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4611746
你从未正视却可能改变你一生的心理学法则:我们的生命里没有哪一次意外,不在蝴蝶效应的影响范围之内!为何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可能引发一场海啸?原来,你所有行为的背后都藏着不为人知的心理效应……
推荐您购买文通天下其他畅销书:
本书剖析了以“蝴蝶效应”为代表的诸多心理学规律、法则在人们生活、工作等方面运行的心理机制: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本书语言生动流畅,案例与理论鲜明而不枯燥,能帮助读者从容应对种种不可控却对生活影响至深的事件……
第一章 拆屋效应:聪明人的心理博弈技巧
拆屋效应:一旦破例即成习惯 / 002
米格-25效应:合作、互惠与共赢 / 006
蜕皮效应:打破困扰自身的樊笼 / 010
高斯假说:找到生命的坐标 / 014
秃头悖论:即使身处顺境,也要心怀忧惧 / 018
第二章 蝴蝶效应:透过表象看到事物的发展趋势
蝴蝶效应:微小的事物之下潜藏着的未来 / 022
波特法则:独特的定位,造就独特的竞争优势 / 026
投射效应:理性地看待周围的人与事 / 030
飞轮效应:从优秀到卓越,源于足够的坚持 / 033
翁格玛丽效应:内外兼修,成就最好的自己 / 037
第三章 迪斯忠告:充分利用好每一个“今天”
迪斯忠告:当下的你,塑造着未来的你 / 042
艾森豪威尔法则:优先去做最紧要的事 / 045
杜根定律:相信你是最好的,你就可以是最好的 / 049
费斯法则: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 / 053
费斯诺定理:少说多听的力量 / 057
第四章 二八法则:那些支配事物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八法则:把握起主导作用的关键点 / 062
阿罗定理:让所有人满意是不可能的 / 066
犯人船理论:好的制度,才能克制不好的人性 / 070
弗洛斯特法则:明确自身选择的边界 / 073
本尼斯第一定律:周全规划,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 076
第五章 史密斯原则:合作,让智者借力而行
史密斯原则:如果不能战胜对方,不如加入对方 / 080
边际递减效应:当投入与付出不成正比时 / 084
沉没成本效应:不愿割舍的代价是失去更多 / 087
杜嘉法则:“无声”的管理 / 091
德尼摩定律: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 / 094
第六章 链状效应:不一样的心态,不一样的人生
链状效应:你的心态,决定你的生活 / 100
心理摆效应:别让他人左右你的情绪 / 104
相关定律:万事万物皆有关联 / 108
皮尔斯定理:知道的前提,是意识到无知 / 112
杜利奥定理:驾驭生命,还是被命运驾驭 / 116
第七章 期望定律:贴什么样的标签,就会造就什么样的人
期望定律:希望的神奇力量 / 122
卡瑞尔公式:接受最坏的,追求最好的 / 126
改宗效应:倾听反对者的声音 / 130
恶魔效应:全面而准确地认识他人 / 134
麦穗理论:不求最好,只求最适合 / 138
第八章 多米诺骨牌效应:失败或成功都是连锁发生的
多米诺骨牌效应: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连锁反应 / 144
赫勒尔法则:没有监督,就没有动力 / 148
刺猬法则:保持距离,才更有美感 / 152
多看效应:要想别人记住你,就在人前多露脸 / 156
艾奇布恩定理:做聪明的管理者 / 159
第九章 权威效应:以理性的态度面对世界
权威效应:打破盲从的幻象 / 164
情感宣泄定律:优秀的人从来不会输给情绪 / 168
权变理论:看问题不止一种角度 / 172
前景理论:先人一步的决断力 / 176
半途效应:坚持到最后,才能笑到最后 / 180
第十章 罗伯特定理:成功,从相信自己开始
罗伯特定理:除了你自己,没人能够打倒你 / 184
比较优势原理:让优势发挥最大的作用 / 187
鲇鱼效应:外来的压力,也是最好的动力 / 192
肥皂水效应:适当的赞美,让人际关系更美好 / 195
青蛙法则:你的气度,决定你的格局 / 199
