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9552924丛书名: 点灯人丛书
编辑推荐
读进教育理论,需要平心静气;目前的薛老师,读进教育理论了,才算平心静气。这种平静,是植物扎根沃野——贪婪地汲取地泉、吸收阳光、沐浴雨露、享受清风时候的大喜悦。真正的成长需要宁静,静悄悄的成长的快乐,无以言表。本书是薛老师对教育理论的独家解读,对广大中学教师提高教育学素养意义重大。
内容简介
本书为著名小学语文教师薛瑞萍对12本教育经典著作的个性化解读。其中包括《静悄悄的革命》《朗读手册》《给教师的建议》等教师非常熟悉的教育经典。薛瑞萍以其特有的语言风格,结合具体的教育情境对这些教育经典作出了自己的解读。对一线教师有着极强的参考作用,同时对家长也有极大的帮助。
目 录
1.润泽的小册子
——读《静悄悄的革命》
2.与大师对话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3.读洛克的日子
4.让音乐从空隙的深处涌将出来
——读《教学机智 ——教育智慧的意蕴》
5.明事理总是好的
——关于《学会关心 ——教育的另一种模式》
6.幸福的蜥蜴
——读施良方先生《课程理论 ——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
7.块骨牌
——读刘云杉《学校生活社会学》
8.回归之路
——读玛丽亚?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
9.小草对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的利用
——读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10.珍贵的源泉
——读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 ——漫步教师心灵》
11.科学的头脑,母亲的心肠
——读陈鹤琴《家庭教育》
12.“而且重要的”
——关于《朗读手册》的若干断想
附录 话题:阅读,事关一个伟大的时代
——读《静悄悄的革命》
2.与大师对话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3.读洛克的日子
4.让音乐从空隙的深处涌将出来
——读《教学机智 ——教育智慧的意蕴》
5.明事理总是好的
——关于《学会关心 ——教育的另一种模式》
6.幸福的蜥蜴
——读施良方先生《课程理论 ——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
7.块骨牌
——读刘云杉《学校生活社会学》
8.回归之路
——读玛丽亚?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
9.小草对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的利用
——读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10.珍贵的源泉
——读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 ——漫步教师心灵》
11.科学的头脑,母亲的心肠
——读陈鹤琴《家庭教育》
12.“而且重要的”
——关于《朗读手册》的若干断想
附录 话题:阅读,事关一个伟大的时代
在线试读
1.润泽的小册子
——读《静悄悄的革命》
六月底决定:暑假里不写东西。一心一意享受阅读,一心一意给自己充电。转眼一个半月过去了,雨之后,秋凉一丝丝地瓦解着暑热;一部接一部的展卷中,悠然心会的感觉真好。
可是现在!
现在的我,不是一般的不吐不快;现在的我,如果不把满腹蓄积付诸文字输出,便无法安心读进一页——也无论那新的一本是如何精彩。
这是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
感受有很多,现取几点说出。一为自己身心轻快,二为诱使朋友去读——如果你已经决定去读了,又何必因我的自说自话而浪费时间。
一、“宁可不要”的研究报告
四章十万字,说它是小册子,可能更合适。然而,这是怎样朴素、诚恳的一本小册子啊!
在讨论中,重要的是丢开一切抽象的语言,只说出自己对所观察到的事例的质朴感受和具体的事实本身。只要大家能相互交流自己朴素地感受到的一切,就必然
能学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
参加公开研讨会,令我失望的,常常是在研究资料和报告中,总是出现诸如“活力”、“余地”、“支援”等过于普遍的流行语,而没法从中看到这所学校教师的个性、教育实践的具体状况和学生的具体的形象。
充满千篇一律的措辞、抽象的语言以及教育界流行的言辞的研究报告我们宁可不要。
(引自《静悄悄的革命》,以下凡引此书,不再注明出处,只以楷体标明)
情况何其相似啊——在我们这里,翻开教育刊物,无处不在的,是泛滥成灾的“人文性”、“工具性”、“主体性”、“研究性”、“互助”、“合作”、“创新”、“互动”……这些原本闪亮的标签,这
些由于过度使用而迅速暗淡下去的硬币,堆砌起来,喧响起来,模糊了作者的面目和声音——也许,他们本就没有什么值得示人的真感受,所以才要借着时尚的语汇来做装点?
尽量避免使用时下广为传播的教育流行语,而多使用日常语言来描述具体的形象。
在东京大学名教授、教育理论专家——佐藤学向教师建议的《静悄悄的革命》里,他身体力行地做到了。
文字是心灵绽放的花朵。朴素诚恳的语言,能摇人心旌。于是我一气读了两遍,随他专注的眼、体察的心——看见了他的看见,感受了他的感受。
……
——读《静悄悄的革命》
六月底决定:暑假里不写东西。一心一意享受阅读,一心一意给自己充电。转眼一个半月过去了,雨之后,秋凉一丝丝地瓦解着暑热;一部接一部的展卷中,悠然心会的感觉真好。
可是现在!
现在的我,不是一般的不吐不快;现在的我,如果不把满腹蓄积付诸文字输出,便无法安心读进一页——也无论那新的一本是如何精彩。
这是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
感受有很多,现取几点说出。一为自己身心轻快,二为诱使朋友去读——如果你已经决定去读了,又何必因我的自说自话而浪费时间。
一、“宁可不要”的研究报告
四章十万字,说它是小册子,可能更合适。然而,这是怎样朴素、诚恳的一本小册子啊!
在讨论中,重要的是丢开一切抽象的语言,只说出自己对所观察到的事例的质朴感受和具体的事实本身。只要大家能相互交流自己朴素地感受到的一切,就必然
能学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
参加公开研讨会,令我失望的,常常是在研究资料和报告中,总是出现诸如“活力”、“余地”、“支援”等过于普遍的流行语,而没法从中看到这所学校教师的个性、教育实践的具体状况和学生的具体的形象。
充满千篇一律的措辞、抽象的语言以及教育界流行的言辞的研究报告我们宁可不要。
(引自《静悄悄的革命》,以下凡引此书,不再注明出处,只以楷体标明)
情况何其相似啊——在我们这里,翻开教育刊物,无处不在的,是泛滥成灾的“人文性”、“工具性”、“主体性”、“研究性”、“互助”、“合作”、“创新”、“互动”……这些原本闪亮的标签,这
些由于过度使用而迅速暗淡下去的硬币,堆砌起来,喧响起来,模糊了作者的面目和声音——也许,他们本就没有什么值得示人的真感受,所以才要借着时尚的语汇来做装点?
尽量避免使用时下广为传播的教育流行语,而多使用日常语言来描述具体的形象。
在东京大学名教授、教育理论专家——佐藤学向教师建议的《静悄悄的革命》里,他身体力行地做到了。
文字是心灵绽放的花朵。朴素诚恳的语言,能摇人心旌。于是我一气读了两遍,随他专注的眼、体察的心——看见了他的看见,感受了他的感受。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