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5154744丛书名: 教学先行者的智慧丛书
微课以及建立在微课基础之上的慕课与翻转课堂,正在风靡全世界。这些“技术+教育”的创新形态,试图诠释一种开放、自由、交互的教育理念,它们强调:站在学生的角度,给予自由的空间,加以适当的引导,学生自然会找到未来的兴趣和方向。
无论是微课视频还是课堂教学,都依赖于教师的构思设计,铭刻着教师的个性风格。
当“技术颠覆课堂”论甚嚣尘上,教师又该如何回归本位,在课堂与教学的主战场上,重新证明自身的价值?
以微课为代表的新式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恰恰是一次机遇——用现代技术解决传统课堂的痼疾,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地成为事实,也让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位置,发现自己的价值。
微课到底是什么
微课传奇:从1963到2015
微课的世界旗手
微课在中国
02 解密微课:现实的抉择
时代:世界是开放的
课堂:技术的正面“侵入”
学生:赢得“更自由”的学习
教师:从“不得不”到正面掌控
03 微课怎么“做”
微课究竟什么样
不一样的教学视角
内容:必须“内容为王”
形式:懂得“人机交互”
04 微课怎么“用”
翻转课堂:建立课堂“生态系统”
微课进课堂:让教学更精彩
德育新机制:潜移默化的德育新形态
教师专业成长:与“疑难杂症”狭路相逢
05 展望:从当下走向世界
困局:立足当下,直面微课
破局:寻路远望,披荆斩棘
这是一个新的时代,它必将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
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术业有专攻”已经变得不那么确切。曾为对冲基金分析师的萨尔曼·可汗从视频网站走上教育道路,开创了全球的学校——可汗学院,掀起微课和翻转课堂的教育潮流。众多互联网精英看准时机,竞相涌入在线教育行业,聚集一线优秀师资,制作微课教学视频,打造师生互动平台,令在线学习风生水起。
当“互联网+”强势进入教育领域,课堂应该如何彰显优势,才能在诸强环饲的局面下,再度激发课堂学习的生命力?
当“技术颠覆传统教学”论甚嚣尘上,教师又该如何回归本位,在课堂与教学的主战场上,重新证明自身的价值?
变革,是必然的选择。但变革并不意味着颠覆。对课堂和教学而言,信息技术不是洪水猛兽,而恰恰是一次机遇——用现代技术解决传统课堂的痼疾,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地成为事实,也让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位置,发现自己的价值。
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早就被指证清楚,比如“灌输”,比如“整齐划一”。解决的方向也早已明确,“自主学习”、“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号召几乎覆盖了每所学校。然而,具体的解决途径却始终迷茫。现在,技术与课堂的结合提供了全新的路径。
以微课为例。精炼简短的教学视频,随时随地的观看体验,自由选择的自主学习,以及微课平台所提供的与同学甚至老师之间的在线互动,这些充满时代气息的元素,终于令学习这件事有了不同的意趣。对学生而言,十分钟左右的微课,使注意力程度地集中,保证了学习效率;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带来自由、宽松、亲切、熟悉的学习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在线互动,让提问、质疑少了顾虑,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更重要的是,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会有清晰的认识,课堂学习将变得更有目的性,发言、提问、讨论与合作也会更加积极,避免浑浑噩噩地“随波逐流”。对教师而言,“私人订制”式的微课,使教师在讲授知识点时,不必再为了顾及全部学生的进度而停顿或反复,教学更为精炼,学生的接受度也大大提高。灵活的视频教学形态,不仅帮助学生按照自己的步调学习,令课堂更有效率;更能够发挥教师的个性与创造力,放进任何内容,运用在教学的任何阶段,使课堂丰富、活泼并具有吸引力,使教师的想法得到尊重和实践,帮助教师获得自我满足与专业成长。
在技术的帮助下,学生和老师师得以突破固有的模式,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专业成长、价值实现……不再只是空话,而真正拥有了实施的空间和实现的可能。
如今,微课以及建立在微课基础之上的慕课与翻转课堂,正在风靡全世界。这些“技术+教育”的创新形态,试图诠释一种开放、自由、交互的教育理念,它们强调:站在学生的角度,给予自由的空间,加以适当的引导,学生自然会找到未来的兴趣和方向。事实上,这并不是新的理念,而是对教育传统的重新回归。
