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273703
第1篇水污染防治工程技术
1污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法2
1.1沉淀2
1.1.1沉淀的基本理论2
1.1.2沉淀池8
1.1.3沉砂池15
1.2除油19
1.2.1含油污水的特征19
1.2.2隔油池的类型与构造19
1.2.3隔油池设计要点及参数20
1.3过滤21
1.3.1过滤机理21
1.3.2滤池的基本构造21
1.3.3过滤周期和反冲洗22
1.3.4滤池的分类23
1.3.5滤池的设计要点和参数23
1.3.6压力滤池24
1.4混凝25
1.4.1胶体的基本性质25
1.4.2混凝动力学26
1.4.3混凝机理28
1.4.4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30
1.4.5混凝剂和助凝剂31
1.4.6混凝工艺33
1.5气浮37
1.5.1气浮的基本原理37
1.5.2气浮法的分类与适用范围38
1.5.3加压溶气气浮法39
1.5.4溶气气浮设计计算41
1.5.5气浮法应用工程实例42
1.6吸附42
1.6.1吸附原理与类型43
1.6.2吸附速率43
1.6.3吸附等温线与吸附等温式44
1.6.4常用吸附剂与吸附的影响因素45
1.6.5吸附操作方式和设计46
1.6.6吸附装置的设计47
1.7离子交换48
1.7.1离子交换法的基本原理48
1.7.2离子交换装置的运行操作方式50
1.7.3离子交换工艺的设计52
1.7.4离子交换法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52
1.8膜分离53
1.8.1膜分离法原理和分类53
1.8.2电渗析54
1.8.3反渗透55
1.8.4超滤57
1.8.5微滤59
1.8.6工艺流程60
1.8.7污染指数60
1.8.8膜清洗工艺60
1.8.9设计要点61
1.8.10预处理方法61
1.9中和62
1.9.1酸碱废水中和法63
1.9.2药剂中和法63
1.9.3过滤中和法63
1.10化学氧化还原64
1.10.1氧化法64
1.10.2还原法67
1.11化学沉淀68
1.11.1化学沉淀法的基本原理68
1.11.2氢氧化物沉淀法68
1.11.3硫化物沉淀法69
1.11.4碳酸盐沉淀法69
1.11.5其他沉淀处理法69
1.11.6化学沉淀法处理废水69
1.12消毒69
1.12.1氯消毒70
1.12.2其他消毒方法70
1.12.3消毒方法的选择73
1.13吹脱、汽提和萃取73
1.13.1吹脱法73
1.13.2汽提法74
1.13.3萃取法75
2污水的生物处理法77
2.1活性污泥法77
2.1.1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工艺流程77
2.1.2活性污泥的形态及组成78
2.1.3活性污泥增长曲线78
2.1.4活性污泥法的性能指标80
2.1.5活性污泥法的动力学基础82
2.1.6活性污泥法的净化机理和过程88
2.1.7活性污泥法净化污水的影响因素90
2.1.8曝气池的需氧量与供氧量91
2.1.9活性污泥法的工艺流程和运行方式95
2.1.10活性污泥法工艺构筑物设计107
2.2生物膜法111
2.2.1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111
2.2.2生物膜法的主要影响因素113
2.2.3生物膜法的类型和工艺流程113
2.2.4生物滤池工艺处理单元的设计128
2.3污水生物脱氮除磷131
2.3.1污水生物脱氮131
2.3.2污水生物除磷133
2.3.3污水同时生物脱氮除磷136
2.4膜生物反应器法137
2.4.1MBR工艺系统的特点138
2.4.2MBR工艺系统的组件及分类139
2.4.3MBR工艺系统的设计141
2.4.4膜清洗系统144
2.5污水厌氧生物处理144
2.5.1厌氧生物处理原理144
2.5.2厌氧生物处理的主要影响因素145
2.5.3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发展146
2.5.4厌氧生物处理反应器146
2.5.5水解酸化好氧生物处理工艺152
2.6污泥处理与处置154
2.6.1污泥的分类与基本特性154
2.6.2污泥浓缩156
2.6.3污泥消化160
2.6.4污泥脱水165
2.6.5污泥利用与最终处置168
2.7流域水污染防治169
