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7556041丛书名: 教师教育精品教材
前言 / 1
苏格拉底: 培养治国人才 /
一、 悍妇妻子克珊西帕 /
二、 反对希腊民主 /
三、 倡导专家治国 /
四、 清贫的教书生涯 /
五、 产婆术 /
六、 苏格拉底审判 /
七、 后的日子 /
柏拉图: 理想国家中的理想教育 /
一、 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
二、 师从苏格拉底 /
三、 十二年的流亡生涯 /
四、 创办阿卡德米学园 /
五、 教育是国家的事业 /
六、 哲学王的培养 /
七、 体育与音乐 /
八、 洞穴之喻 /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教育思想集大成者 /
一、 在柏拉图学园 /
二、 游学十二载 /
三、 创办吕克昂 /
四、 灵魂论与教育 /
五、 教育遵循自然 /
普罗泰戈拉: 西方位职业教师 /
一、 集众家之长 /
二、 职业教师的兴起 /
三、 个收费授徒 /
四、 论教师的作用 /
五、 主要的贡献 /
昆体良: 雄辩家的培养 /
一、 培养善良的雄辩家 /
二、 雄辩家的教育 /
三、 提出班级授课的设想 /
四、 做一个高明的教师 /
五、 声誉显著与孤苦伶仃 /
蒙田: 论儿童的教育 /
一、 接受新式教育的熏陶 /
二、 名人传记中汲取养料 /
三、 教育孩子是困难的学问 /
四、 致力完美绅士的培养 /
五、 没有教鞭和眼泪的教育 /
六、 不是培养驮着书本的蠢材 /
七、 多种途径的学习方式 /
夸美纽斯: 近代教育学的奠基人 /
一、 早年的教育经历 /
二、 编写教材 /
三、 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
四、 论学校教育 /
五、 构建班级授课制 /
六、 母育学校 /
洛克: 绅士教育的倡导者 /
一、 早期受到良好的教育 /
二、 牛津大学集众家之长 /
三、 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 /
四、 家庭教育的实践探索 /
五、 教育名著《教育漫话》 /
六、 绅士教育影响了整个英国 /
卢梭: 自然主义教育的倡导者 /
一、 自幼丧母 /
二、 读书破万卷 /
三、 少时颠沛流离 /
四、 结识华伦夫人 /
五、 教育名著《爱弥儿》 /
六、 自然主义教育的实施 /
七、 女子教育观点 /
裴斯泰洛齐: 平民教育之父 /
一、 自幼丧父,立志报国 /
二、 屡遭挫折,改学农学 /
三、 创办新庄孤儿院 /
四、 用笔宣传,著书立说 /
五、 创办斯坦兹孤儿院 /
六、 布格多夫小学改革 /
七、 伊弗东的人类教育家 /
八、 教育贡献 /
赫尔巴特: 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
一、 早期受到严格的教育 /
二、 耶拿大学的求学经历 /
三、 从事家庭教师工作 /
四、 教育思想的形成阶段 /
五、 构建科学的教育理论 /
六、 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
福禄培尔: 幼儿教育之父 /
一、 悲惨的童年生活 /
二、 人生的重要转折 /
三、 创办幼儿园 /
四、 发明儿童积木 /
五、 重视手工劳动 /
六、 家庭教育不可替代 /
杜威: 现代教育的代表 /
一、 生平与教育经历 /
二、 在中学的从教经历 /
三、 芝大实验学校的探索 /
四、 传统与现代教育之争 /
五、 以学生兴趣设计课程 /
六、 倡导做中学 /
七、 杜威的中国之行 /
蒙台梭利: 探索幼儿教育之谜 /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 /
二、 初涉特殊儿童教育 /
三、 创办“儿童之家” /
四、 发现儿童的秘密 /
五、 蒙氏教学法的国际传播 /
马卡连柯: 集体教育成功的秘诀 /
一、 生平与教育经历 /
二、 教育实践探索 /
三、 尊重与信任: 教育培养人的前提 /
四、 平行教育: 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 /
五、 前景教育: 以任务驱动实现目标 /
六: 劳动教育: 强化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
七、 合理的惩罚: 有助学生坚强性格的形成 /
八、 《教育诗篇》: 集体教育的代表作 /
苏霍姆林斯基: 从乡村教师到著名的教育家 /
一、 生平和教育实践 /
二、 让墙壁也能说话 /
三、 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
四、 做读书学习的榜样 /
五、 深入教学工作的线 /
六、 提供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
七、 善于继承创新、敢于坚持真理 /
在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出现了为数众多的教育大家。他们或总结前人的教育经验、或通过自己的教育实践、或通过自己的理论探索,提出了各具特点的教育观点和主张,为后人留下了丰硕的教育智慧。应该说,正是因为这些教育家的不懈努力和思想的引领,才有了今日世界教育的巨大进步。牛顿曾说过: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因此,我们若能站在这些教育家的肩膀之上,了解他们成长的成功因素,认真学习他们教育思想的精髓,并在教育实践中加以借鉴与探索,这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健康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一
