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30546562
编辑推荐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合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及体操爱好者
内容简介
《体操》分三篇,共10章,包括基础理论篇(体操基础理论概述、体操发展简史、体操比赛的组织与欣赏)、实践练习篇(队列队形练习、徒手体操练习、轻器械体操练习、器械体操练习、体操身体素质练习)和组织教学篇(体操课的组织与教学、体操教学中的保护与帮助)。《体操》结构简明、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动作及表述规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目 录
目录
基础理论篇
**章 体操基础理论概述 3
**节 体操概述 3
第二节 体操的功能 8
第三节 体操的价值 10
第四节 体操术语 11
第二章 体操发展简史 20
**节 中国体操发展简史 20
第二节 世界体操发展简史 24
第三节 世界竞技体操大型赛事简介 26
第三章 体操比赛的组织与欣赏 28
**节 体操比赛的组织 28
第二节 体操教学比赛 29
第三节 幼儿基本体操表演赛 34
第四节 竞技体操比赛与欣赏 36
实践练习篇
第四章 队列队形练习 43
第五章 徒手体操练习 60
第六章 轻器械体操练习 74
第七章 器械体操练习 79
**节 技巧练习 79
第二节 跳跃练习 86
第三节 双杠练习 91
第四节 单杠练习 100
第八章 体操身体素质练习 106
**节 身体素质训练概述 106
第二节 体操身体素质训练常用手段 107
第三节 体操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方法 113
组织教学篇
第九章 体操课的组织与教学 127
**节 体操课的组织 127
第二节 队列队形教学 129
第三节 徒手体操教学 134
第四节 体操技术动作教学 141
第五节 体操教学方法的运用与创新 165
第十章 体操教学中的保护与帮助 176
**节 保护与帮助的意义与作用 176
第二节 保护与帮助的基本方法 176
第三节 保护与帮助的运用 178
第四节 保护与帮助的要求 179
第五节 体操保护与帮助的训练 181
第六节 体操运动的创伤及预防 182
主要参考文献 185
基础理论篇
**章 体操基础理论概述 3
**节 体操概述 3
第二节 体操的功能 8
第三节 体操的价值 10
第四节 体操术语 11
第二章 体操发展简史 20
**节 中国体操发展简史 20
第二节 世界体操发展简史 24
第三节 世界竞技体操大型赛事简介 26
第三章 体操比赛的组织与欣赏 28
**节 体操比赛的组织 28
第二节 体操教学比赛 29
第三节 幼儿基本体操表演赛 34
第四节 竞技体操比赛与欣赏 36
实践练习篇
第四章 队列队形练习 43
第五章 徒手体操练习 60
第六章 轻器械体操练习 74
第七章 器械体操练习 79
**节 技巧练习 79
第二节 跳跃练习 86
第三节 双杠练习 91
第四节 单杠练习 100
第八章 体操身体素质练习 106
**节 身体素质训练概述 106
第二节 体操身体素质训练常用手段 107
第三节 体操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方法 113
组织教学篇
第九章 体操课的组织与教学 127
**节 体操课的组织 127
第二节 队列队形教学 129
第三节 徒手体操教学 134
第四节 体操技术动作教学 141
第五节 体操教学方法的运用与创新 165
第十章 体操教学中的保护与帮助 176
**节 保护与帮助的意义与作用 176
第二节 保护与帮助的基本方法 176
第三节 保护与帮助的运用 178
第四节 保护与帮助的要求 179
第五节 体操保护与帮助的训练 181
第六节 体操运动的创伤及预防 182
主要参考文献 185
免费在线读
基础理论篇
**章 体操基础理论概述
**节 体操概述
“体操”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Gymnastike(意为裸体进行的操练),在公元前6~前5世纪,古希腊人把锻炼身体的一切活动,诸如走、跑、跳、投掷、攀登、摔跤、舞蹈、骑马、军事游戏等统称为体操。体操是当时所有运动的总称,这一概念被沿用了较长时间。19世纪,欧美各国相继涌现了一些新的运动项目,并建立起“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这一新概念。于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体操”和“体育”两词相互混用。我国在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也以“体操”一词来指称近代体育,如当时学校的体育课被称为“体操课”,且一直沿用到1922年。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一些生理学家、医学家和体育学家对体育运动的本质和价值做了深入研究及科学分类,“体育”一词才逐步取代了“体操”,并被人们普遍认同和接受。体操也从这一时期起在内容、方法上区别于其他的身体运动形式,成为具有自身特点的、独立的运动项目。
