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1150890
编辑推荐
继《空谷幽兰》《禅的行囊》之后中国文化之旅再掀高潮。著名汉学家比尔·波特诚意之作《黄河之旅》的修订版全球首发,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黄河流域风土人情、历史传说、古今变迁的全记录,穿越时空与历史名人面对面走过23座城市,探寻黄河之魂,以不一样的视角感受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沧海桑田。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深度对话中华母亲河的行走笔记,书中囊括了黄河沿途重要历史遗迹、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及作者的所思所感。本书文笔、译笔流畅优美,娓娓道来中尽显作者对大自然的崇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作者的外国人的特殊视角,使得其对途中遇到的诸多现象拥有独特的感悟与思考,这不仅再现了九十年代中国黄河沿岸的风土人情,也展示了两种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目 录
001 第一章 上海:殖民者后裔的狂欢
008 第二章 青岛:老道长与茶树仙女
016 第三章 蓬莱:一去不返的寻仙船
021 第四章 临淄:此曲只应天上有
025 第五章 东营:黄河入海流
030 第六章 济南:不能承受之重与大庙的墓冢
040 第七章 泰山:中国最大的朝圣中心
049 第八章 曲阜:圣人是怎样炼成的
059 第九章 开封:穿越到北宋
071 第十章 郑州:有龙就有“新天子”
076 第十一章 嵩山:盘古的肚子
087 第十二章 洛阳:翩翩白马自西来
096 第十三章 三门峡:峡与关——帝国的辉煌
103 第十四章 芮城:神仙们的新家
110 第十五章 韩城:大人物的“终审判决书”
121 第十六章 延安:从“七百匹马”到“东方红”
133 第十七章 榆林:短命王朝的长命都城
142 第十八章 呼和浩特:两千年的政治棋子
151 第十九章 银川:九座枯坟一局古残棋
162 第二十章 青铜峡:黄河边的一百零八种烦恼
169 第二十一章 临夏:丝绸之路十万佛
182 第二十二章 日月山:公主的魔镜从天而降
195 第二十三章 黄河源头:五千年文明五千里路
008 第二章 青岛:老道长与茶树仙女
016 第三章 蓬莱:一去不返的寻仙船
021 第四章 临淄:此曲只应天上有
025 第五章 东营:黄河入海流
030 第六章 济南:不能承受之重与大庙的墓冢
040 第七章 泰山:中国最大的朝圣中心
049 第八章 曲阜:圣人是怎样炼成的
059 第九章 开封:穿越到北宋
071 第十章 郑州:有龙就有“新天子”
076 第十一章 嵩山:盘古的肚子
087 第十二章 洛阳:翩翩白马自西来
096 第十三章 三门峡:峡与关——帝国的辉煌
103 第十四章 芮城:神仙们的新家
110 第十五章 韩城:大人物的“终审判决书”
121 第十六章 延安:从“七百匹马”到“东方红”
133 第十七章 榆林:短命王朝的长命都城
142 第十八章 呼和浩特:两千年的政治棋子
151 第十九章 银川:九座枯坟一局古残棋
162 第二十章 青铜峡:黄河边的一百零八种烦恼
169 第二十一章 临夏:丝绸之路十万佛
182 第二十二章 日月山:公主的魔镜从天而降
195 第二十三章 黄河源头:五千年文明五千里路
免费在线读
黄河源头:五千年文明五千里路
从茶卡湖出发,我们向东走了一段回头路,但并没有原路返回倒淌河镇,也没有重走返回玛多县城的高速路。就在头一天夜里,司机听旅馆经理说了一条捷径,他决定试试。司机和翻译以前都没走过那条路,但他们都赞成,我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就这么干了。我们拐上一条土路,一路颠簸而行,有时干脆就没有路了。每过大约半小时,偶尔看到有牧民,我们就停车问路。就这样朝东一直走了整整五个小时,然后向南转过一道弯。这时,我们绝望地发现迷路了,那条崎岖的山谷似乎永远没有尽头。
在这片杳无人烟的地方,我们突然发现了一座庙。不过车开不过去,翻译和我就下车走过去。它看起来很近,却走了半小时才到。产生错觉的原因,估计是除了庙所在的光秃秃的山坡,没有其他的参照物。不过我们总算走到了庙里,而且喇嘛还很友好。他们弄明白了我们的来意,指了指旁边的一个山谷。可是那里根本没有路,只有长满草的斜坡,但他们坚持说那里就是我们要找的路。于是我们走回吉普车,开车进入那条山谷。沿着一条马走的小道,先是上坡,再是下坡,然后穿越了看不见尽头的草地。天开始黑了,我们继续往前赶。吉普车的前灯只能照亮正前方,如果路上出现岔道,我们根本就不会知道。到晚上八点,终于看到远方有亮光,于是就朝着亮光开了过去。又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们上了高速路,到了卡车停靠站河卡镇。这条“捷径”我们一共走了九个小时。我们都已筋疲力尽而且饥肠辘辘,一方面是劳累,更多的是恐惧,在杳无人烟的戈壁和枯草地里迷路的恐惧。坐在摇曳的烛光里,吃着热乎乎的面条和羊肉,然后在一间泥砌小屋的木板床上睡觉。一切都变得如此美好,真要深深感谢在关键时刻帮助我们的人。
第二天是5月23日。1951年的这一天西藏人民摆脱了农奴制和宗教压迫,迎来了解放。解放日快乐!昨夜下了一整夜的雪,大地上一片白茫茫。不过高速路还好,雪只有一两英寸厚。我们向南过了几个山口,在温泉村停下来吃午饭。顾名思义,这个村子附近有温泉。我们又吃了好几碗热腾腾的面条和一盘羊肉,就朝一条小溪走去。我用温泉洗了头发,又泡了脚。我心里清楚,这很可能是接下来的五天里洗的最后一次澡了,以后别说热水就是冷水澡都别指望。
我们继续南行,一路上的风光越来越好看,到了花石峡镇,景色更是变得醉人心魄了。道路沿着一条小河穿过了阿尼玛卿山脉的一个山口。锯齿状的山脊白雪皑皑,包围在广袤的草原中。如此壮美的景色,却看不到多少人类的踪迹。这一切简直令人难以理解。中国拥挤着十几亿的人口,怎么还会有这样人迹罕至的仙境呢?
