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7266680
篇 总 论
章 绪论2
节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发展史 2
第二节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总论 4
第二章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检查基本方法与常规诊疗设备8
节 基本检查工具与方法 8
第二节 专科诊疗设备 10
第三节 相关诊疗方法 11
第二篇 耳 科 学
章 耳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14
节 耳的应用解剖学 14
第二节 面神经的应用解剖学 32
第三节 侧颅底的应用解剖学 35
第四节 听觉生理学 38
第五节 平衡生理学 44
第二章 耳的检查46
节 耳的一般检查 46
第二节 咽鼓管功能检查 48
第三节 听功能检查 50
第四节 前庭功能检查 61
第五节 耳部影像学检查 64
第三章 耳的症状学68
节 耳痛 68
第二节 耳漏 68
第三节 耳聋 68
第四节 耳鸣 69
第五节 眩晕 69
第四章 先天性耳畸形71
节 先天性耳前瘘管 71
第二节 先天性外耳及中耳畸形 71
第三节 先天性内耳畸形 73
第五章 耳外伤75
节 耳廓外伤 75
第二节 鼓膜外伤 75
第三节 颞骨骨折 76
第六章 外耳疾病78
节 耳廓假囊肿 78
第二节 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 79
第三节 外耳湿疹 79
第四节 外耳道耵聍栓塞 80
第五节 外耳道异物 81
第六节 外耳道炎及疖 82
第七节 外耳道真菌病 82
第八节 外耳道胆脂瘤 83
第七章 中耳炎性疾病85
节 大疱性鼓膜炎 85
第二节 分泌性中耳炎 85
第三节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88
第四节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90
第五节 中耳胆脂瘤 92
第六节 中耳炎后遗症 94
第八章 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96
节 概述 96
第二节 颅内并发症 97
第三节 颅外并发症 102
第九章 耳硬化症106
第十章 耳源性眩晕111
节 眩晕症 111
第二节 梅尼埃病 114
第三节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117
第十一章 耳聋及其防治121
节 耳聋概论 121
第二节 突发性耳聋 122
第三节 先天性耳聋 124
第四节 听力辅助技术 126
第十二章 耳鸣131
第十三章 面神经疾病135
节 周围性面瘫 135
第二节 半面痉挛 139
第三节 面神经瘤 140
第十四章 耳肿瘤143
节 耳廓与外耳道肿瘤 143
第二节 中耳肿瘤 145
第三节 听神经瘤 146
第四节 侧颅底肿瘤 148
第五节 颈静脉球体瘤 150
第十五章 耳显微外科和耳神经外科概论152
第三篇 鼻 科 学
章 鼻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158
节 鼻的应用解剖学 158
第二节 鼻的生理学 171
第二章 鼻的检查法176
节 外鼻及鼻腔检查 176
第二节 鼻窦检查 177
第三节 鼻腔及鼻窦内镜检查 178
第四节 鼻功能检查 179
第五节 鼻腔及鼻窦影像学检查 181
第三章 鼻部症状学184
节 鼻塞 184
第二节 鼻溢液 184
第三节 鼻痒及喷嚏 185
第四节 嗅觉障碍 186
第五节 鼻源性头痛 186
第六节 鼻出血 187
第四章 鼻的先天性疾病188
节 鼻部脑膜脑膨出 188
第二节 先天性后鼻孔闭锁 189
第五章 鼻外伤192
节 鼻骨骨折 192
第二节 鼻窦骨折 193
第三节 脑脊液鼻漏 195
第六章 外鼻炎症性疾病197
节 鼻前庭炎 197
第二节 鼻疖 197
第三节 酒渣鼻 198
第七章 急性鼻腔和鼻窦炎性疾病199
节 急性鼻炎 199
第二节 急性鼻窦炎 201
第八章 慢性鼻炎206
节 变应性鼻炎 206
第二节 非变应性鼻炎 208
第三节 萎缩性鼻炎 209
第九章 慢性鼻窦炎212
节 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 212
第二节 伴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 215
第十章 真菌性鼻窦炎219
第十一章 儿童和婴幼儿鼻腔、鼻窦炎症性疾病223
节 儿童鼻炎 223
第二节 儿童鼻窦炎 224
第三节 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 226
第十二章 鼻源性并发症228
节 鼻源性眶内并发症 228
第二节 鼻源性颅内并发症 230
第十三章 鼻中隔疾病232
节 鼻中隔偏曲 232
第二节 鼻中隔血肿和脓肿 233
第三节 鼻中隔穿孔 234
第十四章 鼻出血236
第十五章 鼻腔及鼻窦异物240
第十六章 鼻及鼻窦囊肿241
节 鼻前庭囊肿 241
第二节 鼻窦囊肿 241
第十七章 鼻腔鼻窦肿瘤245
节 概述 245
第二节 良性肿瘤 245
第三节 恶性肿瘤 249
第十八章 鼻内镜外科技术254
节 历史沿革 254
第二节 基本原理与应用范围 255
第三节 鼻内镜设备和手术器械 256
第四节 内镜鼻窦手术 258
第五节 内镜下鼻腔手术 260
第六节 鼻内镜手术并发症 261
第四篇 咽 科 学
章 咽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264
节 咽的应用解剖学 264
第二节 咽的生理学 269
第二章 咽的检查271
节 口咽检查 271
第二节 鼻咽检查 271
第三节 喉咽检查 272
第四节 咽部影像学检查 272
第三章 咽的症状学273
第四章 咽炎275
节 急性咽炎 275
第二节 慢性咽炎 276
第五章 扁桃体炎278
节 急性扁桃体炎 278
第二节 慢性扁桃体炎 280
第三节 扁桃体切除术 281
第六章 腺样体疾病284
节 急性腺样体炎 284
第二节 腺样体肥大 284
第七章 咽部脓肿286
节 扁桃体周脓肿 286
第二节 咽后脓肿 287
第三节 咽旁脓肿 288
第八章 咽神经性疾病和感觉异常290
