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7546255
这是**部以“车辙印连起长征路”的著作,书中给出了详尽的重走中央红军暨红一方面军长征路行驶路线,使重走长征路有了具体可行的操作性;作者以自驾重走的亲身经历〔重走起点为“长征零公里”福建长汀南山镇钟屋村(中复村),重走终点是陕西吴起镇,其间经过了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云南、甘肃、宁夏、陕西共12个省/市/自治区,行程二万余里〕,写下了开篇和寻访长征地137站、200余处长征遗迹/遗址/旧址所在地的详实记载,再现了中央红军暨红一方面军的长征历程。书中列举了不少*手资料,挖掘鲜为人知的细节和故事,使本书更富史料价值。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不仅走过了中央红军暨红一方面军的长征历程,而且还先后走过了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的长征历程,即首次完成了重走四支红军队伍长征路全程的创举,并先后出版为《重走长征路》全套5本书,本书为此套书之一。
本书以中央红军暨红一方面军的长征路线为基准展开撰写,通过作者自驾,解决了“怎么走,走多远,到哪里,看什么(感受到什么)”这些重走长征路中*实际的问题。
本书创新性地给出了详尽的重走长征路的具体路线、路程(距离)、到达地点与所见长征遗迹遗址、旧址现址及纪念馆、展览馆、陈列馆等。按照行驶路线,即可一站一站、一个一个地点到达红军长征经过的众多地点。通过这些一站一站、一个一个地点间的行驶,停下来寻访、参观,回顾历史,不仅可以连起红军在长征期间的历程,还可以感受昔日先辈们的艰难困苦和长征的辉煌。
本书重点记叙了中央红军暨红一方面军长征途中重要的战斗地、宿营地、会议地、会师地以及渡口、雪山、草地等。
从书中可以品出长征路上的路线转折及其历史背景;可以回顾长征路上的战役、战果;可以看到长征路上的雪山在哪里,长征路上的草地在哪里等等。
书中记载了许多鲜有人去的地点,如《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发布地福建永安市石峰村(石丰村);“博古交权”的“鸡鸣三省”(川、黔、滇)地;“四渡赤水”期间土城战斗(青杠坡战斗)*的指挥位置大埂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星夜北上的会议地四川若尔盖县牙弄村,等等。
本书结构合理,语言简练,细节曲折生动,配图丰富,在较好地汇集长征史实的同时,反映出今日长征路,有较强的可读性。
这是一本相当完整记录今日长征路并能指引读者重走长征路的书,也是一部历经80年的长征沿途的近况的完整的普查,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尤其是红军后代的重走长征路更是难得。对今后的研究具有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对当今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教材。
目录
今日头条中的道客巴巴评论说:“单车、独驾、无后援”走长征路——即一辆车、一个驾驶员、没有行程支持,预先接应安排。*初听到这个大胆的想法没人会相信。但是,当一本26万字的《重走父亲长征路的计划书》放在人们面前的时候,很多人震惊了。
福建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原名钟屋村)是中央红军“长征零公里处”所在地,即红一方面军九军团长征出发地,也被称为“红军长征村”,“迈出中央红军长征步”的地点。
《中共党史大事年表》记载:中央红军“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于都等出发,向红二、六军团所在地的湘西进军,开始长征”。1934年8月30日中央局宣传部《关于拥护红军北上抗日先锋队的报告大纲》写道:“红军北上抗日先锋队于7月15日出发,途经永安、大田、尤溪、水口、白沙、福州……”据《今日长征路图集》一书,北上抗日先遣队的途经路线属于长征线路之一。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记述长征是“从福建的远的地方(长汀县钟屋村)开始,一直到遥远的陕西北道路的尽头(吴旗县吴起镇)为止”。
不到“红军长征村”中复村,就没有到长征路程远的起点、4支红军队伍长征路线的地理东端点。我们重走中央红军长征路,一定要从中复村开始!中复村,是我们重走中央红军长征路的站。我们从北京出发,先到江西瑞金,再从江西瑞金到福建长汀中复村。
:(中括号内是公路编号,两地之间的数字是大约行驶的km数。)
瑞金[G206国道]向东北(经过叶坪)约3km→从“瑞金东入口”上[G76厦蓉高速路]往“厦门”方向51km→从“河田出口”下高速路3km→右转上[G319国道]17km→中复村。
前往中复村途中,注意看公路边的路标指示“中复村”(图1)。
进入中复村没有路标、指示牌指引,“长征零公里处”的位置是我们向村民打听到的。
观寿公祠——沿中复村主街道大约中部右转,进入一个不起眼的小街,就能看见街道尽头的陈列馆。
行驶到观寿公祠(图2),祠堂前是一条水泥路。
这条水泥路连着村里两层楼的陈列馆,陈列馆前可以停车。陈列馆的横匾题写“长征从这里开始”。
“长征零公里处”石碑就在观寿公祠前、水泥路的路边。石碑上镌刻的红色字是“红九军团长征二万五千里 零公里处”。(图3)
红九军团是长征中走得远的军团。
我们的车就在“长征零公里处”石碑旁拍照,表明我们重走中央红军长征路是从这里开始的!
