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软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4764490
动物世界,人生故事,智慧狐狸,流传千古
《列那狐的故事》借动物世界的事情,搬演人类社会的活剧。列那凭着机智狡猾,克敌制胜,暗喻了市民阶级对封建领主的报复行动。这个题材,随着法国中世纪社会生活的变化而被赋予了新的寓意。《列那狐的故事》对法国乃至欧洲文学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其富于讽刺性和喜剧性的特色,不仅是17世纪法国著名寓言诗人拉封丹作品的直接源头,而且为18世纪的写实小说和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开辟了道路。
本书翻译自保兰·帕里改写的《列那狐的故事》,不仅保留了中世纪原作的全部精髓,而且避免了原作冗长重复、结构松散、晦涩难懂的缺点,使原本用古法语写就的列那的故事变得浅显易懂、生动活泼。
目录
引子
部
故事一
故事二
故事三
故事四
故事五
故事六
故事七
故事八
故事九
故事十
故事十一
故事十二
故事十三
故事十四
故事十五
故事十六
故事十七
故事十八
故事十九
故事二十
故事二十一
故事二十二
故事二十三
故事二十四
故事二十五
故事二十六
故事二十七
故事二十八
故事二十九
故事三十
第二部审判
编著者的话
故事三十一
故事三十二
故事三十三
故事三十四
故事三十五
故事三十六
故事三十七
故事三十八
故事三十九
故事四十
故事四十一
故事四十二
故事四十三
故事四十四
故事四十五
故事四十六
故事四十七
故事四十八
故事四十九
故事五十
故事五十一
故事五十二
故事五十三
故事五十四
故事五十五
故事五十六
故事五十七
故事五十八
故事五十九
故事六十
编著者的话
编著者大事略
结构与源头
《列那狐的故事》是法国一部以狐狸为主角的长篇动物故事诗,是中世纪市民文学中重要、代表性的作品,也是法国同类故事诗中成就、影响的作品。
这部浩淼的长诗由二十七篇结构松散、意思并不连贯、内容也欠协调的组诗缀合而成,诗句均为八音节,两两押韵,共计两千七百余行。这些组诗大多都可以独立成篇,但均以狐狸列那为故事的主角,贯串着列那和狼伊桑格兰斗争的主线,从而形成一部完整的作品。
有关列那狐的故事情节或源自古希腊罗马寓言(如《伊索寓言》),或源自印度等东方国家的故事(如印度著名的寓言集《五卷书》),或源自日耳曼民族的故事,但主要来源还是法国北部的民间传说。早在查理曼大帝时期,已有一名名叫阿尔古安的诗人创作了一首有关公鸡的动物故事诗。12世纪初,法国东北部图尔地区圣-艾弗尔修道院的一位修士比埃尔·阿尔封斯写下了故事集《教士戒律》,用不同动物的形象表现了寺院的僧侣,并且首次提及了狐狸和狼的冲突,其中《狼和狐狸在井里的故事》更是成为列那狐故事情节的直接来源。大约在1148年至1149年,弗拉芒地区的教士尼瓦尔用拉丁文写下了长达六千五百行的故事诗《伊桑格里谟斯》,诗中出现了狐狸列那尔都斯、狼伊桑格里谟斯等有名有姓、完全类型化的动物,而且许多情节日后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在《列那狐的故事》中找到。1152年,法国女诗人玛丽·德·法兰西的故事集也被认为是列那狐的重要情节来源之一。
狐狸列那的故事早在9、10世纪即已口头流传,后经过民间创作与加工,终于形成于1170年至1250年间,并于13世纪被记录下来。因此,可以说这些故事是在伊索寓言、东方寓言和法国民间动物故事基础上形成的动物故事荟萃。而韵文故事诗《列那狐的故事》的出现,则应归功于一些对口头流传的民间创作十分敏感、并主动对其进行发掘和整理的作者的个人努力。这些作者人数甚众,据说有三十余人之多,但目前确知的只有三人,他们是:比埃尔·德·圣-克鲁(他于1170年创作了长达一千一百行的故事诗《列那的童年》,从而构成了《列那狐的故事》中古老的第二组诗)、里查·德·利松(第十二组诗)和拉克鲁瓦昂布利修道院的神父(第九组诗)。这些关于列那狐的组诗原来都各自独立,直到法国现代语言学者吕西安·富莱将它们按情节顺序编辑,才成为体系完整的《列那狐的故事》。
二内容和内涵
经过多次修缮增补,《列那狐的故事》现在已经非常完整,人物性格也十分鲜明。整个故事的焦点集中在列那狐和伊桑格兰狼之间的争斗上,其间也穿插了列那和其他动物的恩怨,如狗熊布朗、花猫蒂贝尔、公鸡尚特克莱尔、狮王诺布尔,等等。在故事所描述的动物世界里,弱者常为强肉,愚者常为智役,而惹是生非、闹得鸡犬不宁的乱臣贼子,则是一头名叫列那的狡黠狐狸。它自恃聪敏,喜欢略施小计,免不了欺凌弱小,不过也敢于对付强敌,甚至戏弄不可一世的狮王;但他也有失算的时候,比如遇到比他还机敏的花猫蒂贝尔便眼睁睁地吃了亏。书中的飞禽走兽皆有人情,狐狼兔羊亦通世故。不过精彩的章节还是集中在《列那狐偷鳗鱼》、《伊桑格兰狼钓鱼》、《列那狐的审判》等部分。在《列那狐偷鳗鱼》的故事中,列那所表现出的狡猾勇敢,足以使读者对后面的故事产生兴趣。《伊桑格兰狼钓鱼》则是狐狼争斗的精彩序幕,故事对狼的贪婪和愚蠢做了精彩的描绘,它不是在冰天雪地里用尾巴钓鱼而被冰冻在湖面上,就是被列那用开水烫得焦头烂额,甚至还惨遭被剥皮的命运;特别是伊桑格兰钓鱼而被冻住尾巴的情节,已成为动物故事的经典,可以在世界各地找到它的翻版。后,在《列那狐的审判》中,列那狐终因作恶多端,引起了人们的普遍不满,被它欺负的动物在狼伊桑格兰的带领下,联名向百兽之王狮子诺布尔控告;虽然诺布尔本想敷衍了事地搪塞过去,但在公鸡尚特克莱尔和母鸡品特的哭诉之下,他不得已传列那到庭受审;列那在让负责传唤它的狗熊布朗和花猫蒂贝尔尝尽苦头之后,终于来到法庭,它忽而慷慨陈词,忽而谦卑恭让,甚至还认罪请求宽恕,但仍然免不了被判处死刑的下场……
