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5147577
南存辉,昔日柳市辛苦操劳的小小修鞋匠,经过40年的创业奋斗,终成资产超过亿万美元的年轻富豪,连续三度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其中的跨度之大,变迁之巨,不失为一部传奇。本书是南存辉授权的官方传记,作者廖毅跟随传主20年,是在多次与南存辉面对面交流、对南存辉多位家庭成员、朋友、竞争对手和同事的采访的基础上以南存辉亲述的口吻撰写而成,书中南存辉详尽亲述了他个人的成长经历,以及他一手打造的正泰集团及其产业布局的全过程。
生存篇
父母对我的影响如何让我受用一生?是什么让我的命运拐了个弯?在修鞋中我发现了什么“新大陆”,赚到人生桶金?创业初期,如何克服不期而遇的种种困难?
章 少年时光 / 003
第二章 艰难起步 / 012
第三章 “求精”时代 / 018
发展篇
从“求精”到“正泰”,蕴含着什么样的逻辑关系?我们为什么要走集团化之路?在从家族企业到上市公司过程中我们有些什么样的思考?
第四章 正道泰兴 / 027
第五章 集团化运营 / 034
第六章 扩张之路 / 044
转型篇
一个电器企业怎么做起了新能源?在全球光伏产业“过山车”般的跌宕起伏中,正泰如何化茧成蝶?在企业国际化过程中如何走得更平稳?面对未来,如何下好可持续发展的“大棋”?
第七章 新能源之梦 / 057
第八章 迈步自动化 / 075
第九章 转型升级新篇章 / 080
第十章 “走出去”的脚步 / 089
第十一章 铿锵节奏 / 108
感悟篇
企业发展的根本因素是什么?家父在我一生创业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国学大师南怀瑾给了我什么样的人生“锦囊”?企业家如何找到“经济”与“政治”的平衡点?
第十二章 我的经营哲学 / 127
第十三章 父亲的“遗产” / 138
第十四章 族伯父南怀瑾点化我心智 / 146
第十五章 文化的力量 / 160
第十六章 一封珍贵的贺信 / 175
第十七章 听中央的、看欧美的、干自己的 / 183
尾 声
不忘初心 / 196
附 录
南存辉大事年表 / 198
分岔路口的抉择
周其仁
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
20世纪80年代到温州调研,有幸结识了几位当地朋友。其中有一位,是现在名满天下的南存辉。不过即使到今天,南存辉也算不得企业家江湖里的“大佬”:1963年出生,按现在流行算法顶多算中年人;他领导的正泰集团,电力设备加新能源业务,2017年销售额600亿元,在浙江和全国民营企业中应该排不到;当了多年全国人大代表又转岗全国政协常委,任了五年浙江省工商联主席又转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在中国特色体制下虽不很多也绝不罕见。
南存辉打动人的地方,是他一步一步地走来,在每一个重要的分岔路口,都作出了被事后证明经得起检验的抉择。在差不多与改革开放时长相若的时间段里,环境变化如此之大,分岔路口如此之多,面临的压力和诱惑如此之强,南存辉在抉择方面,究竟有哪些过人之处?
让我们从这本书里挑几处早年的故事来品一品吧。先看1975年,乐清柳市区上园村一户农民家里,正遭遇一档子不幸:户主南祥希出工时意外受伤,右脚骨折,一家人的生计落到时年仅13岁虚龄的长子南存辉肩上,于是当时离初中毕业还差17天的南存辉被迫辍学,靠走街串巷补鞋修鞋,挣钱养家糊口。而此前,身为班主席的他,向往的是将来有一天能进国有企业当一名工人。这位被不幸命运支配的少年,哪里能谈选择?