节 运动性障碍 290
第二节 感觉性障碍 291
第九章 咽肿瘤294
节 良性肿瘤 294
第二节 恶性肿瘤 296
第十章 咽异物、咽灼伤、咽狭窄和闭锁301
节 咽异物 301
第二节 咽灼伤 301
第三节 咽狭窄及闭锁 302
第十一章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303
第五篇 喉 科 学
章 喉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308
节 喉的应用解剖学 308
第二节 喉的生理学 314
第二章 喉的检查315
节 喉的外部检查 315
第二节 间接喉镜检查 315
第三节 纤维喉镜和电子喉镜检查 316
第四节 直接喉镜与支撑喉镜检查 316
第五节 动态喉镜检查 318
第六节 喉的影像学检查 318
第七节 喉的其他检查法 318
第三章 喉的症状学319
节 声嘶 319
第二节 吸气性呼吸困难 319
第三节 喉喘鸣 320
第四节 喉痛 320
第五节 咯血 321
第六节 吞咽困难 321
第四章 喉的先天性疾病322
节 先天性喉蹼 322
第二节 先天性喉喘鸣 322
第五章 喉外伤324
节 闭合性喉外伤 324
第二节 开放性喉外伤 325
第三节 喉烫伤及烧灼伤 325
第四节 喉插管损伤 326
第六章 喉的急性炎症性疾病327
节 急性会厌炎 327
第二节 急性喉炎 328
第三节 小儿急性喉炎 329
第四节 小儿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 330
第七章 喉的慢性炎症性疾病332
节 慢性喉炎 332
第二节 声带小结 333
第三节 声带息肉 334
第四节 喉关节炎 335
第八章 喉的神经性疾病336
节 喉感觉神经性疾病 336
第二节 喉运动神经性疾病 337
第三节 喉痉挛 340
第九章 喉肿瘤342
节 喉良性肿瘤 342
第二节 喉恶性肿瘤 343
第十章 喉的其他疾病352
节 喉异物 352
第二节 喉水肿 352
第三节 喉囊肿 353
第四节 喉角化症及喉白斑病 354
第五节 喉淀粉样变 355
第六节 喉气管狭窄 356
第七节 反流性咽喉炎 357
第十一章 喉阻塞360
第十二章 气管插管术及气管切开术362
节 气管插管术 362
第二节 气管切开术 363
第三节 环甲膜切开术 366
第十三章 临床嗓音学和言语病理学367
节 发声障碍 367
第二节 言语障碍 371
第六篇 气管食管科学
章 气管、支气管及食管的应用解剖学和生理学374
节 气管、支气管的应用解剖学 374
第二节 食管的应用解剖学 376
第三节 气管、支气管生理学 377
第四节 食管生理学 378
第二章 气管、支气管及食管的内镜检查379
节 支气管镜检查 379
第二节 食管镜检查 384
第三章 气管、食管的症状学387
节 气管、支气管的症状学 387
第二节 食管的症状学 387
第四章 气管、支气管异物389
第五章 呼吸功能失常与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395
第六章 食管异物396
第七章 食管腐蚀伤398
第八章 颈段气管癌400
第九章 颈段食管癌401
第七篇 颈 科 学
章 颈部应用解剖学404
节 概述 404
第二节 颈部肌肉 405
第三节 颈筋膜及筋膜间隙 405
第四节 颈部血管 406
第五节 颈部神经 407
第六节 颈部淋巴结 408
第七节 甲状腺及甲状旁腺 408
第二章 颈部检查410
节 颈部一般检查 410
第二节 颈部影像学检查 411
第三节 颈部细胞学及病理学检查 414
第三章 颈部先天性疾病415
节 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管 415
第二节 鳃裂囊肿及瘘管 415
第三节 颈部囊状水瘤 416
第四章 颈部炎性疾病418
节 颈部急、慢性淋巴结炎 418
第二节 颈部淋巴结结核 418
第三节 颈部蜂窝织炎 419
第五章 颈部血管性疾病420
节 颈动脉体瘤 420
第二节 颈动静脉瘘 420
第六章 颈部创伤422
节 颈部闭合性创伤 422
第二节 颈部开放性创伤 424
第七章 颈部肿块及颈清扫术427
节 颈部肿块 427
第二节 甲状腺及甲状旁腺肿瘤 431
第三节 颈清扫术 438
第八章 头颈部缺损的修复与重建443
第八篇 耳鼻咽喉头颈部特殊性感染
章 耳鼻咽喉头颈部结核448
第二章 耳鼻咽喉头颈部梅毒450
第三章 艾滋病在耳鼻咽喉头颈部的表现451
第四章 耳鼻咽喉其他特殊炎症454
节 耳鼻咽喉白喉 454
第二节 耳鼻咽喉麻风 455
第三节 鼻硬结病 455
参考文献457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458
本书测试卷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作为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之一,自1979年第1版发行以来,至今已将满40年,若追溯到1965年和1973年分别出版的前两版教材,则分别有53年和45年历史。她汇集了我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界几代学术带头人的心血和智慧,为培养我国一大批专业人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是我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随着当代医学科学的进步不断发展壮大、创新前行的历史记载。