《列那狐传奇》是一部讽刺作品,它假托动物世界,赋予群兽以人的行动、语言、思想和感情,以兽喻人,影射人类社会,生动地表现了中世纪法国社会复杂的矛盾和斗争现实,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腐败。作品中所有的动物都有各自的名字、身份和性格,而且像人一样生活在等级分明的社会中:狮子诺布尔是国王,代表着封建统治者,它横行霸道,独断专行;伊桑格兰狼和狗熊布朗等是贵族廷臣,为非作歹,强取豪夺;贝尔纳主教是一头笨驴;教皇代表夏莫是一只骆驼;普利莫在祭坛上大唱弥撒,是一条嗜酒的狼;而鸡、兔、猫、蜗牛等弱小的动物则是广大被压迫阶级,是下层社会的代表人物。至于列那狐,它的形象则为复杂:尽管在故事中他是贵族廷臣之一,但在和狼、熊、狮等的斗争中,他却是一个反封建的人物,是市民阶层的代表;他捉弄国王,杀害大臣,嘲笑教会,几乎无法无天;他是智力的象征,他的胜利表示市民智慧战胜了封建暴力。另一方面,列那狐身上也体现出市民阶级的双重性:它对下层社会的普通百姓蔑视,肆意欺凌和虐杀没有防卫能力的弱小动物,许多鸡、兔、鸟类几乎成了他的腹中之物;它对弱小者的欺凌,理所当然地引起了弱小者的反抗,其行为受到了作者的谴责,因此在与弱小者的斗争中,列那总是失败者。在这一意义上,列那狐又是城市上层市民的形象。故事通过列那狐的经历,形象地反映出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这个黑暗、充满欺诈、掠夺和弱肉强食的野蛮世界。
三社会背景
事实上,《列那狐的故事》的产生和广泛流传,是跟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分不开的。从11世纪起,由于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商业的发展,西欧各国产生了城市,形成了从事工商业的市民阶级。城市的发展伴随着错综复杂的斗争过程:12、13世纪,市民为自己的独立,联合起来,共同反抗封建主,建立公社;13、14世纪,手工业主反抗城市贵族上层分子,进行“行会革命”;14世纪以后,城市平民(帮工、徒工、雇工等)反抗城市贵族和大行会。国王一向利用城市来和割据的封建贵族作斗争;城市则是王权的支持者,因为市民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农民反封建的斗争逐渐表面化,他们和城市平民结成一股强大的反封建力量,冲击着封建制度。这又迫使小封建主向国王寻求保护,并支持王权。教会和国王之间虽有矛盾,但它一直是封建制度顽强的支柱。
与此同时,城市打破了教会对教育的垄断。它要求有自己的文化教育,兴办私立的非教会学校,用理性来限制宗教信仰的权威。同时,在西欧许多国家产生了“异端”运动,形成了世俗文化。
正是在城市斗争及世俗文化的背景下,市民阶级越来越强烈地要求发言权,渴望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学式样来表达情感;而此前在欧洲占主导地位的英雄史诗显然已不能符合他们的愿望。就这样,随着城市及市民阶级的兴起,同时也是为了适应后者对文化的要求,欧洲产生了城市文学。
法国是西欧城市发展早的国家之一,城市文学也发达。“韵文故事诗”是法国流行的城市文学类型,而《列那狐的故事》则是“韵文故事诗”的典型代表。它把中世纪法国的人情世态,以及市民、贵族、国王和教会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描写得淋漓尽致,同时还反映了极为广阔的社会层面:从国王、骑士、僧侣、法官,到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仆役乃至乞丐,都是它描写的对象。故事中有许多地方影射了中世纪欧洲“公权力不彰”、恃强凌弱的社会现实,把骑士和僧侣的丑态揶揄尽致,同时也暴露了市民的贪婪自私,故事性和讽刺性都很强,因此很能投合当时封建制度下受压迫的下层民众的心理需求。
四人物塑造
《列那狐的故事》之所以获得广泛的欢迎和持久的生命力,不仅是因为它深刻而生动地揭示了中世纪封建制度下欧洲的社会状况,同样也是因为它创造了一系列性格分明的动物形象,其中为成功的无疑是狐狸列那。
正如前文所说的那样,列那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它名义上是贵族廷臣,实际上却是市民阶级的代表;他一方面反抗国王、贵族和教会的欺压,另一方面却欺压比自己更为弱小的动物;表面上它和蔼可亲、温文尔雅,骨子里却机灵狡诈、诡计多端…… 列那的成功之处,恰恰在于它不是一个单纯的正面或反面人物,而是在于作者赋予它的两面性和模糊性,从而使我们看到一个有血有肉、丰满生动的形象。
列那的两面性和模糊性首先反映在它猎食和捉弄他人的动机上。它之所以不惜使用各种方式,使树林里的其他动物备受其害,表面上看来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自己和家人的生命,但事实上,这是它显示力量、得到承认的一种方式,甚至是它生活的乐趣之一。为此,它不仅欺压弱小的动物,也敢于挑衅比自己强大的对手,乃至不惜拿自己的性命去冒险。它每战胜一个对手、每让一个受害者上一次当,就感到一次满足,因为这展示了它的本领,巩固了它的地位。列那对地位的追求,同样也反映在它对贵族身份的重视和骄傲上。它一刻也不忘记自己高贵的血统,而且一有机会就要挂在嘴边。即使当它出庭受审、向自己的儿子们告别时,也记得称它们为“出身高贵的孩子们”(故事四十四),这时的列那,与其说是一个充满爱子之心的慈祥父亲,不如说是一个为血脉得以延续而欣慰的贵族。
面对国王,列那表面上谦卑恭顺,甚至在打完猎后还恳求诺布尔拿走它的所有猎物(故事二十八),以示讨好。但是,在这小心翼翼、阿谀奉承的背后,却隐藏着反抗的精神和欲望,一旦忍无可忍,便爆发出来。在得到国王饶恕、从绞刑架逃脱之后,列那“把屁股对着”国王和大臣,“兴致勃勃地嘲弄”它们,还“扔掉手杖、披巾和十字架”,对国王说:“把你这破玩意儿收回去吧,上帝会诅咒那些把手杖、披巾,以及所有这些破烂货硬塞给我的人。”(故事五十五)这里,我们说列那两面三刀也好,口蜜腹剑也好,它的行为表现,恰恰是中世纪欧洲市民阶级性格两面性真实而生动的写照!