2.7.1水体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169
2.7.2河流水体自净机理171
2.7.3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基本方法174
2.7.4水体生态修复的基本原理177
3污水自然净化工程179
3.1人工构筑湿地系统污水处理技术179
3.1.1人工构筑湿地的优缺点179
3.1.2人工构筑湿地的类型与构成179
3.1.3作用机理与净化效果181
3.1.4设计方法181
3.2污水稳定塘处理工程技术183
3.2.1好氧塘184
3.2.2兼性塘185
3.2.3厌氧塘186
3.2.4曝气塘188
3.2.5深度处理塘188
3.2.6控制出水塘188
3.2.7稳定塘处理工艺流程的确定188
3.3污水土地处理工程技术190
3.3.1优点和净化机理190
3.3.2工艺类型191
3.3.3土地处理系统的工艺选择和工艺参数193
4污水再生利用工程195
4.1污水再生利用的途径195
4.2污水再生利用的处理对象和典型工艺196
4.2.1污水再生利用的处理目标196
4.2.2污水再生利用的典型工艺197
4.3单元处理工艺及设计要点199
4.3.1混凝199
4.3.2固液分离200
4.3.3活性炭吸附201
4.3.4臭氧氧化202
4.3.5膜分离技术202
4.3.6常用消毒方法203
4.4污水再生处理构筑物设计要点203
5污水处理工程总体设计204
5.1污水收集和提升204
5.1.1污水的来源和分类204
5.1.2排水体制的类型与选择204
5.1.3污水管网水力计算及工程设计208
5.1.4污水泵站及污泥泵站的工程设计219
5.2污水处理厂总体设计227
5.2.1污水处理厂厂址的确定227
5.2.2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的选择227
5.2.3污水处理厂设计水量的确定229
5.2.4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及竖向设计229
5.2.5污水处理厂水力流程设计原则和方法230
5.3处理工艺与构(建)筑物设计233
5.3.1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及污水处理程度的确定233
5.3.2污水一级处理工艺流程及构筑物设计235
5.3.3污水二级处理工艺及构筑物设计237
5.3.4城市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及设计要点238
5.3.5污泥处理工艺及主要设计内容238
5.3.6污泥处理工艺与构筑物设计239
6污水污泥处理常用设备、材料及仪表240
6.1污水及污泥处理常用设备240
6.1.1污水处理常用设备240
6.1.2污泥处理常用设备248
6.1.3污水及污泥处理常用设备选型的要点254
6.2污水和污泥处理常用药剂255
6.2.1污水混凝沉淀和消毒所用药剂255
6.2.2污泥处理所用药剂255
6.3污水和污泥处理过程中的计量和监测仪表258
6.3.1安装仪表设备的目的与设计要点258
6.3.2污水处理厂的检测项目与取样258
6.3.3检测仪表的选择260
6.3.4污水处理厂常用的检测方法与仪表设备261
6.4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处理过程中的控制系统选择和设计要点262
6.4.1各处理单元主要控制回程的选择和设计要点262
6.4.2污水处理厂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要点266
7工业及其他特殊废水处理工程268
7.1工业及其他特殊废水处理基本原则268
7.1.1废水的来源、特点及分类268
7.1.2工业及其他特殊废水处理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排放标准269
7.1.3废水处理方式、常用方法和应用条件270
7.2典型工业及其他特殊废水处理工艺技术和设计方法273
7.2.1纺织印染废水处理273
7.2.2造纸废水处理275
7.2.3啤酒工业废水278
7.2.4味精工业废水280
7.2.5油脂工业废水280
7.2.6电镀废水287
7.2.7石油炼制工业287
7.2.8焦化废水288
7.2.9合成氨工业290
7.2.10垃圾渗沥液291
参考文献294
