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2714816
22年前,故乡宁夏的*批家长,把心爱的孩子送到我这里,我从此起步。
接着是北京、广州、上海、郑州、昆明、西宁等各地的家长,他们关注着远在宁夏的这个教育,并热情传播它,帮助我一路走到现在。
我爱孩子们,始终小心翼翼地仰视他们,他们引领我回到了心灵的故乡,给了我无尽的爱和对生命秘密的探索。
——孙瑞雪
有多少父母知道,你的孩子,为什么爱吃手?为什么总是抓住什么都往嘴里塞?他为什么不断扔掉手里的东西,你捡起来递给他,他会再扔掉?他为什么总爱玩水,经常浑身上下都湿透了?为什么总是把桶呀瓢押往头上套?为什么总是往桌子下衣柜里钻?
你忽略了,因而忘记帮助了,或者制止了他的活动,你却不知道破坏了他的什么?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一把了解儿童心智成长的金钥匙!
001 再谈敏感期 / 孙瑞雪
第一章 4个孩子的敏感期故事
一出生,敏感期就开始啦
018 世界就是味道
019 对接
021 宝贝,你的玩具呢
022 幼年如歌
敏感期,一个接一个地出现
024 小狗下坡
024 求助
025 小哥哥,你别走
026 拿掉剪刀
027 找椅凳
028 探索空间
028 插不上的圆柱
029 爱,妙不可言
030 征求别人的意见
031 绘画与音乐
032 一个人的空间
迟到的敏感期,一个个补上来了
033 孩子忧郁了
034 缇缇的手
035 迟到的敏感期接踵而至
036 失去的敏感期如何恢复
/ 孙瑞雪
037 缇缇的巨变
041 放肆的语言
042 天赋
伴随母爱,儿童心智全面发展
044 “妈妈,上主题课!”
045 西天
047 “不让妈妈打电话”
048 涂画的乐趣
049 语言的敏感期
050 随便给
051 生活中的数学
第二章 0岁~2岁半
视觉 刚生下来,对明暗相间的地方感兴趣。
054 小托蒂的悲剧
055 视觉的敏感期
/ 孙瑞雪
口 包括用口进行的味觉、触觉过程。用口感觉事物、认识事物,
不断练习使用牙齿、使用舌头。
056 迟到的口腔敏感期
057 爱咬人的玮玮
058 口的敏感期
/ 孙瑞雪
手 喜欢抓东西,用手探索环境、认识世界。
061 手的敏感期
063 三指抓
064 儿童在用手思考
/ 孙瑞雪
走 从最初的要成人拉着手跳,到独立行走,到要上下坡、爬楼梯,
到专门爱走不平的地方。
066 坡上漫游
067 走楼梯
068 走:换个角度看世界
空间 喜欢探索空间,最早表现为爬、抓、移动物体等,稍大一点
则喜欢爬高、旋转、扔东西等。
069 策策的故事
070 困难
071 爱扔东西的楠楠
071 抛撒、搬运和垒高
072 空间、时间的敏感期
/ 孙瑞雪
细小事物 对极小而精致的东西感兴趣。
080 紧握小木钉
081 对细小事物的敏感
081 细小事物的敏感期
秩序 急切需要并保护一个精确且有秩序的环境。
084 秩序
085 秩序是文明的基础
/ 孙瑞雪
模仿 最早表现为模仿一个词或一应一答,重复进行;也模仿动作。
087 学舌
088 模仿的敏感期
089 模仿的敏感期
/ 孙瑞雪
自我意识 表现为咬人、打人、说“不”等。
091 自我意识敏感期
审美 要求食物或用具必须完整。
092 残缺了的威化
093 审美建构道德
/ 孙瑞雪
分享成长 有些文章没有放入某个敏感期,放在这里,以供分享。
094 沙和孩子们的成长
/ 孙瑞雪
096 学会表达爱意
098 宝宝学说话
099 酷爱高跟鞋的芊芊
第三章 2岁半~3岁
建立概念 儿童开始将自己的认知感觉同语言配对。
102 汽车概念的建立
自我意识产生 私有意识产生,明确指明“这是我的”。
103 “我的”
104 “他打我了!”
