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0208824
第四版根据时代变化对部分章节如网络语、交际语言学进行了修订,并配备了丰富的教学辅助资源,包括作者制作的教学课件、练习题参考答案等,以便于师生使用。
章 总论
节 语言和言语的对立统一
第二节 语言的社会功能
第三节 语言的内部结构
第四节 对言语的研究——言语的语言学
第五节 语言在言语中发展
第二章 语音
节 语音和语音学
第二节 语言的声音
第三节 言语的声音
第四节 语音的历史演变
第三章 语义
节 语义的定义和分类
第二节 语言意义
第三节 言语意义
第四节 语义的历史演变
第四章 词汇
节 词汇的定义和分类
第二节 语言的词汇
第三节 言语的词汇
第四节 词汇的发展变化
第五章 语法
节 语法的性质及其单位
第二节 词法
第三节 句法
第四节 篇章语法
第五节 语法在运用中演变
第六章 文字 1
节 文字的性质
第二节 文字的符号和类型
第三节 文字的起源和发展
第四节 字母
第五节 文字的价值和应用
第六节 文字规范化
第七节 文字改革和文字创制
第八节 特殊的文字
第七章 交叉语言学
节 功能主义语言学
第二节 模糊语言学
第三节 社会语言学
第四节 认知语言学
第五节 计算语言学
第六节 语言类型学
第七节 心理语言学
第八节 神经语言学
第九节 文化语言学
第十节 应用语言学
本书参考文献
越来越多的人正处于网络文化的新时代当中,而语言也正随着网络的扩展在一个新的时空延伸。目前,人们对网络语言或言语的研究,还很不充分,但是令人应接不暇的网络言语现象早已在网络上、生活中亮相,并已经成为语言生活的一部分。相比于线下,在网上,人的语言行为与能力,都在悄悄地改变。网络对于语言和言语的发展意味着什么?语言一旦与网络结合将会发生什么变化?这些变化是如何产生的,有什么特点?人们又应如何面对这些变化?这些都是网络语言或言语研究应当回答的。
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一种具有影响力的新事物一经产生,总会给现有的文化体系带来冲击,从而改变原有的文化体系结构。正如“电”的产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巨大变革一样,“网络”的产生和发展正冲击着我们现有的生活,改变着原有的文化体系。“网络文化”一词早已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就我们看来,“网络文化”可以涵盖网络发展带来的一切新的变革,包括认知领域、艺术领域、社会领域等。在这里采用“变革”一词,是因为我们认为网络虽然正冲击着原有的文化体系,然而真正的网络文化体系并没有完全建立,也就是说,“网络文化”尚处于建构当中。这种“网络文化”由于其形成环境的特殊性,不可避免地带有与网络相适应的鲜明特征,我们把这些特征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是快捷性。网络信息的传递速度无疑是人类以前拥有的任何一种交流方式所无法企及的。
二是丰富性。网络的产生为人们拓展了新的生活空间,也为人们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在这里,人们可以获得几乎无限丰富的各种信息。
三是自由性。网络上的信息交流空前自由,各种各样的人在这里通过这种方式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可以说,网络是许多现实约束的真空地带。当然,这种自由的隐含意义是网络信息在一定程度上的虚假性,因为,“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四是交互性。网络上的一切信息都处于所有上网者的交互当中,在网上,每个人不仅仅是一个信息接收者,同时他还是信息发布者,这种交互的特点由于网络的快捷而显得尤为突出。
基于以上几点,英国语言学家D.克里斯特尔(D.Crystal)总结出网络语的总特性:,个人交际的言语性;第二,建立在音义语言基础上和形、音、义文字基础上的视觉符号性。
一种新的交流方式的产生与一种新的文化体系的建构,必然会带来语言的变革,与特征鲜明的““络文化”相适应的是同样特征鲜明的“网络言语”。我们之所以不叫“网络语言”是因为“传统的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目前网络领域还未能信服地出现一整套这样独立的系统。