第9版修订再版是适应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迅速发展的需要,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合格的五年制本科毕业生为目的,结合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医学人才的需要,为加快构建以“5 3”为主体、以“3 2”为补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为培养高质量、高素质、高水平的卓越医学人才和高水平的临床医师奠定必要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基础为宗旨,在继续遵循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材注重反映本学科新进展和简而精的原则,充分体现“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特”(特定对象、特定要求、特定限制)和“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要求的同时,在维持第8版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不作重大改动的前提下,保留第8版编写的精华与优点,删减部分过繁、过时、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文字,增补体现本学科新进展及科学前沿的内容。第9版顺应学科名称的排序,按照“耳、鼻、咽、喉、气管食管、颈、特殊性炎症”的顺序调整了“篇”的排列。同时,考虑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解剖结构十分复杂,学生在教学大纲分配的非常有限的学时内对于大量的解剖学名词和结构描述难以理解和记忆,第9版按照实用为主、突出描述与理解主要功能和诊疗原则有帮助的重要结构的原则,适当精简了解剖学内容,更有利于展现关于耳鼻咽喉气管食管和颈部结构与功能联系的清晰的认知线条;同时适当增加第8版没有提及的、业界已普遍公认有效且大量使用的诊疗新技术、新方法。根据学界近几年已稳定开展的新技术和已达成共识的新观点,对第8版的三级提纲进行了适当调整。尤其是鉴于近几年国内外鼻科学界对鼻鼻窦炎的认识和对鼻腔、鼻窦炎症性疾病的分类已发生较大的变化,并已达成了基本的共识,“鼻科学”的章节和相应的内容有较大调整。第9版取消了第8版中“职业相关的耳鼻咽喉头颈部疾病”,将其中必须保留的内容编入各个相应的篇章中;取消第8版的附录“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用药物”;将第8版附页彩图中的大部分图片更换为高分辨率、高保真的彩色照片。
此次改版,保留和充实了与教材配套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临床指南》(第4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第2版)和数字资源的内容。根据第9版篇章结构的变化对这些配套教材进行了相应调整,并适当增删了内容,以便更好地为全体教师、学生、临床医师和其他有兴趣的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资料。
参与本轮教材修订的编写专家有部分调整。在此,衷心感谢参与前几版编写、因年龄或其他原因退出的专家,他们为此付出的心血和作出的贡献,是这一版教材能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修订完成的基础,我们借此机会,谨致以崇高的敬意!在本轮教材修订过程中,全体编写人员认真负责、通力合作,邱元正教授、黄东海副教授和其他联络员协助编者工作,同样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本书的编写还得到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医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教材编写是一项需要接受万人评价又难免留下遗憾的工作。虽然全体编写专家在每次修订时都不遗余力,但随着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迅速发展,随着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书中的内容很难与科技发展同步;加之我们的专业水平和多学科视野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恳请读者不吝指正。
孙虹 张罗
2018年5月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没有合格医疗人才,就没有全民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把培养好医药卫生人才作为重要基础工程。我们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十九大报告要求,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培养大批优秀的医药卫生人才。
着眼于面向2030年医学教育改革与健康中国建设,2017年7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召开了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之后,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这次改革聚焦健康中国战略,突出问题导向,系统谋划发展,医教协同推进,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核心,确定了“两更加、一基本”的改革目标,即:到2030年,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健全,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环境更加完善,医学人才队伍基本满足健康中国建设需要,绘就了今后一个时期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作出了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引领性的重大改革部署。
