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8658537
一代棋圣吴清源对自己一生经历与人生境界的总结;从传统经典中领悟“中的精神”,在棋盘上与现实中寻求平衡*的一点;著名学者陈平原,围棋名家林海峰、王立诚、芮乃伟作序推荐
1著名学者陈平原,围棋名家林海峰、王立诚、芮乃伟作序推荐。
2经济学家梁小民:中国的企业家成功者很多,但我总觉得在他们身上缺了点什么。读完《中的精神》,我悟出,许多成功企业家身上缺的正是吴清源先生这种人生态度。
3作者吴清源不仅得到了秀哉名人、桥本宇太郎、木谷实等专业棋手的肯定,也深受金庸、杨振宁、川端康成等非专业人士所推崇。周恩来总理曾对中国棋院前院长陈祖德说:“到了日本,要亲自登门拜访吴清源。”
4此书为一代棋圣吴清源在耄耋之年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对其一生经历、围棋生涯、婚姻信仰、人生境界乃至交游人物都有阐述,是了解吴清源的极佳选择。
5 本书中,作者不仅阐述了自身经历,更讲到了作者从传统文化中寻到的、支撑自己的精神动力与境界追求,讲到了这种高妙的境界对自己棋艺的提高,给自己人生带来的平和中正、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
围棋作为琴棋书画之一,是文人雅士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必不可少的技艺。又因为它是四门技艺中*胜负分明的,所以古人说,善棋者筹谋睿智。随着时代的发展,围棋实用的这一面不断扩大。由于围棋既需要部署全局,又要从细节入手,重视每个棋子的作用,与企业管理有极高的相似性。在今天,甚至有了“做企业就像是下围棋”的说法。许多企业家本身也是围棋迷,从围棋中寻求布局谋篇、排兵布阵的管理经营之法。
不过,在传统文化中,技与道本身是相辅相成的。不追求技艺本身,道就没有基础;不研究本源的道,技艺就会被限制在某个层面无法提升。围棋不仅需要单纯的技巧,也需要上升到一定高度的“道”的指引。
一代棋圣吴清源不仅棋艺高超,棋道也高人一筹,是技与道统一于一身的典范。
吴清源出身于书香世家,虚岁5岁就开始学习四书五经,成为专业棋手后仍每天研读中国古籍。他从传统经典中汲取精神力量与中和观念,将之运用到围棋之中,击败了当时所有一流高手,并让对手再无资格与之公平对局。这不仅由于他棋艺高超,更由于他的围棋理念与人生境界。吴清源曾说:“一流棋士之间棋力之差是微不足道的。胜负的关键取决于精神上的修养如何。”
所以吴清源被称为“昭和棋圣”,不仅得到了秀哉名人、桥本宇太郎、木谷实等专业棋手的肯定,也被金庸、杨振宁、川端康成等非专业人士所推崇。金庸曾说:“在两千年的中日围棋史上,恐怕没有第二位棋士足与吴清源先生并肩。这不但由于他的天才,更由于他将这门以争胜负为*目标的艺术,提高到了极高的人生境界。”
《中的精神:吴清源自传》是吴清源对自己一生经历与人生境界的总结。他在书中回顾了自己的家世、婚姻、亲友等人生经历,讲述了自己战绩辉煌的围棋生涯,更阐明了自己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无论是想提升自己的技艺,还是想探寻更高的人生境界,抑或探寻二者之间的关系,都可以读读此书。
《中的精神:吴清源自传》是一代棋圣吴清源对自己一生经历与人生境界的总结。
吴清源(1914—2014),7岁学围棋,14岁东渡日本。19岁与木谷实共同创造“新布局”,掀起棋界革命。自1939年开始被视为“悬崖上的决斗”的“升降十番棋”,击败了日本当时所有一流棋手,无人能敌,被称为“昭和棋圣”。弟子林海峰为*年轻的“名人”称号获得者;弟子芮乃伟曾横扫世界女子棋坛,为女棋手人。
在本书中,吴清源回顾了自己的家世、婚姻、亲友等人生经历,讲述了自己战绩辉煌的围棋生涯,也阐明了自己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吴清源出身书香世家,从小接受传统经典的教育,长大后仍每天研读中国古籍。他认为:传统文化中,中和是得到提倡的一个理念,是阴阳思想的境界。“中”这个字,是中央有一根棒子穿出的形状,棒子将其分割为左右两个部分,表示着阴和阳。中是取得阴阳平衡的一点,是*的意思。
我的理想是“中和”。在古代中国,中和是得到提倡的一个理念。围棋的理想也是中和。只有发挥出棋盘上所有棋子的效率那一手才是*一手,那就是中和的意思。我所走过的道路,应该可以说是追求中和的人生吧。
——吴清源
王军序
陈平原序:从文武双全到中和之道
林海峰序:五十年前恩师与我
王立诚序
芮乃伟序:说说吴清源老师
牛力力序:否认天才的天才
《中的精神》中文版自序
第壹章 中和
第贰章 出生在中国
第叁章
来日初期
第肆章
新布局的研究
第伍章
从疗养到镰仓十番棋
第陆章
结婚和信仰
第柒章
不败的十番棋
第捌章
交通事故
第玖章
令人怀念的人们
第拾章 21 世纪的围棋
后记
自序
这本《中的精神》是根据我在日本报纸《东京新闻》和《中日新闻》的专栏《我走的路》上分90 期连载的内容整理而成的。
1984 年1 月我出版了部回忆录《天外有天—以文会友》。
我在福州出生后不久,就随家人去了北京,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一直到14 岁去国赴日。我的中国古典哲学知识,以及成为我的职业的围棋,全都是父亲启蒙的。所以,可以说我的根就在中国的北京。