第十一章 达维多夫定律: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达维多夫定律:敢为人先,终能成就自我 / 204
贝勃定律:尺度的重要性 / 208
杜利奥定律:保持热情,主动选择生活的方向 / 212
华盛顿合作定律:重视合作,避免内耗 / 216
情绪定律:情绪,看不见的隐性能量 / 221
第十二章 答布效应: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
答布效应:规范自己的角色,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 / 226
冷热水效应:预设伏笔,为人际沟通加分 / 230
刚柔定律:过分执着,往往失之于偏执 / 233
特里法则:承认错误是一个人最大的力量源泉 / 237
韦奇定律:尊重内心深处的真正选择 / 240
第十三章 过度理由效应:深入发掘内因,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
过度理由效应:深入发掘内因,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 / 244
关系场效应:群体与个体的博弈 / 247
海格力斯效应:和谐的人际关系利他更利己 / 250
竞争优势效应:让有效沟通成为竞争中的润滑剂 / 253
鲁尼恩定律:谨言慎行,方能成为人生赢家 / 256
第一章 拆屋效应:聪明人的心理博弈技巧
拆屋效应:一旦破例即成习惯
所谓拆屋效应,是指在谈判过程中,先提出一个很大的、对方难以接受的要求,然后再降低条件,提出较小的、对方能够接受的要求,如此一来,对方从心理上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达成目的。
这一效应在鲁迅先生写于1927的《无声的中国》一文中有着极为贴切的描述:“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我们来对比一下以下的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先提出一个对方难以接受的不合理要求,然后再提出一个相对而言比较容易达成的要求;第二种是直接提出比较容易达成的要求。对于这两种情况,哪一种更容易被别人接受呢?心理学家们进行各类实验,最终都证明,第一种情况下,随后提出的容易达成的那个要求更容易被人们接受,而直接提出这一要求时,人们却不那么容易接受。这就是拆屋效应的影响。
这一效应隐含着双方的心理博弈。当你提出一个不合理的高要求时,对方会马上权衡得失,进而开始调整自己的心理预期,做出最坏的打算;而此时出现一个更为合理的要求,对方为了防止更坏的情况出现,同时也因为拒绝了前一个要求而对你有所愧疚,不愿意两次连续地拒绝同一个人,会尽量满足你的要求,做出适当的妥协,从而达成你最初想达成的目的。
正如著名管理学家罗杰斯所说的,“每个人都有折中思想,你要善于利用这种思想迫使别人让步,继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在现实的商界博弈中,很多谈判高手就非常有效地利用了拆屋效应。
美国大富豪霍华德·休斯是一位非常成功的企业家,而比他的成功更出名的,无疑是他暴躁的脾气和执拗的性格。
有一次,霍华德·休斯想要购买一批飞机,数量多,金额大,这对于飞机制造商来说实在是一笔好生意。但是,双方初始的接触过程很不顺利,甚至可以说是波折重重。霍华德·休斯提出,要在协议上写清楚他多达34项的要求,而且,其中的11项必须得到满足。他立场强硬,态度蛮横,言语简单粗暴,丝毫不考虑对方是否能接受,也没有一点可以转圜的余地,这也使得飞机制造商非常愤怒,拒不让步,甚至宣布,不再与霍华德·休斯进行谈判。如此一来,双方的谈判一下子陷入了僵局。
而实际上,霍华德·休斯满心希望这批飞机得以顺利地制造,而飞机制造商也不想放弃这笔生意所带来的丰厚利益,有一点确定无疑——虽然此前存在分歧,但双方仍然存在着合作基础。于是,霍华德·休斯派出了自己的私人代表进行第二次谈判。
霍华德·休斯给这位私人代表的底线是,只要能满足他提出的那11项基本要求,就可以与对方签订协议。
结果是令人惊喜的。这位私人代表最终取得的成绩是——将其中的30项要求写进了协议中,远远超过了那11项基本要求。
霍华德·休斯感到非常吃惊,问他为什么能取得这样辉煌的成绩。
这位私人代表非常幽默地说:“老板,这很简单,每逢双方谈不拢时,我就问对方,你到底是希望和我来磋商解决这一问题,还是留待于霍华德·休斯先生来解决呢?”