这种两面性还表现在列那对待教会的态度上。莫贝杜伊城堡的主人从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表达它对教会的蔑视。在为狼普利莫剃度时,它说:“用不着我们的圣父教皇,我就可以把圣带围在您的脖子上,宣布您是神甫。”(故事十)而随着它把伊桑格兰送下井底的“天堂”,列那不仅靠聪明智慧解救了自己,同时还对教会及其教义和礼仪进行了嘲讽(故事二十九)。与那些只满足于贬低教士的同代人相比,列那把矛头指向了基督社会的神圣性,并对它的说教提出了质疑。然而,虽然列那反对和蔑视教会,但对上帝却信仰:它不仅自己无比虔诚地祈求上帝饶恕它的罪恶,保佑它在和对手的争斗中获胜,它的亲朋好友同样也是如此:它的夫人艾莫莉娜以及三个儿子“虔诚地祷告上帝,跪着祈求他助列那一臂之力,教给他制胜的招数”;就连伊桑格兰的妻子艾尔桑也“热泪盈眶地恳求上帝的帮助,请他不要让自己的丈夫从决斗中生还,让他亲爱的朋友获得后的胜利”。(故事五十七)
也许正是列那的两面性,使它赢得了出乎意料的爱戴。它的表兄弟獾子格兰贝尔不遗余力地设法营救它,“美丽高贵的王后菲叶儿夫人”将自己手上的指环摘下来送给它(故事五十五),公牛布吕扬、野猪泊桑、刺猬埃斯比纳自告奋勇充当它的决斗证人(故事五十七)…… 更不可思议的是,那些受害者也心甘情愿地一次又一次坠入它的圈套。如果说伊桑格兰愚蠢,不懂得吸取教训的话,那么机灵的花猫蒂贝尔也一而再、再而三地与列那讲和,这就不免令人惊讶了。究其原因,也许是因为列那有着无法阻挡的魅力,它聪明、机智、勇敢,藐视一切却世故圆滑,身材瘦小却敢于斗争,饥寒交迫却叛逆不羁,再加上它那身漂亮的毛皮和美丽的项圈,自然使人们对它爱恨交加,欲罢不能。
于是,《列那狐的故事》中的人物——无论是人还是动物——在列那面前都犹如英雄面前的侏儒,只为它的存在而存在:农夫们饲养鸡鸭、腌制熏肉只是为了供列那打猎和吃饱肚子,鱼贩子驾车经过只是为了让饥饿的狐狸运用计谋偷吃鳗鱼(故事七),就连神甫走过他的身边时,也会“掀起长袍的下摆”,一边说“上帝保佑你”,一边把手中的肥鹅拱手相让(故事十一)。对于列那而言,所有动物都仅仅是毫无个性的工具,就连狮王诺布尔也只是一个外强中干、逃避责任的国王。与列那相比,他们或胆怯,或愚蠢,虽然貌似强悍,但实际上完全处于弱者的地位;而列那则凭借自己的智慧和人人羡慕的勇气,赢得了一次又一次成功。
五意义和影响
《列那狐传奇》借动物世界的事情,搬演人类社会的活剧。列那凭着机智狡猾,克敌制胜,暗喻了市民阶级对封建领主的报复行动。这个题材,随着法国中世纪社会生活的变化而被赋予了新的寓意。12至14世纪,许多诗人在《列那狐的故事》的基础上修饰增删,为它创作出许多续篇。13世纪中叶,鲁特伯夫写下《列那狐加冕》,狐狸的形象开始有所变化,它的所作所为,不仅仅为获取食物和图报私仇,而是具有了政治目的;13世纪末,雅克玛尔·吉耶雷创作《新列那狐》,叙述列那得到罗马教皇的册封,被树列为“世界之王”;而在流传于14世纪上半叶的无名氏作品《冒充的列那狐》中,列那则以封建叛逆者的形象出现,激烈攻击教会和贵族,对教会财产的神圣性和封建所有制的合理性提出了根本的怀疑。至此,列那狐从原本幽默逗趣的动物故事,彻底演变成了讽刺世态的揭露作品。到了14世纪末,关于列那狐故事的组诗已达十万行以上。
《列那狐的故事》对法国乃至欧洲文学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其富于讽刺性和喜剧性的特色,不仅是17世纪法国著名寓言诗人拉封丹作品的直接源头,而且为18世纪的写实小说和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开辟了道路。
此外,《列那狐的故事》因其出色的喜剧手法,对封建阶级无情揭露和嘲弄,充分体现了法国中世纪市民文学的独特风格,被看做是法国古代文学遗产中的珍品。它不仅在法国有许多续篇,在欧洲的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也不乏译本或模仿作品。英国作家乔叟在《坎特伯利故事集》一书中的《女修道院教士的故事》,即为模仿《列那狐的故事》而成;1794年,德国诗人歌德根据《列那狐的故事》写成叙事诗《列那狐》,也是一例;近代很多法国和欧美作家更是把《列那狐的故事》改写成散文、电影、戏剧、连环画,使其成为一部生动优美的童话,流行于全世界。
也正是由于《列那狐的故事》的巨大影响,列那的名字从中世纪起就在法国家喻户晓,以至于它的名字后取代了古法语中表示狐狸的单词“古比尔”,成为今天法语中对狐狸的称呼。
本书乃根据19世纪法国著名中世纪文学史家保兰·帕里的散文改写版译出。编著者将二十七组诗的原作用现代法语改写成两部共六十个列那狐的故事:部主要讲述列那与伊桑格兰以及其他动物的恩怨;第二部则着重描绘对列那的审判,并且加入了少量编著者的说明和注解。
改写后的《列那狐的故事》,不仅保留了原作的全部精髓,而且避免了原作冗长重复、结构松散、晦涩难懂的缺点,使原本用古法语写就的列那的故事变得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然而,为了让今天的读者领略原作的中世纪遗风,编著者在不影响理解的前提下,适当保留了一些古法语词汇和表达方式,并且对一些结构不连贯、情节不协调的细枝末节加以保留,由此造成了书中少量动物名字前后不对应、故事不衔接。也许读者可以通过类似微小的瑕疵,更真切地了解这部中世纪市民文学巨著的本来面貌。
陈伟 2008年7月于上海
《列那狐的故事》因其出色的喜剧手法,对封建阶级无情揭露和嘲弄,充分体现了法国中世纪文学的独特风格,被看作是法国古代文学遗产中的珍品。 ——翻译家 陈伟
故事一
列那如何在夜间偷走伊桑格兰的腌猪肉。
一天早晨,列那双眼迷离、毛发零乱地走进叔叔的家。“你怎么啦,我的侄子?你气色不太好,”屋子的主人说,“是不是病了?”