“网络言语”是人们在网络这一特殊环境中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与结果。这种由网络而带来的言语交流变革现象对于传统的语言定义无疑是一个冲击,以致有人认为网络言语是传统语言的一种变体或变异。我们在语音学一节中已经明确指出,有限的音位和无限的音位变体是语言和言语的关系。其实,在这里,网络言语的变体或变异,归根结底还应该属于言语的范畴。在到底是“网络语言”还是“网络言语”的探讨展开和结束之前,我们不妨用一个较为中性的词——“网络语”。“网络语”与“网络文化”的关系应当包含以下两方面:
,网络语现象是网络带来的,是网络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二,网络语现象又影响制约着网络文化,乃至网络的发展。
下面,我们从各类网络语现象出发,对网络语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作初步的分析。
词汇可分为语言词汇和言语词汇,前者一般指一种语言或方言词的总汇,后者则指某人或某一特殊领域所用的词语的汇集,我们这里谈到的网络词汇是属于网络这一特殊领域的言语词汇。词汇中的一般词汇是语言中反映社会发展变化敏感的要素。一种新事物的产生必然会带来与之相适应的各种新词汇。历史上,“电”的产生就曾经给人类的语言注入过难以计数的新词汇。在今天,网络的产生和发展同样给我们的语言带来了各式各样的新词语。我们把这些由于网络产生而出现或有了新发展的词语,即在网络这一特殊领域的词语汇集称为“网络词汇”,它完全可以归入言语的词汇里。
1.网络语词汇的分类
网络和网络文化的特点决定了“网络词汇”不仅包括与网络相关的词汇,还包括在网络这样一个特殊空间使用的词汇,因而,我们对“网络词汇”作了如下分类。
(1)与网络相关的技术性词汇。
局域网服务器调制解调器拨号上网浏览器搜索引擎连接链接友情链接超级链接TCP/IP(网络协议)防火墙(网络安全软件)网络蚂蚁(下载软件)
网络首先是作为一种新科技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其生存和发展无疑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持,随着网络进入生活,这些看似遥远的技术名词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在网络上,这些与网络相关的技术性词汇更是人们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
(2)与网络相关的非技术性词汇。
指称网络:
网网络网路互联网因特网国际网Internet信息高速公路空间朋友圈
与网站相关:
网址网站站点热站个人网站
与页面相关:
网页主页竹叶(主页的谐称)个人主页首页导航条
与平台相关:
公告板(BBS)看板留言板论坛坛子版博客微博微信帖帖子回帖跟帖
与用户相关:
账号用户(ID)用户名通行字/密码(password)申请新号微博号微信号
与电子邮件相关:
伊妹儿电子邮件E-mail地址电子信箱收件箱发件箱草稿箱地址簿回复垃圾邮件抄送密件抄送暗送
与聊天相关:
聊天室(chatroom)上线下线离线在线掉线隐身群漂流瓶沙发一楼二楼等。
各种行为:
上网冲浪访问浏览下载抓图版聚(版内网友聚会)加好友删除好友拉黑屏蔽举报摇一摇扫一扫视频顶宅
各种人物:
网主站长网虫网民网友黑客骇客网管(webmaster)版主(boardmaster)斑竹(版主的谐称)版猪(版主的谐称)系统管理员版副(副版主)板斧(版副的谐称)大V群主群猪(群主的谐称)
其他:
乱码网吧网恋IT业电子商务电子货币电子报刊电子杂志电子贺卡网上购物网上传呼(ICQ,OICQ)网上救援(netSOS)虚拟现实
比起技术性词汇来,这些词汇是网络上使用频率更高的词汇,也是更深入地进入我们的生活的词汇。正如“电”带来了“电灯”、“电话”、“电视机”一样,网络的产生和发展也使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事物产生了,如“网吧”、“网恋”、“电子商务”、“电子货币”等;而网络的种种功能造成了“BBS”、“聊天室”、“电子信箱”、“空间”、“朋友圈”等的出现;同时也造就了与这些功能相关及在其内部使用的诸多词汇,如在电子信箱内部使用的“收件箱”、“草稿箱”、“垃圾箱”、“回复”、“抄送”、“暗送”等。网络仿佛一个大连环,连接到哪里,哪里便出现与之相适应的新词汇。
(3)在网上通用的特殊词汇。
东东:指东西。
菜鸟:指刚刚上网的新手。
大虾:指网络高手。
美眉:指网上的女性(褒义)。
恐龙:指网上相貌丑陋的女性(贬义)。
青蛙:指网上相貌丑陋的男性(贬义)。