第2篇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技术
1大气污染297
1.1大气污染物的形成297
1.1.1大气污染的定义297
1.1.2大气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质297
1.1.3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来源299
1.1.4大气污染物的影响和危害300
1.1.5细颗粒物(PM2.5)的来源和危害301
1.2大气污染物扩散303
1.2.1主要气象要素303
1.2.2大气扩散模式308
1.2.3大气扩散与厂址选择的关系312
1.2.4烟囱高度314
2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317
2.1颗粒污染物的形成机理317
2.1.1燃烧过程中颗粒物的形成317
2.1.2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粉尘的产生318
2.2粉尘颗粒的粒径及其分布318
2.2.1粉尘粒径318
2.2.2粒径分布319
2.3粉尘的物理性质320
2.4除尘装置的性能指标和分类323
2.4.1经济指标323
2.4.2技术指标323
2.4.3除尘器的分类325
2.5机械式除尘器326
2.5.1重力除尘器326
2.5.2惯性除尘器330
2.5.3旋风除尘器331
2.6过滤式除尘器334
2.6.1袋式除尘器的工作原理与特点334
2.6.2袋式除尘器分类336
2.6.3袋式除尘器基本结构339
2.6.4袋式除尘器的滤料及其选择原则342
2.6.5除尘效率和过滤阻力的主要影响因素351
2.6.6袋式除尘器选型与设计353
2.7静电除尘器353
2.7.1静电除尘器工作原理353
2.7.2静电除尘器的分类与特点355
2.7.3静电除尘器的基本结构与主要部件356
2.7.4电除尘器除尘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360
2.7.5电除尘器的效率与选型计算362
2.8湿式除尘器363
2.8.1湿式除尘机理363
2.8.2湿式除尘器的分类和性能363
2.8.3常见湿式除尘器364
3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368
3.1气态污染物成因与控制368
3.1.1气态污染物形成机理368
3.1.2气态污染物的控制370
3.2气体吸收净化372
3.2.1吸收机理372
3.2.2吸收设备的分类374
3.2.3常见吸收设备的结构与特点375
3.2.4吸收设备的选择与计算377
3.2.5吸收剂及其选择的基本要求378
3.3气体吸附净化379
3.3.1吸附机理和分类379
3.3.2吸附装置的分类和结构特点381
3.3.3吸附剂及其选择的基本要求384
3.4气体燃烧净化389
3.4.1直接燃烧法389
3.4.2热力燃烧法389
3.4.3催化燃烧法390
3.5气体催化净化391
3.5.1催化反应机理391
3.5.2催化剂391
3.5.3气体催化净化方法394
4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技术398
4.1脱硫方法概述398
4.2石灰石/石灰石膏法烟气脱硫技术398
4.2.1技术特点及工艺流程398
4.2.2主要性能设计参数及影响因素399
4.2.3主要系统设备设计401
4.2.4脱硫石膏的综合利用409
4.2.5脱硫系统对烟囱的影响409
4.2.6总平面布置410
4.3烟气循环流化床法脱硫技术411
4.3.1技术特点411
4.3.2工艺流程及反应机理411
4.3.3主要系统设备设计412
4.3.4脱硫灰的资源化利用415
4.3.5主要性能设计参数及影响因素415
4.3.6总平面布置417
4.4其他烟气脱硫技术418
4.4.1其他湿法烟气脱硫技术418
4.4.2其他干法烟气脱硫技术420
4.5烟气脱硫工艺的比较423
4.6二氧化硫污染控制系统的设计423
4.6.1脱硫工艺流程和工艺设计参数的确定423
4.6.2设计步骤427
4.6.3FGD设计物料衡算的基本方程和方法427
4.6.4FGD能量消耗计算428
5氮氧化物污染控制技术430
5.1氮氧化物生成的机理简述430
5.2低NOx燃烧技术430
5.3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技术431
5.3.1反应机理及工艺流程431