“是呀,我感觉不太舒服。”
“你还没吃饭吧?”
“没有,我一点都不想吃。”
“行了!好吧,艾尔桑大妈,赶快起床,给你亲爱的侄子做一串猪腰吃,他一定会喜欢的。”
艾尔桑从床上起来,准备照丈夫的话去做。可是,列那想从他叔叔那里得到的岂止是这些。他看见屋脊上挂着三块肥美的腌猪肉,其实他就是被这肉的香味吸引来的。“啊呀,”他说,“腌猪肉这样挂着太危险了!您知道吗,叔叔,假若您的邻居(不管是哪一个,他们都是一丘之貉)看见,一定会向您索要的。我要是您,就会马上把它们取下来,然后大张旗鼓地告诉别人,肉被偷走了。”
“啊!”伊桑格兰说,“我可不担心这些腌肉;那些家伙即使看到了,也永远别想尝到它的滋味。”
“这怎么可能?如果他们问您要呢?”
“要也没用;这肉我不会给世界上的任何人,哪怕是我的侄子、我的兄弟。”
列那也不多说;他吃完猪腰串,便告辞了。可是,第二天,他趁着漆黑的夜色,回到了伊桑格兰的屋前。屋里的人都在熟睡。他爬上屋顶,在上面挖出一个小洞,钻了进去,拿到了腌肉,把它们带回了家;然后,他把腌肉切成小块,藏在床褥的草垫里。
天亮了。伊桑格兰睁开睡眼:怎么啦?屋顶被掀开了,腌肉——他心爱的腌肉——被偷走了!“来人哪!抓贼呀!艾尔桑!艾尔桑!我们完了!”
艾尔桑从梦中惊醒,披头散发地直起身子:“出什么事了?噢!太意外了!我们遭窃了!该向谁去报案呢!”夫妻俩争先恐后地大呼小叫,却不知窃贼是谁;他们绞尽脑汁,也猜不出这起盗窃案的元凶。
这时,列那来了:他酒足饭饱,精神焕发,一脸的惬意。“嗨!叔叔,您怎么了?您气色不太好,是不是生病了?”
“不生病才怪呢!还记得我那三块肥美的腌肉吗?它们被偷了!”
“哈!”列那笑着回答,“是呀,一点不错!您就应该这样说:它们被偷了。好,很好!可是,叔叔,这还不够,您应该到街上去大叫一番,让邻居们都不再怀疑。”
“啊呀!我对你说的可是真话;我的腌肉被偷了,那肥美的腌肉!”
“得了!”列那回答,“在我面前您就不用说这种话了,我知道:越是叫苦的人,越是没有苦。那些腌肉早就被您藏到了过往行人看不见的地方。您做得对,我非常支持您。”
“怎么!你这个幸灾乐祸的家伙,你难道就是不愿相信我吗?我告诉你,我的腌肉被偷了!”
“说吧,一直说下去。”
“你不相信我们,这样可不好,”这时艾尔桑大妈说话了,“你知道,如果腌肉还在的话,我们会很乐意和大家一起分享的。”
“我知道您会使很多花招。不过这些花招并不一定都划得来:您瞧,您的房顶上有一个洞;您不得不这样做,这一点我同意,但要修补它可是一项大工程。窃贼就是从这个洞口进来的,对吗?也是从那里逃走的?”
“不错,的确如此。”
“您也只能这么说。”
“不管怎样,”伊桑格兰一边转动着眼珠,一边说,“要是我抓到那个偷肉贼,那就活该他倒霉!”
列那不再吱声;他好看地噘了噘嘴,暗笑着走开了。这就是个故事,是在列那小时候发生的。后来,他将做得更妙,可是其他所有人——特别是他亲爱的老朋友伊桑格兰——却倒霉了。
故事二
列那如何进入康斯坦·戴诺瓦的农庄,如何抓走尚特克莱尔,又如何没能把他吃掉。
过了几天,列那来到树林中的一个村庄,那里住着许多公鸡、母鸡、公鹅、母鹅,还有鸭子。树林里还住着一个富裕的农夫,名叫康斯坦·戴诺瓦,他家里藏满了好吃的食物,包括鲜肉和腌肉。屋子的一边种着苹果和梨子,另一边则是放养家禽的院子,院子周围围绕着用橡树桩搭起的围墙,上面覆盖着茂密的山楂叶。
康斯坦·戴诺瓦就在这里安心地放养着他的家禽。列那走进树林后,悄悄地朝围墙靠近。但是,围墙上纵横交错的荆棘却使他无法越过树篱。他看着母鸡们,监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可就是不知道如何才能接近他们。只要他离开躲藏的地方,甚至只要他妄想从栏杆上跳过去,就会立刻被发现,家禽们就会逃进荆棘丛,而人们也就会来追逐他、捕捉他,他连拔下一根小鸡的毛的时间都不会有。为了吸引家禽们,他不停地拍打自己的肋部,缩起头颈,摇晃尾巴尖,可这一切都无济于事,他的伎俩没有一个起作用。
后,他发现树篱上有一根断裂的木桩,可以从那里轻易地进去。于是,他纵身一跃,掉在了农夫的菜地里。列那掉下来的声音惊动了整个养鸡场;家禽们惊慌失措,纷纷朝鸡舍逃去。这可不是列那的错!而在另一头,公鸡尚特克莱尔刚从树篱巡视回来,看见自己的臣民们慌不择路地四处逃窜,很不理解。所以,他垂下羽毛,伸长脖子,来到他们中间,用指责和不满的口气问:“为什么这么急匆匆地逃回家去?难道你们都疯了吗?”
品特是鸡群中漂亮、下蛋的母鸡,她回答道:“那是因为我们感到害怕。”
“怕什么?难道有什么东西使你们害怕吗?”