国外的教育家多若繁星,为帮助读者较快地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和思想精髓,本书采撷了其中有代表性、富有影响的16位教育家奉献给读者。在撰写时,力图通过讲述教育家的成长故事、教育实践的艰辛与坎坷、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及对后世教育的影响等,使师范生和教育工作者对一些重要的教育史实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掌握,以提高其教育理论素养,为教育实践提供一定的国际视野和理论指导。
古代希腊有三位著名的教育家,分别为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被誉为“古希腊三杰”。苏格拉底把一生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其教育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这主要是针对古希腊雅典所谓的民主制度而提出来的。它采用抽签的方式选举执政者,苏格拉底认为这是一种的民主。但不幸的是,他却被雅典民主判处死刑。柏拉图20岁时师从苏格拉底,苏格拉底逝世后,他流亡国外12年,见识大大增长。40岁时,他返回雅典创办了阿卡德米学园(亦被后人称为“柏拉图学园”),终生致力于哲学王的培养,写出了传世之作——《理想国》,提出了理想国家教育治国的宏伟蓝图。亚里士多德17岁时进入柏拉图学园学习,他离开学园后也像柏拉图一样,在国外游学12年,回国后创办了吕克昂学园,并在此教学、研究、著述13年,直至去世前一年才离开。
普罗泰戈拉是智者派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也是西方位职业教师,因为他是个向学生收取学费的人。智者派的收费授徒极大地改善了教师的地位,使教师成为一项职业。更重要的是,职业教师扩大了教育对象,因为只要交学费就可以传授知识,这在教育对象等级森严的社会,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另外,以普罗泰戈拉为首的智者派还创立了“三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丰富了教育的内容。“三艺”加上柏拉图创立的“四艺”(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一起构成了“七艺”。自此,“七艺”作为西方学校主要的课程内容,一直沿用到文艺复兴运动之前。
昆体良是古代罗马著名的教育家。他和西塞罗一样,一生致力于雄辩家的培养,但昆体良更重视把良好的道德品质作为培养雄辩家的首要条件。另外,他受到他老师帕利门班级授课实践的启发,在教育早提出了班级授课制的设想,主张把学生分成不同班级,教师面对全班而不是分别教不同的学生。这为后来夸美纽斯从理论上阐述班级授课制提供了启发。
蒙田是人文主义教育家。他认为,教育孩子是人类重要而又困难的学问,长篇大论教条式的说教非但不会让学生获得多少真正的知识,反而会让他们丧失对学习的兴趣。他指出,当时教育的失败就是培养出了驮着书本的蠢材。为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要给孩子物色一位“头脑多于知识”的家庭教师。此外,教师要了解儿童的天性,善于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进行教育,做到因材施教。针对当时体罚盛行的情况,主张应尊重儿童,推崇没有惩罚、没有眼泪的教育,让教室充满欢乐。
夸美纽斯是捷克大教育家,初为人师后就尝试编写《语言入门》、《物理学》和《世界图解》、《母育学校》多本教材。17世纪中后叶,几乎所有西欧国家都把《语言入门》作为拉丁语学习课本。《世界图解》是世界上早的带有插图的儿童百科全书,被欧洲和其他地区作为教科书使用长达二百多年之久。然而,真正奠定了夸美纽斯在教育史上崇高地位的著作是《大教学论》一书。在此书中,他个从理论上提出并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度;次提出了一个年限整齐划一、任务明确、互相衔接完整的学制系统,其后世界各国的普及教育及公立学校制度正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洛克是英国哲学家、教育家,绅士教育的代表人物。他曾担任舍夫茨伯利伯爵的家庭教师,在实践中探索绅士教育的培养问题,并在此实践的基础上,完成了《教育漫话》一书,该书系统地论述了绅士教育的体系、内容和方法,终让绅士教育的思想影响了整个英国。
卢梭是法国著名的教育家,在其代表作《爱弥儿》一书中系统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他主张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自然人,即“必须像农民那样劳动,像哲学家那样思想”。[法]卢梭著,李平沤译: 《爱弥儿》(上卷),北京: 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274页。他提出了“把儿童看作儿童”的革新观点,在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另外,他的自然教育思想提倡教育要“顺应自然”,主张根据儿童的不同发展阶段实施教育,在西方教育史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看作是新旧教育的分水岭。