105 自我的诞生
/ 孙瑞雪
秩序 需要并保护一个精确且有秩序的环境。
107 重新开门
108 车走了新路线
108 挂毛巾
109 老师,我要归位
110 一个环节都不能错
分享成长
111 儿童天然要走向独立
/ 孙瑞雪
112 我是孙悟空
113 “老师,我很棒”
114 三项式
115 “你不是好男人”
116 请爸爸工作
117 熟悉新环境
第四章 3岁~4岁
执拗 秩序敏感期后,儿童形成了一种秩序的内在模式,一旦成人
破坏了这一秩序,儿童就会哭闹、焦虑,表现出不可逆性。
120 拿着影碟穿外套
122 “我就要掉在地上的那个”
122 “不!我就不!”
垒高 喜欢把物体垒高,然后推倒,再重垒,以此建立三维空间的感觉。
123 垒高
色彩 开始对色彩产生感觉和认识,并开始在生活中寻找不同的颜色。
125 色彩敏感期
语言 开始对句子表达的意思感兴趣,并重复或模仿他人的话。
127 语言模仿
128 妙用成语
诅咒 发现语言是有力量的,而最能表现力量的话语是诅咒。成人
反应越强烈,儿童越喜欢说诅咒的话。
129 诅咒的敏感期
130 语言的敏感期
/ 孙瑞雪
追求完美 从要求食物完整发展到了对所使用的用具、事物完美的
追求。每一件事情都不能出差错。
131 “我要把它扔到垃圾桶里!”
132 追求完美
剪、贴、涂 真正开始有意识地使用工具。
133 爱剪纸的乐乐
藏、占有欲 开始强烈感觉占有、支配自己所属物的快乐。物品的
交换从此开始,拉开了人际关系的序幕。
135 占有的敏感期
逻辑思维 不断追问“为什么”,打破砂锅问到底。
136 “为什么”
绘画 儿童与生俱来的表达自我的语言方式。
137 绘画——螺旋状敏感期
138 痴迷的绘画敏感期
140 天才的画笔
延续秩序 从具体的生活秩序延伸到了心理秩序。
143 别人的东西不能拿
/ 孙瑞雪
人际关系 一对一地交换食物和玩具。
145 交换
147 社交
分享成长
149 触摸肌肤
150 等待
150 逆反与等待
151 若即若离
152 “我的牙不是我的”
153 “老师,我帮你”
第五章 4岁~5岁
出生 开始询问自己从何处来,这是儿童安全感最早的来源。
156 “我是从妈妈哪里生出来的”
157 “妈妈怎样才能生一个孩子”
157 生命的诞生
/ 孙瑞雪
情感 不仅开始表达感情,而且关注别人是否爱他。对父母的情绪
反应非常敏感。
159 爱我有多深
人际关系 从一对一交换玩具和食物开始,到寻找相同情趣的朋友
并开始相互依恋。
160 人际关系的敏感期
161 人际关系的敏感期
/ 孙瑞雪
婚姻 人际关系敏感期度过后才真正展开。最早要和父母结婚,
之后会“爱上”一个伙伴。
164 结婚和爱
165 自己想明白了
167 婚姻的敏感期
/ 孙瑞雪
审美 开始对自我和环境有审美要求。尤其女孩子对自己的衣着和
服饰产生浓厚兴趣。
169 追求完美的芊芊
170 爱美的钰钰
数学概念 对数名、数量、数字产生了兴趣。只有三位一体地掌握,
才算掌握了数的概念。
173 乔乔的发现
175 数钱数乱套了
身份确认 开始崇拜某一偶像,积累未来成人时的人格特征。
177 “我是霸王龙”
179 “超人”和我拍照
/ 孙瑞雪
性别 对性别以及对自身身体的认识基本来自观察,如同认识眼、
鼻、口一样,态度很客观。
181 区分男人和女人
音乐 儿童生来具有音乐品质。
184 暖气片当钢琴
绘画 儿童生来具有绘画品质。
185 画完了再睡
符号 孩子对识字、拼读、认识符号等感兴趣。
186 积累
187 识字
189 拼读的敏感期
190 不要让孩子在不适合的年龄认字
/ 孙瑞雪
分享成长
191 谁的派多
192 专注
193 受伤的胳膊
194 孩子的心灵太细腻了
195 压力和动力
196 到底是谁的
第六章 5岁~6岁
婚姻 5岁以后选择伙伴的倾向性非常明显。