路从花石峡开始分岔,向左的一条通往阿尼玛卿山。在二十一座藏族的圣山中,海拔六千米的阿尼玛卿排名第四。正因为有这一殊荣,人们经常可以在山上看到天葬。这种仪式最近才对外来客开放。但是我的时间有限,不得不放过阿尼玛卿山继续南行,终于在太阳就要落山前赶到了玛多县城。
尽管一路上有好几个卡车停靠站,但论县城,玛多是唯一的一个。我们刚到玛多,一场暴风雪就降临了。在找住宿的地方之前,我们把吉普车停在当地派出所门前,然后进去登记。进去后不久就发现,我雇车和翻译的那家旅行社竟然忘了为我们办理许可证。换句话说,玛多县城和黄河源头之间的蛮荒之地,我们是不可以来的。这太突然了,却又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我坐在派出所,脑子里一团糨糊,心想这该怎么办。我回想起从别的外国人那里听来的故事。他们也是事先计划得好好的,但是遇到的情况跟我一模一样,到了目的地才发现旅游机构忘记办理许可证了,甚至办理的许可证干脆就是假的。窗外大雪纷飞,我像掉到冰窟里一样,浑身冰凉,一颗沉重的心还在慢慢往下沉。警察和我的翻译现在不说汉语了,改说藏语。这样正好,我听着他们说话就烦。不一会儿,我的翻译离开了派出所,他回来的时候后面跟着一个人。翻译对我说,一切都搞定了,因为他发现自己的一个叔叔竟然是这里的官员。这天气也真应景,一转眼,就在太阳快要落山的当口,雪过天晴了。啊,不对,不应该说天气,应该说是天上的神灵对我笑了,我也对他们报以感激的一笑。接着我们就聚在派出所那张褪了色的地图前,计划下一步的行动路线。在返程之前,玛多县城也许是我们看到的最后一处人类文明了。
我们把包寄存在街对面的干部接待中心。工作人员添火加煤,把我们房间的大肚炉烧得旺旺的。而后我们出门去翻译的叔叔家吃晚饭,饭桌上我喝了点酒。我见是药酒,就想它一定对我的身体有好处。谁曾想醉了一个通宵,第二天早上我算明白了,在海拔四千米的地方喝酒有多么危险,这可不是李清照“浓睡不消残酒”的风雅。一个女孩走进来,生起了我屋子中央煤炉里的火,又好心地给我端来了一些热水。我冲了三杯速溶咖啡,又吃了四片阿司匹林。可是根本就没有用。外面又在下雪,我想我们应该等天气好转再启程。这样一想心里挺高兴,其实我只是找个卧床休息的借口罢了。可是我错了。我的藏语翻译走进来,跟我说该出发了。我张口结舌,想说却没说出口,只是指了指窗外的雪,心想他也许没有注意到,或者还没有去过外面。事实上他早就去过了,而且和我的司机都已经准备好动身。我别无选择,毕竟这是我自己的事。
我们把东西收拾停当扔进吉普车,然后向县城外面驶去。走了不到一百米,铺装路就到了尽头。接下来只能靠我们自己了。被雪覆盖的土路忽隐忽现,没有其他痕迹可循。我们每隔几分钟就停下来检查一次,以确定车仍然跑在路上。我们没带地图,不过大地只剩下白茫茫一片,跟地图已经没有关系了。在颠簸中走了一个小时,我们遇见了黄河,就沿着它的上游继续走。不大一会儿,我们就经过了路左侧的几道车辙。这些车辙通往河对岸一个小小的鱼肉加工中心。在这个杳无人烟的地方,要鱼肉加工中心做什么?我正纳闷,突然一望无际的鄂陵湖映入我的眼帘。这个湖藏族人叫它错鄂朗,汉族人叫它鄂陵湖,它还有个叫扎陵湖的“姐姐”,在它西边十公里。这是中国境内海拔最高的湖,海拔达四千三百米。
鄂陵湖面积六百平方公里,比扎陵湖大五十平方公里。她们都受到黄河源头的接济,平均深度十五米。这对姐妹湖出产一种独有的高山鱼。由于海拔太高,这种鱼长得很慢,十年才会长到一斤。因此鄂陵湖东边我们路过的那家鱼肉加工厂并不太繁忙。
我们沿着鄂陵湖北岸那条路行驶,不久就离开湖岸,再次向着起伏的丘峦驶去。在鄂陵湖西岸的南边有一座小山,公元七世纪,吐蕃王松赞干布就是在这里迎到他的汉族皇后文成公主,并护送她前往西藏的。正是这位公主摔碎了思亲的魔镜,从此一去不回头。我希望对她有更多的了解。据说是她将佛教引入藏地的,至少每个人都听过这种传说。不管怎样,这个女孩的意志顽强到令人难以置信,她是骑在马背上走过这片危险地区的,这和我坐在吉普车里可不一样。
