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544902丛书名: 事业单位考试辅导用书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19事业单位考试辅导用书:时政热点解析与考题预测》时政热点纷繁复杂,哪些是事业单位考试可能涉及的内容,常常使考生感到迷惑。公共基础知识、行测、申论、综合应用能力以及面试科目考试都离不开对时政热点相关知识的考查。因此,掌握更多的时事热点和理论,了解可能出现的考查方式及题型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公教育研发团队精心打造的这本《事业单位考试辅导用书·时政热点解析与考题预测》应运而生,为您的热点备考添砖加瓦。
购书享有移动自习室:
核心考点轻松学 在线题库任意练 考友圈答疑解惑 视频直播免费看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9事业单位考试辅导用书:时政热点解析与考题预测》本书*篇从“十三五”规划纲要、党的十九大报告、《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取数十个关键词句进行解读。第二篇选取了十五个热门专题,从存在问题、重要意义、对策措施等角度深入剖析,帮助考生熟悉主题、拓宽思路、提升能力。第三篇精选人民日报社论、评论员文章及人民网评共数十篇文章,为大家学习写作提供参考。第四篇网罗*近一年与事业单位考试相关的国内和国际时政词条近百条。第五篇精心编写了100道高质量的时政热点选择题和10套小材料申论题,帮助考生冲刺事业单位考试。
目 录
篇国家大政方针解读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摘要及热点解读()
第二节党的十九大报告摘要及热点解读()
第三节《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摘要及热点解读()
第二篇时政热点专题聚焦专题一廉政建设()
一、时事链接()
二、存在问题()
三、重要意义()
四、对策措施()
专题二党的群众路线()
一、时事链接()
二、存在问题()
三、重要意义()
四、对策措施()
专题三智能制造()
一、时事链接()
二、重要意义()
三、国外经验()
四、对策措施()
专题四知识付费()
一、时事链接()
二、原因分析()
三、存在问题()
四、对策措施()
专题五择业多元化与新兴职业()
一、时事链接()
二、现状分析()
三、趋势分析()
四、对策措施()
专题六乡村振兴()
一、时事链接()
二、当前状况()
三、重要意义()
四、对策措施()
专题七社会慈善()
一、时事链接()
二、存在问题()
三、国外经验()
四、对策措施()
专题八对口支援()
一、时事链接()
二、发展现状()
三、原因分析()
四、对策措施()
专题九传统工艺振兴()
一、时事链接()
二、存在问题()
三、重要意义()
四、对策措施()
专题十精准扶贫()
一、时事链接()
二、存在问题()
三、重要意义()
四、对策措施()
专题十一文化遗产保护()
一、时事链接()
二、基本内涵()
三、存在问题()
四、对策措施()
专题十二文化自信()
一、时事链接()
二、存在问题()
三、重要意义()
四、对策措施()
专题十三公共安全()
一、时事链接()
二、存在问题()
三、原因分析()
四、对策措施()
专题十四水污染治理()
一、时事链接()
二、存在问题()
三、重要意义()
四、对策措施()
专题十五绿色发展()
一、时事链接()
二、存在问题()
三、必要性分析()
四、对策措施()
第三篇评论精选节社论文章()
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农”新篇章()
唱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不忘历史矢志复兴()
第二节评论员文章()
深刻把握科技创新与发展大势()
一盘棋做谋划一张图干到底()
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
在改革中做强做优做大国企()
公正司法增强群众财产财富安全感()
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保质量安全就是保民生()
第三节人民网评()
事业不能仅靠“守”维系()
掌握核心技术,才不会被卡脖子()
3000亿损失十万火急?“铁腕治污”绝无戏言()
古建筑被毁,你就下得了手?()
“算法推荐”不能成为传播低俗信息的助推器()
开放放大招,世界长受益()
破解乡村教育难题急需这把“金钥匙”!()
数学天才坠落?别用刻板眼光定义成功()
甘肃“打折公路”折射出官场中的歧路()
“摆摆表现”,对隐形“四风”露头就打()
城市“抢人大战”急不得,也抢不来()
做慈善别让爱心凉了()
恶搞《黄河大合唱》,岂止无知和轻佻?()
用法律致敬英雄烈士()
“教科书式耍赖”需要“教科书式惩戒”()
“大眼睛女孩”苏明娟的“逆袭”告诉了我们什么?()
第四篇全年时政热点汇总国内时政()
国际时政()
第五篇预测题库单项选择题()
小材料申论题()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
第二节党的十九大报告摘要及热点解读()
第三节《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摘要及热点解读()
第二篇时政热点专题聚焦专题一廉政建设()
一、时事链接()
二、存在问题()
三、重要意义()
四、对策措施()
专题二党的群众路线()
一、时事链接()
二、存在问题()
三、重要意义()
四、对策措施()
专题三智能制造()
一、时事链接()
二、重要意义()
三、国外经验()
四、对策措施()
专题四知识付费()
一、时事链接()
二、原因分析()
三、存在问题()
四、对策措施()
专题五择业多元化与新兴职业()
一、时事链接()
二、现状分析()
三、趋势分析()
四、对策措施()
专题六乡村振兴()
一、时事链接()
二、当前状况()
三、重要意义()
四、对策措施()
专题七社会慈善()
一、时事链接()
二、存在问题()
三、国外经验()
四、对策措施()
专题八对口支援()
一、时事链接()
二、发展现状()
三、原因分析()
四、对策措施()
专题九传统工艺振兴()
一、时事链接()
二、存在问题()
三、重要意义()
四、对策措施()
专题十精准扶贫()
一、时事链接()
二、存在问题()
三、重要意义()
四、对策措施()
专题十一文化遗产保护()
一、时事链接()
二、基本内涵()
三、存在问题()
四、对策措施()
专题十二文化自信()
一、时事链接()
二、存在问题()
三、重要意义()
四、对策措施()
专题十三公共安全()
一、时事链接()
二、存在问题()
三、原因分析()
四、对策措施()
专题十四水污染治理()
一、时事链接()
二、存在问题()
三、重要意义()
四、对策措施()
专题十五绿色发展()
一、时事链接()
二、存在问题()
三、必要性分析()
四、对策措施()
第三篇评论精选节社论文章()
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农”新篇章()
唱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不忘历史矢志复兴()
第二节评论员文章()
深刻把握科技创新与发展大势()
一盘棋做谋划一张图干到底()
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
在改革中做强做优做大国企()
公正司法增强群众财产财富安全感()
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保质量安全就是保民生()
第三节人民网评()
事业不能仅靠“守”维系()
掌握核心技术,才不会被卡脖子()
3000亿损失十万火急?“铁腕治污”绝无戏言()
古建筑被毁,你就下得了手?()
“算法推荐”不能成为传播低俗信息的助推器()
开放放大招,世界长受益()
破解乡村教育难题急需这把“金钥匙”!()
数学天才坠落?别用刻板眼光定义成功()
甘肃“打折公路”折射出官场中的歧路()
“摆摆表现”,对隐形“四风”露头就打()
城市“抢人大战”急不得,也抢不来()
做慈善别让爱心凉了()
恶搞《黄河大合唱》,岂止无知和轻佻?()
用法律致敬英雄烈士()
“教科书式耍赖”需要“教科书式惩戒”()
“大眼睛女孩”苏明娟的“逆袭”告诉了我们什么?()
第四篇全年时政热点汇总国内时政()
国际时政()
第五篇预测题库单项选择题()
小材料申论题()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