198 讨论和谁结婚
199 “我们结婚吧”
200 “我一直都爱着你”
201 幼儿的心思也能猜
书写 对符号、书写文字符号产生兴趣。
202 书写
数学逻辑 对数的序列、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产生兴趣。
203 乐乐的数学感觉
204 几百万个天和零个天
205 难题
社会性兴趣 开始积极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权利,喜欢遵守和
共同建立规则,形成合作意识。
208 儿童社会性发展二三事
动植物、实验、收集 开始热烈地吸收一切来自自然界的知识。
210 热爱小动物
212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延续交往 结束一对一的交往,进入三四人一组的交往。
214 交际的敏感期
分享成长
215 买房子
216 晶晶的二三事
217 说胖就哭
218 “我想妈妈”
220 大了也想让抱
221 不一样的生日感觉
222 跟空气玩
第七章 6岁以上
224 小提琴演奏会
225 乾乾的王牌超市
226 洗碗经济学
227 理解
228 结婚
229 美丽的燕子
230 爱和不爱
231 发现
232 让他玩
233 用了自己的方法
233 两个月长一岁
235 讨厌你
236 偷拿东西
237 开始发育了
238 结婚调查
239 快乐的孩子不生病
第八章 孩子应该怎样学习
242 令人担忧的现状
243 如何学语文概念
245 理解力与写作文
246 耐心等待孩子成长
251 我要感谢 / 孙瑞雪
第一章
4个孩子的敏感期故事
0~6岁,儿童就是依靠一个接一个的敏感期来发展自己的。这一章中我们摘选4个孩子在某个阶段的成长过程,通过这些纵向的故事,您将对儿童敏感期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第二至七章,按孩子年龄段编排,列举每一年龄段儿童主要的敏感期。要说明的是,这样的年龄段的划分只是一个大致的划分,每个孩子的特质不同,所以敏感期在出现的时间上会有一些差别,这是正常的。
一出生,敏感期就开始啦
主人公:畅畅,0~4岁
世界就是味道
畅畅是冬天出生的。出生后四十几天,孙(瑞雪)院长来看畅畅。观察了一会儿,她说:“晓晶,你看畅畅在做什么?”只见他抬起手臂使劲往嘴边送,一次,二次,三次,都没成功,畅畅懊恼地“哼哼”着。
孙院长说:“他用手的敏感期来了。这种状况应该稍稍支持一下孩子,否则他会有挫败感。”畅畅努力了几下后,我们帮他把手送到口里,他立刻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真神奇!
孙院长说畅畅的衣袖过长,棉袄太厚重,手不容易够到口。我们马上给孩子换了衣服。几天后,畅畅终于能顺利地把手送到口里了。
一天天过去,畅畅的活动能力越来越强,用口的机会也越来越多。100天的时候他开始频繁吃手指,几乎整天小手都在口里。吃完大拇指再吃食指,有时甚至把整个拳头塞进口里。
到会用手抓东西时,到手的东西必然要送到嘴里进行“检验”,畅畅口的敏感期延续了很久,家人、朋友甚至不认识的人看到他这样都会忍不住制止,每逢这时他就痛苦得又哭又喊。幸运的是我明白这一切,我会在畅畅“工作”的时候劝说大家不打扰他。
然后畅畅开始咬,见什么咬什么,把玩具咬得“嘎嘎”响。接着就是咀嚼、吞咽,再后来就开始吸饮料管,吃固体食物,还逐渐地学着发音。
有时我真担心。比如他要尝瓜子皮、栗子皮,咬笔帽,我总担心他咽下去造成险情,但又不敢阻止,怕影响他的学习过程,只能在旁边提心吊胆地看。但每一次他都会原封不动吐出来。有一次他吃了一口带皮的苹果,居然把皮吐了出来,把果肉吃了,真令人惊讶!