一、体操的概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体操的内涵在不断变化。体操的发展越来越两极化,一类是沿着竞技体操的方向发展,另一类是朝着以增强体质、发展能力为目的的各种非竞技性体操的方向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后,这两个不同发展方向的体操体系显现出不同的局面。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创造优异成绩、为国争光的任务中,我国的竞技体操多年来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是我国奥运争光计划的一个优势项目。然而在全民健身计划任务中,体操的功效和作用却没得到充分体现。20世纪50年代,在学校和厂矿企业掀起的体操锻炼热潮已经不复存在。体操在当前的学校体育教育中被严重曲解,一些人甚至认为体操是危险的项目,部分学校甚至还拆除了单杠、双杠等体操器械,教学大纲和教材中的体操内容几乎成了摆设,教师们一面抱怨体操难以在学校中开展,一面又对学校中日常开展的体操活动熟视无睹,这都反映出人们对体操概念和内涵的理解存在着明显的偏见。
对概念做出科学的定义一直是理论研究的重要方向。对体操概念进行科学界定将有利于学科理论的完善和发展,有利于人们对体操内涵与外延的认识,更有利于指导具体的实践工作。对体操下定义需要透过现象去把握本质,也就是对体操现象做出理性认识。在对前人有关体操定义的总结和分析后,本教材对体操的定义是:体操是人们以非常态姿势表现身体控制能力的身体活动。它是学好其他运动项目的基础,对人的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有非常明显的作用与功效。
二、体操的内容
体操从*早是体育的代名词发展到今天,其内容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根据体操练习的特征以及对人体的主要影响,体操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队列队形练习
队列队形练习分为队列练习和队形练习两部分:队列练习包括原地动作和行进间动作;队形练习包括图形行进、队形变换、散开和靠拢等。队列队形是军事训练、体育教学、各种群体活动和表演的主要内容及必要形式,也是不可少的组织方法和手段。通过队列队形练习,练习者可形成身体的正确姿势,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养成迅速、准确、协调一致和令行禁止的良好作风。准确熟练地指挥队列队形是体育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队列队形的高级表现形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式。
(二)徒手体操
徒手体操是根据人体各部位的特点,由举、摆、踢、振、蹲、屈、伸、跳跃、转体和绕环等一系列徒手动作构成。它以人体颈部、上肢、下肢、躯干等不同环节为主,同时将身体的其他环节作为辅助部分,进行专门的设计,从而以规定的姿势、方向、路线、幅度、频率和节奏进行练习。它是体操中*基本的练习:动作简单,不受场地和器材条件的限制,易于推广,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广播体操和生产操是徒手体操的一种。练习者经常做操,可使四肢和躯干灵活,动作协调,对增强中枢神经系统机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预防疾病、振奋精神,都有积极的作用。
(三)持轻器械体操
持轻器械体操是在徒手体操的基础上,通过手持体操棍、实心球、哑铃、跳绳、火棒、沙袋、小旗等轻器械进行的身体练习。在练习中,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轻器械的特点,增加趣味性和娱乐性。它是各级各类学校体操教学与锻炼的重要内容,也是大众健身体操活动中富有观赏性的练习形式。少年儿童经常进行轻器械体操练习,可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发展力量,提高灵敏性、弹跳力和协调能力。
(四)器械体操
器械体操通常是指在单杠、双杠、吊环、鞍马、高低杠、平衡木、跳马及垫子上进行的单个动作、联合动作和成套动作练习。器械体操练习的特征:练习者在器械上,依靠外力和内力的相互作用,利用人体局部环节组成的生物链,并围绕器械轴或人体解剖轴,调整身体姿势,以完成日常生活中极为少见的、人为预先设计的单个或成套动作。它可提高练习者各器官功能,培养练习者刚毅、果断的品质。
(五)专门器械体操
为了能在竞技体操规则规定的体操器械上完成动作,人们设计出相对简单而又有利于完成动作的辅助器械,我们称之为专门器械,如肋木、爬杆、山羊、跳箱、跳桌等。它可增强体质,发展力量,提高韧带的灵敏性和悬垂、攀登等能力。
(六)健美操
健美操是体操运动体系的一个内容。它是把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和舞蹈中的简单动作,根据练习者的身体特点,严格地按照发展身体各部位的要求,组编成套,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练习。它是增进健康、培养正确的姿态、塑造美的形体、陶冶美的情操、提高有氧工作能力的一种群众性的健身手段。
(七)艺术体操
