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422259
心灵胜过一切。
如果你有内在的平和,那么无论发生什么,你都会安然。
生命可以很艰难,但它不需要孤独。
给所有身处关系之中,对探索关系、提升关系质量感兴趣的人。
愿你心生喜悦并有所收获。
人类的心灵恰如一座冰山,小小的一角显露在外,庞大的部分却隐藏在未知的神秘中。呈现出来的痛苦,无论愤怒、委屈、恐惧抑或是悲伤,或许你从来都不曾知道,它们背后隐藏的真正原因
在成年人的故事背后,一般都潜伏着一个受伤的小孩,童年时在和父母的关系中体验到的情感受挫和理想破灭,会在负性移情中重建,创伤是留在心底的抛弃或背叛,是曾经被拒绝或压抑的冲动的延伸
这样的情景常常发生:当伴侣中的一方千方百计地“求关注”,想与对方沟通时,对方却“看不见”,他的目光直接越过了伴侣,人还在,但思想已经抽离。这往往会刺激“求关注”的一方情绪更加激昂,甚至歇斯底里,而“看不见”的一方则更加冷酷无情地回避??在亲密关系中,如果一个人从不反省困扰自己的真实冲突,就总是会被无意识的恐惧、伤害、失望击中。
拥抱你内心那个脆弱受伤的小孩,聆听他,安抚他,对自己的每一部分给予温柔的关心……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隐藏的冰山
陪伴导游
早年恐惧
投射恐惧
第2章
内心的小孩
受虐待的孩子
暴力和枪支
时间问题
背景知识
对伴侣们的一个打击
揭示性材料
第3章
其中一个“我”—次人格的防御机制
做好结束的准备
需要去保护
消极遗产
并非井然有序
打破信任
仁慈的暴君
基本构成
被迫酗酒
第4章
亲密关系中的恐惧与不安全感
情感不可获
互补的对立面
微妙的蓄意破坏
远离焦虑
恐惧无处不在
第5章
疾病的困扰
事实的真相
酒精和抑郁症
左翼青年
当悲剧敲响警钟
其他方式
达成妥协
第6章
会遗传的有害信念
父亲与儿子
依恋类型
女人的屈从角色
第7章
妥协回避、权宜之计的代价
共谋是不诚实的
不健康的四人小组
第8章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
所有关系的背后,根源溯源,都是人与自身的关系。经由不同的机制,投射也罢,移情也罢,总之是把自己放到了他人的身上,从而把和自己的关系变成了和他人的关系,然后通过和他人的关系来处理和自己的关系。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复杂深奥的道理,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淋漓尽致地呈现了早年生活中的经历、潜意识的力量在我们当下的关系中所起的作用。相信这本书会令所有身处关系之中,对探索关系、提升关系质量感兴趣的人,心生喜悦并有所收获。
樊富珉
清华大学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团体心理咨询*专家,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
本书中罗西对不同治疗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方式令人印象深刻,多年的治疗经验在此闪耀出光辉。
迈克尔?雅各布斯
心理动力学疗法创始人之一,著有Presenting Past
罗西?史密斯投入大量精力与热忱开展了很多夫妻工作坊,她丰富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富有创见的洞察力,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指南。
彼得?霍金斯教授
心理治疗师
我们都希望与他人的关系变得更美好,罗西提供了一个富于洞察力的有意义的旅程。
大卫?汉密尔顿
英国南肯特大学咨询系
内 在 小 孩
每个人小的时候大致都经历过一些创伤,没有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是完美的。
这些创伤来源不一,可能是被拒绝、活力能量受压抑、麻木不仁、缺乏温暖、紧张、受虐、被比较、被苛责、被批判……
这些创伤中的挫折,是不被支持做原来的自己,而被制约成为别人(父母、老师、整个社会)所期望和要求的人。
带着这些制约,我们的纯真、美好、爱心、信任开始瓦解,不复存在—
纯真变成多虑
信任变成不信任
自然流露变成精神崩溃和自我怀疑
热忱变成担忧
生机盎然变成沮丧和缺乏活力
抒怀变成催促
自然地主张权利变成好战或无法保护自己……
这些清单列不完,而我们就在这些过程中受伤了。内在受伤的脆弱情感层,形成了一个脆弱受伤的小孩,无法长大……
推荐序一
对生存来说,任何关系都必不可少
我们早已扩大了笛卡尔对个人存在,即“我思故我在”的定义,但当我阅读罗西的书时,却不由自主地想起这个定义。我想从个人的理解出发,以“相关”代替“思考”来形容她的主题,尽管我不喜欢这个短语:“与我有关,故我在。”(Irelate, therefore Iam)虽然开始听着觉得很别扭,但我还是愿意继续这么使用。孤独的、精神分裂的人看上去是无法与其他人建立联系的,但他们清楚地存在自我意识和个人存在感(personalexistence),这样的个体依然与自己或其他非人客体是有联系的,即使这种联系很窄。对生存来说任何关系都是必不可少的。
相关性(relatedness)是关键因素。我和你们(读者)之间也需要相关性。虽然关系治疗显然是本书的主题,但“相关”本身比“关系”(relationship)更为宽泛。作者通过这本书清楚地说明了相关以及关系。她论证了我们目前的态度、愿望、恐惧和行为中有多少是由不可知的历史经验控制的。当下的情景并不是新的,而是我们经历过的事情的重复发生,无意识要对这种情景做出反应,这就是弗洛伊德的“被压抑的回归”,或是温尼科特的精准观察,即恐惧崩溃并不是一种新的体验,通常在很久前就体验过。“根据我的经验,有那样的时刻,病人需要被告知,那种崩溃—他害怕自己的生活被毁掉的恐惧已经发生了,这是事实,以一种隐藏的方式发生在潜意识中。”