不过至少她还有向导,我们却一直在盲人摸象。无论何时,只要看到牧民,我们都要问现在走的路对不对。这里没有标志,只有往不同方向岔开的其他车辆的轮辙。如果跟错了车辙,也就意味着我寻找黄河源头的努力功亏一篑。我们问路的一位牧民用自己的羊皮袄紧抱着一只小羊羔。他告诉我们,小羊羔掉进了溪水里,如果不把它抱在怀里暖着,小羊羔就死掉了。我们向他挥手告别后继续前进,也希望像小羊羔一样有贵人相助。
路过鄂陵湖一个小时之后,土路开始沿着扎陵湖岸走。我们在湖边停下来吃午饭:烤馒头和肉罐头。一只孤独的老鹰站在旁边注视着我们,而铁锈色的火鸭正在湖边四处觅食。附近的一个小岛上还有好几千只筑巢的鱼鸥和斑头雁。显然,狐狸的泳技还到不了那个小岛。吃罢午饭,我们离开了湖区,跟着一道车辙继续前行。一个小时以后,我们又来到一个岔路口。听问路时遇到的一位牧民讲,右边的那条岔路通往位于青藏高原中部的中国最大的金矿。金矿在此地以北几十公里。离开省会西宁时,我们曾见到由几百辆拖斗车组成的车队,拉着满满的各种机械设备向同一个地方前进,这些拖斗车就是去那里的。自从几年前发现了金矿,一个有着两万名矿工的城镇就在中国最大的这片荒野上崛起了。为了阻止这个城镇继续扩张,警察禁止外省拖斗车进入,这也是唯一的办法。为我们指路的牧民说整个工程是西宁的一个大款独立投资的。显然此人的财富还会暴涨。
我们选择了左边的岔路,二十分钟后,路过一个帆布帐篷群,它们与藏族牧民的毡房有明显的差异。过后我们才得知,这是一个地质队,正在这片荒野中勘探矿物和石油。我们还得知,他们不仅在保护区勘探矿藏,而且还猎杀濒危动物,食其肉取其皮。
过了这些帐篷,前面出现了一大片盆地。盆地上满满东东地有几百甚至上千个大小不等的湖泊。这里就是星宿海。公元1280年,元朝曾派出一位官员来探访黄河源头。而我们现在所在的地点,就是这位官员当年所到达的极限。我对此一点都不惊讶。现在是五月下旬,星宿海的地面还冻着,我们可以走过。据说到六月下旬,这里就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大泥淖,开车和骑马都甭想过去,直到十月份地面重新冻合为止。
我们穿过星宿海,进入中国剩余的几个最蛮荒的地区之一。在我们吉普车的面前,一开始是冲出来一只燕子,接着马上又窜出来一只红狐狸,它们一一掠过,迅速钻进了自己的巢穴。接着四只狼出现了,在离车子不到一百米的地方恶狠狠地盯着我们。一对藏羚羊也停止了吃草,似乎在判断我们会不会进入它们的领地。再接下来出现了更奇特的一幕,一大群野驴不知为什么,一看到我们驶来就拦在路上,接着又跟在吉普车旁边“护送”我们好几分钟,走了快有三十米,却始终没能跑过吉普车。它们大口喘气,棕白相间的腹胁用力起伏着,几百只蹄子奔腾在干草地上,将片片雪花高高扬起。最后,它们似乎意识到了自己的愚蠢(所谓“蠢驴”是也),不再追赶吉普车,而是向旷野中散去,消失在远方。这是一片美丽的风景,我甚至有种错觉:这不是中国,而是非洲。
这群野驴怎么来的?一定是一千多年前中东商人骑的驴子进化来的,他们当时走的是丝绸之路的南道。我们走到星宿海的中间,看见一条五六米宽的小河,它名叫玛曲河(又名孔雀河),是黄河源头一带的主要支流。玛曲河流入扎陵湖,扎陵湖又流入鄂陵湖,要说起来,鄂陵湖才算正式意义上的黄河源头,因为从鄂陵湖出来,它就不是小溪而是一条河了。司机停下车,检测玛曲河的深度,发现水只能淹没膝盖,就直接开车冲了过去。三十分钟后,我们到了麻多乡。
麻多与玛多同音不同字,中国人都知道,就我闹不明白。其实两地相距甚远。我们开出高速路的那座小县城叫玛多,而这里的麻多则是曲麻莱县的一个下属乡镇。县城玛多有几十家商店,甚至还有一个电影院,而乡镇麻多只有在周日才会由曲柄转动发电机发电,给一台电视机和一台盒式磁带录像机供电——这两台机器还是省政府赠送的。这个小小的乡镇实际上是个集市。每到周日,多数牧民都会来这里,用羊皮换一匹花布、一口新炒锅或者一副太阳镜。它离最近的公路有二百二十五公里,就是我们今天早晨出玛多县城的那条路;离最近的热水淋浴则有五百公里,那得到西宁了。要说物资供应,曲麻莱县城向麻多乡每周发一辆卡车,在夏天有时每周发两辆。