“是的。”
“是什么?”
“是一只树林中的野兽,他可能会伤害我们。”
“得了!”公鸡说,“这里看上去风平浪静。别走,我保证你们没事。”
“噢!您瞧,”品特叫道,“我刚才又看见他了!”
“你?”
“对。至少我看见树篱在摇晃,菜叶在颤抖,那野兽肯定就躲在下面。”
“闭嘴,你这个傻瓜,”尚特克莱尔骄傲地说,“别说狐狸,就连黄鼠狼都不可能进来:这树篱不是扎得很紧吗?安心睡觉去吧,再说,有我在这里保护你们呢。”
说完,尚特克莱尔就去扒一堆粪便了,他似乎对这堆粪便很感兴趣。不过,品特的话一直在他耳边回响。他也不知道将会有什么样的大难临头,所以尽管内心慌张,他表面上还是装出一副镇定自若的样子。他登上屋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单脚站立,时不时地左顾右盼着。直到他守累了、唱乏了,才不知不觉地昏昏睡去。
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似乎看见什么东西从院子里朝他走来,让他一阵惊悚。那东西给他一件棕红色的兽皮,边上还镶着白色的小点;他把兽皮套在身上,兽皮很窄,而且也不知为什么,他是从领子部分开始往下套的,所以当兽皮穿上身之后,他的脑袋就碰到了兽尾的根部。另外,兽皮的毛在外面,这与通常的穿法完全相反。
尚特克莱尔吓得跳了起来,惊醒了:“上帝呀!”他一边说一边画着十字,“请保佑我远离死神和监牢!”他跳下屋顶,去树篱下寻找四散在荆棘丛中的母鸡们。他叫来了品特。“亲爱的品特,说实话,这次是我感到担心了。”
“看来您是想嘲笑我们,”母鸡回答说,“您就像一条狗,还没有被石头打到,就汪汪乱叫。好吧,怎么了 ?”
“我刚才做了一个奇怪的梦,请您告诉我您对这个梦的想法。我好像看见什么东西朝我走来,它穿着一件棕红色的皮袄,皮袄做得很好,没有一点剪裁的痕迹。我被迫穿上它;皮袄的边就像象牙一样洁白、坚硬,毛在外面;那东西让我反着穿上它,我想把它脱下来,挣扎的时候就惊醒了。您非常聪明,告诉我应该怎样理解这个梦?”
“这一切只是一个梦,”品特认真地说,“人们都说梦是谎言。不过,我想我猜得出您这个梦的预兆。那个穿棕红色皮袄的东西恰恰就是狐狸,他要把您吃掉。那些如同象牙颗粒一般的镶边是白色的牙齿,您也感觉到了它们的坚硬。皮袄狭窄的衣领是那头恶兽的咽喉,您被咽下后脑袋就会碰到他的尾巴,而尾巴的毛是露在外面的。这就是您这个梦的解释;也许中午以前这个梦就会成真。所以请您听我的话,不要犹豫,马上躲起来。我再说一遍,他就在这里,在这荆棘里,他在等候时机抓您。”
可是,尚特克莱尔这时已经完全醒了,他又恢复了先前的信心。“品特,我的朋友,”他说,“您太胆小了,这就是您的弱点。您怎么能假设我会被躲在院子里的野兽抓去呢!您一定是疯了,只有疯子才会被梦吓倒。”
“还是让上帝来评判吧,”品特说,“不过,要是您的梦还会有什么其他含义,我以后就不再要求享有您的任何恩宠。”
“好了,好了,我的大美人,”尚特克莱尔扬起脖子说,“您真唠叨。”说着,他又回到那堆粪便前,愉快地扒拉起来。不一会儿,他又疲倦地闭上了眼睛。
再说列那,他一字不漏地听到了尚特克莱尔和品特的对话。看到公鸡如此懈怠,他很高兴。当他确信公鸡已经睡着的时候,便稍稍动了动,悄悄地将一只脚放到另一只的前面,然后一跃而起,想把公鸡抓住。然而,尽管列那蹑手蹑脚,但还是被尚特克莱尔发现了,公鸡一跳,飞到那堆粪便的另一边,及时地避开了攻击。列那沮丧地意识到自己扑了个空;现在该用什么办法逮住逃脱的猎物呢?“啊!我的上帝,尚特克莱尔,”他温柔无比地说,“您对我避之不及,好像见了我感到害怕似的,我可是您好的朋友。行行好,就让我告诉您:见到您如此精神饱满、如此轻盈敏捷,我心里有多么高兴呀!要知道,我们可是堂兄弟。”
尚特克莱尔没吱声,也许是因为他戒心未消,要不就是听到一个自己不认识的亲戚夸奖自己,高兴得连话都说不出了。不过,为了表示自己并不害怕,公鸡引吭高歌了一曲。“好呀,唱得真好!”列那说,“您还记得您的父亲尚特克兰吗?啊!听歌就要听他唱的。公鸡中再也不会有像他唱得那样出色的了。我记得他的嗓音是那么高昂、那么清澈,方圆一里之外都能听见;如果他想不换气唱出一个长音,就会张开嘴,闭上眼。”
“堂兄,”尚特克莱尔说,“您是否想嘲弄我?”
“我,嘲弄我的朋友,我的近亲?啊!尚特克莱尔,您可不知道,其实我这个人什么都不喜欢,就喜欢听美妙的音乐,而且我是个行家。您要是愿意,可以唱得很好;您只要稍稍眯起眼睛,唱您拿手的歌就行了。”
“可是,”尚特克莱尔说,“首先,我能听信您的话吗?如果您真的要听我唱,那就离我远一点:在一定距离之外,您可以更加清晰地听到我的音域。”
“好吧,”列那说着,勉强往后挪了挪,“堂弟,现在让我瞧瞧您是不是我叔叔尚特克兰真正的儿子。”
公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无戒备地开始高歌。“说真的,”列那说,“您唱得并不怎么样;可尚特克兰,啊!他呀:差别太大了!只要他一闭上眼睛,就能把曲调唱得悠扬无比,连树林外的人都能听到。说真的,可怜的朋友,您比不上他。”这些话刺痛了尚特克莱尔,为了引起堂兄弟的尊敬,他忘记了一切:他眯起眼睛,竭尽全力把音符拖得长长的。列那认为时机已到,如箭一般扑上前去,咬住公鸡的头颈,叼着猎物夺路而逃。品特看见后,发出一声凄厉的尖叫。“啊!尚特克莱尔,我早就对您说过,为什么您就不信呢!现在列那把您抓去了。啊!可怜的我呀!失去了丈夫、失去了主人、失去了世上我亲爱的人,我该怎么活下去呀!”