罗西融合了不同的治疗理论且应用于实践,给人们留了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她可以采用各种途径来对潜藏的事情进行阐述、修通以及工作。一名综合型医生或治疗师如何才能轻松融合两种治疗方法,罗西无疑是一个极好的例子。找到许多不同角度的文献实属难得,这不是折中主义,而是在她书中看到了严谨的思想融合、微妙的见解,以及与主题有关的工作。罗西不同寻常的写作风格在于她会采访一些没有公开个人故事和经历的人,她采访的原话与援引资料的数量不相上下。书中对于普通人和专业咨询师的融合令人耳目一新,也与她的主题密切相关。
罗西运用这种方式,突出不同部分的相关性。充分重视与他人的融合是重要的,但尽可能将我们自身不同方面进行联结同样重要,这称为次人格(subpersonalities)或内在客体(internalobject),或任何令你感到习惯的称呼。罗西在书中重点强调这种在我们内心世界不同部分之间建立关系的必要性。此外,罗西也论述了内部关系与外部关系的相关性,见第4章。接着,她特别提到了亚斯伯格综合征(AspergerSyndrom)以及这种病症如何影响到夫妻关系,这也是这种类型的书的一个独特特点。在接下来的章节中,罗西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即对前一代人和后一代人来说,代际间的内在关联要大于外在表现。相关性存在于一切之中,这需要治疗师多角度多层面地体会和感悟。
毋庸置疑,治疗师和来访者间的关系是心理治疗行业的核心。罗西作为一名治疗师,其经验从她所掌握的案例中就可以感觉得出,更为显而易见的是,从她的干预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她与来访者建立关系的能力。关系随处可见,我们需要对相关性有所思考。在思考个体同一性(personalidentity)的问题时,笛卡尔脑中或许还没有整体构想,不过思考本身也是一种相关。第7章讲述了思考和挑战先前假设的重要性。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著作。
同样,我也没有忘记“相关”作为动词可以表示讲故事。作为一名作家,罗西讲述的故事精彩纷呈,读者读起来欲罢不能。这本书使我想起了许多事情,那些我已经知道但却没有投入足够重视的事情,同时也促使我反思,这本书不仅可供初学的治疗师和经验丰富的专业治疗师学习,也可以是来访者和有兴趣的大众人群的手边书。
这本书的显著特点需要进一步探究,只有不拘泥于其中的一个部分,才能了解关系整体如何运行。关系相互连接,呈现出交织的网状结构,这方面在八个章节中会有讨论。我曾形容这像是翻花绳—我们儿时玩的编绳游戏。翻花绳在创造性张力中保持着不同的样式,一旦绳子有丁点儿松懈,整个形状就会散架。潜意识的影响、次人格、亲子关系的遗产、思考模式、情绪回应、历史和家族传说,所有这些甚至更多的事物可以弥补我们之间的联结方式,实际上,网络中的每根绳子都彼此相互影响。
迈克尔?雅各布斯
心理动力学疗法创始人之一
推荐序二
所有关系的根源,是人与自身的关系
我从事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教学、研究与临床实践已经二十多年了,在这些年中,我深信团体动力是团体的灵魂,如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团体动力,那就是团体中各种关系的集合,包括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团体,个体与团体领导者之间的互动,这些关系彼此交织,错综复杂,塑造了不同的团体生命,宛若不同的化学成分发生不同的化学反应,创造出不同的产物。
团体动力极其复杂,而其本质是关系,所有这些关系追根溯源还是人与自身的关系,遵循系统观的团体心理学家认为人自身就是一个系统,就是一个团体。人与自身的关系经由不同的机制,投射也罢,移情也罢,投射性认同也罢,总之是把自己放到了他人的身上,从而把和自身的关系变成了和他人的关系,然后通过和他人的关系来处理和自身的关系。这也是团体治疗优于个体治疗的优势之一,团体中有更多的刺激点,引发出不同层面的自己。
团体中错综复杂的关系不仅是个人内部关系的外化,而且是个体生命中经历的个团体,也就是家庭的外化,有觉察力的个体会在团体中找到自己熟悉的家庭的影子,进而有机会重新认识早年家庭对今天的自己带来的影响。
当我的博士生鲁小华对我说想翻译本书的时候,我建议她先了解一下书中所提的“关系”是怎样的概念。当她告诉我了解的结果之后,我非常支持她翻译这本书,并让我们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实验室的其他研究生也参与进来。因为我知道,这本书的内容将对我们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很大帮助,进而对理解团体中的各种关系有所助益。因为书中的内容,正是以上我在团体中思考内容的理论基础。
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复杂深奥的道理,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淋漓尽致地呈现了各个人物早年生活中的经历、潜意识的力量,以及能力在当下的关系中所起的作用。
我很高兴这本书即将与读者见面,也为我优秀的学生在翻译过程中的彼此配合、用心投入、倾力合作深感欣慰。相信这本书会令所有身处关系之中,对探索关系、提升关系质量感兴趣的人,心生喜悦,并有所收获。
樊富珉
2013年2月23日
于清华大学伟清楼503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