艺术体操是由徒手或持轻器械的各种舞蹈动作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身体练习,是女子特有的、符合女子生理和心理特点的艺术性较强的体操项目。徒手练习是重要的基础,包括走、跑、跳、转体、波浪、平衡、摆动、绕环、屈伸、抛接器械和舞蹈等动作。轻器械有球、圈、绳、棒、带等。练习者通过艺术体操练习,可发展柔韧、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塑造健美的体态,培养节奏感,提高音乐素养和表现力,也是进行美育教育的一种手段。
(八)技巧运动
技巧运动包括滚动、滚翻、倒立、手翻、空翻、平衡、抛接、造型和舞蹈等类型动作,对发展力量、灵敏、柔韧、速度、空间定向,提高前庭分析器的功能以及培养顽强意志都有良好作用,也是各项器械体操的基本练习和其他项目的辅助练习内容。
(九)蹦床运动
蹦床运动是体操、跳水等运动的辅助性训练手段,也是竞技运动项目之一。通过蹦床练习,练习者可以发展弹跳力和灵敏性,训练身体的控制能力,有效地锻炼前庭分析器的功能,培养顽强拼搏的精神。1965年举办的首届世界蹦床锦标赛,比赛项目有男子同步、女子同步、男子单跳、女子单跳、男子双人小蹦床和女子双人小蹦床。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将男、女单跳列为比赛项目。
(十)实用类体操
实用类体操包括攀登、爬越、负重搬运、越过障碍和撑杆爬墙等内容。这些练习,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还可让练习者掌握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基本技能,也是现代拓展练习的基础内容。
三、体操的分类
体操有着丰富的内涵,按照逻辑学原理和体操项目的特征及规律对体操进行分类,对指导体操理论与实践具有现实意义。18世纪末,*早提出体操分类的是近代体育的倡导者、德国体育的先驱——古兹穆茨。此后,各国大都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国家的特点对体操进行分类。依据不同的属性和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目前体操的分类主要有两种:一是根据体操动作内容的特性,可以将体操分为队列队形、徒手体操、持轻器械体操和器械体操四大类。二是根据体操的目的与任务,可以将体操分为非竞技性体操和竞技性体操两大类。
(一)非竞技性体操
非竞技性体操是以基本身体练习实现健身目的的体操。以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培养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及提高基本运动技能为目的的体操练习都属于非竞技性体操范畴。它包括队列队形、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器械体操的简易练习、专门器械体操和实用生活技能体操等,是各级各类学校体操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竞技性体操
竞技性体操是以争夺锦标为目的,要求人体完成各类不同难度、体现美感的成套动作的体操。它包括竞技体操、技巧运动、竞技健美操、艺术体操和蹦床运动。这五个项目虽具有相对独立性,在我国体育院校的课程设置上也有各自独立的课程或专项,但在训练方法、表演方式、评分规则和技术特征等方面又具有很多共性。而且,体操的发展史等方面的相关知识都归属在体操课程中,其他派生项目只是介绍该项目的发展情况与技术特征等。
竞技性体操所属各项目均有各自独立的国际竞赛组织,特定的竞赛规程与评分规则,各自规范的竞赛场地与器材,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官员、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和专门的刊物等。这类体操运动呈现出早期专门化训练的特征:追求动作技术的“高、难、新、美、稳”,强调动作技术的创新,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四、体操的特点
体操与其他运动项目相比,其特点可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体操动作的特点
1. 动作内容丰富多彩
体操的动作内容是指依据人体解剖、生理学及人体运动生物力学原理所设计的动作。这种人为设计出来的动作,我们称之为体操的动作内容。人体解剖学告诉我们,人体是由多关节组成的。徒手体操动作的设计是以单关节运动为中心,配合屈、伸、外展、内收、绕、绕环、旋转等动作而成的,表现出动作内容多样性的特点。
**章 体操基础理论概述
**节 体操概述
“体操”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Gymnastike(意为裸体进行的操练),在公元前6~前5世纪,古希腊人把锻炼身体的一切活动,诸如走、跑、跳、投掷、攀登、摔跤、舞蹈、骑马、军事游戏等统称为体操。体操是当时所有运动的总称,这一概念被沿用了较长时间。19世纪,欧美各国相继涌现了一些新的运动项目,并建立起“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这一新概念。于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体操”和“体育”两词相互混用。我国在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也以“体操”一词来指称近代体育,如当时学校的体育课被称为“体操课”,且一直沿用到1922年。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一些生理学家、医学家和体育学家对体育运动的本质和价值做了深入研究及科学分类,“体育”一词才逐步取代了“体操”,并被人们普遍认同和接受。体操也从这一时期起在内容、方法上区别于其他的身体运动形式,成为具有自身特点的、独立的运动项目。