5.3.2主要性能设计参数433
5.3.3主要系统设备设计434
5.3.4SCR对空气预热器和锅炉结构的影响441
5.3.5总平面布置442
5.4其他烟气脱硝技术简介442
5.4.1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技术442
5.4.2湿法烟气脱硝443
5.4.3电子束照射法443
5.5氮氧化物污染控制技术的比较443
6其他典型有毒有害气态污染物的净化445
6.1吸收法净化硫化氢废气445
6.1.1化学吸收法445
6.1.2物理吸收法447
6.1.3吸收氧化法447
6.2含氟废气的净化448
6.2.1含氟废气的吸收净化449
6.2.2含氟废气的吸附法净化449
6.3含氯、氯化氢废气的净化451
6.3.1吸收法净化含氯废气451
6.3.2吸收法净化氯化氢废气451
6.3.3酸雾的治理452
6.4硝酸尾气452
6.4.1吸收法工艺452
6.4.2吸附法工艺453
6.5挥发性有机化合物455
6.5.1冷凝法治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455
6.5.2吸附法治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456
6.5.3吸收法治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460
6.5.4燃烧法治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460
6.5.5生物法净化有机废气466
6.6机动车尾气468
6.6.1机动车尾气的净化469
6.6.2燃料的改进与替代471
6.7恶臭气体472
6.7.1恶臭物质概述472
6.7.2恶臭阈值及其强度473
6.7.3恶臭物质的控制与处理方法473
6.8沥青烟气476
6.8.1沥青烟的来源476
6.8.2沥青烟的组成与性质477
6.8.3沥青烟的治理方法477
6.9汞蒸气478
6.9.1汞蒸气的来源478
6.9.2含汞废气的治理方法478
7室内空气污染控制技术480
7.1室内空气污染定义、来源和危害480
7.1.1室内空气污染及室内空气污染物480
7.1.2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481
7.1.3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483
7.2室内空气污染控制措施484
7.2.1室内空气污染源控制技术484
7.2.2室内空气污染的通风控制485
7.2.3室内空气净化技术487
7.2.4人类活动的控制488
8大气污染治理工程设计489
8.1大气污染治理工程的总体设计489
8.1.1大气污染治理对象的基础情况和要求489
8.1.2总体设计原则490
8.1.3净化工艺流程确定的基本原则491
8.1.4技术水平的确定原则492
8.1.5总图布置的技术要求492
8.2除尘系统设计495
8.2.1除尘系统基本构成、设计基本程序和要点495
8.2.2除尘系统风量定义、计算及确定方法497
8.2.3系统管路风量调整与压力平衡500
8.2.4 除尘器选型要点501
8.3气态污染物控制系统设计503
8.3.1气态污染物净化系统构成503
8.3.2气态污染物净化系统设计基本程序505
8.3.3 气态污染物常用净化装置的选型与设计要点507
8.4集气罩512
8.4.1集气罩分类及结构特点512
8.4.2集气罩设计原则514
8.4.3外部集气罩排风量的确定515
8.5净化系统管路设计515
8.5.1管路的布置515
8.5.2管道的压力损失计算515
8.6风机选型与使用517
8.6.1风机的分类517
8.6.2风机的主要性能参数518
8.6.3风机选型要点与计算519
8.6.4风机性能的特性曲线与运行工作点520
8.7烟气换热522
8.7.1高温烟气冷却522
8.7.2低温烟气加热523
8.7.3热平衡及换热计算524
8.7.4高温烟气工况参数的变化与计算525
8.8烟囱(排气筒)功能设计要求526
8.8.1设计的一般规定526
8.8.2烟囱构造的一般规定526
8.8.3砖烟囱构造规定527
8.8.4单筒式钢混烟囱构造规定527
8.8.5钢烟囱527
8.8.6 套筒式和多管式烟囱528
8.8.7烟囱的防腐蚀528
8.8.8烟道529
8.9净化系统配套辅助设施设计529
8.9.1管道材料与制作安装529
8.9.2管道阀门531
8.9.3泵的选择与造型计算532