教材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的有效落实和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要培养高素质的优秀医药卫生人才,必须出版高质量、高水平的优秀精品教材。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医学教材编制工作,要求以教材建设为抓手,大力推动医学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具有中国特色的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经历了九轮传承、创新和发展。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共同推动下,以裘法祖、吴阶平、吴孟超、陈灏珠等院士为代表的我国几代著名院士、专家、医学家、教育家,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参与了本套教材的创建和每一轮教材的修订工作。教材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到精,不断丰富、完善与创新,逐步形成了课程门类齐全、学科系统优化、内容衔接合理、结构体系科学的立体化优秀精品教材格局,创建了中国特色医学教育教材建设模式,推动了我国高等医学本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医学教育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实际的中国特色医药学教材建设发展道路。
在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要求与背景下,我们启动了第九轮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的修订工作。教材修订过程中,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战略部署要求,更加突出医德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将医德教育贯穿于医学教育全过程,同时强调“多临床、早临床、反复临床”的理念,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临床医生。
我们高兴地看到,这套教材在编写宗旨上,不忘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初心,坚持质量*、立德树人;在编写内容上,牢牢把握医学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和新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力求创新;在编写形式上,聚力“互联网 ”医学教育的数字化创新发展,充分运用AR、VR、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传统纸质教材的基础上融合实操性更强的数字内容,推动传统课堂教学迈向数字教学与移动学习的新时代。为进一步加强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整套教材还配有相应的实践指导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践指导价值。
我们希望,这套教材的修订出版,能够进一步启发和指导高校不断深化医学教育改革,推进医教协同,为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服务人民群众健康乃至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2018年2月
王海波 (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耳鼻喉医院)
文卫平 (中山大学附属*医院)
冯 永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朱冬冬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刘 争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刘 鸣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刘世喜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孙 虹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李华伟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杨蓓蓓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吴 皓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邱元正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迟放鲁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张 华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张 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张革化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周慧芳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郑宏良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赵长青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姜学钧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倪 鑫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唐安洲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龚树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编写秘书
邱元正 (兼)