这位私人代表运用的方法中就蕴含了拆屋效应的原理:在希望彼此达成合作的前提下,对方自然是不愿意与霍华德·休斯这样令人挠头的“麻烦制造者”来进行谈判的。所以,他们选择退而求其次,更倾向于与这位“比较好说话”的代表进行协商,进而逐项谈妥具体事宜。
这样的方法在商务谈判中经常被人使用。在谈判开始时,先提出一个难度较大的、看似无理的、对方难以接受的要求,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想继续谈下去,而只是一种谈判的策略,能让自己占据比较主动的地位,这就是“拆屋”;为了让谈判能真正有效地进行下去,此时要慢慢让步,记得“开天窗”;最终“逼迫”对方满足自己的预期和要求。
开天窗是目的,而拆屋顶则是底线,只要不拆屋顶,其他都好说,那么,开天窗这一初始的目的自然是能达成的,而拆屋顶这一底线只是用于迫使对方应允的手段。
这一折中心理,其实是人人都具有的。这就是所谓的“讨价还价”——让你的要求乐于被对方接受。在生活或工作中,如果你想提出一个别人难以接受的要求,不妨先试着提出一个令其更加无法接受的要求,或许,你能够得到意外收获。
米格-25效应:
合作、互惠与共赢
苏联研制生产的米格-25喷气式战斗机,是曾经创造过航空界神话的传奇战机。它曾创造过8项飞行速度、9项飞行高度和6项爬高的世界纪录,以优越的性能广受世界各国关注。然而,众多飞机制造专家却发现一个令人称奇的事实:米格-25喷气式战斗机所使用的很多零件要比美国的战机落后很多,但是,其整体性能却达到甚至超过了美国和其他国家同时期生产的战斗机。
其原因何在?原来,米格公司在设计制造时,注重从整体考虑,对各个零件进行了更为协调的组合设计,从而在升降、速度、应急反应等许多方面都远超其他机型。
可以说,米格-25喷气式战斗机的成功,在于成功运用了系统理论的整体功能原理,将并非最先进的众多零件进行高效有机组合,进而产生了惊人的聚合效果。我们称之为米格-25效应,即其内涵为整体大于简单的部分总和,关键则在于事物内部结构是否合理。如果结构合理,就能够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如果结构不合理,就会出现“整体小于部分之和”的结果。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整体的作用呢?以下这则有关阿基米德的寓言故事,就很好地说明了通过不断优化资源组合,加上组织内部良好的沟通机制,将让每个人都找到适当的位置,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
第四章 二八法则:那些支配事物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八法则:把握起主导作用的关键点
二八法则,又被称为80/20法则、帕累托法则、不平衡原则等,主要内容是指投入与产出、努力与收获、原因与结果之间普遍存在着不平衡的关系——起关键作用的小部分,通常可以主宰整个组织的盈亏和成败。它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现的。
1897年,帕累托无意间发现了19世纪英国人的财富和收益模式。他经过调查取样发现,少数人掌握着英国大部分的财富。同时,他还通过研究早期的资料发现,这种微妙的关系在其他的国家也同样反复出现,而且在数学模型上呈现出一种稳定的关系:占人口比例20%的人,占据着80%的社会财富。即财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由于其中出现了20%和80%这两个数字,于是被人形象地称为二八法则。