8.9.4机械排灰与除灰534
8.9.5气力输送538
8.9.6净化系统的防腐与涂装541
8.9.7管道与设备保温543
8.9.8高温烟气管道膨胀补偿544
8.9.9管道支吊架546
8.9.10消声547
8.9.11空气污染控制装置系统上的测试孔和采样孔547
8.9.12除尘管道磨损与防磨措施547
8.9.13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技术措施548
8.9.14净化系统电器及自动控制的内容和要求548
参考文献551
第3篇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技术
1固体废物污染特性及管理原则553
1.1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和污染特性553
1.1.1固体废物的定义553
1.1.2固体废物的分类553
1.1.3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与环境污染特性555
1.2固体废物的管理原则561
1.2.1固体废物“三化”管理基本原则561
1.2.2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的原则562
1.2.3循环经济理念下的固体废物管理原则562
2固体废物的收集与运输564
2.1固体废物收集方式与分类收集原则564
2.1.1固体废物收集方式564
2.1.2固体废物的分类收集原则565
2.2固体废物收运系统565
2.2.1固体废物收运系统分类565
2.2.2固体废物收运系统计算566
2.3城市垃圾的搬运、贮存与清除569
2.3.1垃圾产生源的搬运管理569
2.3.2贮存管理570
2.3.3收集车辆571
2.4固体废物的转运和转运站设置571
2.4.1转运站分类及配置要求572
2.4.2转运站的选址与总图布置575
2.4.3转运站工艺设计计算575
2.5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及运输576
2.5.1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576
2.5.2危险废物的运输577
3固体废物的压实、破碎和分选技术578
3.1固体废物的压实578
3.1.1压实原理578
3.1.2压实设备种类579
3.1.3压实器的选择580
3.2固体废物的破碎580
3.2.1破碎原理580
3.2.2破碎机械种类581
3.2.3低温破碎584
3.2.4湿式破碎585
3.3固体废物的分选586
3.3.1分选原理586
3.3.2筛分586
3.3.3重力分选588
3.3.4磁选592
4危险废物的固化/稳定化技术594
4.1固化/稳定化的定义及适用性594
4.1.1固化/稳定化的定义和技术594
4.1.2固化/稳定化技术对不同危险废物的适用性595
4.1.3固化/稳定化处理的基本要求与质量评价指标596
4.2水泥固化技术598
4.2.1水泥固化的基本理论598
4.2.2水泥固化的影响因素598
4.2.3水泥固化工艺599
4.3石灰固化技术600
4.4塑料材料包容技术601
4.4.1热固性塑料包容法601
4.4.2热塑性材料包容法601
4.5熔融固化技术603
4.5.1熔融固化基本原理603
4.5.2原位熔融固化技术603
4.5.3异地熔融固化技术604
4.6自胶结固化技术605
4.7化学稳定化技术606
4.7.1pH值控制技术606
4.7.2氧化/还原电势控制技术606
4.7.3沉淀技术606
4.7.4吸附技术607
4.7.5离子交换技术608
5固体废物生物处理技术609
5.1固体废物生物处理技术原理609
5.1.1基本原理609
5.1.2固体废物生物处理工艺的选择612
5.2固体废物好氧堆肥技术612
5.2.1好氧堆肥化原理612
5.2.2好氧堆肥效果的影响因素612
5.2.3好氧堆肥化工艺615
5.3固体废物厌氧消化技术615
5.3.1低固体厌氧消化工艺615
5.3.2高固体厌氧消化工艺617
5.3.3高固体厌氧消化/好氧堆肥组合工艺618
5.3.4厌氧消化技术的影响因素619
5.4固体废物生物处理厂的选址和总体设计620
5.4.1处理厂选址原则620
5.4.2处理厂总体设计620
5.4.3处理厂的设计原则621
5.4.4设计步骤和要求621
6固体废物焚烧技术623
6.1概述623
6.1.1焚烧法与焚烧线的定义623
6.1.2焚烧目的与焚烧法技术特点623