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教材自1978年*轮出版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几十年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领导和支持下,以裘法祖、吴阶平、吴孟超、陈灏珠等院士为代表的我国几代德高望重、有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有高度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的国内外著名院士、专家、医学家、教育家参与了本套教材的创建和每一轮教材的修订工作,使我国的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教材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到精,不断丰富、完善与创新,形成了课程门类齐全、学科系统优化、内容衔接合理、结构体系科学的由规划教材、配套教材、网络增值服务、数字出版等组成的立体化教材格局。这套教材为我国千百万医学生的培养和成才提供了根本保障,为我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高水平、高素质的合格医学人才,为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历史性巨大贡献,并通过教材的创新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推动了我国高等医学本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了我国医药学相关学科或领域的教材建设和教育发展,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医药学教育和卫生事业发展实际的具有中国特色医药学教材建设和发展的道路,创建了中国特色医药学教育教材建设模式。老一辈医学教育家和科学家们亲切地称这套教材是中国医学教育的“干细胞”教材。
本套第九轮教材修订启动之时,正是我国进一步深化医教协同之际,更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全方位深入推进之时。在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上,*总理亲自批示“人才是卫生与健康事业的*资源,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对于加强医学人才队伍建设、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并着重强调,要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奋力推动建设健康中国。
教材建设是事关未来的战略工程、基础工程,教材体现国家意志。人民卫生出版社紧紧抓住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历史发展机遇期,以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全面启动为契机,以规划教材创新建设,全面推进*规划教材建设工作,服务于医改和教改。第九轮教材的修订原则,是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努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构建发展以“5 3”模式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强化临床实践教学,切实落实好“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要求,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在全国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精神鼓舞下和老一辈医学家奉献精神的感召下,全国一大批临床教学、科研、医疗*线的中青年专家、学者、教授继承和发扬了老一辈的优秀传统,以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积极参与第九轮教材的修订和建设工作,紧密结合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和医药卫生行业人才的需求,借鉴国内外医学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成果,不断创新编写思路和编写模式,不断完善表达形式和内容,不断提升编写水平和质量,已逐渐将每一部教材打造成了学科精品教材,使第九轮全套教材更加成熟、完善和科学,从而构建了适合以“5 3”为主体的医学教育综合改革需要、满足卓越临床医师培养需求的教材体系和优化、系统、科学、经典的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
其修订和编写特点如下:
1.教材编写修订工作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领导和支持下,由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学组规划,临床医学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审定,院士专家把关,全国各医学院校知名专家教授编写,人民卫生出版社高质量出版。
2.教材编写修订工作是根据*培养目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行业要求、社会用人需求,在全国进行科学调研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和教材建设经验,充分研究论证本专业人才素质要求、学科体系构成、课程体系设计和教材体系规划后,科学进行的。
3.在教材修订工作中,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战略部署要求,贯穿教材编写全过程。全套教材在专业内容中渗透医学人文的温度与情怀,通过案例与病例融合基础与临床相关知识,通过总结和汲取前八轮教材的编写经验与成果,充分体现教材的科学性、权威性、代表性和适用性。
4.教材编写修订工作着力进行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和教材体系的建设创新——科学整合课程、淡化学科意识、实现整体优化、注重系统科学、保证点面结合。继续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编写原则,以确保教材质量。