这一年里,我对那句教育名言有了更深的理解:孩子初始是用口来感知世界的。
(李晓晶 畅畅妈妈)
孙瑞雪
婴儿在喝过糖水后会拒绝喝白水。狗的婴儿(狗崽)也是这样。很显然,婴儿和小狗崽都会用口来品尝味道。
但是,婴儿用口来品尝味道和用口来认识世界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婴儿用口认识自身之外的各种事物和世界,也用口唤醒自己的身体,包括手和脚。
在最早,口全方位地被使用和自我训练,以便健全口的功能,口里什么都放,放到塞不下为止,再吐出。不仅如此,同时口还肩负着发现这个世界的工作,连“软”与“硬”这样抽象一点的概念,幼儿也都用口来认识。幼儿喜欢用口来分辨,打开每一个食品包,吃一口放下,再开另一包,再吃一口……我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几盒不同的巧克力,几种不同口味的果冻,都被孩子们打开了,吃一口这个,再吃一口那个。而成人的想法是:“吃完这一个,再吃那一个。”成人仅仅把它理解为吃,按计划地吃,并关注节约。这是一个社会系统的价值观念。孩子吃的目的是认识味道,了解外在,建构自我,这是一个生命系统的价值观。当成人强制性地要求儿童节约时,儿童的生命的建构和内心的需求就会受损和不断地挣扎。
通过口而健全口的机制,通过口来认识世界,这个时期能持续到6岁以后,只不过0~6岁,尤其0~2岁是婴儿高度把注意力放在开发和使用口上。再大一些,满足口的需求依然是一种心理的需求,常常表现在玩了,还不能是一个完满的结束,玩了,吃了,才会画一个完满的句号。这个特点成人容易看到。随着其他敏感期的到来,通过口认识世界的方式就悄悄地退居二线了。
对接
自畅畅出生以来,我经常对身边的人说:“这孩子太令我惊讶了!”真的,他的成长是如此迅速,发生的一切都像是早已安排好了。
畅畅9个月的时候,有一天,在幼儿园工作的大姐来我家陪他玩。过了一会儿,我突然意识到好一阵儿没听到儿子的声音,奔过去一看,畅畅正练习盖瓶盖呢,大姐在旁边扶着奶瓶。看上去他使了很大的劲儿才拔起瓶盖,又想努力盖回去,盖偏了就重盖,反反复复。我当时看了一下时间,这个过程居然持续了20分钟!
从这天起,他开始喜欢盖奶瓶盖,还学会了把笔插进笔帽里。当时正值夏天,各种各样的饮料盒、吸管成了他最钟爱的玩具。有些饮料盒的吸管孔非常细小,他的小手怎么也对不准那个小孔,插好几次才能成功一次,以至于一插进去他就要长长地呼一口气,似乎刚才一直是屏住呼吸的。
中秋节过后,家里有了一个圆形的月饼盒,畅畅又把那个月饼盒玩了半个月。接着他又开始玩锅盖。我给他一大一小两个锅盖,他一手拿大的,一手拿小的,一会儿把大盖盖上,一会儿把小盖盖上。但小盖一盖就掉进锅里,他伸手取出来,很奇怪地看着。过一会儿看明白了,把小盖扔到锅里,又把大盖盖上。有趣的是,他的手始终拿着锅盖顶部的那个圆疙瘩,绝不会拿着锅盖边。
从盖奶瓶到盖锅盖大约持续了两个多月。不久前,我给畅畅买了一小瓶AD钙奶,畅畅居然把管扔掉,直接对口喝。回想起那段把吸管当宝贝的时期,真是不可思议。
那个敏感期已经过去了。接下来畅畅会有什么令人惊讶的进步呢?