6.1.3焚烧效果的评价指标与标准624
6.2焚烧效果的影响因素与主要焚烧参数计算625
6.2.1焚烧效果的影响因素625
6.2.2主要焚烧参数计算625
6.3焚烧炉628
6.3.1焚烧炉的分类628
6.3.2机械炉床焚烧炉629
6.3.3流化床式焚烧炉631
6.3.4旋转窑式焚烧炉633
6.3.5模组式固定床焚烧炉634
6.3.6焚烧炉处理能力的评价指标635
6.4焚烧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636
6.4.1废气的组成及其控制标准636
6.4.2颗粒状污染物控制技术637
6.4.3氮氧化物控制技术637
6.4.4酸性气体控制技术638
6.4.5重金属污染物控制技术640
6.4.6二卟恶英和呋喃的控制技术641
6.4.7焚烧产生的残渣及控制644
6.4.8垃圾焚烧处理的典型流程646
6.5固体废物焚烧厂的总体设计647
6.5.1生活垃圾焚烧厂总体设计647
6.5.2危险废物焚烧厂的总体设计649
6.5.3医疗废物焚烧厂总体设计650
7固体废物热解技术652
7.1概述652
7.1.1热解的定义、热解过程及产物652
7.1.2热解技术与焚烧法的区别652
7.1.3热解技术的优点653
7.2热解过程的影响因素653
7.2.1热解温度653
7.2.2加热速率654
7.2.3固体废物成分654
7.2.4物料的预处理654
7.2.5含水率654
7.3热解工艺与设备654
7.3.1热解工艺的分类654
7.3.2固体废物的热解设备及工艺系统655
8固体废物填埋处置技术658
8.1填埋处置技术的分类658
8.1.1卫生填埋法658
8.1.2安全填埋法661
8.2填埋场防渗系统663
8.2.1填埋场防渗技术类型663
8.2.2填埋场防渗层的结构设计663
8.2.3填埋场防渗层铺装及质量控制666
8.3填埋气体的产生及控制667
8.3.1填埋气体的产生过程及组成特性667
8.3.2填埋场气体产生量669
8.3.3填埋气体的导排系统670
8.3.4填埋气体处理和利用674
8.4渗沥液的产生及控制675
8.4.1渗沥液产生量的估算675
8.4.2渗沥液的收集系统678
8.4.3渗沥液的特性679
8.4.4渗沥液处理技术680
8.5填埋场的作业与管理682
8.5.1卫生填埋场的作业与管理682
8.5.2安全填埋场运行与管理685
8.6填埋场终场覆盖与场址修复686
8.6.1终场覆盖686
8.6.2降水收集与导排687
8.6.3填埋气体导排与处理687
8.6.4渗沥液收集与处理688
8.6.5气体及渗沥液监测井688
8.6.6填埋场封场后土地利用688
8.7填埋场环境保护和监测689
8.7.1填埋场环境保护措施689
8.7.2填埋场环境监测689
8.8填埋场选址及总图设计690
8.8.1填埋场选址依据、原则及要求690
8.8.2填埋场选址步骤692
8.8.3填埋场总图设计692
8.8.4填埋场库容和规模694
9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696
9.1煤矸石的资源化技术696
9.1.1概述696
9.1.2煤矸石的综合利用697
9.2粉煤灰的资源化技术698
9.2.1概述698
9.2.2粉煤灰的综合利用699
9.3冶金矿山尾矿资源化技术701
9.3.1概述701
9.3.2冶金矿山尾矿的综合利用702
9.4冶金工业固体废物的资源化技术705
9.4.1高炉渣的处理和利用705
9.4.2钢渣的综合利用708
9.4.3稀有金属冶炼渣的综合利用710
9.4.4赤泥的处理和综合利用711
9.5化学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713
9.5.1铬渣的处理和综合利用713
9.5.2化学石膏的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719
9.5.3废催化剂的处理和回收722
10尾矿库与填埋堆体的生态修复725
10.1尾矿库的生态修复工程设计725
10.1.1基本概念、术语725
10.1.2生态修复的基本程序726
10.1.3生态修复的常用方法727
10.1.4生态修复的施工方法727
10.1.5生态修复的注意问题728
10.2非规范填埋场的治理728
10.2.1堆体整形728
10.2.2堆体覆盖728
10.2.3污染控制及绿化729
参考文献730
第4篇物理污染控制工程技术
1噪声污染控制工程技术732
1.1噪声的计量和评价732
1.1.1噪声的基本概念732