经过麻多乡的三家商店,我们在一座小砖房前停了下来。走进房子,见到了监管黄河源地区大小事务的唯一官员,他是一位藏族人。当我告诉他希望走到黄河源头时,他先是微微一笑,继而竟放声大笑起来。他说,只有有数的几个中国人以及日本NHK电视台的摄制组成功到过黄河源头。来这里的西方人不下十几个,却没有一个人成功抵达源头。听他这么说,我暗自吃惊,但仍告诉他我决意一试。他意识到无法打消我的念头,就请他的两个助手作为向导与我们一同前往。不过这两人也没到过黄河源头。但是这位官员认为他们或许能帮上我,再不济至少能够保证我们活着回来。
我问他中国人是如何认定黄河源头的。他说是根据不同支流的长度、水量以及流域大小。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有三个地方成为黄河源头的候选地。但是最近青海省电视台的纪录片摄制组认定黄河源头是约古宗列曲支流。
我们在说事的时候,一位助手清理出了一个房间,里面有个六米长的睡觉平台。在房间里的煤灰打扫干净之后,我们把行李搬进了屋。司机和翻译开始检查车况,我则出去闲逛了一会儿。
这里离黄河源头实际上已经不到五十公里了,但现在太阳已经落山,因此今天我们不能再赶路。晚饭吃的还是热面条和羊肉,吃完我们就睡下了。这是一个漫长的夜晚。这里的海拔已经高出四千四百米,空气非常稀薄,人就像睡在水里一样,夜里有好几次我都因为氧气不足被憋醒了。以后连续几周,我的两肋一直生疼生疼的。不过不是我一个人这样,司机和翻译也比我好不了多少。天还没亮,我们决定不再睡了,把东西搬上车开拔。我们三个挤前排,我们的两位藏族向导坐后排。虽然他们两位也没去过黄河源头,但大体的位置他们知道,单凭这一点,就比我们好很多倍。
车驶出麻多乡,走西南向,这条路通往一百公里外的曲麻莱县城。大约走了十公里,我们拐上另一条土路。雪时下时停已经连续好几天了,只能勉强分辨出前面车辆的轮辙。我们跟着车辙翻过一道山脊,进入约古宗列盆地。突然间,东方的暴风雪停了,黎明的阳光打在雪地里,呈现出一种“红妆素裹”的分外妖娆来,或者说呈现出一种“白里透红”的与众不同来。约古宗列盆地辽阔而空茫,四周环绕着白雪皑皑的小山。
我们行驶到“盆底”,开始穿越盆地。这时雪开始融化,到处都是小水洼。前面是一条小溪,司机加大油门一下冲了过去。接着又是一条小溪,司机又如法炮制。这次彻底悲剧了!小溪那边的土并没有冻住,结果吉普的轮子陷进泥淖里差不多有一英尺深。我们折腾了一个小时,试图将轮子拔出来,但都无济于事。车轮陷进去,引擎也发动不起来了。我们困死在这里,眼看到手的胜利被一条小溪给毁了。
眼看一次次地发动引擎,一次次地失败,我的翻译建议:剩下的路不多,你干脆走过去得了,你不是那么想找黄河源头吗?现在动身还来得及。他跟两位向导交流了一番,然后告诉我说源头就在十公里开外了。我考虑了一把他的建议。此时离太阳落山还有十个小时,如果每小时走两公里,我正好可以走到黄河源头再返回来。如果只有一两千米的海拔,我平均每小时能走三四公里。可是现在的海拔远远高于四千米。我向盆地那头望去,那条白雪皑皑的山脊下就是他们所说的黄河源头。我心里不免犹豫起来。就在这时,其中一个向导说他跟我一起去。这等好事,我又怎能拒绝呢?于是我们俩就迈开步子,决意穿过这片冻原。天空中依然飘着雪花,清晨的太阳却照耀在东方的地平线上。我们艰难地跋涉着,前面有多危险还不清楚。难道真的会“出师未捷身先死”吗?不!虽然出师不利,但我坚信今天一定是伟大的一天。我们跳过一丛丛枯草,绕过一个个水洼。两个小时过去了,向导指了指地平线上的一群牦牛,于是我们转身走了过去。又是半个小时,到了牦牛群,我们问牧民是否知道黄河源头在哪里。
这个问题问得貌似有些愚蠢。他们只是牧民,黄河那么多支流,官方认定哪个是源头关他们什么事。但是他们的回答让我吃了一惊。他们指着环绕盆地的众多白雪小山中的一座,明确说那就是源头。看起来要走到那里太远了,我问能否租用他们的马。他们说马太瘦弱了,不能骑人。在那一带,马是一个人最值钱的财产。在夏天马能吃到新草长肥之前,牧民都舍不得骑自己的马。步行太远,马又租不到,于是向导建议我往回走。我又看了一眼牧民指的那座小山,它在盆地的西侧,看起来的确挺远。然而我决意玩命一搏。我告诉向导先走走看,如果过会儿确实没有指望走到那里,在天黑之前赶回去也不迟。于是在向牧民道谢之后,我们继续前行。