二八法则不仅出现在经济活动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样存在着相当多不平衡的现象。当然,一般来说,这种不平衡关系的比例并非均为80%和20%,但习惯上人们会优先用二八法则来讨论这些不平衡的现象,用以计量投入和产出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迄今,这一法则已在经济学、管理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牛津大学读书时,理查德·科克就从学长的谆谆告诫中领悟了二八法则:倘若你想尽快读完一本书,那么你无须将一本书全部读完,而是应该领悟这本书的精髓。在这里,这位学长要表达的意思就是,一本书80%的价值,已经包括在20%的页数中,因此仅需看完整部书的20%就可以了。对于这种方法,理查德·科克相当喜欢且一直沿用它。
由于牛津大学不存在一个连续的评分系统,因此,课程结束时的期末考试,成了裁定一个学生在校成绩的最后一次机会。理查德·科克发现,仅需将过去的考试试题加以分析,就可以掌握所学知识的80%。甚至,花费更少的时间就可以充分准备与课程有关的知识,而且可以解答试卷中80%的题目。有了这一心得,他无须披星戴月地整日苦读,依然取得了极好的成绩。
毕业后,理查德·科克进入了老牌企业壳牌石油公司工作。最初,在炼油厂工作时,他感觉非常不好。很快,他就意识到,像自己这样年轻又没经验的新人,或许从事咨询行业是最好的选择。为此,他很快离开壳牌石油公司,去费城学习咨询,并相当轻松地获取了Wharton工商管理的硕士学位。
紧接着,他加盟了一家顶尖的美国咨询公司。这家公司给他开出的薪资是壳牌石油公司的4倍。在这家公司工作一段时间后,理查德·科克发现了更多的二八法则的实例。比如,80%的咨询公司的成长、壮大归功于约占公司总人数20%的专业人员。而其余那些约占公司总人数80%的人员若想快速升职,只有跳槽到一些小公司才能实现。于是,工作一段时间后,他跳槽到了第二家咨询公司。在这里,他惊奇地发现,相比前一家公司的同事,这儿的新同事做事更有效率。
而实际上,新公司的同事并不比原来的同事更卖力,或者更聪明。只不过,新同事们在两个主要方面充分利用了二八法则。首先,他们深谙80%的利润是由20%的客户带来的这一道理,于是,他们将关注点主要放在大客户和长期客户上:前者所带来的任务量大,从而让公司更有机会雇用更年轻的咨询人员;而后者的关系造就了彼此间的依赖性,因为倘若长期客户更换咨询公司,就会增加成本。
对于大部分咨询公司来说,重点工作就是争取新客户。不过,在理查德·科克所在的新公司里,明智之举则是尽可能地和现有的大客户、长期客户维持长久的合作关系。
没过多久,理查德·科克就发现,对于咨询师及其客户而言,付出的努力和得到的报酬之间也不存在任何关系。聪明人要学会掌握做事的规律,而不是像头老黄牛一样盲目地向前冲——这也就是很多工作努力但头脑不机敏的员工无法成为顶尖员工的原因。
理查德·科克发现,尽管包括自己在内,公司共有30多个合伙人,不过公司创立者却独得公司30%的利润,而创立者只占合伙人的4%。理查德·科克与其他两位合伙人决定打破这种局面,于是他们独立出来,开设自己的公司,用同样的道理来赚钱。慢慢地,其公司渐渐成长,拥有了上百个咨询人员。而他们三位创立者尽管为自己的公司做了不到20%的努力,却享受了超过80%的利润。
理查德·科克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小心地选定一个篮子,将自己所有的鸡蛋放进去,然后如同老鹰一样盯紧它,让你通过这个篮子里的鸡蛋获得最大的收益。虽然这种做法违背了经济学家提倡的分散投资风险的观点,但不能不说,这种方法抓住了起主宰作用的关键,从而让自己以极少的付出获得最大的收益。
这也正是微软公司很大,但比尔·盖茨却可以常常“周游列国”,巴菲特的企业很大,而他却每周均可以欣赏两部以上的电影的原因。这些成功企业家之所以能够享受“清闲”,原因就在于他们抓住了关键的20%。
除了在经济和管理方面,二八法则对我们的自身发展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意即一个人要学会避免将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琐事上,要学会抓主要矛盾。须知,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非常有限的,倘若想真正“做好每一件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为此,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抓住重点进行突破,即将80%的资源花在能出关键效益的20%方面,从而借这20%的力量带动其余80%的发展。