1.1.2噪声的计量736
1.1.3噪声的评价739
1.2噪声源及其分析744
1.2.1点声源、线声源、面声源744
1.2.2噪声源及其类型745
1.2.3噪声源的分析及其预测模式745
1.3声音的传播与衰减749
1.3.1噪声在传播中的衰减749
1.3.2声波的吸收、反射、干涉及衍射751
1.4噪声的测量分析755
1.4.1基本测量仪器755
1.4.2噪声测量758
1.5吸声降噪工程技术762
1.5.1吸声工程原理762
1.5.2多孔吸声材料767
1.5.3共振吸声结构768
1.5.4吸声降噪的设计原则与程序772
1.6隔声降噪工程技术773
1.6.1隔声工程原理773
1.6.2单层壁的隔声776
1.6.3双层壁的隔声778
1.6.4多层复合结构的隔声780
1.6.5管道隔声781
1.6.6组合间壁的隔声及孔、缝隙对隔声的影响782
1.6.7隔声设计的基本模型784
1.6.8隔声罩的设计和应用786
1.6.9隔声间的设计和应用788
1.6.10隔声窗789
1.6.11声屏障790
1.7消声降噪工程技术794
1.7.1消声降噪工程原理794
1.7.2阻性消声器795
1.7.3扩张室消声器800
1.7.4共振腔式消声器806
1.7.5阻抗复合式消声器808
1.7.6微穿孔板消声器809
1.7.7高压排气消声器810
1.7.8干涉型消声器和有源消声器813
1.8噪声控制系统设计814
1.8.1噪声控制的基本方法814
1.8.2噪声控制的基本程序818
2振动污染控制工程技术821
2.1振动及其环境影响821
2.1.1振动的基本概念821
2.1.2振动的危害824
2.2振动的测量分析824
2.2.1振动测量仪器824
2.2.2振动测量829
2.3隔振工程技术830
2.3.1振动隔离的基本原理830
2.3.2常用隔振器833
2.3.3隔振设计838
2.4阻尼减振工程技术842
2.4.1阻尼减振的基本原理842
2.4.2阻尼材料的性能及应用技术845
3电磁污染防治基本方法851
3.1环境中的电磁辐射851
3.1.1电磁发射系统的电磁辐射与污染851
3.1.2电力系统的电磁污染853
3.1.3电气化铁道产生的电磁污染857
3.2电磁污染的主要危害858
3.2.1电磁辐射对信号接收的干扰858
3.2.2强电系统对弱电系统的干扰和危险影响859
3.2.3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859
3.3场强测量方法860
3.3.1工频电场测量860
3.3.2工频磁场测量862
3.3.3无线电干扰测量863
3.3.4高频信号场强测量866
3. 4电磁污染防治基本方法866
3.4.1电磁污染防治概述866
3.4.2电磁屏蔽技术867
3.4.3接地技术875
3.4.4其他抗干扰措施881
参考文献888
第5篇环境法律法规与标准概述
1环境法律法规890
1.1环境法的基本概念与特征890
1.1.1环境法的基本概念890
1.1.2环境法的特征890
1.2我国环境法律法规体系891
1.3环境法的立法目的和作用892
1.3.1环境法的立法目的892
1.3.2环境法的作用892
1.4环境污染防治技术政策893
2环境标准与规范894
2.1环境标准的作用894
2.2环境标准工作历史沿革895
2.3现行环境标准体系896
2.4各类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897
2.5各类相关环境标准的正确运用897
2.5.1环境质量标准必须与污染物排放标准相匹配897
2.5.2不同环境标准具有不同的用途898
2.5.3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综合标准排放与行业排放标准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898
2.5.4有明确污染物而无环境标准的处理办法898
2.6环境工程技术标准(规范)898
3常用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901
3.1环境法律法规901
3.2污染防治技术政策901
3.3环境质量标准902
3.4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902
3.5环境工程相关技术(设计)规范903
3.6常用环境监测方法标准903
参考文献904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