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0开纸 张: 宣纸包 装: 线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0274006
★享有“楷书之极则”的美誉,被历代书家奉为“欧体”的典范之作。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盛赞:“清和秀健,古今一人。”
★清代藏书名家杨绍和旧藏北宋拓本,江恂题签,并有江恂、梁巘题跋,藏印累累,国图珍藏善拓。
★善拓影印,工艺精湛,品质上乘,便于收藏和临摹。
“天下*楷书”《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七十六岁时的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所推崇。此本为杨绍和旧藏北宋拓本,现藏于国家图书馆。
“九成宫”原名“仁寿宫”,建于隋文帝时。此碑由魏征撰文,欧阳询正书。碑文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水质甘美之涌泉并命名“醴泉”之事。碑在陕西省麟游县,贞观六年(632年)四月十六日刻石,碑文二十四行,行四十九字,额阳文篆书六字。原碑残损严重,传世多为宋拓本。
此本为北宋拓本之精品,“重译”之“重”字未损。割裱本,一册,十三开,墨芯高三十三厘米,宽十六·五厘米。杨绍和旧藏,江恂题签,有江恂、梁巘题跋。钤“梁闻山收藏印”“杨绍和审定”“东郡杨绍和观”“宜子孙”“于九”“蔗畦”“梁巘私印”“干研主人”“闻山父”等印章。
此碑书法结构严谨,法度森严,圆润中见秀劲,平稳处见险峻,充分体现了欧体书法的特点,是学书者必临之楷模。梁巘在《评书帖》中说:“人不能到而我到之,其力险;人不敢放而我放之,其笔险。欧书凡险笔必力破余地,而又通体严谨。安顿照应,不偏不支,故其险也,劲而稳。”
【前言】
初唐书法继承隋南北书风融合之余绪,“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理于古意之外,陶铸万象,隐括众长”。但由于书家自身禀赋性情各有差异,初唐诸家,虞世南、褚遂良多二王南朝遗意,欧阳询则更近北朝书风。
欧阳询,字信本,生于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卒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出身世家望族,其父因犯谋反罪被杀,欧阳询本在株连之列,其父故友尚书令江总徇私隐匿,他才得以幸免。相传欧阳询相貌丑陋,但聪颖过人,勤奋好学,终有所成。欧阳询一生经陈、隋、唐三朝,历久磨难,入唐后,仕途平坦,深得高祖和太宗器重,贞观时选作弘文馆学士,迁太子率更令,官至银青光禄大夫,后封渤海县开国男。
相传欧阳询年轻时曾见索靖所书碑于路旁,始觉其平庸,但念索靖一代书家,其书定有特色,于是伫立碑前,反复揣摩长达三日三夜,终于发现其中精深绝妙之处,此后书法日趋完美,终至化境。这毕竟是传说,也能说明欧阳询在用笔上所下功夫至深,没有量的积累,怎能有质的飞跃,事实上,《宣和书谱》载“江总行草为时独步,以词翰兼妙得名”,其时南朝书风,流媚婉丽,欧阳询幼承江总教训,年轻时受梁、陈二王一系书风的影响还是非常明显的,这在他入唐不久所书《房彦谦碑》中表现突出。后复师北齐刘珉,笔力瘦挺,方严古朴。唐初书坛,太宗独尊羲之,欧阳询生活于崇王风气极浓的时代环境之中,书风又为之一变,汲诸家之长,融会贯通,既有北碑险峻的风骨,又有王书婉媚之气韵。终于自成一家,独步当代。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体楷书代表作。“九成宫”原名“仁寿宫”,建于隋文帝时。此碑由魏征撰文,碑文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水质甘美之涌泉并命名“醴泉”之事。碑在陕西省麟游县,贞观六年(632)四月十六日刻石,碑文二十四行,行四十九字,额阳文篆书六字。
原石年久风化,加之椎拓过多,断损严重,并经后人挖凿,以致笔画枯瘦,锋芒全失,不是欧书本来面目。传世宋拓尚多,以故宫博物院所藏明驸马李琪旧藏北宋拓本为。国家图书馆藏本亦为北宋拓本,“重译”之“重”字未损。割裱本,一册,十三开,墨芯高三十三厘米,宽十六·五厘米。杨绍和旧藏,江恂题签,有江恂、梁巘题跋。钤“梁闻山收藏印”“杨绍和审定”“东郡杨绍和观”“宜子孙”“于九”“蔗畦”“梁巘私印”“干研主人”“闻山父”等印章。
此碑乃欧阳询七十六岁时的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所推崇,是欧书的典范之作。欧书用笔非常灵活,沉厚道浑中还有纤秀润洁的姿媚。欧字的用笔特征,在《九成宫》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例如:横画多稍向右上取势,劲健挺拔,与褚、颜的平和雍容不同;竖画多劲挺,粗细变化微妙,撇捺劲健沉着,生动灵活;钩画取法于隶,竖钩意态饱满,出锋较短,力蓄其中;竖弯钩多用转法,收笔处如隶钩状,向右上角徐缓挑出;点的写法变化多端,笔墨丰润,三点水的写法特殊,首点向左下方作斜撇,第二点上钝下锐作直撇,收笔不回锋,顺势直下,气韵连贯,一气呵成;转折处方劲浑厚,骨架坚实。所以包世臣说欧字,“指法沉实”,力贯毫端,八方充满,更无假于外力。“险峻”二字是足以概括欧字的整体风貌的。
上述特征,均可发现欧阳询在字形空间的开拓上所独具的匠心。梁巘说得好:“人不能到而我到之,其力险;人不敢放而我放之,其笔险。欧书凡险笔必力破余地,而又通体严谨。安顿照应,不偏不支,故其险也,劲而稳。”
欧阳询的书法论著,传有《三十六法》《八诀》《传授诀》《用笔论》等篇。其中《三十六法》是论述字体结构的。因篇中有“高宗笔法”“东坡先生”“学欧书者”等语,当为后世伪托,非本人亲撰。(卢芳玉)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