不过,列那抓住可怜的公鸡的时候,天已经亮了。看守院子的老妇人打开了鸡舍的大门。她叫着品特、碧斯、路赛特的名字,可是没有人回答她;她抬起眼睛,看见列那正叼着尚特克莱尔没命地逃跑。“哎呀,哎呀!”她叫道,“抓狐狸呀!抓贼呀!!”农夫们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出什么事了?干嘛大惊小怪的?”
“哎呀!”老妇人又叫道,“公鸡被狐狸抓走啦。”
“嗨!你这个恶妇,”康斯坦·戴诺瓦说,“你为什么不制止他?”
“因为他可不想等我。”
“你应该揍他。”
“用什么揍?”
“用你的纺锤。”
“他跑得太快了:即使是您的布列塔尼猎狗也赶不上他。”
“他是往哪里跑的?”
“那边;瞧,在那儿,您看见了吗?”
这时候列那越过了树篱;可是,农夫们听见他掉到外面地上的声音,便追赶起他来。康斯坦·戴诺瓦放出了高大的看门狗莫瓦赞。狗嗅到了列那的逃跑路线,越追越近,眼看就要赶上他了。“抓狐狸!抓狐狸!”列那拼命跑着。
“列那先生,”这时,可怜的尚特克莱尔断断续续地说道,“难道您就这样听任农夫们侮辱您吗?如果我是您的话,我就会回击,我也会辱骂他们。只要康斯坦·戴诺瓦对他的伙计们说:‘列那把他抓走了’,您就回答:‘是的,就在您眼皮底下,尽管您不乐意。’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闭嘴。”
人言道: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超级骗子列那这次上当受骗了。他听见康斯坦·戴诺瓦的声音,便得意地回答道:“是呀,农夫们,我抓走了公鸡,尽管你们不乐意。”然而,尚特克莱尔一俟狐狸的牙齿松开,就立刻奋力逃脱出来,拍打着翅膀,飞到邻近一棵苹果树高高的枝头上;列那则既恼怒、又惊讶,他转过身来,意识到自己干了一件不可挽回的蠢事。“啊!我的堂兄,”公鸡对他说,“现在可是您考虑改变命运的时候了。”
“该死,”列那说,“我这张嘴,不该说话的时候偏偏就喜欢多话!”
“是呀,”尚特克莱尔继续说,“骗子站在眼前的时候,本该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可我却把眼睛闭上了。您瞧,列那,相信您的人才是疯子:让您的堂兄堂弟都见鬼去吧!我差点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至于您,如果想保住您这身皮毛的话,我奉劝您撒开双腿赶快跑吧。”
列那无心回答。矮树丛使他躲过了农夫们的追捕。他垂头丧气、腹中空空地走开了;而公鸡则在农夫们回来之前,高高兴兴地回到了院子。因为他的不幸,母鸡们悲痛欲绝;现在他回来了,他的女友们也都恢复了平静。
编著者的话: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比发生在列那和公鸡、母鸡之间的冲突更确凿可靠了。可是对于冲突的背景,人们却众说纷纭:在故事发生的地点、受害者的姓名,以及好几个轻重不一的细节方面,不同的版本都有出入。对此我在这里不敢妄加评判;不过,为了帮助大家自己判断哪一种说法更加正确,我在讲完刚才发生在康斯坦·戴诺瓦家的故事之后,还要告诉大家列那在村长贝尔东庄园里的冒险。在我看来,这其实是同一个故事,只是讲述的方法有所不同罢了:只要有两个多少目睹过同一件事情的讲述者,类似的情况就一直会发生。这第二个故事是从皮埃尔·德·圣-克鲁比埃尔·德·圣-克鲁:法国教士,12世纪后期将流传于民间的列那狐的故事以文字形式表现出来,被认为是《列那狐的故事》早的作者之一。
那里听来的,但愿它至少给您带来和前面一个故事同样的愉悦。请听。
故事三
村长贝尔东如何上列那的当,列那又如何上诺瓦莱的当。
出生在圣-克鲁法国地名,位于巴黎西郊。
的比埃尔比埃尔·德·圣-克鲁:法国教士,12世纪后期将流传于民间的列那狐的故事以文字形式表现出来,被认为是《列那狐的故事》早的作者之一。应朋友们的要求,一直打算把几个关于列那的精彩故事写下来,因为那个坏家伙曾经让多少善良的人吃尽了苦头。如果大家安静地听一听,一定可以发现很多有教益的东西。
那是五月,山楂树开满了花儿,树林和草地一片碧绿,鸟儿们不分昼夜地唱着新曲。只有列那躲在莫贝杜伊的城堡里闷闷不乐:家里已经断粮了,孩子们饿得哇哇直叫,特别是大病初愈的艾莫莉娜更是饿得动弹不得。他只好外出打猎;出门的时候,他向上帝的圣骨发誓,不找到丰盛的食物就不回家。
列那走进树林,他不走左边的大路,因为大路不是为他而造的。转了好几个弯之后,他终于来到一块草地。“啊!圣母马利亚!”列那惊叹道,“还有什么地方能比这里更加舒适呢!简直就是一个人间天堂:河水、鲜花、树木、山丘,还有草地。谁能在这里生活一辈子,那真是太幸福了,这里有那么多唾手可得的猎物!不过,田野再绿,花儿再香,却改变不了这样一句俗话:‘饥饿所迫,疲于奔命。’”
列那长叹一口气,继续赶路。他就像一头被饥饿逼出树林觅食的狼,拼命地跑着。他一会儿上坡,一会儿下坡,眼睛四处张望,希望碰巧能看见一只鸟儿或者兔子闯进他的视野。他发现一条通往附近农庄的小路,便不顾生命危险,毅然走了上去。不一会儿,列那就来到了农庄的围墙前:他一边沿着曲折的树篱行走,一边念念有词地祈求上帝保佑他平安无事,并赐予他食物,好让妻子和孩子们开心。
在继续讲故事之前,我得告诉大家,这个农庄的主人是一个富有的农民,从这里到特洛伊(我指的是小特洛伊,也就是普里阿摩斯国王古希腊神话中的特洛伊国王。
从来没有统治过的那个特洛伊),您找不到第二个和他同样富有的人。他的房子紧靠着树林,里面藏着各种各样让您垂涎欲滴的农产品:公牛和母牛、公羊和母羊、母鸡、阉鸡和鸡蛋,还有奶酪和鲜奶。要是列那能有办法进去,那么他肯定就是幸福的狐狸了!
