译学研究回顾
8.3.1 引言
8.3.2 国內语料库翻译学研究进展
8.3.3 语料库翻译学研究:问题与展望
8.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索引
近年来,语料库翻译学愈来愈为国内外学界所认可,愈来愈多的学者相继开展语料库翻译学研究。相应地,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由语言学视角的语料库翻译学研究扩大至文化视域的语料库翻译学研究,由产品导向的语料库翻译学研究拓展至过程导向的语料库翻译学研究。2015年,Mona Baker教授获得英国政府的资助,利用语料库技术系统研究西方文化关键词如何通过翻译进行传播。同一年,著者开始利用语料库方法分析翻译文本语言特征背后的意识形态,努力构建语料库批评译学的理论框架。2016年,著者在《山东社会科学》上发表论文,较为深入地讨论了语料库翻译学与翻译认知研究的共性,并展望了两者融合并产生基于语料库的翻译认知研究这一全新领域的可能性。2017年,在西安外国语大学召开的第四届全国语料库翻译学研讨会上,澳门大学李德凤教授探讨了如何开展语料库辅助的翻译认知研究。然而,学界对于语料库翻译学的属性和理论价值存在诸多分歧与疑虑。一些学者主张语料库翻译学研究充其量只是语料库在译学研究中的应用,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范围较为狭窄,性价比并不高,而且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并不理想。有鉴于此,为了廓清学界关于语料库翻译学的模糊认识,同时为了反映语料库翻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著者与所指导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合作,撰写了《语料库翻译学》这本学术著作。
本书共分为8章。第1章分析了语料库翻译学的学科属性、特征、研究领域和研究意义。第2章回顾了翻译汉语语言特征研究的趋势与问题,并从“被”字的搭配和语义韵角度探讨了新闻翻译汉语的语言特征,从关键词及其搭配、名物化和被动语态的应用等视角考察了政府工作报告英译的语言特征。第3章在梳理翻译规范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其问题基础上,介绍了基于语料库的翻译规范研究的路径和方法,重点分析了周瘦鹃翻译《欧美名家短篇小说》时所遵循的翻译规范。第4章阐述了译者风格的定义及其特征,重点分析了周瘦鹃的多部翻译作品所呈现的周瘦鹃翻译风格及其成因。第5章以平行语料库的应用为基础,分析了莎士比亚戏剧情态隐喻的再现与重构、《碧奴》人物形象的再现与重构以及“基本”蕴含的级差资源的再现与重构。第6章探讨了语料库在译者培养中的应用,包括翻译教学语料库的建设和翻译教学平台的研发。第7章分析了语料库翻译学与翻译认知研究的共性,指出语料库翻译学与翻译认知研究的融合有望形成基于语料库的翻译认知研究这一全新研究领域。第8章梳理了国内外语料库翻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展望了语料库翻译学的未来研究课题。
不过,Meng Ji(2009)以及王青和刘莉(2014)等学者的研究均以汉语特有词汇为研究对象,成功地将原作风格的影响排除在外,研究结论更加客观、可信。Meng Ji以汉语成语的应用为切人点,比较《堂吉诃德》杨绛和刘金生所翻译的两个汉译本所表现的译者风格差异。研究表明杨绛比刘金生更倾向于使用汉语成语。王青和刘莉(2014)对于汉语语气词在《尤利西斯》萧乾和金缇译本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比较分析,并基于此分析两位译者的翻译风格,指出萧乾译本中语气词的应用频率高于金缇译本,萧乾的翻译风格更加口语化。
4.4.1.2翻译文本中句法结构的应用与译者风格
一般而言,译者风格不仅以词汇应用为载体,还通过翻译文本在句法层面的语言特征来体现。句子数量和平均句长通常作为译者风格研究的重要参数,如王青(2010)、刘泽权、刘超朋、朱虹(2011)和张丹丹(2014)等的研究。然而,黄立波、朱志瑜(2012)对平均句长作为译者风格的参数提出质疑,指出“仅依靠语料库软件对某些参数的统计数据,如标准类/形比和平均句长等数值,并不能有效地将一个译者的翻译风格与另一个译者区分开”。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