在线试读
篇
国家大政方针解读时政热点解析与考题预测篇国家大政方针解读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摘要及热点解读关键词句一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文件摘要】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农业现代化进展明显,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高。
——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创业创新蓬勃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创新要素配置更加高效,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增强,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继续加大,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改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发展空间布局得到优化。对外开放深度广度不断提高,全球配置资源能力进一步增强,进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就业、教育、文化体育、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就业比较充分,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影响持续扩大。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现代军事体系更加完善。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热点解读】
五大发展目标:
经济: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是身处经济新常态下,我党在经济工作开展中作出的战略调整。昔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结构落后,产能较低,经济虽发展很快,环境却遭到严重破坏,这与“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而今,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应将工业与信息化融合,重视产业结构调整,重视服务业比重提升和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改变以往依靠人口红利的现象,将“创新”与“人才”作为发展的重点,展现出我国经济领域转型升级的核心思想。
民生: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推进改革与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随着经济发展,社会整体生活水平都在提升,但民生诉求也越来越高。这一问题不仅关乎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更因资源分配而涉及社会公平,“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到“普遍提高”,正是要带动社会整体水平共同提升,满足大众意愿,努力实现均衡发展。
文化: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文化方面的体现。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要在未来五年发力“攻坚”,更要着眼长远,以“文”化人。在个人层面,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终要体现在“人的现代化”水平上,如国民教育水平的提高,对国家精神和传统文化的认同、传承和发展,国民道德素质的提高以及对精神生活的关注和追求等。在社会层面,还包括整个社会的学习氛围和文化创造的活力以及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消费的水平。
生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我国总体环境状况的特点是:环境质量差、污染物排放量大、生态受损严重、风险隐患高,与公众的需求和期待差距较大,环境保护任务十分艰巨。“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作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党和国家对当前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庄严面对,是对人民群众诉求和期盼的真诚回应,也体现出了相关指标覆盖面的扩大和标准的提升。
制度: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对改革和社会发展作全局性思考,对制度创新和体制改革作出科学的顶层设计,从三个方面提供新的制度和体制动力:一是构建科学完善的权力制约体系,切实推进“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的步伐;二是构建现代化反腐倡廉法治体系,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新常态;三是构建促进创新的社会体制架构,消除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障碍。
关键词句二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文件摘要】
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提升县域经济支撑辐射能力,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间均衡配置,拓展农村广阔发展空间,形成城乡共同发展新格局。
节发展特色县域经济
培育发展充满活力、特色化、专业化的县域经济,提升承接城市功能转移和辐射带动乡村发展能力。依托优势资源,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村服务业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积极探索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融入区域性产业链和生产网络。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集中。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提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水平。
第二节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增强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科学规划村镇建设、农田保护、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加快农村宽带、公路、危房、饮水、照明、环卫、消防等设施改造。开展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和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和改善农村社会治理,完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深入开展“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培育文明乡风、优良家风、新乡贤文化。开展农村不良风气专项治理,整治农村非法宗教活动等突出问题。开展生态文明示范村镇建设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加大传统村落和民居、民族特色村镇保护力度,传承乡村文明,建设田园牧歌、秀山丽水、和谐幸福的美丽宜居乡村。