一、体操的概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体操的内涵在不断变化。体操的发展越来越两极化,一类是沿着竞技体操的方向发展,另一类是朝着以增强体质、发展能力为目的的各种非竞技性体操的方向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后,这两个不同发展方向的体操体系显现出不同的局面。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创造优异成绩、为国争光的任务中,我国的竞技体操多年来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是我国奥运争光计划的一个优势项目。然而在全民健身计划任务中,体操的功效和作用却没得到充分体现。20世纪50年代,在学校和厂矿企业掀起的体操锻炼热潮已经不复存在。体操在当前的学校体育教育中被严重曲解,一些人甚至认为体操是危险的项目,部分学校甚至还拆除了单杠、双杠等体操器械,教学大纲和教材中的体操内容几乎成了摆设,教师们一面抱怨体操难以在学校中开展,一面又对学校中日常开展的体操活动熟视无睹,这都反映出人们对体操概念和内涵的理解存在着明显的偏见。
对概念做出科学的定义一直是理论研究的重要方向。对体操概念进行科学界定将有利于学科理论的完善和发展,有利于人们对体操内涵与外延的认识,更有利于指导具体的实践工作。对体操下定义需要透过现象去把握本质,也就是对体操现象做出理性认识。在对前人有关体操定义的总结和分析后,本教材对体操的定义是:体操是人们以非常态姿势表现身体控制能力的身体活动。它是学好其他运动项目的基础,对人的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有非常明显的作用与功效。
二、体操的内容
体操从*早是体育的代名词发展到今天,其内容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根据体操练习的特征以及对人体的主要影响,体操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队列队形练习
队列队形练习分为队列练习和队形练习两部分:队列练习包括原地动作和行进间动作;队形练习包括图形行进、队形变换、散开和靠拢等。队列队形是军事训练、体育教学、各种群体活动和表演的主要内容及必要形式,也是不可少的组织方法和手段。通过队列队形练习,练习者可形成身体的正确姿势,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养成迅速、准确、协调一致和令行禁止的良好作风。准确熟练地指挥队列队形是体育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队列队形的高级表现形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式。
(二)徒手体操
徒手体操是根据人体各部位的特点,由举、摆、踢、振、蹲、屈、伸、跳跃、转体和绕环等一系列徒手动作构成。它以人体颈部、上肢、下肢、躯干等不同环节为主,同时将身体的其他环节作为辅助部分,进行专门的设计,从而以规定的姿势、方向、路线、幅度、频率和节奏进行练习。它是体操中*基本的练习:动作简单,不受场地和器材条件的限制,易于推广,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广播体操和生产操是徒手体操的一种。练习者经常做操,可使四肢和躯干灵活,动作协调,对增强中枢神经系统机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预防疾病、振奋精神,都有积极的作用。
(三)持轻器械体操
持轻器械体操是在徒手体操的基础上,通过手持体操棍、实心球、哑铃、跳绳、火棒、沙袋、小旗等轻器械进行的身体练习。在练习中,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轻器械的特点,增加趣味性和娱乐性。它是各级各类学校体操教学与锻炼的重要内容,也是大众健身体操活动中富有观赏性的练习形式。少年儿童经常进行轻器械体操练习,可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发展力量,提高灵敏性、弹跳力和协调能力。
(四)器械体操
器械体操通常是指在单杠、双杠、吊环、鞍马、高低杠、平衡木、跳马及垫子上进行的单个动作、联合动作和成套动作练习。器械体操练习的特征:练习者在器械上,依靠外力和内力的相互作用,利用人体局部环节组成的生物链,并围绕器械轴或人体解剖轴,调整身体姿势,以完成日常生活中极为少见的、人为预先设计的单个或成套动作。它可提高练习者各器官功能,培养练习者刚毅、果断的品质。
(五)专门器械体操
为了能在竞技体操规则规定的体操器械上完成动作,人们设计出相对简单而又有利于完成动作的辅助器械,我们称之为专门器械,如肋木、爬杆、山羊、跳箱、跳桌等。它可增强体质,发展力量,提高韧带的灵敏性和悬垂、攀登等能力。