5.为配合教学改革的需要,减轻学生负担,精炼文字压缩字数,注重提高内容质量。根据学科需要,继续沿用大16开国际开本、双色或彩色印刷,充分拓展侧边留白的笔记和展示功能,提升学生阅读的体验性与学习的便利性。
6.为满足教学资源的多样化,实现教材系列化、立体化建设,进一步丰富了理论教材中的数字资源内容与类型,创新在教材移动端融入AR、VR、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课堂学习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每种教材均配有2套模拟试卷,线上实时答题与判卷,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重点知识。同时,根据实际需求进一步优化了实验指导与习题集类配套教材的品种,方便老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
第九轮教材共有53种,均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套教材将于2018年6月出版发行,数字内容也将同步上线。*副部长林蕙青同志亲自为本套教材撰写序言,并对通过修订教材启发和指导高校不断深化医学教育改革、进一步推进医教协同,为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服务人民群众健康乃至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寄予厚望。希望全国广大院校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多提供宝贵意见,反馈使用信息,以逐步修改和完善教材内容,提高教材质量,为第十轮教材的修订工作建言献策。
序号书名版次主编副主编
1.医用高等数学 第7版 秦 侠 吕 丹 李 林 王桂杰 刘春扬
2.医学物理学 第9版 王 磊 冀 敏 李晓春 吴 杰
3.基础化学 第9版 李雪华 陈朝军 尚京川 刘 君 籍雪平
4.有机化学 第9版 陆 阳 罗美明 李柱来 李发胜
5.医学生物学 第9版 傅松滨 杨保胜 邱广蓉
6.系统解剖学 第9版 丁文龙 刘学政 孙晋浩 李洪鹏 欧阳宏伟 阿地力江•伊明
7.局部解剖学 第9版 崔慧先 李瑞锡 张绍祥 钱亦华 张雅芳 张卫光
8.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9版 李继承 曾园山周 莉 周国民 邵淑娟
9.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第9版 周春燕 药立波 方定志 汤其群 高国全 吕社民
10.生理学 第9版 王庭槐 罗自强 沈霖霖 管又飞 武宇明
11.医学微生物学 第9版 李 凡 徐志凯 黄 敏 郭晓奎 彭宜红
12.人体寄生虫学 第9版 诸欣平 苏 川 吴忠道 李朝品 刘文琪 程彦斌
13.医学免疫学 第7版 曹雪涛 姚 智 熊思东 司传平 于益芝
14.病理学 第9版 步 宏 李一雷 来茂德 王娅兰 王国平 陶仪声
15.病理生理学 第9版 王建枝 钱睿哲 吴立玲 孙连坤 李文斌 姜志胜
16.药理学 第9版 杨宝峰 陈建国 臧伟进 魏敏杰
17.医学心理学 第7版 姚树桥 杨艳杰 潘 芳 汤艳清 张 宁
18.法医学 第7版王保捷 侯一平 丛 斌 沈忆文 陈 腾
19.诊断学 第9版 万学红 卢雪峰 刘成玉 胡申江 杨 炯 周汉建
20.医学影像学 第8版 徐 克 龚启勇 韩 萍 于春水 王 滨 文 戈 高剑波 王绍武
21.内科学 第9版 葛均波 徐永健 王 辰 唐承薇 周 晋 肖海鹏 王建安 曾小峰
22.外科学 第9版 陈孝平 汪建平 赵继宗 秦新裕 刘玉村 张英泽 孙颖浩 李宗芳
23.妇产科学 第9版 谢 幸 孔北华 段 涛 林仲秋 狄 文 马 丁 曹云霞 漆洪波
24.儿科学 第9版 王卫平 孙 锟 常立文 申昆玲 李 秋 杜立中 母得志
25.神经病学 第8版 贾建平 陈生弟 崔丽英 王 伟 谢 鹏 罗本燕 楚 兰
26.精神病学 第8版 郝 伟 陆 林 李 涛 刘金同 赵旭东 王高华
27.传染病学 第9版 李兰娟 任 红 高志良 宁 琴 李用国
28.眼科学 第9版 杨培增 范先群 孙兴怀 刘奕志 赵桂秋 原慧萍
29.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第9版 孙 虹 张 罗 迟放鲁 刘 争 刘世喜 文卫平
30.口腔科学 第9版 张志愿 周学东 郭传 程 斌
31.皮肤性病学 第9版 张学军 郑 捷 陆洪光 高兴华 何 黎 崔 勇
32.核医学 第9版 王荣福 安 锐 李亚明 李 林 田 梅 石洪成
33.流行病学 第9版 沈洪兵 齐秀英 叶冬青 许能锋 赵亚双
34.卫生学 第9版 朱启星 牛 侨 吴小南 张正东 姚应水
35.预防医学 第7版 傅 华 段广才 黄国伟 王培玉 洪 峰
36.中医学 第9版 陈金水 范 恒 徐 巍 金 红 李 锋
37.医学计算机应用 第6版 袁同山 阳小华 卜宪庚 张筠莉 时松和 娄 岩
38.体育 第6版 裴海泓 程 鹏 孙 晓
39.医学细胞生物学 第6版 陈誉华 陈志南 刘 佳 范礼斌 朱海英
40.医学遗传学 第7版 左伋 顾鸣敏 张咸宁 韩 骅
41.临床药理学 第6版 李 俊 刘克辛 袁 洪 杜智敏 闫素英
42.医学统计学 第7版 李 康 贺 佳 杨土保 马 骏 王 彤
43.医学伦理学 第5版 王明旭 赵明杰 边 林 曹永福
44.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 第5版 刘续宝 孙业桓 时景璞 王小钦 徐佩茹
45.康复医学 第6版 黄晓琳 燕铁斌 王宁华 岳寿伟 吴 毅 敖丽娟
46.医学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第5版 郭继军 马 路 张 帆 胡德华 韩玲革
47.卫生法 第5版 汪建荣 田 侃 王安富
48.医学导论 第5版 马建辉 闻德亮 曹德品 董 健 郭永松
49.全科医学概论 第5版 于晓松 路孝琴 胡传来 江孙芳 王永晨 王 敏
50.麻醉学 第4版 李文志 姚尚龙 郭曲练 邓小明 喻 田
51.急诊与灾难医学 第3版 沈 洪 刘中民 周荣斌 于凯江 陈玉国
52.医患沟通 第2版 王锦帆 尹 梅 唐宏宇 陈卫昌 康德智 张瑞宏
53.肿瘤学概论 第2版 赫 捷 张清媛 李 薇 周云峰 王伟林 刘云鹏 赵新汉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