阿罗定理:
让所有人满意是不可能的
阿罗定理又被称为不可能定理,它是指如果众多的社会成员具有不同的心理偏好,而社会又有多种备选方案,那么,在民主制度下,就不可能得到令所有人都满意的结果。这一定理是由197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约瑟夫·阿罗提出的。
在大学期间,阿罗迷上了数学逻辑。大四时,他选修了波兰著名逻辑学家塔斯基(Tarski)所讲的关系演算理论。在这一年的听课过程中,阿罗系统地研习了从前靠自学才能接触到的传递性、排序等概念。
大学毕业后,阿罗考上了研究生,在哈罗德·霍特林(Harold Hotelling)的指导下攻读数理经济学。在此期间,他发现,自己所喜爱的逻辑学理论能够在经济学领域发挥重大作用。例如,消费者的最优决策就与逻辑学中的排序概念相吻合,即消费者会从众多商品组合中选出其最偏爱的组合。
于是,阿罗因其所接受的逻辑学训练,顺理成章地开始对这种排序关系的传递性进行考察。就这样,他轻易获得了一个反例。这一反例激起了阿罗的极大兴趣,不过,也成了他进一步研究的障碍,最终,他不得不暂时放弃了进一步研究的想法。
一年后,当阿罗在芝加哥的考尔斯(Cowles)经济研究委员会工作时,突然对选择政治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细致、深入地对比、计算,他发现,在某些条件下,“少数服从多数”的确可以成为一个合理的投票规则。可是,一个月后,他发现这一理论已经被其他人提前发现,并刊登在学术期刊上。
1949年夏,阿罗成为美国著名的智库——兰德公司(Rand)的顾问。这一公司最初是替美国空军提供咨询服务的,其研究范围相当广泛。当时,服务于该公司的哲学家赫尔墨(Helmer)正试图将对策论应用于国家关系的研究中,但进展并不顺利。于是,阿罗建议赫尔墨不妨用序数效用概念对这一理论加以重新表述,并替他写了一个详细的说明。
也就是在撰写这一说明的时候,阿罗意识到,这个问题跟两年来一直困扰着他的问题实际上是一样的。既然已经知道“少数服从多数”原则通常并不能将个人的偏好汇集成社会的偏好,那么,必定存在其他的方法。最终,在几个星期以后,他提出了阿罗不可能定理。
阿罗不可能定理提示我们,少数服从多数不一定民主。因此,依靠简单的少数服从多数的投票原则,想在各种个人偏好中选出一个共同的、一致的意见是不可能的。换言之,想用投票的过程来达成协调一致的集体选择结果,通常是不可能的。这就是说,让所有人都满意是不可能做到的,不存在能够仅凭个人意愿就决定选举结果的独裁者。
同样,这一定理也提醒我们,每一个个体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所以,与其寄希望于取悦所有人,不如做好自己应做的事。
一种叫作砗磲的大海贝,是出产于南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附近海域的一种特产,只有在这种砗磲中才能长出弥足珍贵的黑珍珠。瓦努阿图出产的黑珍珠颗粒硕大饱满,色泽光润细腻,备受世界各地豪门巨贾的追捧,价格也逐年倍增。然而,尽管此地每天捕捞上岸的砗磲数以百计,但其中能长出黑珍珠的却寥寥无几。加之这种砗磲的贝壳比较厚实,出水之后也一直紧闭着,仅靠肉眼无法判断里面究竟是否有黑珍珠。所以,想找到它相当困难。但由于这种黑珍珠一颗就可以卖出十几万美元的高价,因此,许多人还是无法控制自己对财富的向往,纷纷来到海边。
这种需求由此催生了当地火爆的砗磲买卖。瓦努阿图海岸出产的砗磲按照个头的大小,价格在四五十美元到上百美元不等。可以说,这就如同一场充满玄机的赌博,买家完全凭借自己的主观猜测押宝。尽管幸运的人很少,但买家却都乐此不疲。对他们而言,只要押对了一次,花区区几十美元就可赚回十几万美元,何乐而不为呢?