(六)健美操
健美操是体操运动体系的一个内容。它是把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和舞蹈中的简单动作,根据练习者的身体特点,严格地按照发展身体各部位的要求,组编成套,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练习。它是增进健康、培养正确的姿态、塑造美的形体、陶冶美的情操、提高有氧工作能力的一种群众性的健身手段。
(七)艺术体操
艺术体操是由徒手或持轻器械的各种舞蹈动作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身体练习,是女子特有的、符合女子生理和心理特点的艺术性较强的体操项目。徒手练习是重要的基础,包括走、跑、跳、转体、波浪、平衡、摆动、绕环、屈伸、抛接器械和舞蹈等动作。轻器械有球、圈、绳、棒、带等。练习者通过艺术体操练习,可发展柔韧、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塑造健美的体态,培养节奏感,提高音乐素养和表现力,也是进行美育教育的一种手段。
(八)技巧运动
技巧运动包括滚动、滚翻、倒立、手翻、空翻、平衡、抛接、造型和舞蹈等类型动作,对发展力量、灵敏、柔韧、速度、空间定向,提高前庭分析器的功能以及培养顽强意志都有良好作用,也是各项器械体操的基本练习和其他项目的辅助练习内容。
(九)蹦床运动
蹦床运动是体操、跳水等运动的辅助性训练手段,也是竞技运动项目之一。通过蹦床练习,练习者可以发展弹跳力和灵敏性,训练身体的控制能力,有效地锻炼前庭分析器的功能,培养顽强拼搏的精神。1965年举办的首届世界蹦床锦标赛,比赛项目有男子同步、女子同步、男子单跳、女子单跳、男子双人小蹦床和女子双人小蹦床。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将男、女单跳列为比赛项目。
(十)实用类体操
实用类体操包括攀登、爬越、负重搬运、越过障碍和撑杆爬墙等内容。这些练习,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还可让练习者掌握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基本技能,也是现代拓展练习的基础内容。
三、体操的分类
体操有着丰富的内涵,按照逻辑学原理和体操项目的特征及规律对体操进行分类,对指导体操理论与实践具有现实意义。18世纪末,*早提出体操分类的是近代体育的倡导者、德国体育的先驱——古兹穆茨。此后,各国大都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国家的特点对体操进行分类。依据不同的属性和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目前体操的分类主要有两种:一是根据体操动作内容的特性,可以将体操分为队列队形、徒手体操、持轻器械体操和器械体操四大类。二是根据体操的目的与任务,可以将体操分为非竞技性体操和竞技性体操两大类。
(一)非竞技性体操
非竞技性体操是以基本身体练习实现健身目的的体操。以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培养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及提高基本运动技能为目的的体操练习都属于非竞技性体操范畴。它包括队列队形、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器械体操的简易练习、专门器械体操和实用生活技能体操等,是各级各类学校体操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竞技性体操
竞技性体操是以争夺锦标为目的,要求人体完成各类不同难度、体现美感的成套动作的体操。它包括竞技体操、技巧运动、竞技健美操、艺术体操和蹦床运动。这五个项目虽具有相对独立性,在我国体育院校的课程设置上也有各自独立的课程或专项,但在训练方法、表演方式、评分规则和技术特征等方面又具有很多共性。而且,体操的发展史等方面的相关知识都归属在体操课程中,其他派生项目只是介绍该项目的发展情况与技术特征等。
竞技性体操所属各项目均有各自独立的国际竞赛组织,特定的竞赛规程与评分规则,各自规范的竞赛场地与器材,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官员、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和专门的刊物等。这类体操运动呈现出早期专门化训练的特征:追求动作技术的“高、难、新、美、稳”,强调动作技术的创新,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四、体操的特点
体操与其他运动项目相比,其特点可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体操动作的特点
1. 动作内容丰富多彩
体操的动作内容是指依据人体解剖、生理学及人体运动生物力学原理所设计的动作。这种人为设计出来的动作,我们称之为体操的动作内容。人体解剖学告诉我们,人体是由多关节组成的。徒手体操动作的设计是以单关节运动为中心,配合屈、伸、外展、内收、绕、绕环、旋转等动作而成的,表现出动作内容多样性的特点。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