裴斯泰洛齐是瑞士著名的平民主义教育家,一生坎坷多舛。他曾在新庄、斯坦兹创办孤儿院,从事贫苦儿童的教育。后来,他又在布格多夫创办小学、伊弗东创办学院,进行教育改革实验。在西方教育史上,他次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付诸实践,把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他次明确地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开启了19世纪欧洲教育心理学化运动。另外,他还提出了要素教育思想,倡导初等学校的教学要从简单的、基本的要素开始,使教育、教学方法简单化、容易化。由于他一生奉献平民教育事业,亦被后人誉为“平民教育之父”。
赫尔巴特是德国教育家,是近代教育科学的创始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1806年,他出版《普通教育学》一书,系统地阐述了“科学教育学”的基本学说,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从而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在其教育理论体系中,他把儿童教育的整个过程划分为儿童的管理、教学和训育(即道德教育)三个部分。在西方教育史上,他个明确地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思想,把教学作为道德教育基本的途径和方法。他把“多方面的兴趣”分为6种,并设置了相适应的课程。他还根据多方面兴趣理论,将教学过程划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后来经过他的弟子席勒和莱因的补充与修正,变成了预备、提示、连结、总括、应用五个阶段,史称“五段教学法”。
杜威是美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创立者,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大学毕业后,杜威做过三年中学教师,对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后来,他在芝加哥大学开办了“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即杜威学校),作为他的哲学和教育理论的“实验室”,这一时期的教育实验对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提出学校课程的内容应该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并倡导“做中学”,认为从做中学比听中学更是一种好的方法。杜威一生访问过许多国家,但其中受影响的便是中国。
福禄培尔和蒙台梭利是世界上两位著名的幼儿教育家。福禄培尔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他是个发明并使用“幼儿园”(Kindergarten)一词的人,并将其与幼儿学校区别开来,开创了幼儿园教育的先河。他对幼儿教育的另一大贡献,就是为儿童发明了一套被称为“恩物”的玩具,在这套玩具中,就有我们至今仍熟悉的儿童积木。由于他热爱儿童,并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幼儿教育事业,因此被人们誉为“幼儿教育之父”。蒙台梭利是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1907年,她创办了学前教育机构——“儿童之家”,进行了长达5年的幼儿教育实验。在此基础上,创建了科学的幼儿教育体系,开办了国际教育培训班,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幼儿教育的变革。
马卡连柯和苏霍姆林斯基都是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分别创办“高尔基工学团”和“捷尔任斯基公社”,这两个机构是为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浪儿童和违法青少年所建立的特殊教育学校。他采用“平行教育”的方法,以集体为教育单位,并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由于他热爱、尊重并信任每一位学生,终把三千多名流浪儿和违法青少年改造成为将军、工程师、医生、教师、新闻记者等。苏霍姆林斯基短期师资训练班毕业后,担任过小学教师、中学教师,打过仗。家乡解放后,被政府任命为教育局长,后主动辞去教育局长的职务,申请到帕夫雷什中学工作,这是一所偏僻的乡村学校,经过他的不懈努力,该校成了享誉世界的教育实验中心,他本人也由一名乡村教师成了当代世界瞩目的教育家。
纵观这些教育家的成长之路,他们大都有着曲折的人生经历,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以及对教育理论的精辟见解。就本书所选择的教育家而言,有的一生遭受过无数的失败与打击,但他们奉献教育的崇高理想和其坚韧奋斗的精神,颇令人钦佩与奋发,会让读者感到无比激励,从而增进人们从事教育工作的热忱;有的毕生从事教育实践的改革探索工作,从中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吸取他们前进道路上失败的教训;有的教育家的思想虽历经久远,至今仍熠熠生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二