现在海拔是四千五百米,在这样的高度,目测的距离往往会欺骗自己的眼睛。空气越来越稀薄,我们走得越来越慢。几个小时下来,还未穿过这片冻原。我俩不说一句话,只是大口大口地喘气。又走了大约三个小时,我们看到了另一户牧民,再次停下来向他们问路。他们指的还是那个方向,说黄河源头就在山脊的那一端。我猛地意识到,黄河源头就在我们前方了,胜利在望,只有大约最后一小时的路。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们马上就要到黄河源头了!可就在这时,向导提出了异议,他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了,如果不立即返回吉普车那里,那么在天黑之前就回不去了。我哪里听得进他的话,耸了耸肩对他说,要回去你自己回去,我要回不去就在牧民家睡觉;你们把吉普车弄出来,明天来接我吧。我向牧民道了谢,转身就开始一个人往前走。很显然,稀薄的空气已经破坏了我的判断力。向导发觉没法子跟我讲道理,只好紧走几步跟了上来。
可是没过多久,我就后悔了,冲动是魔鬼啊。每往前挪一步,都是那么痛苦。我的肺无法换气,我的双眼无法聚焦。我转向向导,告诉他我受不了了。可这次他却反过来鼓励我坚持到底。我们俩不得不两次跪倒在地,只为了呼吸更通畅,可实践证明这毫无作用。我们只得重新站起来,机械地迈动双腿。在意识模糊、不知不觉中,我们竟然神奇地跨过了山脊。看到黄河源头了!石碑、牛头标记,对!就是这里。我们到了!
……
从茶卡湖出发,我们向东走了一段回头路,但并没有原路返回倒淌河镇,也没有重走返回玛多县城的高速路。就在头一天夜里,司机听旅馆经理说了一条捷径,他决定试试。司机和翻译以前都没走过那条路,但他们都赞成,我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就这么干了。我们拐上一条土路,一路颠簸而行,有时干脆就没有路了。每过大约半小时,偶尔看到有牧民,我们就停车问路。就这样朝东一直走了整整五个小时,然后向南转过一道弯。这时,我们绝望地发现迷路了,那条崎岖的山谷似乎永远没有尽头。
在这片杳无人烟的地方,我们突然发现了一座庙。不过车开不过去,翻译和我就下车走过去。它看起来很近,却走了半小时才到。产生错觉的原因,估计是除了庙所在的光秃秃的山坡,没有其他的参照物。不过我们总算走到了庙里,而且喇嘛还很友好。他们弄明白了我们的来意,指了指旁边的一个山谷。可是那里根本没有路,只有长满草的斜坡,但他们坚持说那里就是我们要找的路。于是我们走回吉普车,开车进入那条山谷。沿着一条马走的小道,先是上坡,再是下坡,然后穿越了看不见尽头的草地。天开始黑了,我们继续往前赶。吉普车的前灯只能照亮正前方,如果路上出现岔道,我们根本就不会知道。到晚上八点,终于看到远方有亮光,于是就朝着亮光开了过去。又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们上了高速路,到了卡车停靠站河卡镇。这条“捷径”我们一共走了九个小时。我们都已筋疲力尽而且饥肠辘辘,一方面是劳累,更多的是恐惧,在杳无人烟的戈壁和枯草地里迷路的恐惧。坐在摇曳的烛光里,吃着热乎乎的面条和羊肉,然后在一间泥砌小屋的木板床上睡觉。一切都变得如此美好,真要深深感谢在关键时刻帮助我们的人。
第二天是5月23日。1951年的这一天西藏人民摆脱了农奴制和宗教压迫,迎来了解放。解放日快乐!昨夜下了一整夜的雪,大地上一片白茫茫。不过高速路还好,雪只有一两英寸厚。我们向南过了几个山口,在温泉村停下来吃午饭。顾名思义,这个村子附近有温泉。我们又吃了好几碗热腾腾的面条和一盘羊肉,就朝一条小溪走去。我用温泉洗了头发,又泡了脚。我心里清楚,这很可能是接下来的五天里洗的最后一次澡了,以后别说热水就是冷水澡都别指望。
我们继续南行,一路上的风光越来越好看,到了花石峡镇,景色更是变得醉人心魄了。道路沿着一条小河穿过了阿尼玛卿山脉的一个山口。锯齿状的山脊白雪皑皑,包围在广袤的草原中。如此壮美的景色,却看不到多少人类的踪迹。这一切简直令人难以理解。中国拥挤着十几亿的人口,怎么还会有这样人迹罕至的仙境呢?