就这样,在每年的捕捞季,成百上千求胜心切的买家来到瓦努阿图,结果是仅有极少数的幸运儿满载而归,绝大多数人还是铩羽而归。然而,到了下一个捕捞季来临的时候,同样的情景会再次上演。于是,在这场经年累月的押宝游戏中,几乎所有的买家都输了,许多人甚至为此而倾家荡产。当然,从始至终会有赢家,那就是当地的渔民。
尽管这里的渔民卖砗磲的收入并不是很高,但是可以稳稳东东地赚取利润,许多年以后,很多渔民竟然也攒下了一笔数目可观的财富。这些渔民不是不知道自己完全可以选择凿开砗磲的贝壳,从中寻找黑珍珠,这极有可能实现自己一夜暴富的梦想。不过,他们更加清楚的是——在好胜的心态和不知足的欲望面前,没有一个买家可以靠押宝稳赚不赔,笑到最后。
阿罗不可能定理可以应用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不仅仅是在政府决策或者经济规律中。对于个人来说,这也是一种足以令人自省的理性选择——只有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面,控制住可能无限膨胀的投机心理,才能把人生的筹码牢牢地握在自己手中。
犯人船理论:
好的制度,才能克制不好的人性
所谓犯人船理论,是指靠人性的自觉、靠说服教育、靠他人的监督都解决不了的问题,靠完善的制度却得以完美地解决。通俗地说,即无论是一个组织,还是一个国家,靠人性的自省、自觉,靠说服教育,靠他人的监督都解决不了问题时,只有通过制定完善的、可行的制度,才会让人抛却利己的私心来遵从规则,做于己于人于国都有利的事情。
1770年,英国政府宣布,澳大利亚成为大英帝国的殖民地。为了开发当时还是一片蛮荒的澳大利亚,英国政府决定将已经判刑的囚犯运往澳大利亚,以此解决国内监狱人满为患的问题。同时,此举也可为澳大利亚送去丰富的劳动力。
运送罪犯的工作由英国私人船主承包,运费则按船上的人头结算。最初,英国私人船主向澳大利亚运送囚犯的条件和美国人从非洲运送黑奴的条件差不多——船舱里拥挤不堪,营养与卫生条件极差,导致囚犯的死亡率极高。
据记载,从1790年到1792年的三年间,由私人船主送运到澳大利亚的4082名犯人中,死亡人数为498人,平均死亡率约为12%。其中,一艘名为海神号的船上一共装运了424名犯人,最终的死亡人数为158个,死亡率高达37%!当时,从英国到澳大利亚的这条罪犯运输之路,几乎成了一条“蓝色地狱之路”。
为此,英国政府花费了大笔资金,不但没能达到往新的殖民地运送大批移民的目的,还因此引发了社会各阶层强烈的道义谴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一是进行道德的说教,寄希望于私人船主的人性之善;二是政府干预,以法律条文的手段,促使私人船主改善船上的生活条件。最终,政府采用了极其简单的方法,一举改变了这一情况。
这个简单的方法,就是付费制度:政府不再按上船时运送的囚犯人数来给船主付费,而是按下船时实际到达澳大利亚的囚犯人数来付费。这样一来,到达澳大利亚的人数就显得至关重要了。于是,船主一反之前对待囚犯的恶劣态度,不但让他们吃饱吃好,还为其配备了专职医生,带上了常用药……
这一故事出自英国历史学家查理·巴特森撰写的《犯人船》一书,它说明了制度的重要性。由此,人们得出了犯人船理论。从这一理论我们可以看到,好的制度设计对于每个组织和整个社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靠完善的、合理的制度,才会让人抛却利己的私心,并愿意遵从规则,去做对各方面都有利的事情。犯人船理论所强调的制度的重要性,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
在超市、大卖场等商业场所,店员常常会产生小偷小摸的冲动,常有人试图打开现金抽屉来中饱私囊。为此,收银机这样的机器就出现了。它迫使店员按照规矩,如实地记录下每一笔交易。如果违反监管的规矩,那么,现金抽屉即便想打也打不开。这说明,既然人是靠不住的,那么就必须“用一种机制去筛选不可靠的人,同时用这种机制去限制和规范所有人的不可靠的行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国空军和降落伞制造商之间的博弈,也利用了犯人船理论。
当时,美国空军降落伞的合格率在制造商的努力下逐步提升到99.9%,而军方则要求必须达到100%。最初,制造商对伞兵中每1000人必死1个的现象表现得相当冷漠。后来,军方改变了检查产品质量的制度,决定从制造商前一周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机挑选出一个,让厂方负责人穿上装备,亲自从飞机上跳下,自己先当一回“伞兵”。
结果,制造商再也没法冷眼旁观了,为了不把性命搭上,他们夜以继日地改进降落伞的质量,终于使产品的合格率达到了100%——收货制度一经修改,奇迹便产生了!