重温国外著名教育家的成长轨迹和成功故事,追寻他们的成功规律和特点,给我们很多重要的启示。就本书所涉及的教育家而言,这些教育家成长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得益于良好家庭教育的熏陶。如出生贵族家庭的柏拉图,自幼起,父母就给他聘请了三位启蒙老师,使他在文学、艺术和体育等方面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在《理想国》中把认识美、接近美的理念作为培养哲学王不可缺少的要求,这与他年轻时受到良好的音乐和美术教育有直接的关系。裴斯泰洛齐自幼丧父,但母亲和女仆的勤劳及奉献精神使他幼小的心灵受到了良好的陶冶,使他自小就具有了慈爱、信任、克己、无私等良好的品质。长大以后,以赤诚的爱和全部的精力从事于改善穷人命运和发展儿童教育的事业。赫尔巴特家庭条件非常优越,但母亲对他的教育却始终没有放松。母亲还为他请来家庭教师,培养他对哲学、数学、自然科学和音乐的兴趣,无疑对他后来的教育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后来他在《普通教育学》中就论述了多方面兴趣与课程的关系问题。
第二,遇到了终身受益的良师。柏拉图20岁前是在家里完成教育的,曾是一位很有前途的诗人和醉心政治的贵族子弟。20岁起,他师从苏格拉底,虽只有8年的时间,但兴趣却从诗歌、文学和戏剧转向了哲学,并将毕生的精力从事哲学研究。亚里士多德17岁时加入柏拉图学园学习,20年的学园生活对亚里士多德的影响是深刻的,这一时期是他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他的很多思想都萌芽、发展于学园。在亚里士多德诸多著作中我们都能找到柏拉图的身影,可以看出柏拉图对他的影响是深远的。1794年,赫尔巴特进入耶拿大学学习,一开始是学习法律的,后来渐渐地对哲学产生了兴趣,而真正引领赫尔巴特走上哲学道路的是著名哲学家费希特。应该说,没有费希特就没有赫尔巴特在哲学上的成就,更没有赫尔巴特在教育学理论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杜威的恩师是佛蒙特大学的托里教授,通过他的哲学课程,让杜威走上了哲学研究的道路。杜威离开佛蒙特大学后,他们依然保持着联系。在某种程度上,托里造就了一位未来的思想巨人,正是他,才使杜威选择了哲学研究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终成为世界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对苏霍姆林斯基影响的要数他的启蒙女教师安娜·萨莫伊洛英娜。这位老师常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明白了许多的道理,使幼小的苏霍姆林斯基不仅爱上了书本,爱上了同伴,还爱上了大自然。他向往着自己能像安娜一样知识渊博。从那时起,苏霍姆林斯基就逐步树立了从事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志向,并报考师范院校,后来一步一个脚印,终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一名世界伟大的教育家。
第三,人生曲折坎坷,但始终表现出坚强的性格和顽强的意志。夸美纽斯12岁时就失去了父母和两个姐姐,但仍以顽强精神完成了中学和大学学业。在教育事业刚刚起步之时,三十年(1618~1648)战争爆发了,他的家产、藏书和所有的论文手稿在战争中化为灰烬,妻子和两个孩子也染疫丧生。后来由于受到宗教迫害,他又随“兄弟会”成员逃往波兰的黎撒城避难,从此过着终身流亡的生活。但他继续主持兄弟会学校工作,并继续进行教育理论的著述活动和教科书的编写工作,先后写成了《大教学论》等令世人瞩目的著作。裴斯泰洛齐一生的经历坎坷多舛。1768年,他创办“新庄”示范农场,但由于土质过差及经营不善,终彻底破产,生活陷入困境。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1774年,他把“新庄”改为孤儿院,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六年后孤儿院不得不停办。后来,他再次投身教育,创办斯坦兹孤儿院。但随着瑞士境内战事的爆发,法国军队利用孤儿院做医院,孤儿院被迫关闭。屡败屡战的裴斯泰洛齐终成为布格多夫新式小学的创立人及伊弗东人类的教育家。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不顾家庭的反对,大学毕业后进入医学院就读,父亲为此中断了她经济上的资助,她只好靠奖学金和家教维生。另外,由于当时学医是女性的禁区,她虽然能在医学院读书,却无法和班级同学一起做解剖实验,她只能趁同学们下课后才可以做。她突破了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成为意大利位女医学博士。毕业生后,从事智障儿童的教育,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后来,她创办了“儿童之家”,从事正常儿童的教育,终成为与福禄培尔齐名的世界著名的幼儿教育家。
第四,教育家成长于教育实践之中。国外大多教育家都有自己的学校,有着长期的教育实践经验。如柏拉图在他40岁时创办了学园,将毕生的精力用于哲学王的培养。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吕克昂学园里讲学,并著书立说13年。裴斯泰洛齐分别在“新庄”孤儿院、斯坦兹孤儿院、布格多夫小学和伊弗东学院进行教育实践的探索。赫尔巴特在德国哥尼斯堡大学任教时开办了教育学研究班、教学论研究所和实验学校,后在《普通教育学》的基础上写成了《教育学讲授纲要》,成为了西方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杜威在芝加哥大学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任教时开办了实验学校,进行了长达8年的教育实验活动,后撰写了《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成为了西方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在苏联,马卡连柯在高尔基工学团和捷尔任斯基公社进行了16年的教育实践,把三千多名流浪儿童和违法青少年改造成社会有用的人才;苏霍姆林斯基领导着帕夫雷什中学,使这所偏僻的乡村学校,办成了享誉世界的教育实验中心。另外,夸美纽斯有“兄弟会”学校开展教育改革、蒙台梭利创办“儿童之家”探索幼儿教育的秘密。即使有些教育家没有学校,也有从事教育实践的经历,如苏格拉底一生都没有办自己的学校,但广场、庙宇、街头、商店、作坊、体育馆等,都是他施教的场所。洛克和卢梭虽没有办过学校,但也有家庭教师经历。应该说,没有教育实践的基础,那么也就没有这些教育家提出的教育理论。
