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7128781
《聚丰园路是一条快乐的街道》讲述着上海宝山一条名不见经传的街道——聚丰园路,这条街道上,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教育设施一应俱全。上海大学三万多名学生给这条街道注入了无限盎然的生机。这条街道上,既有沃尔玛、星巴克、肯德基、麦当劳,也有地摊烤串、小商小贩和黑暗料理;这条街道上,密密麻麻排列着七八个小区,聚居着好几万人,他们中既有学富五车的教授,也有朝九晚五的白领,还有群租的打工妹…… 当更多的人们在追求诗和远方时,本书作者尝试着将镜头和聚光灯对准这条街道上的普通人。在镜头下和笔触间,充满欢乐,暗含忧伤。这里既有歌声,也有哭泣。既能体察到烈火烹油般的繁荣,也能关注到寂寞角落里无声的叹息。在这条街道上,我们看到了全球化的缩影、中国经济转型的阵痛以及高速发展的城市给普通人带来的希冀和焦虑。
目 录
01 月收入2 500元的上海便利店阿姨们,她们的生活,你能想象得到吗?………… 1
全上海,估计有上千家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
这家位于聚丰园路上的连锁便利店,有好几位四十多岁的阿姨:A阿姨、
B阿姨、C阿姨。
她们的月收入2 500元。
她们的老公都是出租车司机。
她们,或者她们的老公,都喜欢打打小麻将。
这个城市里,太多的人,收入比她们高。但是,谈到幸福感,便利店的
阿姨们,可能会超过这个城市里的很多人。
在上海这样的城市里,她们的幸福感来自哪里?
02 两个中产阶层家庭之间的差距,是如何形成的?………… 12
Linda,38岁,欣雨,39岁,她们是大学时代的闺蜜。
大学毕业后,一个去了上海,一个去了北京。
2016年,Linda卖掉上海和深圳的房子,换了深圳一套900多万元的学区房。
2016年,欣雨带着两个孩子生活在美国,其家庭资产总额保守估计,超过
6 000万元人民币。
两个大学时代的闺蜜,她们之间的差距是如何形成的?
聚丰园路是一条快乐的街道
2今天的中国,中产阶层家庭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中产阶层如何看待自己的中产阶层身份?
03 月入近3万元的小D,卖掉了上海的房子,选择离开!………… 25
小D,著名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月收入3万元,为何选择逃离上海?
永不停歇的换房游戏,到底谁是赢家?
户口、房价、教育、医疗、二胎、养老带来的现实问题汹涌而来,普通
人将如何应对?
逃离北上广的背后,是对现实的妥协,还是明智的解脱?
04 外企风光不再,他们选择移民………… 35
Della家庭年收入近200万元,为何选择离开外企,远赴加拿大重新开始?
昔日热闹红火,如今陷入裁员漩涡,外企今日风光不再?
选择移民,能否解决房价看空与房价暴涨之间的矛盾?
05 我在上海做月嫂,两个儿子在老家念私立学校………… 44
离开老家,跟随丈夫来到上海,工作经历丰富的她,对事业有着自己的
坚持和想法。
两个孩子留守在家,读私立学校,她和丈夫努力工作,创造良好的学习
环境,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
关于未来,她没有迷茫,坚信有耐心就能成事。
在这位普通月嫂身上,都有着哪些不普通的生活哲学?
06 神州专车司机:为了家庭,我只能逃离东北………… 52
上有老,下有小,一个东北大老爷们为什么跑到上海来开专车?
每天早晨4点出车,夜里12点收车,一个月能挣1万多元。除了吃住,
每个月至少给东北家里寄1万元。这个东北籍专车司机为何如此玩命地工作?
未来在他的眼里,是个什么样子?
07 一个上海阿姨的家长里短………… 62
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上海大家庭。
老父亲,部队里的厨师长,以军人作风管理家庭,说一不二;
老母亲,邮政局的干部,退休前从不着家,年年评先进;
姐姐,1965年去新疆支边,在农场苦了30年,1995年退休,和姐夫一
起回到上海;
姐姐家的女儿,1岁起,就住在上海,跟着外公、外婆生活,她后来的
人生怎么样?
姐姐家的老大,跟着父母留在新疆,这个不爱读书的聪明孩子,他后来
怎么样了?
我是家里小女儿,结婚后住在娘家,帮着爸爸、妈妈烧饭,带小囡,料
理家务。
后来,我有了自己的女儿。我的女儿结婚后生了两个小囡,原本很有才
华的女儿,没法上班了。她的日子怎么过?
