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0483661
科学解释压力是什么,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
临床心理学家和认知神经科学家伊恩·罗伯森在书中,以40多年的研究为基础,揭示了大脑对认知的反应是怎样形成的。他也回答了下面的问题:压力始终是好事吗?压力的研究富有启发性,针对我们怎样和为什么应对压力的问题,对于指导我们怎样生活,提供了真正实际的好处。
杀不死你的东西可以让你变得更强大
所有杀不死我的东西不光会让我变得更强大,甚至还会让我变得更优秀——但这话并非对每个人都奏效,想让这句话对自己奏效首先就要提升自信,当你对自己的能力有足够自信时,压力就会大幅度提升你的表现。压力越大,表现就越好。
良性压力是种挑战,这种挑战可以强化你的认知能力
什么是良性压力,不具有毁灭性的是不是都可以带来好处?与压力对抗的因素之一是控制力,当你发现你可以很好地控制你自己的生活,压力也就转变成了动力。应对这种挑战可以让你的大脑变得更强大!
逆境可以教会我们的是,坏的事情*终将会过去
在过去的时光中,在你身上曾发生过一些很严重的事,但你已经顺利地从那种境况下走了出来,那么与压力相关的所有想法、焦虑及身体反应对你来说便不会是陌生的,而且*重要的是你会知道*终一切都将回归正常生活轨道。从心理学上来说,这就好比是给你打了一种能预防疾病的疫苗:你的身体曾被暴露于一些已经被削弱了或死亡了的细菌或病毒面前,然后它就此产生了抗体,从此你便能用它来防御更为真实的人生境遇。
对人类大脑来说,难完成的事情之一就是保持警觉。在公路上修建一个简单的弯道,可以让无聊的驾驶体验变得足够有新意,抑制睡意,分泌去甲肾上腺素。
2新西兰的一场地震教我领悟了关于尼采何事
所有杀不死我的东西不光会让我变得更强大,甚至还会让我变得更优秀。压力是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打扰和抑制你的能力发挥,也可以助你提升能力,让你的表现几乎完美。
3罗丹与守门员
即使不知道自己正走向哪个方向,也应该始终具备着“坚持到底”的行事立场。不论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你都要在让你心生绝望的逆境中坚持到底。能做到这一点,可能就是人类精神的精髓所在。
4性与吊桥
当你站在一条又高又晃的桥上时所产生的“心动感”,绝非某种催情药。而是因为恐惧触发大脑的“战斗或逃跑”反应机制,从而造成心跳加快、多汗以及肚子疼等人体反应。
5压力将怎样让你变得更聪明?
压力会迫使你提高自己的思维活跃程度,所以说它其实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良性方面的特征。这些压力着实是种挑战,而且它能增强你的大脑思维,强化你的认知能力。
6太过幸福也未必是好事?
为了在逆境中变得更强大,你必须去找到自己身上那个能够很好地平衡内心的临界点。当有坏事发生的时候,你会得到成长抑或是沉沦,这取决于你内心贴近与回避之间的斗争。
我们的电脑维修员诊断说可能是软件出现了故障,她建议我重新安装一下操作系统,而事实上她也帮我重装了。但很不幸——电脑的运行仍然十分缓慢。
“对这台电脑目前的内存来说,的操作系统可能实在是太大了,”丽萨说,“我们需要升级内存。”
到了第二天,当新的软件和更大内存到位后,我的电脑终于起死回生,而我也回归了正常的数字化生活。我们总是习惯于通过一台电脑的软件、硬件以及两者间的协作关系来判断其性能。重新编程的电脑软件能帮助提高硬件的性能,对此我们也都不难理解。然而,面对人类的思想与大脑间的互动关系,对有些人来说(其中还包括一些专业人士),他们始终认为人脑的运行机制与电脑绝非一码事。
在正式进入大脑研究领域之前,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我一直是一名执业临床心理学家,这样一份不同寻常的综合性职业经验让我对类似软件的人类思想和作为硬件的人类大脑彼此间如何团结协作——或不协作——有了一些极为重要的发现。
在我正式走上这条研究道路之后,直到现在我才发现,思想与大脑是在以一些我从未想到的方式相互发生作用的。
工作初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作为一名临床心理学家,我觉得自己仅仅是在帮助他人解决各式各样的情绪问题,当时从未想过要将这份工作与关注大脑康复的神经学科(后来它也成就了我的第二份工作)关联起来。这也正常,因为无论在医学还是科学领域,这两者都是彼此独立、毫无关联的。即便是现在,从事大脑研究的学者与从事人类思想研究的人员也鲜有交流,反之亦然。然而我渐渐有了一些自己的发现:正如电脑维修人员在帮助我修复那台电脑时所做的一样,环境条件能对人类思想和大脑同时产生影响,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之间也存在着某种协作机制。
所以,后来我觉得是时候将自己的两份工作合二为一了。在这本书中,我会将自己作为临床心理学家时所看到的一些病例与自己近三十年的神经学研究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同时,作为一名临床心理学家,我也会把自己的双眼聚焦于神经学说研究,以期了解人类怎样学会应对情绪问题、直面无处不在的压力。
能够跨越临床心理学实践与认知神经科学理论研究的边界,开创一种全新的认识,即我们人类如何“调整”自己的大脑,协调运用“硬件”与“软件”以提高我们的“性能”,帮助我们积极应对人生逆境和各类机遇挑战,这着实是我的幸运,也是这本书的主旨所在。
…………
● 当你在阅读什么东西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没有看进去,所以你需要回过头再看一遍?