第五,教育家同时也是一名研究者。读书、实践、思考、写作,是教育家成长的必由之路。马卡连柯有个记事簿,每天把自己认为是值得记的一切都记下来,一直坚持了十多年。后来在大作家高尔基的鼓励下,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教育诗篇》的创作工作,这得益于他在工作中的不断积累。作为帕夫雷什中学校长的苏霍姆林斯基提出: “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的爱好者。”[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赵玮、王义高、蔡兴文、纪强译: 《帕夫雷什中学》,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28页。他和妻子私人藏书共有约1.95万册。除了读书外,他还进行思考与写作。他几十年如一日,每天早晨5点至8点在他那间小小的办公室里进行写作;白天上课、听课,深入各部门;晚上便整理笔记,思考一天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在长达三十多年的教育活动中,他一边创造性地从事教育实践工作,一边坚持教育科学研究,先后完成了40多本专著、600多篇论文和2000多篇儿童读物,其中较著名的有《和青年校长的谈话》、《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帕夫雷什中学》等。
三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华东师范大学精品教材建设专项基金的资助。从2008年9月起,我给全校的师范生开设了教师教育选修课程——《西方著名教育家选讲》。该门课程总共18个课时,分为6个专题,每个专题讲一个教育家,分别为柏拉图、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和杜威。其实在上这门课程之前,我就接到了《上海教育》杂志社赵锋老师的邀请,在杂志上开辟“重温经典”专栏,撰写文章介绍国外教育家的成长故事。2005~2006年间,我陆续在这个栏目上发表了十多篇介绍国外著名教育家的文章。所以开设这门课程时,我就有了一定的积累,再加上我每一次上课便是讲义再次完善的过程,所以我很早就想把此门课程的讲义不断完善为书稿,并能够在适当时候公开出版。
2015年有两件事,让我终将讲义变为书稿。件事情是,3月份学校教务处将我的课程确定为“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同步课堂共享课程”,课程通过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简称教师网联)公共服务平台对其他五所*直属师范大学进行了同步直播。因此,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除了我校90名师范生之外,还有其他5所*直属师范大学的几百名学生。虽然此门课程我已经讲了多次,讲义也比较充实,但此次课程辐射面更大、要求更高。为了上好这次课程,我又重新将讲义修改了一遍,补充了更多新的案例和研究成果。第二个事情是,经过评选,这门课程获得了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度校精品教材建设专项基金的资助。按照项目的研究计划,我在讲义的基础之上,又增加了若干名教育家,终将上课的讲义变成了厚厚的书稿。
本书的撰写得了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系访问教师、山东滨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吴霞老师及我的几位硕士研究生的大力支持,各部分撰写具体分工如下: 前言、苏格拉底、柏拉图、夸美纽斯、洛克、卢梭、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福禄培尔、杜威、蒙台梭利、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杨光富;亚里士多德——卢纪垒;普罗泰戈拉——郑丽;昆体良——于婷;蒙田——吴霞。陈凡、于婷、戴元智、卢纪垒、郑丽、李茂菊和张婷妹等多位研究生在资料的收集和书稿的校对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感谢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学事务部主任白芸老师、副主任邵晓虹老师在学校教材申报、中期考核中给予的帮助。感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让我书稿公开出版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感谢本书编辑付出的辛勤劳动。在撰写时,我们参阅了同行们的研究成果,在此一并致谢。由于作者水平所限,加之时间仓促,书稿中纰漏不周之处在所难免。此外,书稿由多人执笔,文风、笔法不一,很难做到统一协调。因此,书中肯定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教育学系杨光富
2016年9月26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