我亲的弟弟,1998年,发高烧,走了,留下一个6岁的侄子。第二年,
弟媳改嫁,把侄子留给了我的爸爸妈妈。小侄子的未来,会怎么样?
几十年风风雨雨,一个上海阿姨的家长里短……
08 这个90后女生的2016,比好多人的一生都精彩!………… 77
赛尔用21天的时间练出腹肌,两周练出三角肌。
赛尔开了一家西餐厅,生意红红火火。
赛尔先在一家意大利小众奢侈品公司做实习生,一个人干两个正式员工
的活;后在网易新闻做实习生,一个人干N个人的活,有机会对接中国著
名的四十多档综艺娱乐节目。
赛尔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获得上海赛区一等奖。
赛尔为阿里巴巴拍了一个视频广告,为New Balance拍了一个平面广告。
赛尔去山西看壶口瀑布,去柬埔寨看吴哥窟,在云南的洱海边筹划开个客栈。
这个1992年出生的女孩,她怎样度过连轴转的2016年?
她的2017年,又有什么样的计划呢?
9 一个上海小家庭的幸福、焦虑和渴望………… 99
这是上海的一个普通小家庭。
丈夫:伟忠,37岁,某世界500强通信公司无线通信产品技术经理,硕
士学历,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妻子:俨如,37岁,某世界500强快消品公司渠道经理,硕士学历,毕
业于复旦大学。
女儿:安安,8岁,小学二年级学生,曾就读于某国际幼儿园。
安安刚上小学的时候,学习跟不上,作业做不完,每晚临睡前,常常会
紧张地问妈妈:“妈妈,我的作业全做完了吗?”
在那段时间,每天早晨起床,安安总会情绪低落,哭着闹着,不愿去上
学,俨如、伟忠将如何应对?
作为独生子女一代人,俨如、伟忠离开家乡,外地求学,后就业定居
在上海,他们的焦虑是什么?
10 钟点工蔡阿姨买房记:眼看房价从7 000元飙到2万元………… 115
蔡阿姨,53岁,江苏盐城人,聚丰园路小区的钟点工。
蔡阿姨夫妇早年是江苏盐城某国有企业的职工,先后下岗。为了供女儿
念大学,夫妇俩来到上海。
花桥是江苏距离上海近的一个镇,也是上海地铁11号线的终点站。
2013年,蔡阿姨在花桥买了套93平方米的新房,从2013年到2016年,
这套房子,单价从一平方米7 000元涨到2万元,总价涨了整整120万元。
11 后的磨刀人………… 119
一个72岁的磨刀老人,19年来坚持为人磨刀,自力更生为哪般?
月收入2 000元,如何与老伴一起在上海生存?
磨刀人已老,磨刀事业是否后继有人?
12 一个不会说话的女生,当被上海善意相待时,她的每一幅画,
都能看到欢乐,听到笑声…… ………… 125
张曼的世界中,从小就没有声音。
她凭着手中的一支画笔,来到上海。
在这座城市里,她会碰到什么样的人?
在这座城市里,一个不会说话的女生,能找到自己的未来吗?
13 跑马拉松的时候,我们在想些什么?
—我和学生们一起跑完了半程马拉松………… 136
一群年轻的大学生在参加完马拉松比赛后,他们在想些什么?
“从来没跑过那么远的距离,身体到达极限后,每跑一步,都是进步,
每多一米,都是新纪录。”
“刚开始,我以为多能跑8公里,没想到能拿下半马,成绩为2小时46
分30秒。很多事情,想着想着就get了。相信,还是要相信,一直要相信。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队友!伙伴!步调节奏,呼吸频率一致,共同前进、前进!向前、向前,
不停歇!”