但南存辉的故事告诉我们,事实上还是有得选——修鞋没得选,怎么做这路活是不是还是有得选?他可以对这命运加到头上的“职业”不喜欢干也不好好干,后却不得不怨天怨地干一辈子,也可以抓住这个能承担对家人责任的机会,努力做、认真做,同时积极找寻新机会。路分两岔,就看你选哪一条。南存辉选择了后一条路。“我渐渐爱上了修鞋这一行,修鞋手艺也越来越精。更重要的是,不管是什么客人,也不管那笔业务能赚多少,我的态度都非常温和,服务周到”,以至当地人“总喜欢舍近求远跑来找我,甚至大老远坐船来柳市找我修鞋,还给我介绍许多客户”。
接触客人多了,让南存辉发现了“新大陆”。为什么有的人鞋子坏得那么快?原来是那些“跑供销”的,拿着柳市生产的低压电器样品去全国各地上门推销!下一个分岔口来了——原来柳市不少人家开始生产低压电器,蹚开一条“无工不富”的新路。这回南存辉没有任何犹豫,这位孝子甚至顾不得老爸反对,让妹妹照看鞋摊,自己却像着了魔一般捣鼓电器,个月净赚35元,远不及修鞋收入之5%,但他义无反顾,铁了心就是要做下去。要明白,并不是所有当事人都能作出同样的选择。与南存辉波创业的几位合伙人,有的嫌赚钱少退伙,有的嫌麻烦多退出,他们在那个分岔路口选择不干,同时就丢弃了以后的可选项。
到1984年发生“八大王事件”之后,一个更严峻的分岔路口摆到温州人面前。霎时间,创业办厂已经不是赚钱不赚钱,而是进不进班房的问题了。眼看创业之路走到了头,哪里还有什么选择的机会……南存辉也陷入了迷茫,守着仅剩下他一个人的小作坊,静观其变。
幸亏高层的领导是思想者。时任温州市委书记的袁芳烈,开始时是从省里带着任务下来抓“投机倒把”的,抓了“八大王”。可完成任务后,他发现温州的经济一落千丈,他开始反省政策执行的方向。更幸运的是,更高层面的领导选择了继续改革开放——中共中央及时下发文件,强调发展商品经济,鼓励发展民营企业。袁书记亲自为“八大王”平了反,表达了支持民营经济健康成长的坚定态度。
南存辉又有得选了。这回他选的是堂堂正正办企业。21岁的他不但接过正式注册成立的“求精开关厂”,而且选定走质量品牌之路,绝不跟从“潮流”,搞以次充好、假冒伪劣那一套。日后复盘,正是这个分岔路口的抉择,拉开了南存辉与当年很大一批草莽英雄发展的距离,因为从此他们跑的就不是一条道了。
容我说一句,在当年这个分岔路口,把赚快钱置于产品品质和公司品牌之前的短视行为,其实也有其合理性。因为在改革开放初期,虽说邓小平一直高举着改革开放的大旗,但以中国之大,具体到某个范围的局部,政策“打摆子”的事情时有发生。今天“八大王”是平反了,但谁能保证哪天不会再抓“九大王”,轮到时,哪个能扛得住?而提升品质和品牌,须臾不可或缺的知识、技术、人才和资本,在民营企业起家的路上既昂贵又奇缺,冲进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赚他一票是一票,不是很合理吗?
南存辉偏不从众。他跑到上海挖退休工程师来自己的工厂,被称为“正泰科技三元老”的王中江、宋佩良、蒋基兴有言在先:“要票子就不用找我们”,“如果要牌子,需要持久投入,可能一下子赚不到太多票子”!他还请来当地国有企业退休的“会计公”吴德铨等,帮企业从一开始就奠定了财务管理基础,即使赚不到快钱也可以稳健发展;请来“军师”徐巧兴、蒋慈恩等,帮助初创阶段的企业搞培训、定战略、建集团;请来“老税务”周敬东、陈宣富等,引领企业合规经营;请来“老吴总”吴纪侠等帮助建立正泰销售网络;还从政府部门请来吴炎做企业思想工作的“政委”,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探路……1993年,我留学期间回国去温州再访柳市,到南存辉的工厂,他给我引见了公司里的一批专才,还颇为自豪地带我参观他们率先从国外引进的产品检测试验站。很显然,南存辉的企业从很小就开始跟产品品质和公司品牌较上了劲。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人如此,企业也如此。日后看,经历无数磨难长成参天大树的公司,似乎都拥有一些独到的优质基因。南存辉的故事告诉我们,“优良基因者”不过就是在公司生命的成长路上,遇到一个接一个分岔路口时,所作正确选择的集合。正泰集团后来的成就,包括上市、国际化、产业技术升级等,看似顺理成章,其实无一不是早年在那些个小分岔路口所作的选择。当年行差踏错,后面的选择集合将截然不同,多少日后才看得到的康庄大道,错过了怕就再难遇得到。故此,我认为本书的阅读价值,在于给当下创业大潮里千百万弄潮儿提供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参照。今天初创者们的初始条件,哪一个不比四十年前的南存辉强上许多倍?但有一点始终相通:成长路上布满一个接一个的分岔路口,考验当事人的智慧、性情、价值观,看你作出什么样的选择。不同的岔路通向不同的未来分岔集合,当然不能说永远没有殊途同归的可能,不过更多的情形是把企业家人生和公司的命运岔到天南地北——让人感叹造化弄人!
是为序。
南存辉*打动人的地方,是他一步一步地走来,在每一个重要的分岔路口,都作出了被事后证明经得起检验的抉择,从而把企业带进了不一样的境界。
——周其仁
正泰的“正”,首先是南存辉从父辈们那里继承下来做人的正,人正,路就正,路正了,才能走得长久,也才能有“泰”这个字所包含的平安和安宁的意味,这正是成为一个百年老店的基石。认识存辉兄快20年了,在这本书里有了对他更多的了解,也因此,尊敬随之加深。
——白岩松
改革开放四十年,浙商这个群体书写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南存辉和他的正泰集团则是这些故事中不可错过的精彩细节。《步履正泰》既是南存辉的传奇,也是广大浙商的传奇。——胡宏伟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