网虫(虫虫):指酷爱上网的上网者。
灌水:指在BBS上发文章。
晒:指在网络上展示自己的照片等。
屌丝:在网络中常指一个人符合穷、丑、矮、呆、胖这些特征。
高富美:高挑、富有、美丽的女生。
其实,我们所提出的所有词汇都是在网上通用的词汇。在这里,“网上通用的特殊词汇”指称的是那些由特定的网络环境造就的而不是由网络或网络的子连环直接带来的词汇。这些词汇充满新奇感,通常出现在聊天话语中或网络空间的文章中,在网络这样一个特殊空间中开花结果。由于网络的影响力以及与电脑网络相关刊物的推广作用,这些词汇正步入生活。
这里,对网络词汇做出类型上的划分,只是为了更清楚地理解这些词汇,实际上,我们很难对这些词汇做出明确的归类,因为它们的确都密不可分。
2.网络词汇的来源
新事物的出现,新交流空间的界定要求大量新词汇出现以满足应用的需要,网络通过各种方式找到了它所需要的词汇。
(1)原有词汇产生新义。
网络的产生和发展使得许多传统词汇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现代汉语词典》对“网”的解释是:
①用绳线等结成的捕鱼捉鸟的器具;
②像网的东西;
③像网一样纵横交错的组织或系统;
④用网捕捉;
⑤像网似的笼罩着。
对“网络”的解释是:
①网状的东西;
②指由许多互相交错的分支组成的系统;
③在电的系统中,由若干元件组成的用来使电信号按照一定要求传输的电路或其中的一部分。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网”和“网络”无疑已经超越了它们的基本义,获得了词典尚未收录的新义,而且这种新义已经成为其基本义以外重要的意义。这些传统词汇往往由于其意义上的特点符合网络的需要,而被借用于表示与`网络相关的新义。如“冲浪”原指一种水上运动,但由于其寻求刺激和愉悦的特点与上网有相似之处,所以“冲浪”一词在网络词汇中被赋予了“在网上进行查询、娱乐等各种活动”的新义,而“青蛙”则因形态丑陋而被借用夸张表示“相貌丑陋的上网男性”。此外,“地址簿”、“抄送”、“论坛”、“浏览”、“账号”、“用户”、“用户名”等都是将其本义置入网络环境,而使之获得了网络词汇中的新义。
(2)新词汇产生。
借用原有词汇显然不可能完全满足网络词汇的需要,非传统的新词汇才是网络词汇的主流,而这些词汇的来源极其广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英文外来词。
电脑和网络本来就是西方国家的发明,技术上的优势造成了语言上的侵入,英文对中国当代的网络词汇有着莫大的影响力,许多网络词汇源于英文,它们的取词方式又各有不同:
直接音译如“E-mail“——”伊妹儿“
半音译半意译如“Internet”——“因特网”
音译兼意译如“hacker”——“黑客”
音译加表义语素如“E-mail地址”
直接借用英文或英文缩写如“Internet”“BulletinBoardSystem”——“BBS”
“webmaster”——“WM”
第二,港台借词。
港台地区技术先进而又与内地处于同一语言体系中,因而许多网络词汇直接借用于港台,如“网路”一词就源于台湾。当然,其中也不排除近年来港台文化对内地影响巨大的因素,如“菜鸟”一词源于香港,本义指“新手”,在网络中,它则被赋予了“网络新手”的特定含义。
第三,规范造词。
对于一个完整的语言系统来说,按照原有的语法和词汇特点,造出与新事物、新环境相适应的词汇,才是易融入原有语言体系的,也是易为人理解和接受的,这一点已经被历史所证明,网络词汇也同样如此。上文列出的网络词汇当中绝大多数是按照汉语的词汇特点和语法特点造出的。
动宾结构:上网上线下线在线掉线离线抓图抓音轨灌水(形象化地形容往BBS上贴文章)
偏正结构:局域网服务器浏览器网站热站主页首页网页电子邮件垃圾邮件聊天站长网主电子商务电子货币电子贺卡微博微信
第四,不规范造词。
网络的自由性决定了网络词汇不可能全部按照既有的规范来创造,这些不规范的网络词汇在网络上颇为引人注目。
一是标音词,构成这类词的汉字起音节作用,我们把这种词称为标音词。如“斑竹”其实是“版主”的谐称,代表与“版主”相近的音节。这样看来“斑竹”一词的形成带有更多的偶然性因素。“竹叶”表示“主页”、“板斧”表示“版副”同样也是如此。然而,“美眉”一词的标音却是有意的选择,[mei214mei35]是对“妹妹”的可爱化,来源于台湾,“美丽的眉毛”是女性的一道风景。
二是为了戏谑或可爱,如用“版猪”表示“版主”,群猪“指代“群主”,带有戏谑的色彩,而“东东”表示“东西”之义,只是单纯追求可爱,这种词几乎没有什么道理可讲。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