可这恰恰也是难做到的事情。无论是房子、天井还是花园,四周都围绕着用又长、又尖、又牢固的木桩做成的围墙,围墙边还有一条灌满水的壕沟。我在这里不需要说花园里面果树成荫,树上都结着漂亮的果实,因为列那对水果并不感兴趣。
那个农民名叫贝尔东,也有人叫他村长贝尔东;他不很聪明,却非常吝啬,一心只想着敛财。他宁愿割断自己的脖子,也不会吃一只自己养的鸡,所以他那数目庞大的鸡群根本不担心会成为主人的盘中美餐;只是每星期他总会拿几只鸡到集市上去卖。至于列那,他对如何处置那些母鸡和阉鸡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要是他能进入农庄,您可以肯定他会亲口品尝里面那些漂亮房客们的肉,看看他们究竟鲜美与否。
值得列那庆幸的是,那天贝尔东一个人在家。他妻子去城里卖纱线了,儿子们则各自在田里干活儿。列那走过一条穿越麦田的狭窄小路,来到树篱前;他一眼看见阳光下沐浴着许多阉鸡,而诺瓦莱则站在中间,懒散地眨着眼睛;离他不远的地方,母鸡和小鸡们争先恐后地用脚扒着堆在荆棘丛后面的干草。这对于饱受饥饿折磨的狐狸来说,是多么大的刺激!可是,此时此刻,敏捷和创意都没有多大用处:列那来回走动,绕着树篱走了一圈又一圈,没有看见一处缺口。后,他在一条用来排雨的水沟边上,发现了一根老朽的木桩,似乎不那么牢固。于是他纵身一跃,跳过水沟,淹没在树丛之中,然后停了下来。想到渴望已久的肥大阉鸡以及美味的鸡肉,列那兴奋得连胡须都颤抖起来。他一动不动地伏在一根荆条下面,一边等待时机,一边侧耳倾听。
这时候,快乐自信的诺瓦莱在花园里来回踱步,他叫着母鸡们的名字,一会儿甜言蜜语,一会儿大声训斥;他不知不觉地走近列那藏身的地方,在那里扒拉起来。突然,列那钻了出来,猛扑上去;他以为能够得手,可是却扑了个空。诺瓦莱迅速一闪,扇动着翅膀,一边跳一边跑,还发出阵阵求救的叫声。
贝尔东听见了,他走出屋子,循着声音望去,很快就发现了正在追逐公鸡的狐狸。“啊!是你,你这个盗贼!看我怎么收拾你。”
他回到屋里,并非去取什么锋利的兵刃(他知道农民是无权使用兵刃来对付野兽的),而是拿出一张被烟熏得乌黑的网;这网肯定是魔鬼织的,因为每一个网眼都那么牢固!原来农民是希望用这张网抓住盗贼。列那意识到了危险,便躲到一棵巨大的白菜下面。贝尔东从来没有打过猎,他只是把网歪歪扭扭地罩在菜地上,扯开嗓子拼命地叫喊,想吓倒列那:“啊!盗贼!啊!畜生!我一定会逮住你的!”他一边喊,一边用木棍敲打着白菜。列那被逼得走投无路,不得不一跃而起。可是他能逃到哪里去呢?只能是自投罗网。他的处境越来越艰险:网在不断收紧、合拢;他的脚、身体、脖子全被缠住了。而且他越是挣扎,网就缠得越紧。看到狐狸受尽折磨,农民得意万分:“啊!列那,你总算遭报应了,这回你死定了。”说着,贝尔东抬起脚,踩在俘虏的喉咙上,准备开始执法。列那抓住机会,对准农民的脚后跟,一口狠狠地咬了下去。贝尔东的尖叫声成了列那报仇的个信号。这一口咬得农民疼痛至极,以至于他摔倒在地,失去了知觉。不过,不一会儿他就清醒了过来,使劲想摆脱狐狸的牙齿。他挥舞拳头,砸在列那的背上、耳朵上和脖子上;列那全力躲闪,却依然紧咬牙关。他甚至还乘胜追击,以一个漂亮的动作,截住了贝尔东挥舞的右手,并将它和脚后跟咬在一起。可怜的贝尔东,你何必和列那作对呢!干嘛不让他去抓那些公鸡、阉鸡和母鸡呢?“狗被逼急了会咬人”,你应该早一点想到这条谚语的。
列那咬住了农民的脚后跟和手,便改变了态度,他以胜利者的姿态说:“我以我爱人的名义发誓,今天你死定了。别指望买通我,即使你给我皇帝的宝贝,我也不要;你已经被困住了,就像查理曼大帝被困在朗松法国地名,位于南方普罗旺斯地区的罗讷河口。
一样。”
这时,农民惊恐绝望到了极点。他两眼流泪,心底里叹着气,可怜巴巴地请求饶恕。“啊!饶了我吧,列那先生,看在上帝的分上,饶了我吧!您可以对我发号施令,告诉我您要我干什么,我一定服从;您愿意接受我,让我在有生之年成为您的仆从吗?您愿意……”
“不,农夫,我什么都不要:刚才你还在谩骂我,发誓不会放过我,现在轮到你自己了。感谢圣人!现在要接受惩罚的是你,混蛋!我抓住了你,我要把你关起来,押到圣人面前,他会惩罚你的,谁让你刚才如此凶恶地对待我。”
“列那先生,”农民抽泣着继续说道,“您就对我发发慈悲吧:不要惩罚我。我知道我对您不敬,我真是个该死的贱人。您说我怎样赔偿您吧,我一定照办。您可以把我当做您的仆人、您的奴役,您可以拿走属于我的一切,甚至我的妻子。难道您与我和解有什么不值得吗?您可以从我家拿走您想要的任何东西,它们都属于您:您可以向我所有的物品征税;有一个可以支配这么多财物的人当仆人,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在这里,我们应该说几句列那先生的好话:他看到农民为了保护他的公鸡,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向他求饶,心底里不禁产生了一丝怜悯。“好了,农夫,”他对他说,“别哭了,住嘴吧。这次我可以饶恕你,但以后你永远不得再犯;否则,我要是让你逃脱惩罚,我就不去见我的妻子和孩子!在松开你的手和脚之前,你必须发誓,不再做任何反对我的事情。我一放开你,你就要履行你的诺言,放弃你所拥有的一切。”