虽然长期远离祖国,但我一直期望着中日友好。《天外有天—以文会友》发表后的这些年,在世界范围内,从政治、经济到各个领域,都发生了让人震惊的变化。而我所钟情的围棋界也同样今非昔比。世界各地的女棋手,她们的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甚至有的达到了与男棋手势均力敌、不相上下的地步。我的徒弟芮乃伟取得了韩国围棋国手的称号,而我的大徒弟林海峰也参加了中国围棋甲级联赛。
时代在前进,在世界赛上女棋手和业余棋手打败世界一流棋手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这些年来,中国和韩国围棋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实力上已经赶超了日本—围棋在向着国际化的方向飞速迈进。
从1992 年开始,我的助手—先是芮乃伟,后是牛力力—向外界发表了我的“21 世纪六合之棋”的围棋观念,此后又由中国的专业棋手牛力力用日语将我的观念付诸文字,该书得以大量地出版。这一系列令人欣慰的快事,让我感到能够长寿真是幸事。
《天外有天—以文会友》出版后不久我即从棋坛引退,但我从未忘却过自己的围棋使命,不曾放松过对围棋的进一步研究。围棋也如同一门科学,需要不断进步。幸运的是,一群年轻棋手云集在我的研究会上,他们将我的想法、发现应用到实战当中,使它们不断得到印证和更新—这对我的研究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而这些棋手不但有来自当今围棋强国的亚洲各国的,还有来自欧美和另外一些国家的。
当初,我抱着通过围棋来实现中日友好的美好愿望东渡日本,现在,我祈盼“21 世纪六合之棋”能为促进全世界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贡献绵薄之力。
在这一“六合之棋”的研究过程当中,我对艺无止境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为了能够再接近真理哪怕只是一步,我希望自己能活到100岁。为了完成我的围棋使命以及希望通过围棋实现国际间友好的愿望,我要求自己夜以继日地努力研究。
还有一件事让我非常高兴,那就是将由田壮壮导演把我的经历拍成电影,同时还要拍摄电视连续剧。
这本《中的精神》是继《天外有天—以文会友》发表以来,记录我周围以及国际棋坛所发生的显著变化的一本回忆录。世界上的围棋爱好者中,以说中国话的人为多,今天能用中文出版,我感到万分喜悦。
借此机会向关心和帮助我的桐山桂一先生等众多的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吴清源
2003 年1 月10 日
纵观历史,像吴先生这样既有超群的棋力,又有高尚人格的棋士,应名副其实地称为“昭和之棋圣”。
——日本围棋代表人物、关西棋院总帅桥本宇太郎
(古今中外我佩服的人)古人是范蠡,今人是吴清源。在两千年的中日围棋史上,恐怕没有第二位棋士足与吴清源先生并肩。这不但由于他的天才,更由于他将这门以争胜负为目标的艺术,提高到了极高的人生境界。
——金庸
爱因斯坦在物理的地位没有吴清源在围棋里高。为什么呢?因为物理里爱因斯坦是,但是第二跟爱因斯坦的距离我想没有吴清源和20世纪第二的围棋手的距离那么大。
——杨振宁
吴老先生在许多人追逐名利时始终能出淤泥而不染,是非常了不起的,什么时候都会有世界冠军产生,可能是“刘清源”,也可能是“张清源”,但作为一代宗师,吴清源却只有一个。
——中国棋院前院长陈祖德
每一位企业家都应该读读《中的精神》这本书。
——经济学家梁小民
《中的精神》以感恩与怀旧为基调,平和之中,蕴涵着力量。
—— 陈平原
中和
中国古籍《易经》里,就写着“天地之大德曰生”。意思是说:“天地伟大的德是创造了万物。”也就是说神为了万物而创造了一切。无论是粮食,还是石油,神为了人类的生存给了我们充分的这一切。但问题是人类的想法是要独占所有一切。所以战争爆发了。
我的理想是“中和”。在古代的中国,中和也是得到提倡的一个理念。中国字是“中和”。所谓“中”,在阴阳思想中,既不是阴也不是阳,应该是无形的东西。无形的“中”,成形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就是“和”。所谓“道”,这也是法则,是无形的。成形时候的表现形式就是“德”。
另一方面,所有有形的东西都是要变化的。但是圣人说过的话是不变的。孔子还有释迦牟尼的教诲是不变的。所以世界上总是有变化和不变的两个方面。在物质方面,也就是科学在不断地进步。不得不进步。另一方面,在精神方面是永久不变的。所以,科学和哲学的中和是重要的。
我认为,在围棋上中和棋盘上棋子的效率的一手即为着手。围棋的理想也是中和。另一方面,即使人生,也要考虑技术和哲学的中和。追求“21 世纪的围棋”就是为了推进围棋的进步。但是,创造围棋进步的是安定的精神动力。我自己,是由中国的古籍支持着。
87 岁的我所走过的道路,应该可以说是追求中和的人生吧。
静水莲姿 –
淡淡地讲述,看到大师精湛棋艺,也看到个人命运被时代大局左右的卑微
不要蜗牛 –
初评
读的是人生,一种心态,适合围棋爱好者和非围棋爱好者阅读
追评
失眠的时候,焦虑的时候拿出来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