14 大时代洪流下的一艘小船:一个家庭的小三线变迁史………… 147
20世纪60年代,为了应对来自苏联和美国的双重军事压力,全国各地
成千上万的人,响应国家召唤,打起背包,告别城市,钻进大山,建设三线。
我的外公,就是在那个时代,从重庆去了山东沂蒙山。在随后的几十年
中,整个家庭,跟随大时代的洪流,从西到东,又从东到西。时至今日,家
庭成员分散四方。
曾经有一群人,因为共和国的需要,他们付出青春与岁月,甚至是生命
的代价。对他们来说,一个强大的国家,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15 90后小伙子去智利打天下………… 163
沈非凡,浙江人,1994年出生,2016年毕业于上海大学。在上海工作一
年后,2017年4月,他前往智利,进入家族企业工作。
非凡不仅继承了老一代浙商敢拼敢闯的狠劲,还有着很强的学习能力和
广阔的国际化视野,新一代浙商正以完全不同的面貌登上舞台。
16 2017年,我走遍半个中国,卖了100万个苹果………… 174
2015年,还在念大学的小满开始创业,吃过各种苦头。坚持卖好产品的
理念,始终没有动摇过。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苹果不如小时候的好吃,苹果也越来越不甜了,
但很少有人主动去寻找原因,也几乎没有人试图改变它。
小满走遍中国几乎所有的苹果产区,终于在新疆找到了甜的苹果。
2017年,小满开了淘宝店,卖出去100万个苹果,赚到人生勺金。
17 电子竞技世界冠军来到大学课堂——当李晓峰成为SKY………… 185
李晓峰,来自河南一个小县城的少年,为了成为金庸小说中的大侠,曾
梦想去少林寺习武。习武之梦未成,却在游戏世界中找到“大侠”的感觉,
并走上电子竞技职业选手的道路。
日复一日每天18—20小时的训练,困难的时候就靠一天一个水煎包支
撑,李晓峰从一个普通的游戏爱好者成为2005年、2006年WCG世界冠军、
2007年世界亚军,并因此被电竞爱好者尊称为“中国电竞人”。
2017年10月30日,李晓峰来到上海大学的课堂,和同学们分享他的游
戏人生。
18 那些人到中年才明白爱的人………… 201
旅居美国的Z君,20世纪90年代末大学毕业,2000年赴美留学,目前
任某飞机制造公司工程师。2018年周末的一天,在西雅图机场,偶遇二十多
年音信全无的大学时代初恋女友……
20世纪90年代,L君和W君是就读于某985高校的同窗好友。大学毕业
那年,在首都机场,W君送女友去美国。女友决绝地对W君说,千山万水,
永生难见,不必再联系。登机前,女友突然转身,对W君说,如果20年后,
你还记得我,来找我吧!2017年,距离机场一别,已过去整整20年。在这
20年里,W君和女友没有任何联系。W君现在是某大型民营集团的董事长,
好朋友L君任职于某高校,而W君的女友移民加拿大。2017年夏,W君拉上
L君,一起飞往温哥华,去兑现那个20年之约……
小D在澳大利亚读研究生时,曾和一位俄罗斯姑娘相恋。2007年毕业后,
小D回到广州,俄罗斯姑娘去了莫斯科。仅半年时间,两人就从无话不谈发
展到无话可谈,他们平静地选择了分手。2017年,小D乘飞机去法兰克福,
从莫斯科转机。在莫斯科机场下飞机的那一刹那,他想起了俄罗斯姑娘。通
过Facebook,小D找到俄罗斯姑娘的联系方式,并拨通了她的电话……
后记………… 209
前 言
聚丰园路是上海宝山区一条名不见经传的街道。它地处上海的西北角,位于中环和外环之间,长约1.6公里。聚丰园路的东面,是上海大学和一座尼姑庵,西面,是一个小庙和一栋宏伟的教堂。距离教堂两三百米外,有一处公墓。公墓旁,是一个已开盘的精品豪宅小区。
这条街道上,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教育设施一应俱全。上海大学三万多名学生给这条街道注入了无限盎然的生机。这条街道上,既有沃尔玛、星巴克、肯德基、麦当劳,也有地摊烤串、小商小贩和“黑暗料理”。这条街道上,密密麻麻排列着七八个小区,聚居着好几万人,他们中既有学富五车的教授,也有朝九晚五的白领,还有群租的打工妹……
当更多的人们在追求诗和远方时,我尝试着将镜头和聚光灯对准这条街道上的普通人。在镜头下和笔触间,充满欢乐,暗含忧伤。这里既有歌声,也有哭泣;既能体察到烈火烹油般的繁荣,也能关注到寂寞角落里无声的叹息。在这条街道上,我们看到了全球化的缩影、中国经济转型的阵痛以及高速发展的城市给普通人带来的希冀和焦虑。
没有人会太在意这条街道,它既不出名,也不代表什么。但我只想记录下此时的中国,此刻的上海,一条普通街道上正在行走的人和正在发生的事。这些人或许是您的朋友,或许是您身边那个擦肩而过的人,或许就是您自己。生活在上海,我们可曾真的认识那些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们?我们可曾真的熟悉自己生活的街道?我们可曾真的了解身边的这座城市?此刻,聚丰园路上人来人往,这里依然是一条快乐的街道①。
刘寅斌
2018年5月1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