当然,犯人船理论并不是借制度改变人的利己本性,而是要利用人这种无法改变的利己心,引导他们去做有利于社会的事。为此,在利用犯人船理论制定制度时,也必须顺应人的本性,而不是力图改变这种本性。
正如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政治哲学家哈耶克所言:“一种坏的制度会使好人做坏事,而一种好的制度会使坏人也做好事。”
弗洛斯特法则:
明确自身选择的边界
弗洛斯特法则的大意是,在筑墙之前就应该知道把什么东西圈出去,把什么东西圈进来。它得自美国人W.P.弗洛斯特的一句名言。这一法则意义在于,告诉人们在行动之前先思考并明确了行为的界限,人们最终就不会做出超越界限的事来。
某电视娱乐节目一开始,主持人拿出一大沓面值不一且杂乱叠放的钞票,要求在规定的3分钟内,由从现场临时挑出的四名观众进行点钞比赛。这四名参赛的观众中,谁数的金额最多,数目又最准确,那么,谁就可以获得与自己刚刚所数的现金金额一致的奖励。
游戏规则由主持人现场宣布后,全场轰动。每个人心里都想着:“在3分钟内,不说数几万元,怎么也能数出几千元吧?”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里就可以获得几千元的奖励,真是让人既刺激又兴奋。
游戏开始了,四个人埋头迅速地数起钞票来。在这一过程中,主持人拿着话筒,轮流给参赛者出脑筋急转弯的题目,以打断参赛者的正常思路。并且,参赛者要答对题目才能接着往下数钞票。结果,几轮下来,游戏时间结束了,四名参赛观众手里分别拿着厚薄不一的一沓钞票。主持人将他们各自报出的钞票数额记录了下来,结果分别是,第一位观众数了3472元,第二位观众数了5836元,第三位观众数了4889元,而第四位观众仅仅数了500元。
当主持人报出这4组数字的时候,台下顿时笑声一片。观众们不明白,为何第四位观众会数得那么少。接下来,主持人公布了四人所数钞票最终的准确数额:3372元,5831元,4879元,500元。即前三位数得多的参赛观众,或多计了100元,或少计了5元、10元,距离正确数目均有差距。唯有点钞金额最少的第四位参赛者的数目完全正确。最终,只有第四位观众获得了500元奖金,其余三人仅仅是玩了一把刺激的点钞游戏。
看到台下的观众议论纷纷,主持人严肃地告诉大家:“自从这个节目开办以来,在这项角逐中,所有参赛者所得的最高奖金从来没能超过1000元。”最后,主持人说:“有时,聪明地放弃,实则是经营人生的一种策略,也是一种大智慧。只不过,它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智慧。”
费洛斯特法则其实要说明的就是这样的一个道理:要筑一堵墙,首先就要弄清筑墙的范围,把那些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圈进来,把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圈出去。它提醒我们,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有一个清晰的界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接受什么,拒绝什么。
谁都知道,地球的最北端是北极,那是一片茫茫无际的雪原,因此,在极地行动时,保持行进路线方向的精确性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可是,在这片白茫茫的雪原上不存在任何形式的路标,来到此地的探险家唯一可以信赖的只有其携带的测量仪器。为此,他们不得不每走一个小时就停下来查看地图,以确定下一步详细的行走路线。
然而,就在探险家们走出营地数小时之后,一个奇怪的现象发生了:当他们停下来读取测量仪器上的数据时,他们惊奇万分地发现,虽然他们准确无误地向着北极的方向进发,可是却与极点的距离越来越远。队员们最初以为这只是一次误测,于是继续前行。然而,再一次读取数据时,他们发现离北极点更远了。
接下来的数据显示,他们沿着既定方向走得越快,与极点的距离就越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最后,他们才发现,原来他们脚下所处之地竟然是一座正在向南漂移的巨大冰川,而这座冰川向南漂移的速度远超其北行的速度!可以说,他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正确的,错就错在没有弄清楚自己的置身之处。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选择的方向是正确的,而且我们也为之付出了努力,但最终却没达到目标。这时,不必埋怨老天的不公,也不要埋怨外部环境的恶劣,重要的是低头看一看,确认自己是否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和不要什么,即明确自身的界限。
