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3615011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刘海峰专著的《高考改革论(精)》即是一部在以往专题研究的基础上论述高考改革的专著,由51篇论文为专题研究基础构成,所立各篇大部分不与作者以前出版的《高考改革的理论思考》一书重复,并作了一定程度的修改和调整。本书主题高度集中于高考改革,根据内容的侧重,大略分为高考改革理论、高考改革政策、高考改革反思、高考改革走向、高考历史回顾五个部分。五个部分的文字,反映出本人维护高考制度、稳步推进高考改革的观点。这些论文和报告对高考制度进行人文思考与理论思辨,廓清一些对高考制度的误解。书后还附有《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成立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的通知》(含名单)、《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章程》《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工作规则》等三份文献,为人们了解这一中国高考改革史上的重大举措提供参考。
目 录
自序
一 高考改革理论
高考改革中的全局观
高考与录取制度改革的教育与社会视角
理性认识高考制度 稳步推进高考改革
高考改革推进的速度与条件
中国高考制度与基础教育的关系
中国高考制度的功能与影响
文化国情决定高考模式
考试如同游泳
高考可贵,在于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
高考还能改变命运吗
高考改革需要顶层设计
二 高考改革政策
高考改革的思路、原则与政策建议
高考改革的突破口:自主招生的一个制度设计
自主招生与大学联考改革研究报告
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的利与弊
严格限制和规范高考加分
高考移民与移民高考
异地高考应因地制宜
全国统一命题无法化解异地高考困境
教育部直属高校应分布至所有省区
高考成绩与面试可以结合
以平常心看待高考英语改革
英语在招考中的权重应适度降低
三 离考改革反思
高考改革:理想图景与现实困境
高考改革:公平为首还是效率优先
统一高考无可取代 自主招生仍需探索
高考未必“一考定终身”
高考改革应顾及城乡公平
高考是否对女生有利
考试立法应以史为鉴
维护高考秩序须加强立法
四 高考改革走向
高考改革何去何从
小事件引发大改革——高考分省命题的由来与走向
中国高考向何处去
中国高考制度改革的两难选择
高考改革的“统独之争”
高考改革应稳中求进
如何面对高校生源危机
十年来招生考试改革的新进展
论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的成立
高考改革的“路线图”
实现高考改革目标任重道远
五 高考历史回顾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高考
高考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关于恢复高考的一则考证
2007:中国的“高考年”
高考:60年的历史记忆
1952—2012:高考建制的花甲记忆
时代与人物的互动:77、78级大学生群体扫描
科举研究与高考改革
走进高考结缘一生
六 附录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成立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的通知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章程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工作规则
后记
一 高考改革理论
高考改革中的全局观
高考与录取制度改革的教育与社会视角
理性认识高考制度 稳步推进高考改革
高考改革推进的速度与条件
中国高考制度与基础教育的关系
中国高考制度的功能与影响
文化国情决定高考模式
考试如同游泳
高考可贵,在于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
高考还能改变命运吗
高考改革需要顶层设计
二 高考改革政策
高考改革的思路、原则与政策建议
高考改革的突破口:自主招生的一个制度设计
自主招生与大学联考改革研究报告
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的利与弊
严格限制和规范高考加分
高考移民与移民高考
异地高考应因地制宜
全国统一命题无法化解异地高考困境
教育部直属高校应分布至所有省区
高考成绩与面试可以结合
以平常心看待高考英语改革
英语在招考中的权重应适度降低
三 离考改革反思
高考改革:理想图景与现实困境
高考改革:公平为首还是效率优先
统一高考无可取代 自主招生仍需探索
高考未必“一考定终身”
高考改革应顾及城乡公平
高考是否对女生有利
考试立法应以史为鉴
维护高考秩序须加强立法
四 高考改革走向
高考改革何去何从
小事件引发大改革——高考分省命题的由来与走向
中国高考向何处去
中国高考制度改革的两难选择
高考改革的“统独之争”
高考改革应稳中求进
如何面对高校生源危机
十年来招生考试改革的新进展
论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的成立
高考改革的“路线图”
实现高考改革目标任重道远
五 高考历史回顾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高考
高考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关于恢复高考的一则考证
2007:中国的“高考年”
高考:60年的历史记忆
1952—2012:高考建制的花甲记忆
时代与人物的互动:77、78级大学生群体扫描
科举研究与高考改革
走进高考结缘一生
六 附录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成立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的通知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章程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工作规则
后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