路从花石峡开始分岔,向左的一条通往阿尼玛卿山。在二十一座藏族的圣山中,海拔六千米的阿尼玛卿排名第四。正因为有这一殊荣,人们经常可以在山上看到天葬。这种仪式最近才对外来客开放。但是我的时间有限,不得不放过阿尼玛卿山继续南行,终于在太阳就要落山前赶到了玛多县城。
尽管一路上有好几个卡车停靠站,但论县城,玛多是唯一的一个。我们刚到玛多,一场暴风雪就降临了。在找住宿的地方之前,我们把吉普车停在当地派出所门前,然后进去登记。进去后不久就发现,我雇车和翻译的那家旅行社竟然忘了为我们办理许可证。换句话说,玛多县城和黄河源头之间的蛮荒之地,我们是不可以来的。这太突然了,却又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我坐在派出所,脑子里一团糨糊,心想这该怎么办。我回想起从别的外国人那里听来的故事。他们也是事先计划得好好的,但是遇到的情况跟我一模一样,到了目的地才发现旅游机构忘记办理许可证了,甚至办理的许可证干脆就是假的。窗外大雪纷飞,我像掉到冰窟里一样,浑身冰凉,一颗沉重的心还在慢慢往下沉。警察和我的翻译现在不说汉语了,改说藏语。这样正好,我听着他们说话就烦。不一会儿,我的翻译离开了派出所,他回来的时候后面跟着一个人。翻译对我说,一切都搞定了,因为他发现自己的一个叔叔竟然是这里的官员。这天气也真应景,一转眼,就在太阳快要落山的当口,雪过天晴了。啊,不对,不应该说天气,应该说是天上的神灵对我笑了,我也对他们报以感激的一笑。接着我们就聚在派出所那张褪了色的地图前,计划下一步的行动路线。在返程之前,玛多县城也许是我们看到的最后一处人类文明了。
我们把包寄存在街对面的干部接待中心。工作人员添火加煤,把我们房间的大肚炉烧得旺旺的。而后我们出门去翻译的叔叔家吃晚饭,饭桌上我喝了点酒。我见是药酒,就想它一定对我的身体有好处。谁曾想醉了一个通宵,第二天早上我算明白了,在海拔四千米的地方喝酒有多么危险,这可不是李清照“浓睡不消残酒”的风雅。一个女孩走进来,生起了我屋子中央煤炉里的火,又好心地给我端来了一些热水。我冲了三杯速溶咖啡,又吃了四片阿司匹林。可是根本就没有用。外面又在下雪,我想我们应该等天气好转再启程。这样一想心里挺高兴,其实我只是找个卧床休息的借口罢了。可是我错了。我的藏语翻译走进来,跟我说该出发了。我张口结舌,想说却没说出口,只是指了指窗外的雪,心想他也许没有注意到,或者还没有去过外面。事实上他早就去过了,而且和我的司机都已经准备好动身。我别无选择,毕竟这是我自己的事。
我们把东西收拾停当扔进吉普车,然后向县城外面驶去。走了不到一百米,铺装路就到了尽头。接下来只能靠我们自己了。被雪覆盖的土路忽隐忽现,没有其他痕迹可循。我们每隔几分钟就停下来检查一次,以确定车仍然跑在路上。我们没带地图,不过大地只剩下白茫茫一片,跟地图已经没有关系了。在颠簸中走了一个小时,我们遇见了黄河,就沿着它的上游继续走。不大一会儿,我们就经过了路左侧的几道车辙。这些车辙通往河对岸一个小小的鱼肉加工中心。在这个杳无人烟的地方,要鱼肉加工中心做什么?我正纳闷,突然一望无际的鄂陵湖映入我的眼帘。这个湖藏族人叫它错鄂朗,汉族人叫它鄂陵湖,它还有个叫扎陵湖的“姐姐”,在它西边十公里。这是中国境内海拔最高的湖,海拔达四千三百米。
鄂陵湖面积六百平方公里,比扎陵湖大五十平方公里。她们都受到黄河源头的接济,平均深度十五米。这对姐妹湖出产一种独有的高山鱼。由于海拔太高,这种鱼长得很慢,十年才会长到一斤。因此鄂陵湖东边我们路过的那家鱼肉加工厂并不太繁忙。
我们沿着鄂陵湖北岸那条路行驶,不久就离开湖岸,再次向着起伏的丘峦驶去。在鄂陵湖西岸的南边有一座小山,公元七世纪,吐蕃王松赞干布就是在这里迎到他的汉族皇后文成公主,并护送她前往西藏的。正是这位公主摔碎了思亲的魔镜,从此一去不回头。我希望对她有更多的了解。据说是她将佛教引入藏地的,至少每个人都听过这种传说。不管怎样,这个女孩的意志顽强到令人难以置信,她是骑在马背上走过这片危险地区的,这和我坐在吉普车里可不一样。
不过至少她还有向导,我们却一直在盲人摸象。无论何时,只要看到牧民,我们都要问现在走的路对不对。这里没有标志,只有往不同方向岔开的其他车辆的轮辙。如果跟错了车辙,也就意味着我寻找黄河源头的努力功亏一篑。我们问路的一位牧民用自己的羊皮袄紧抱着一只小羊羔。他告诉我们,小羊羔掉进了溪水里,如果不把它抱在怀里暖着,小羊羔就死掉了。我们向他挥手告别后继续前进,也希望像小羊羔一样有贵人相助。