卢梭曾说“我们想取得的不是知识,而是判断的能力……”,他论及教育的原则:“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毫无疑问,这是一切良好的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今天,渐渐僵化的课堂教学已经越来越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如果说,传统课堂迫于种种压力和条条框框,难以实现有效的变革,那么当信息技术帮助课堂跳出旧有模式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握住这样的机会?答案必须是肯定的。
当然,课堂的变革难免让老师感到压力和迷茫,但机会总是与挑战并存。在以微课为代表的“技术+教育”趋势下,教师的位置并未被边缘化,反而越来越重要。老师们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需要真正地转变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今年4月,柴静和她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占据了大众的视线,震撼了无数人。100分钟的纪录片里,她带着问题,娓娓道来,从雾霾“是什么”到“为什么”再到“怎么办”,直击中国社会转型的节点。《穹顶之下》之所以震撼人心,除了传达的主题,除了新鲜的观感,还因为柴静对数据信息的深度挖掘,对雾霾这一科学问题的深入浅出,对一个问题的多元视角解读,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从而使纪录片深刻却不晦涩,彰显着学识、素养、理想、担当、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力量。这是一部纪录片,又何尝不是一堂课?
无论是微课视频还是课堂教学,都依赖于教师的构思设计,铭刻着教师的个性风格。信息时代的知识爆炸,使得课程和课堂所涵盖的内容越来越广,内容呈现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因此,课程和课堂将越来越凸显教师的个人烙印,一个老师的学识、素养、情感、态度和价值都将鲜明地呈现。将来,学生不仅是在选择课程内容,更是在选择一种价值认同。这些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教师的价值不再只看职称和头衔,而真正复归到能力和影响力。
教师本身才是好的课程——在各类课程百花齐放的今天,老师们尤须铭记。
当下的课堂变革旨在构建一种新的教学生态。在课堂的生态系统中,学生和教师各有各的位置,从而平等;各自发挥作用,建立互动。课堂指向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既是学生的,也是老师的。前几天,教育家叶澜教授在清华大学礼堂里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不赞成现在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口号,教育并不是简单的以谁为中心,而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的交互作用,在教育的过程中会有“生成”和“涌现”。当老师们感到自己的课堂在生长,有一种生命力在呈现,我们的教学才进入生态模式。而教师也不再是园丁或工程师,而是与学生同生共长,走向更高的发展水平。”课堂上,任何单方面的偏颇都会影响教与学的整体效果,也将影响教育宗旨和教育价值的终实现。
教育信息化已被纳入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技术与教育的结合已成必然之势。微课,正是这场变革的契机之一,是个性化学习的一个开始,也是教师成长的一次机遇。主动,才是的路径。
微课是什么?如果你期待一个官方的定义或统一的解释,那么失望是必然的。因为这一回的名词解释中,“权威”并不在场。某种程度上,这正是微课的意义所在。
微课,就是知识、知识传播者、信息技术与课堂的一次重新排列组合。
考试从来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症结在于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然而,微课的出现却使得教学开始另辟蹊径,迥然区别于传统的课堂形式。
在教育里,我们追逐的不是技术,而是技术的应用。归根到底,一切技术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教师的效能才是学生学习的关键预测因素,教师的机智才是挖掘学生学习潜能的动因。
微课的应用绝非一成不变的,只要能够吸引学生和老师的参与,能够激发师生教与学的活力,任何运用途径都应当被开发。
教育必须抓住微课的契机,在微课的摸索和践行过程中,转变观念和态度,迎接已经到来的、由技术掀起的这场轰轰烈烈的教育变革。教育的宗旨不会改变,但随着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实现教育宗旨的道路将被无限扩大,四通八达。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