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9241886
部分 农地产权逻辑:种粮行为的动因
章 农地产权、要素配置与种植结构“趋粮化”
一、问题的提出
二、种植结构调整的内在逻辑
三、数据来源、模型设置与变量选取
四、估计结果与分析
五、结论与讨论
第二章 农地调整、风险规避与种植结构“趋粮化”
一、问题的提出
二、农地调整与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理论线索
三、数据来源、变量与模型选择
四、估计结果与分析
五、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地权调整、跨期约束与农户的被迫选择
一、问题的提出
二、逻辑框架
三、数据、变量与模型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五、结论与讨论
第二部分 要素配置逻辑:种粮行为的路径
第四章 劳动力转移会导致种植结构“非粮化”吗?
一、问题的提出
二、理论模型与机理分析
三、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五、结论与启示
第五章 农地流转会导致种植结构“非粮化”吗?
一、问题的提出
二、“非粮化”行为及其转换:理论模型分析
三、数据来源、变量与模型选择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五、结论与启示
第六章 农地经营规模扩大会导致“非粮化”吗?
一、问题的提出
二、理论线索
三、实证资料、模型与变量选择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五、结论与思考
第三部分 农业分工逻辑:种粮行为的拓展
第七章 服务规模经营:从纵向分工到横向分工及连片专业化
一、问题的提出
二、规模经济的本质是分工经济
三、农业分工:从自然分工到服务外包
四、纵向分工、市场容量与农户专业化
五、服务规模经营的关键:横向分工与区域连片专业化
六、结论与讨论
第八章 市场容量、交易密度与农业服务规模决定
一、问题的提出
二、服务商交易半径的决定机制
三、农户的生产决策过程
四、外包服务市场的发展机制:从横向分工和连片专业化到纵向分工
五、一个延伸:农业服务市场的“时空”概念
六、结论与思考
第九章 农业规模经营:要素市场互动的实证检验
一、问题的提出
二、理论线索与逻辑推导
三、数据来源、变量与模型选择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五、结论与讨论
第十章 小农生产如何融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中国小麦主产区的经验证据(2005-2015年)
一、问题的提出
二、逻辑线索及其推论
三、数据来源与描述性判断
四、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五、稳健性检验:基于PVAR模型的分析
六、结论与讨论
后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