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0244662
本书精选了特级教师陈文的70余篇文章,有教育评论、教学随笔、课堂反思、教育书评等,集中展现了作者对当今教育的深刻反思和透彻感悟。从一线教师到教研员、教研室主任、分管教学业务的副局长,作者拥有30多年丰富的教育经验和不同岗位的人生历练。他从教育问题出发,对教学、管理、课堂、学校、教师、家长等影响因素均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剖析,并给出了有益的建议。从字里行间能体会到作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浓郁的人文情怀,以及对理想教育的向往与追寻。
本书适合中小学教师阅读和培训,也适合教育管理者和关注教育的人士阅读。
辑一 成人是第一位的
1. 成人是第一位的
2. 什么是决定孩子未来的关键
3. 不具普适性“样本”的示范意义
4. 让学生站在学校正中央
5. 千万不能拿孩子做工具
6. 舍本逐末不足取
7. 也谈人的智能的多样性
8. 谁绑架了今天的教育
9. 教育必须刚刚好
10. 再难也要推进素质教育
辑二 当教育奔跑在功利的大道上
1. 随班办公让课堂“失色”、管理“失味”
2. 改名不是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唯一途径
3. 反思“奇招”背后的考评机制
4. 铁锤砸痛的岂止是教师
5. 莫让教育陷入焦虑的泥沼
6.当教育奔跑在功利主义的大路上
7. 如此教育,岂能以“民主”的名义
8. 遭遇功利围堵的教育
辑三 学校成功的内在机制
1. 编制“吃紧”,不妨创新
2. 学校成功的内在机制
3. 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
4. 构建充满活力的教师发展制度
5. 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
6. 加强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7. 让教师的时间回归教育正途
8. 教育效果的显现只能来自爱心和智慧
辑四 教育发展,教师第一
1. 我心目中的好教师
2. 浅论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素养
3. 今天怎样做教师
4. 教育发展,教师第一
5. 浅谈市场经济氛围中的教师角色
6. 教师带病工作精神可嘉,但不宜提倡
7. 谁来寻回教师的幸福
8. 好老师让学生终身受益
辑五 课堂是一个生命场
1. 课堂上要突出学生立场
2. 留住易逝的好奇心
3. 课堂是一个生命场
4. 倾听是教师的必备本领
5. 课堂教学的境界
6. 追寻教学的意蕴
7. 与教师谈观课、议课
8. 老师,请关注课堂中的 “边远地区”
辑六 读书是教育之母
1. 让师生享受阅读
2. 读书和写作:教师的精神归宿
3. 成为一盏照亮教师的灯
4. 读书是人生最好的修行
5. 读书是教育之母
6. 与家长谈孩子的阅读
7. 阅读与学习成绩是什么关系
辑七 我的学校梦
1. 吃饭不是小问题
2. 德育必须贴近生活
3. 教育要学会等待
4. 同学们,请坐下
5. 我的学校梦
6. 向韩国教育学什么
7. 由“盐水大虾”遭遇冷场想到的
辑八 阅读,能扩大心灵的半径
1. 学校之新关键在于眼中有人
——读《新学校十讲》
2. 把学校还给学生
——读《中国教育寻变》
3. 重印25次的教育学入门书
——读《教育方法学》
4. 真理往往是朴素的
——读《致青年教师》
5. 深爱这部“活的教育学”
——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箴言》
6. 高考备考的及时雨
——读《台湾“高考”语文考什么》
7. 改造我们的教育
——读《如果我当教师》
8. 坚定学生立场
——读《追寻理想的语文教学》
9. 要卓越,更要幸福
——读《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
10. 雷夫给我们的启示
——读《第56号教室的故事》
辑九 语文教学漫谈
1. 试论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2. 文言文:想说爱你不容易
3. 也谈语文教学
4. 语文教师的视界
5. 语文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6. 语文教师的学习与成长
附录 “阅读是我向上发展的根本”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陈文的成长故事
后记 教育情未了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杨东平
什么是“刚刚好的教育”
本书作者陈文的社会身份是湖南省浏阳市教育局原副局长。由于出现了连云港市赣榆区那位公开为应试教育鼓吹的网红局长,“教育局局长”似乎被贴上了负面标签,社会形象大为降低。不过此局长非彼局长,陈文局长的这本《教育必须刚刚好》与当前应试教育的回潮针锋相对,旗帜鲜明地倡导素质教育、保护儿童的教育、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抨击那些舍本逐末、失去灵魂的教育,令人感慨同为局长,差别怎么那么大!