● 你会发现自己忘记了为什么要从房间的这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
● 当你在开车的时候,你会发现即使自己在专注地看,但仍然会错过信号灯的指令?
● 在选择方向的时候,你会左右不分吗?
● 你总是会撞到别人吗?
● 你总是会回去检查自己是否关了灯、关了炉子或是锁了门吗?
● 当有人在向你介绍自己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在听吗?
● 你会在说完一些话之后才觉得自己有口不对言、侮辱他人的嫌疑吗?
● 当你手头上正在做某件事的时候,你会听不到旁人在跟你说话吗?
● 你会很容易被激怒,事后又后悔吗?
● 你会遗失重要邮件、信息或是好几天都忘记回复他人信件吗?
● 对于你很熟悉却走得少的道路,你会忘记在哪里转弯吗?
● 当你在超市里选购物品的时候,会出现你想要的东西一直摆在眼前你却视而不见这种情况吗?
● 当你在思考自己是否正确使用了某个字词的时候,你会突然走神吗?
● 做决定对你来说很难吗?
● 你会忘了自己有约会吗?
● 你会觉得自己很容易将钥匙或眼镜这类东西遗落吗?
● 你会不小心将想要保留的东西扔掉,而将要扔掉的东西保留下来吗?
● 当你应该认真聆听的时候,你会走神吗?
● 你会忘记别人的名字吗?
● 你会正在做这件事的时候,突然又分心去做另一件事吗?
● 有时候有些话“就在嘴边”,你却实在想不起自己要说什么,会这样吗?
● 进入商店后你会忘记自己要买什么吗?
● 你会总是掉落东西吗?
● 你会发现自己开口以后总想不起来自己要说些什么吗?
在这套问卷中,你能拿到的分是125 分——尽管我们从来没有看到有哪个人会对上面这二十五道题中的每一道都回答一个“很经常”。心不在焉的状态是持续性的,但大部分成年人在这套测试题中的平均分都会在40~60 分之间。
我们还发现,像摄像师约翰这种大脑受损的人身上通常都会有这类型的问题。但是这个人群呢,比如约翰本人,并不会特别留意自己身上所体现出的心不在焉的行为。所以后来我们就发现缺少自我意识与这类型的注意力障碍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对此,我会在第四章进行详细解读。
约翰的家庭日复一日地忍耐着约翰做任何事时的心不在焉,其他有着大脑受损家庭成员的家庭,也在忍受着同样的事。更值得一提的是,在SART 测试中的表现越差,家庭对这些人在做事时心不在焉的抱怨就越严重。所以我的临床心理学家同事们都确信,SART 测试绝不是一场与人们日常生活毫不相干的、不接地气的电脑测试:恰恰相反,它能很准确地预测到大脑受损人群每天的日常生活会有多么艰难。
但这一测试会与你我这种并未遭遇大脑伤害的人有关系吗?或者说,它与平时表现很正常但会在关键时刻注意力涣散从而造成致命车祸的司机有关系吗?汤姆和我安排一些正常人也做了SART 测试,这些人身上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认知失误——分数出来之后,可以确定的是,在SART 测试中,相比那些得分低的人,平时心不在焉的程度更严重的那群人的错误率几乎是他们的两倍。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