第三节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统筹规划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促进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生态环保设施城乡统一布局建设。把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和接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城镇,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并轨、标准统一。
【热点解读】
城乡协调发展,关键在于“协调”。当前,我国城乡存在巨大的发展差距,农村人口无序涌入城市,导致诸多“大城市病”,而农村则出现“空心化”问题,直接影响了粮食安全。“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城乡协调发展,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措施。
首先,城乡协调的重点在于发展农村,依靠自身活力破解“空心化”困局。这就需要政府重点建设中小城市,依靠科技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通过开展科技种植、农产品深加工,帮助农民增收。
其次,要保障进城农民基本权利。,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确保有能力在城市生活的农民享受到与市民相同的权利;第二,要加强公共服务建设,让进城农民可以享受应有的公共服务;第三,要加强农业人口权益保护,避免农民“被进城”。
后,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部门要将基础设施建设目光投向农村,以城市发展红利反哺农村建设,让农民可以共享发展成果,改善实际生活水平。
关键词句三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文件摘要】
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热点解读】
当前我国区域发展追求“大而全”,功能设置重复,各地区之间缺乏协调统一,部分地区为经济发展透支环境资源。理解区域协调发展,需要了解“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和“资源环境可承载”几个重点内容。
首先,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一是要确保人的自由流动,需要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确保人才流动;二是要确保行业转移,需要各地政府发挥区域优势,出台引导扶持政策,吸引企业转移。
其次,主体功能约束有效,这是对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要求。我国部分地区经济发展虽不足,但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将这一内容纳入考核制度,倒逼领导干部重视主体功能定位。同时,发达地区要给予相应支持,避免当地政府违背主体规划。
再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这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在经济共同进步的同时,公共服务也要保持同步,避免区域间出现违背公平的现象,这提醒各区域政府要具备大局意识,将整个区域视为一个整体。
后,资源环境可承载,这是要求在区域发展中不能大而无当,要思考区域人口承载能力,优化产业布局,将功能分解至区域内各个地区,实现共同发展。
关键词句四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文件摘要】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国家大政方针解读时政热点解析与考题预测篇国家大政方针解读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摘要及热点解读关键词句一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文件摘要】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农业现代化进展明显,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高。
——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创业创新蓬勃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创新要素配置更加高效,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增强,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继续加大,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改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发展空间布局得到优化。对外开放深度广度不断提高,全球配置资源能力进一步增强,进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就业、教育、文化体育、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就业比较充分,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影响持续扩大。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现代军事体系更加完善。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热点解读】
五大发展目标:
经济: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是身处经济新常态下,我党在经济工作开展中作出的战略调整。昔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结构落后,产能较低,经济虽发展很快,环境却遭到严重破坏,这与“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而今,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应将工业与信息化融合,重视产业结构调整,重视服务业比重提升和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改变以往依靠人口红利的现象,将“创新”与“人才”作为发展的重点,展现出我国经济领域转型升级的核心思想。
民生: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推进改革与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随着经济发展,社会整体生活水平都在提升,但民生诉求也越来越高。这一问题不仅关乎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更因资源分配而涉及社会公平,“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到“普遍提高”,正是要带动社会整体水平共同提升,满足大众意愿,努力实现均衡发展。
文化: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文化方面的体现。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要在未来五年发力“攻坚”,更要着眼长远,以“文”化人。在个人层面,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终要体现在“人的现代化”水平上,如国民教育水平的提高,对国家精神和传统文化的认同、传承和发展,国民道德素质的提高以及对精神生活的关注和追求等。在社会层面,还包括整个社会的学习氛围和文化创造的活力以及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消费的水平。