路过鄂陵湖一个小时之后,土路开始沿着扎陵湖岸走。我们在湖边停下来吃午饭:烤馒头和肉罐头。一只孤独的老鹰站在旁边注视着我们,而铁锈色的火鸭正在湖边四处觅食。附近的一个小岛上还有好几千只筑巢的鱼鸥和斑头雁。显然,狐狸的泳技还到不了那个小岛。吃罢午饭,我们离开了湖区,跟着一道车辙继续前行。一个小时以后,我们又来到一个岔路口。听问路时遇到的一位牧民讲,右边的那条岔路通往位于青藏高原中部的中国最大的金矿。金矿在此地以北几十公里。离开省会西宁时,我们曾见到由几百辆拖斗车组成的车队,拉着满满的各种机械设备向同一个地方前进,这些拖斗车就是去那里的。自从几年前发现了金矿,一个有着两万名矿工的城镇就在中国最大的这片荒野上崛起了。为了阻止这个城镇继续扩张,警察禁止外省拖斗车进入,这也是唯一的办法。为我们指路的牧民说整个工程是西宁的一个大款独立投资的。显然此人的财富还会暴涨。
我们选择了左边的岔路,二十分钟后,路过一个帆布帐篷群,它们与藏族牧民的毡房有明显的差异。过后我们才得知,这是一个地质队,正在这片荒野中勘探矿物和石油。我们还得知,他们不仅在保护区勘探矿藏,而且还猎杀濒危动物,食其肉取其皮。
过了这些帐篷,前面出现了一大片盆地。盆地上满满东东地有几百甚至上千个大小不等的湖泊。这里就是星宿海。公元1280年,元朝曾派出一位官员来探访黄河源头。而我们现在所在的地点,就是这位官员当年所到达的极限。我对此一点都不惊讶。现在是五月下旬,星宿海的地面还冻着,我们可以走过。据说到六月下旬,这里就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大泥淖,开车和骑马都甭想过去,直到十月份地面重新冻合为止。
我们穿过星宿海,进入中国剩余的几个最蛮荒的地区之一。在我们吉普车的面前,一开始是冲出来一只燕子,接着马上又窜出来一只红狐狸,它们一一掠过,迅速钻进了自己的巢穴。接着四只狼出现了,在离车子不到一百米的地方恶狠狠地盯着我们。一对藏羚羊也停止了吃草,似乎在判断我们会不会进入它们的领地。再接下来出现了更奇特的一幕,一大群野驴不知为什么,一看到我们驶来就拦在路上,接着又跟在吉普车旁边“护送”我们好几分钟,走了快有三十米,却始终没能跑过吉普车。它们大口喘气,棕白相间的腹胁用力起伏着,几百只蹄子奔腾在干草地上,将片片雪花高高扬起。最后,它们似乎意识到了自己的愚蠢(所谓“蠢驴”是也),不再追赶吉普车,而是向旷野中散去,消失在远方。这是一片美丽的风景,我甚至有种错觉:这不是中国,而是非洲。
这群野驴怎么来的?一定是一千多年前中东商人骑的驴子进化来的,他们当时走的是丝绸之路的南道。我们走到星宿海的中间,看见一条五六米宽的小河,它名叫玛曲河(又名孔雀河),是黄河源头一带的主要支流。玛曲河流入扎陵湖,扎陵湖又流入鄂陵湖,要说起来,鄂陵湖才算正式意义上的黄河源头,因为从鄂陵湖出来,它就不是小溪而是一条河了。司机停下车,检测玛曲河的深度,发现水只能淹没膝盖,就直接开车冲了过去。三十分钟后,我们到了麻多乡。
麻多与玛多同音不同字,中国人都知道,就我闹不明白。其实两地相距甚远。我们开出高速路的那座小县城叫玛多,而这里的麻多则是曲麻莱县的一个下属乡镇。县城玛多有几十家商店,甚至还有一个电影院,而乡镇麻多只有在周日才会由曲柄转动发电机发电,给一台电视机和一台盒式磁带录像机供电——这两台机器还是省政府赠送的。这个小小的乡镇实际上是个集市。每到周日,多数牧民都会来这里,用羊皮换一匹花布、一口新炒锅或者一副太阳镜。它离最近的公路有二百二十五公里,就是我们今天早晨出玛多县城的那条路;离最近的热水淋浴则有五百公里,那得到西宁了。要说物资供应,曲麻莱县城向麻多乡每周发一辆卡车,在夏天有时每周发两辆。
经过麻多乡的三家商店,我们在一座小砖房前停了下来。走进房子,见到了监管黄河源地区大小事务的唯一官员,他是一位藏族人。当我告诉他希望走到黄河源头时,他先是微微一笑,继而竟放声大笑起来。他说,只有有数的几个中国人以及日本NHK电视台的摄制组成功到过黄河源头。来这里的西方人不下十几个,却没有一个人成功抵达源头。听他这么说,我暗自吃惊,但仍告诉他我决意一试。他意识到无法打消我的念头,就请他的两个助手作为向导与我们一同前往。不过这两人也没到过黄河源头。但是这位官员认为他们或许能帮上我,再不济至少能够保证我们活着回来。
我问他中国人是如何认定黄河源头的。他说是根据不同支流的长度、水量以及流域大小。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有三个地方成为黄河源头的候选地。但是最近青海省电视台的纪录片摄制组认定黄河源头是约古宗列曲支流。
我们在说事的时候,一位助手清理出了一个房间,里面有个六米长的睡觉平台。在房间里的煤灰打扫干净之后,我们把行李搬进了屋。司机和翻译开始检查车况,我则出去闲逛了一会儿。