(李晓晶 畅畅妈妈)
孙瑞雪
蒙特梭利的“圆柱体插座”就是为儿童的“对接”游戏设计的。在盖、插、拧……这些基本动作的重复中,儿童在建构手的组装能力,还在发展着最早的空间感觉(后面的章节会谈到)。
在这里,我要特别解释一下手的重要性。
在蒙特梭利看来,有两样东西和人的智慧紧密相关:口与手(在谈语言敏感期时会详细谈口)。当一个儿童能自由使用他的手时,手就成了智慧的工具。
首先,人通过手来占有环境。婴儿出生时第一个能运动的器官就是口,婴儿就用这个他仅能支配的器官唤醒了手——他不停地吃手,从而发现自己有手。可以想象,当婴儿第一次将他的小手放入口中时,肯定会有“开天辟地”般的惊喜。当幼儿第一次有意识地向外界物体伸出他的手时,他对世界的探索就开始了。
在真正使用手时,幼儿几乎是见圆的就拧,见方的就按,见线就拽,音响、电视机、洗衣机……都成为他探索的对象。随着空间敏感期的到来,幼儿在使用手的同时,还在建立空间的概念:他喜欢把外面的插进去,里面的抖出来;将磁带插入,关上;抽屉打开,拿出……反复进行。
宝贝,你的玩具呢
畅畅3岁半了,越来越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以前每晚睡觉时他会要求我讲故事、读书给他听,现在,他要给我讲他的朋友,讲老师,讲幼儿园。看着畅畅的笑脸,我感慨孩子的成长是如此之快。
一天,畅畅兴高采烈地从幼儿园回来,手里拿着一张“王牌”:“妈妈,看!王牌。”我蹲下来接过那张王牌,显然是一张玩了很久的王牌,不是畅畅的。“是谁的王牌?”“我的好朋友和我换的,就是用那个金箍棒换的嘛!”畅畅大声回答,一副得意的模样。这时我才发现昨天小姑给他买的那根金箍棒没带回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开始遇到一些烦恼。每天早晨上幼儿园,畅畅都要带上好几个玩具。晚上回来时,有的玩具“失踪”了,有的变“陌生”了,不用问,要么送人了,要么和好朋友交换了。
一天清晨,他决定把那套玩沙子的工具带到幼儿园。下午接他时,我料定那套玩具拿不回来。果不其然,畅畅用它们换了一支破损的毛笔,还快乐地说:“妈妈,这是我好朋友换给我的,我好朋友说这个毛笔不但可以写字、画画,还能玩沙子,看!”然后用那支毛笔极认真地刷刷脚趾缝里的细沙:“妈妈看!它真好用。”我只好点头表示赞同,但心里有些不安,担心他在这个“交换”的过程中吃亏。
一天下午去接畅畅,远远看见他正在和明明交谈,神情非常认真。走近了,听到明明问:“你同意了吗?你说呀!”畅畅答:“同意,都说好了嘛!”看到我,畅畅说:“妈妈,我把我的枪和明明的碟交换。”明明问:“阿姨,你同意吗?”“畅畅的玩具,他说了算呀。”说完我就后悔了。那把玩具枪是一个朋友专门在上海给畅畅买的,价格昂贵。我知道不可以干涉孩子,但还是忍不住给他讲了一些道理。听了我的话,畅畅说他有个好主意,先互相交换两天,然后再换回来,我很高兴。第二天晚上我提醒畅畅,他说:“妈妈,我就想把枪换给明明。”我又讲了些道理,最后说:“这些都是妈妈的意见,枪是你的,你自己做决定吧。”畅畅沉默了一会儿,懊恼地说:“妈妈,你烦人,你不给我自由。”我愕然。
第二天,畅畅把枪带回来了。接下来的几天,他总会问家里的用品比如衣服架、电脑、杯子是不是他的,可不可以拿它们去交换。我认真地告诉儿子:“宝贝,这个家里,你的玩具、书、衣服都是你自己的,电脑、电视等用品是属于我们三个人共有的,你的东西由你支配,共有的东西我们共同支配。比如说你要把枪换给明明,妈妈应该尊重你的意见,由你来决定,以后妈妈会努力做到,好吗?”我希望儿子能恢复他自由的心智。
一个晚上,家人正在看武侠电视剧,畅畅突然说:“我的宝剑送给好朋友了,我没有了,我想要回来。”老公说:“儿子,说话要算数,送给别人就不能再要回来了,你说呢?”“那我想个好办法,明天我给他拿个玩具把宝剑换回来。”
我和老公相视而笑。 (李晓晶 畅畅妈妈)
孙瑞雪
我们学校有个规则:孩子们遇到问题解决不了时,教师才能出面。因为价值观念的不同,常有家长来学校讲理。比如,一个孩子用一颗话梅换走了另外一个孩子的电子宠物;一个孩子用一颗掉了的牙换走了一辆遥控车。在成人看来交换的东西价额差距很大,常担心自己孩子吃亏受骗。成人用社会系统的价值观念来评判生命系统的价值取向,就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在成长的生命阶段,儿童需要的是交换背后的秘密和感觉。这是最早儿童对物质世界物与物交换的发现,这个阶段,儿童还不能够判断出此物与彼物之间的各种差别,那是利益的关系。