这种价值观、理想和境界的巨大差异,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之一涉及教育局局长的专业化这一重大问题。众所周知,我国现行的行政体制和干部制度,将局长作为官员而配置,致使一些对教育规律缺乏尊重、缺乏认知甚至缺乏常识的人成为一方教育主官,于是,教育出现诸多乱相、教育局局长出现一些匪夷所思的言行,就可以得到解释。陈文局长是一个“另类”,他喜欢读书,热爱思考和写作,从而“扩大了心灵的半径”,拉开了与同行的差距。陈文是从教学一线成长起来的语文特级教师,之后成为基层教育官员。从一些校长、局长的个案,有时可以看出不同学科背景的影响:数学教师出身的校长、局长,往往更强调效率和管理;而语文教师出身的校长、局长,更重视学生、阅读、校园文化、教师成长等,对教育人文性的追求更多。在这本书中,专门有一辑谈阅读,谈读书是人生最好的修行,谈如何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作为教育人,我们在追求卓越的路上,如果能够坚守教育良知,遵循教育规律,彰显教育智慧,那么我们就能感知职业的快乐与幸福。每位教师都行走在幸福教育的路上,师生就能收获幸福的人生。”
所谓“教育必须刚刚好”,是作者对教育规律的一种认识,这是一种各得其所、恰如其分的教育。如同“教育是农业”之喻,水分和养料既不能匮乏,也不能过度;而且要顺应时节,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要有耐心、有定力,如春风化雨,水到渠成,等等。但这样说,其实还是在“术”的层面;它作为一种道,一种教育哲学,我觉得用 20世纪30 年代清华大学教务长、人类学家和教育学家潘光旦提出的“中和位育”来解释,再准确不过了。《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是不偏不倚,谐调适度之意,“位”是各守其分,各得其所,“育”是遂其所生,是生长创造。上海有一所名校叫位育中学,即源自此。
今天来认识这种具有生态文明价值的中和位育、安所遂生的教育,更可以感受先人的教育智慧。它的对立面既是现行教育的流弊:违背儿童成长规律的揠苗助长、操之过急,提前抢跑和过度竞争;也指向违反社会需求和自然生态的制度与评价:以分数和名校为唯一追求的教育目标,大一统、标准化教育导致的千校一面、万人一格,对学生个性的磨灭和戕害。
作者在书中分析、批评了当前教育生活中许多反教育的行为,分析了学校、课堂、教师、家长、社会等各不相同的影响因素,诘问“谁绑架了今天的教育”,表达了“再难也要推进素质教育”的意愿,十分难能可贵,这才是真正的“政治正确”。当然,只有“政治正确”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冷静、严肃地面对今天中国教育的困境:美好的教育理想如何才能照亮现实?如何平衡素质教育与应试训练这样两种不同的教育需求?怎样从应试教育的严峻现实中突围?对此,做一些理论文章很容易,难的是真实的改变。这需要有理想、有良心、有行动力的教育人协力,需要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合力。好在我们已经看到了方法、路径和机制的改变,21 世纪教育研究院所开展的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学校教育创新、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等行动研究,都指向了对现实的改变。
我衷心地希望这本书的出版发行,能够激发更多第一线的有识之士,群策群力,从应试教育突围,走向互联网和智能机器人时代的未来教育!
杨东平 2017年3月5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