本尼斯第一定律:
周全规划,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本尼斯第一定律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商学院教授本尼斯提出的一条定律。它是指计划的执行过程中经常有意外状况发生,千万不要以为计划制订好了便万事大吉,一个小小的意外都完全有可能使计划脱轨,并且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因此,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监控和反馈是极为重要的。
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凡事一定要考虑周全,不要轻易做出轻率之举,否则的话,那些意外发生的事情往往会令人功亏一篑。
提到史蒂夫·凯斯,许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美国在线,想到他在公司经营中遵循的本尼斯第一定律——通过周全的考虑提前做出全局规划,进而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1958年,凯斯出生在夏威夷。儿时的他只不过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孩子,各方面均表现平平。成年后,他进入了美国北部的马萨诸塞州威廉斯学院学习政治学。在大学期间,他对广告和市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大学毕业后,他将市场销售定为自己的择业目标,并幸运地成为宝洁公司市场部的推销员。在保洁公司,凯斯发明了一种带吹风机的毛巾。不过,遗憾的是,这一极具技术魅力的产品的销售情况却并不理想。
凯斯由此认识到,市场上卖得最好的东西未必具有最好的技术,但一定是最简单、最具可操作性的;技术永远只是手段,而不是市场销售的终极目的。
1983年,凯斯到弗吉尼亚北部的控制视像公司Quantum上班后不足数周,公司就倒闭了。凯斯和两位同事合作,在原公司的基础上创办了一家小得可怜的公司,投身于网络世界,这家公司就是美国在线(America Online)。
硅谷高科技精英们对初出茅庐的凯斯嘲笑不已,讽刺美国在线的产品太缺少技术含量。不过,在凯斯看来,虽然美国有着难以计数的电脑公司,但这些公司大多注重技术研究与开发,或是电子销售,而对消费者研究不够。他经过研究后发现,网上聊天是网络用户们最喜欢做的事情,而在聊天过程中,他们最关心的是彼此间的交流是否畅通,而非学习高科技。
至此,凯斯的经营理念又发生了变化。他认识到,最好卖的东西必须是最简单的,然后,还要将其摆放在所有人都能看到的地方。随后,他在美国在线的运营开发方面付诸实践,并将其发挥到极致。当然,他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1991年,美国在线赶超两个竞争对手Prodigy和CompuServe,并获得了合作对象《纽约时报》及音乐电视台提供的充实而丰富的内容,很快脱颖而出,成了首屈一指的互联网公司,也成了极少数开始赢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1992年,美国在线公开上市。1994年,美国在线的用户数量达到了100万户。这一结果令那些曾对凯斯和美国在线大肆嘲讽的IT界头面人物大跌眼镜。随后,微软、美国电报电话、IBM等公司纷纷涉足互联网行业。
接下来,凯斯在处理了一系列危机后,成功地并购了几十家与互联网有关的小公司,这其中就包括CompuServe和Netscape(网景)。这一系列并购使得美国在线新涉足的电子商务业务获得了极大成功,使得千千万万的人首次体会到网上购物的新奇和刺激。1996年,美国在线还与美国第一合作推出了第一种网络信用卡——美国在线VISA卡。
到了1999年,美国在线已经发展成为拥有互联服务集团、互联资产集团、网景企业集团和美国在线国际集团等数家公司的巨型公司。在当时,美国在线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资本最雄厚、经营最成功的互联网企业,其股票市值高达1600亿美元,相当于IBM公司市值的两倍。
回顾凯斯的成功之路,他在一步一步完善自己的理论的同时,以本尼斯第一定律为原则,一步一步周全考虑,提前规划,采用面向消费者的简明策略,使美国在线迅速发展,从一家毫不起眼的互联网公司,一步步成为全球瞩目的媒体巨人。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