在此,我们先说明,1934年9月—10月中央红军开始实施战略转移时,并没有使用“长征”这个词,而是到了1935年1月在四川礼州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才出现了“万里长征”字样。这篇六言的布告出自陆定一之手,以红军总司令朱德的名义颁布(图4)。
福建长汀南山镇中复村原名钟屋村、中屋村,1929年红军攻占长汀城,改村名为红屋村。
中复村与长征有关的重大事件主要有两件——一件是红一方面军九军团从这里出发开始长征;另一件是红一方面军九军团、红一军团和二十四师共2万多人在村旁的松毛岭进行的保卫战。
因为红军在“松毛岭保卫战”中失利,中央苏区东大门失守,才开始了战略大转移,所以,“松毛岭保卫战”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前导之一。
我们看到的村外郁郁葱葱的山岭就是松毛岭,山势寻常,并非易守难攻,红军无优势兵力和火力,难以坚守(图5)。
松毛岭保卫战(国民党方面称为“朋口战役”)发生在第五次反“围剿”后的1934年8月,国民党以50万兵力重点进攻中央苏区,国民党东路军总司令蒋鼎文辖李玉堂第三师、李延年第九师、李默庵第十师、宋希濂第三十六师、陈明仁第八十师、刘戡第八十三师、洪士奇炮兵第五团等共10余万兵力,向中央苏区东线的大门松毛岭逼近。“保卫松毛岭就是保卫汀州、保卫瑞金!”为保卫中央苏区东大门,红九军团、红一军团和红二十四师2万多人集结在松毛岭西南面的钟屋村一带,司令部就设在村中的观寿公祠。9月23日,敌人向松毛岭发起猛攻,数小时内发射了123公厘(毫米)榴弹炮、130公厘山炮及82公厘迫击炮共几千发炮弹,并且出动飞机轮番轰炸。红九军团、红二十四师近万人的长汀地方武装据守山上工事与敌激战。为配合红军作战,在“一切为着前线的胜利”口号召唤下,当地“地方无闲人,户户无门板”,老百姓几乎全体出动,和红军一起修工事、挖战壕,或参战,或抬伤员、运物资,或送茶水饭菜。
经过七天七夜的血战,守卫松毛岭的红军终因势单力薄,于9月29日奉中革军委命令撤出战斗,松毛岭一线遂告失守。红军和地方武装牺牲1万多人,负责断后的红二十四师后只剩下1人(山涧水几天几夜都是被鲜血染红的,许多树上挂着残臂断腿。战斗结束半个多月后,松毛岭上空血腥不减,绿蝇如云,吸附在松针上的绿蝇将碗口粗的松枝都压折了。当地的群众有两年多都不敢上山砍柴耕作)。据《长汀县志》记载:“是役双方死亡枕藉,尸遍山野,战事之剧,空前未有。”
松毛岭保卫战为中央红军实施战略大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新中国成立后,在松毛岭竖立了“松毛岭战斗烈士纪念碑”,时任红四团政委的杨成武为烈士纪念碑题写了碑文。
在中复村的观寿公祠里展示了松毛岭保卫战示意图(图6)。
图示中,国民党军分为五路进攻:路从文坊(温坊)进攻松毛岭正面;第二路从八钱亭进攻金华山和760高地;第三路从上莒溪水进攻白叶洋(白叶杨)和七岭高地;第四路从八仙岩进攻刘坑口;第五路从官畲进攻寨背山高地。红军的松毛岭战斗指挥所设在钟屋村的观寿公祠,红屋区苏维埃政府和红军的战地医院也设在钟屋村。
1934年9月28日,红军奉中革军委命令撤出战斗。9月30日上午,红九军团在钟屋村观寿公祠门前大草坪上,召开告别群众大会,村赤卫模范连、少先队及群众2000多人和红九军团部分指战员参加了大会。红屋区苏维埃政府主席蔡信书主持会议,红九军团参谋长郭天民向到会群众作告别讲话。会上,红九军团当场向钟屋村赤卫模范连、少先队发枪300余支以及子弹。当天下午3时,红九军团兵分两路,开始战略大转移,即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其中第九团与军团直属队为一路,从钟屋村出发,经河田前往汀州城;第七、八两团因重新参战,推迟一天出发成为一路,仍由钟屋村经河田到汀州城。当红九军团离开钟屋村时,红屋区赤卫模范连、少先队也跟着部队一起转移,后来全部加入红九军团进行长征。全村男女老少向涂坊、河田、濯田、四都等地疏散。
10月21日,国民党军队进占钟屋村时,村里早已坚壁清野,十室九空,变成了无人村。国民党重新占领这个村庄,把村名改为中复村,就是中央军光复该村的意思(希望还是恢复钟屋村、红屋村的村名更好)。
村中有松毛岭阻击战指挥部旧址(观寿公祠)、红军征兵处旧址(接龙桥)、红军二十四师师部旧址、红军战地医院旧址、红屋区苏维埃政府旧址(水角哩九厅十八井)和抗日宣传漫画群遗址(抗日部队国民党十九路军所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