“我俯首听命,”农民说,“上帝会为我担保,保证我在任何时候都会信守诺言的。”
贝尔东说的是实话;其实,他虽然吝啬,但很正直;他的话就像神甫那样可以信赖。
“我相信你,”列那说,“我知道你是出了名的老实人。”
说着,他松开了他。贝尔东获释之后的件事,就是扑倒在列那的脚下,他的泪水沾湿了列那的皮毛,他伸出差点被咬掉的那只手,指着近的那座寺院,用习惯的方式,向列那发誓。
“现在,”列那说,“你要做的件事,是把这该死的网从我身上拿走。”农民照办了,列那恢复了自由。“既然你说从今往后要听从我的意愿,我现在就要考验考验你。你知道,我已经盯了诺瓦莱一天了,你去给我把他抓来;要是办到了,你就是我的朋友,你刚才发的誓也一笔勾销。”
“啊!先生,”贝尔东回答,“您为什么不要点更好的东西呢?这只公鸡的肉又老又难啃,他已经两岁多了。我拿三只鲜嫩的小鸡跟您交换他吧,小鸡的肉和骨头肯定更加适合您。”
“不,我的朋友,”列那接着说,“我对小鸡不感兴趣,你还是留着他们吧,快去把那只公鸡抓来。”
农民不再申辩,他嘴里嘟嘟囔囔地走开,朝诺瓦莱跑去,追赶了一阵后,把他逮住了,带到列那面前:“给,先生,这是您要的诺瓦莱。不过,看在圣人的分上,我宁愿拿我好的两只阉鸡跟您交换。我非常喜欢诺瓦莱:没有一只公鸡在母鸡面前像他这样殷勤、警惕;同样,他也深受母鸡们的爱戴。不过,既然您选中了他,先生,就把他拿去吧。”
“很好,贝尔东,我很满意。作为满意的表示,你刚才发的誓就一笔勾销了。”
“太感谢了,列那先生,上帝和圣母都会保佑您的!”
贝尔东走开了。列那叼着诺瓦莱,满心喜悦地走上了回莫贝杜伊的路,心想:一会儿就可以和心爱的艾莫莉娜分享这只可怜的公鸡的肉和骨头了。但是,他没有料到后来发生的事情。
他走过一座小丘,小丘上有一条小路,蜿蜒着通向另一个村庄;这时,他听见公鸡在低声抱怨。那天列那的心肠特别软,便大发慈悲地问公鸡为什么哭泣。“您知道,”公鸡说,“我的生辰不好,所以只能替贝尔东这个天下忘恩负义的农夫还债!”
“在这个问题上,诺瓦莱,”列那说,“你错了。你应该表现得勇敢一些。听我一句话,我的好诺瓦莱。老爷是否有权决定农奴的命运呢?当然有,对吗?这就像我是一名基督徒一样理所当然。主人生来就是发号施令的,而仆人则注定要百依百顺。仆人有义务为主人献出生命;再说,还能有什么死法比这更加光荣的呢?你也知道,诺瓦莱,你已经听别人说过成百上千次了。不错,要是没有你,贝尔东就得拿他自己的命来还债:要是他不能拿你抵他的命,现在他早就已经归天了。所以你要勇敢一些,我的朋友诺瓦莱:你会伟大而光荣地死去,你会有天使相伴,你将永远生活在上帝的目光下。”
“我非常愿意,列那先生,”诺瓦莱回答,“我不是因为死而感到害怕和难受;不管怎样,我注定要像十字军骑士那样死去,像他们一样被钉在十字架上。让我感到难受的,是我的那些阉鸡朋友们,特别是我心爱的美丽母鸡们,您刚才在树篱边上也见到过她们;有一天,她们也会被吃掉,但她们的灵魂却不会像我这样永生。好了,不再想这些了!列那先生,给我一点勇气吧;比如,要是您能为我唱一段虔诚的歌曲,帮助我去到天堂的门前,那您就是做了一件大好事。这样,我就会忘记我将死去,我将受到上帝子民们更好的款待。”
“就这点小事,诺瓦莱?”列那立刻答道,“嗨!你干嘛不早说呢!我以艾莫莉娜的名义告诉你,我不会拒绝你的要求。你听好。”
于是列那唱起了一首新歌,诺瓦莱听到后似乎非常开心。当列那唱出一个长音的时候,诺瓦莱一个挣扎,逃脱出来,拍打着翅膀,飞到旁边一棵高大的榆树上。列那见状想抓住他,可是已经晚了。他把前肢搭在树干上,直起身体,不时地跳着,可就是无法碰到树枝。“啊,诺瓦莱,”他说,“这样可不好:你使用诡计欺骗了我。”
“您意识到了?”诺瓦莱回答,“很好,可你刚才没有意识到。不错,您也许不应该唱歌;所以我请您别再继续唱下去了。再见,列那先生!回去休息吧;等您睡醒了,或许会找到新的猎物!”
列那羞愧万分,不知如何回答、该做什么。“我的上帝!”他暗想,“俗话说得对:‘口蜜腹剑’;农谚说得也不错:‘勺中食物送进嘴,须经千山与万水。’今天我总算领教了。加图加图(前234—约前149年),古罗马政治家、演说家,历史上位重要的拉丁散文家。
也曾说过:‘说少者才能多吃。’我怎么没有记住呢!”他一边走,一边还在嘟囔着:“今天真晦气、真愚蠢!都说我能干,说我骗人就像黄牛犁地一样拿手;可现在我竟然让一只狡猾的公鸡为我上了一堂骗术课!但愿此事不会被张扬出去,不至于传到宫廷之中!否则我真要名誉扫地了。”
编著者的话:早在尚特克莱尔和诺瓦莱诞生前很久,伊索就曾经让乌鸦唱过歌了。总有那么一些人(当然,那是在古代)非常善于让别人唱歌。请听比埃尔·德·圣-克鲁是如何为狐狸和乌鸦的伊索寓言增添新的情趣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