生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我国总体环境状况的特点是:环境质量差、污染物排放量大、生态受损严重、风险隐患高,与公众的需求和期待差距较大,环境保护任务十分艰巨。“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作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党和国家对当前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庄严面对,是对人民群众诉求和期盼的真诚回应,也体现出了相关指标覆盖面的扩大和标准的提升。
制度: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对改革和社会发展作全局性思考,对制度创新和体制改革作出科学的顶层设计,从三个方面提供新的制度和体制动力:一是构建科学完善的权力制约体系,切实推进“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的步伐;二是构建现代化反腐倡廉法治体系,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新常态;三是构建促进创新的社会体制架构,消除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障碍。
关键词句二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文件摘要】
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提升县域经济支撑辐射能力,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间均衡配置,拓展农村广阔发展空间,形成城乡共同发展新格局。
节发展特色县域经济
培育发展充满活力、特色化、专业化的县域经济,提升承接城市功能转移和辐射带动乡村发展能力。依托优势资源,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村服务业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积极探索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融入区域性产业链和生产网络。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集中。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提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水平。
第二节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增强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科学规划村镇建设、农田保护、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加快农村宽带、公路、危房、饮水、照明、环卫、消防等设施改造。开展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和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和改善农村社会治理,完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深入开展“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培育文明乡风、优良家风、新乡贤文化。开展农村不良风气专项治理,整治农村非法宗教活动等突出问题。开展生态文明示范村镇建设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加大传统村落和民居、民族特色村镇保护力度,传承乡村文明,建设田园牧歌、秀山丽水、和谐幸福的美丽宜居乡村。
第三节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统筹规划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促进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生态环保设施城乡统一布局建设。把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和接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城镇,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并轨、标准统一。
【热点解读】
城乡协调发展,关键在于“协调”。当前,我国城乡存在巨大的发展差距,农村人口无序涌入城市,导致诸多“大城市病”,而农村则出现“空心化”问题,直接影响了粮食安全。“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城乡协调发展,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措施。
首先,城乡协调的重点在于发展农村,依靠自身活力破解“空心化”困局。这就需要政府重点建设中小城市,依靠科技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通过开展科技种植、农产品深加工,帮助农民增收。
其次,要保障进城农民基本权利。,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确保有能力在城市生活的农民享受到与市民相同的权利;第二,要加强公共服务建设,让进城农民可以享受应有的公共服务;第三,要加强农业人口权益保护,避免农民“被进城”。
后,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部门要将基础设施建设目光投向农村,以城市发展红利反哺农村建设,让农民可以共享发展成果,改善实际生活水平。
关键词句三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文件摘要】
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热点解读】
当前我国区域发展追求“大而全”,功能设置重复,各地区之间缺乏协调统一,部分地区为经济发展透支环境资源。理解区域协调发展,需要了解“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和“资源环境可承载”几个重点内容。
首先,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一是要确保人的自由流动,需要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确保人才流动;二是要确保行业转移,需要各地政府发挥区域优势,出台引导扶持政策,吸引企业转移。
其次,主体功能约束有效,这是对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要求。我国部分地区经济发展虽不足,但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将这一内容纳入考核制度,倒逼领导干部重视主体功能定位。同时,发达地区要给予相应支持,避免当地政府违背主体规划。
再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这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在经济共同进步的同时,公共服务也要保持同步,避免区域间出现违背公平的现象,这提醒各区域政府要具备大局意识,将整个区域视为一个整体。
后,资源环境可承载,这是要求在区域发展中不能大而无当,要思考区域人口承载能力,优化产业布局,将功能分解至区域内各个地区,实现共同发展。
关键词句四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文件摘要】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