大人有大人的得失标准,孩子有孩子的取舍理由。孩子只是在发现物与物原来可以交换,发现交换过来的物原来可以有其他的使用功能,这是透过交换获得的喜悦。老师常要安抚家长,要尽可能保护孩子之间的这种交易关系,直到他们的敏感期顺利度过。实际上,青春期到来前,孩子已经创造和建构好了自己,开始用已经创造好的自己面向社会,这时候自然就会领悟社会系统的规则了。
幼年如歌
畅畅就要4岁了。常有朋友对我说:“早着呢,慢慢熬吧。”可我从来没有“熬”的感觉,怀着对孩子的爱、对生命的感激和对蒙氏教育的崇拜,时间飞一样过去了,畅畅在飞速成长。
在宽松的环境中,他的一些敏感期度过得很快,比如玩水、玩沙、语言、走路等。但也有几个敏感期过得很费劲。
我家住在3楼,每天回家都要经历这样一个程序:畅畅按亮每一盏楼层灯。我打开门,他再为我按亮家里的灯。有时忘了这个程序,畅畅会大哭,一定要我关了灯,等几秒钟,再由他重新按亮。喝牛奶更是如此:上床,脱衣服,坐进被子里,拿过瓶装牛奶,撕去外包装,用瓶盖扎一个小眼,用手把小眼抠成小洞,插入吸管,开始喝!每个步骤都不能变,不能漏,否则不仅仅是哭喊,还要重新拿一瓶奶。
一天中午,畅畅的爸爸非常累,吃完饭躺下就睡了。过了一会儿,我和畅畅也准备睡。一上床畅畅就不高兴起来,使劲拽爸爸的被子,用脚踢爸爸。我劝他,他不听。我突然明白了:每天睡觉我在畅畅的右边,爸爸在他的左边,今天爸爸睡在右边了,还盖着我的被子。我叫醒老公,让他睡回原位,盖上自己的被子。这下畅畅安静了。
接着就是追求完美的敏感期。这段时间畅畅最爱说的一句话是:“从头来。”他喜欢看碟,影碟机一启动,在座的谁都不能做别的事,不能接电话,不能去卫生间,否则就要“从头来”。有一天我一个人陪他,我们“从头来”了12次!那一刻我真快要撑不住了,差点儿就要发火了。但我管住了自己。我知道,顺利度过“完美的敏感期”对孩子之后的一生非常重要。
如今的畅畅有许多优点,心态非常好,安静,顺从,快乐,充满爱。
(李晓晶 畅畅妈妈)
孙瑞雪
畅畅正处在秩序的敏感期。这个时期程序和秩序给儿童以安全感。如果程序和秩序被打乱,会给儿童带来内在的极大混乱和不适。
对这时的幼儿来说,世界是以不变的程序和秩序而存在的。这种程序和秩序进入幼儿内心,成为幼儿最初的内在逻辑。这就是儿童的思维,有时称“直线式思维”。后来,儿童的这种逻辑开始改变,逻辑核心被抽象出来,不改变,在此基础上,事物的形式可以变化,甚至千变万化。
milulu1002 –
当我第一次捧起这本书开始看,我就觉得很难停止下来。全书的精神是推崇“爱”与“自由”,它给我带来了崭新的育儿观念。原本很用心努力地去教导孩子知识,常识等等,但孩子并不能很好接受。自从看完了这本书,才发现孩子的健康成长似乎更好的方法还是“散养”,抓住孩子的敏感期给孩子提供足够的环境帮助他成长。不再做孩子的教导员,而作为一个真正的朋友在适当的时候帮助他就可以了。我向家人也推荐了这本书,大家都获益良多,当然最得益的还是我的宝宝,天天看着她开心的笑容和专注的学习,我们就心满意足了,这一切不是我们带给她的,而是她自己带给自己的。因为她拥有… 展开评论
当我第一次捧起这本书开始看,我就觉得很难停止下来。全书的精神是推崇“爱”与“自由”,它给我带来了崭新的育儿观念。原本很用心努力地去教导孩子知识,常识等等,但孩子并不能很好接受。自从看完了这本书,才发现孩子的健康成长似乎更好的方法还是“散养”,抓住孩子的敏感期给孩子提供足够的环境帮助他成长。不再做孩子的教导员,而作为一个真正的朋友在适当的时候帮助他就可以了。我向家人也推荐了这本书,大家都获益良多,当然最得益的还是我的宝宝,天天看着她开心的笑容和专注的学习,我们就心满意足了,这一切不是我们带给她的,而是她自己带给自己的。因为她拥有了我们的爱和她应该拥有的自由。
向各位妈妈强烈推荐此书,虽然它不像那些实用性很强的书籍给你指导,但是让你拥有了这份爱的力量,一切从爱和包容从出发,很多孩子的事情就不算是事情了。
liuou6666 –