这里离黄河源头实际上已经不到五十公里了,但现在太阳已经落山,因此今天我们不能再赶路。晚饭吃的还是热面条和羊肉,吃完我们就睡下了。这是一个漫长的夜晚。这里的海拔已经高出四千四百米,空气非常稀薄,人就像睡在水里一样,夜里有好几次我都因为氧气不足被憋醒了。以后连续几周,我的两肋一直生疼生疼的。不过不是我一个人这样,司机和翻译也比我好不了多少。天还没亮,我们决定不再睡了,把东西搬上车开拔。我们三个挤前排,我们的两位藏族向导坐后排。虽然他们两位也没去过黄河源头,但大体的位置他们知道,单凭这一点,就比我们好很多倍。
车驶出麻多乡,走西南向,这条路通往一百公里外的曲麻莱县城。大约走了十公里,我们拐上另一条土路。雪时下时停已经连续好几天了,只能勉强分辨出前面车辆的轮辙。我们跟着车辙翻过一道山脊,进入约古宗列盆地。突然间,东方的暴风雪停了,黎明的阳光打在雪地里,呈现出一种“红妆素裹”的分外妖娆来,或者说呈现出一种“白里透红”的与众不同来。约古宗列盆地辽阔而空茫,四周环绕着白雪皑皑的小山。
我们行驶到“盆底”,开始穿越盆地。这时雪开始融化,到处都是小水洼。前面是一条小溪,司机加大油门一下冲了过去。接着又是一条小溪,司机又如法炮制。这次彻底悲剧了!小溪那边的土并没有冻住,结果吉普的轮子陷进泥淖里差不多有一英尺深。我们折腾了一个小时,试图将轮子拔出来,但都无济于事。车轮陷进去,引擎也发动不起来了。我们困死在这里,眼看到手的胜利被一条小溪给毁了。
眼看一次次地发动引擎,一次次地失败,我的翻译建议:剩下的路不多,你干脆走过去得了,你不是那么想找黄河源头吗?现在动身还来得及。他跟两位向导交流了一番,然后告诉我说源头就在十公里开外了。我考虑了一把他的建议。此时离太阳落山还有十个小时,如果每小时走两公里,我正好可以走到黄河源头再返回来。如果只有一两千米的海拔,我平均每小时能走三四公里。可是现在的海拔远远高于四千米。我向盆地那头望去,那条白雪皑皑的山脊下就是他们所说的黄河源头。我心里不免犹豫起来。就在这时,其中一个向导说他跟我一起去。这等好事,我又怎能拒绝呢?于是我们俩就迈开步子,决意穿过这片冻原。天空中依然飘着雪花,清晨的太阳却照耀在东方的地平线上。我们艰难地跋涉着,前面有多危险还不清楚。难道真的会“出师未捷身先死”吗?不!虽然出师不利,但我坚信今天一定是伟大的一天。我们跳过一丛丛枯草,绕过一个个水洼。两个小时过去了,向导指了指地平线上的一群牦牛,于是我们转身走了过去。又是半个小时,到了牦牛群,我们问牧民是否知道黄河源头在哪里。
这个问题问得貌似有些愚蠢。他们只是牧民,黄河那么多支流,官方认定哪个是源头关他们什么事。但是他们的回答让我吃了一惊。他们指着环绕盆地的众多白雪小山中的一座,明确说那就是源头。看起来要走到那里太远了,我问能否租用他们的马。他们说马太瘦弱了,不能骑人。在那一带,马是一个人最值钱的财产。在夏天马能吃到新草长肥之前,牧民都舍不得骑自己的马。步行太远,马又租不到,于是向导建议我往回走。我又看了一眼牧民指的那座小山,它在盆地的西侧,看起来的确挺远。然而我决意玩命一搏。我告诉向导先走走看,如果过会儿确实没有指望走到那里,在天黑之前赶回去也不迟。于是在向牧民道谢之后,我们继续前行。
现在海拔是四千五百米,在这样的高度,目测的距离往往会欺骗自己的眼睛。空气越来越稀薄,我们走得越来越慢。几个小时下来,还未穿过这片冻原。我俩不说一句话,只是大口大口地喘气。又走了大约三个小时,我们看到了另一户牧民,再次停下来向他们问路。他们指的还是那个方向,说黄河源头就在山脊的那一端。我猛地意识到,黄河源头就在我们前方了,胜利在望,只有大约最后一小时的路。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们马上就要到黄河源头了!可就在这时,向导提出了异议,他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了,如果不立即返回吉普车那里,那么在天黑之前就回不去了。我哪里听得进他的话,耸了耸肩对他说,要回去你自己回去,我要回不去就在牧民家睡觉;你们把吉普车弄出来,明天来接我吧。我向牧民道了谢,转身就开始一个人往前走。很显然,稀薄的空气已经破坏了我的判断力。向导发觉没法子跟我讲道理,只好紧走几步跟了上来。
可是没过多久,我就后悔了,冲动是魔鬼啊。每往前挪一步,都是那么痛苦。我的肺无法换气,我的双眼无法聚焦。我转向向导,告诉他我受不了了。可这次他却反过来鼓励我坚持到底。我们俩不得不两次跪倒在地,只为了呼吸更通畅,可实践证明这毫无作用。我们只得重新站起来,机械地迈动双腿。在意识模糊、不知不觉中,我们竟然神奇地跨过了山脊。看到黄河源头了!石碑、牛头标记,对!就是这里。我们到了!
……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