前不久,家长沙龙的左老师向我推荐一本书《捕捉儿童的敏感期》,拿到书后我真是爱不释手。它解决了我困惑已久的问题,后悔为什么没有早点看到。其实我早就知道孙瑞雪的书,但是没有仔细研读。如果没有这本书,或许我不会了解到那么多的关于敏感期的知识,原来看蒙特梭利的书,总觉得看不透彻,现在有了孙瑞雪的《捕捉儿童敏感期》就可以从浅入深了。蒙氏的书都很专业,很西方的,孙氏就是中国的蒙特梭利,可以让我们这些中国妈妈可以从更实际的情况学习。孩子的心灵秘密,是不得而知的,他自己内在的密码驱使他去做发展自我的东西,在每个阶段会有不同的表现。
… 展开评论
前不久,家长沙龙的左老师向我推荐一本书《捕捉儿童的敏感期》,拿到书后我真是爱不释手。它解决了我困惑已久的问题,后悔为什么没有早点看到。其实我早就知道孙瑞雪的书,但是没有仔细研读。如果没有这本书,或许我不会了解到那么多的关于敏感期的知识,原来看蒙特梭利的书,总觉得看不透彻,现在有了孙瑞雪的《捕捉儿童敏感期》就可以从浅入深了。蒙氏的书都很专业,很西方的,孙氏就是中国的蒙特梭利,可以让我们这些中国妈妈可以从更实际的情况学习。孩子的心灵秘密,是不得而知的,他自己内在的密码驱使他去做发展自我的东西,在每个阶段会有不同的表现。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的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该书中提到: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楚、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征和本质。0—6岁的儿童,如果敏感期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到了6—12岁还会有弥补的机会,但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6—12岁期间,儿童必须有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现实是,在学习压力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得到的心理帮助和关怀非常的少。
书中很详细地描述了孩子各个年龄段会出现的敏感期,也说明了有些敏感期是会因为受到抑制而延迟出现的,同时也有一些敏感期会提前进入。判断孩子是否进入了某个敏感期,看的不是年龄,而是孩子的表现。
作为父母的我们,往往会忽略了,也会忘记了去帮助,甚至制止了孩子的活动,但是我们破坏了孩子的什么,没有人知道。认识各种敏感期,对于孩子的完整的自我成长至关重要。
为了孩子,我推荐大家有空阅读一下这本书,让它能指导我们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每个敏感期。
常常听到家长们抱怨说某某幼儿难管难教。当遇到“问题”儿童时,我们是否真正的去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了呢?通常除了多给予关注外,我们是否对幼儿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特征有深入的了解。所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往往使家长们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而解决不到实际的问题。这本书中的一句话让我感触至深:“只有错误的成人,没有错误的儿童。”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一切特质。除了观察、了解外,我们还应该给幼儿充分的爱和自由。相信孩子能够在我们老师的教育下,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除了爱和自由,“等待”是教育方法的又一“绝招”。敏感期的一个特点,就是它不是靠有意的促进和引导而来,它是不期而至的。而成人的忽视、强制则使儿童敏感期消解、打破和推迟。强制性的介入不但侵占了儿童每个敏感期的独特发展时机,还会使儿童对强制灌输的内容产生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