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330138
内容简介
《创造生活:美国职业女性生活状况研究》由美国著名妇女研究学者撰写,详细描述并解析了当代美国女性在职场、婚姻和生育等方面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全书分为七章。作者以深厚的专业功力,结合亲身经历,通过大规模社会凋查和深入访谈,讲述了美国职业女性的生活困境和生育难题。《创造生活:美国职业女性生活状况研究》以大量触动人心的事例为现实依据,以多层面、跨领域的研究成果为理论基础,从社会、经济、医学、政治等多个角度进行,阐释论述,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创造生活:美国职业女性生活状况研究》语言生动,可渎性强。书中的很多见解,不仅值得女性群体特别是年轻女性思考和判断,也可供美国社会和女性问题的研究者借鉴:而且对于我国妇女工作的研究和公共政策的制定,也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目 录
部分 挑战
章 来自一线的故事
第二章 发人深省的现实
第三章 高层工作与做母亲的代价
第四章 捕食者和哺育者
第五章 不孕症治疗:高科技生殖技术开出的空头支票
章 来自一线的故事
第二章 发人深省的现实
第三章 高层工作与做母亲的代价
第四章 捕食者和哺育者
第五章 不孕症治疗:高科技生殖技术开出的空头支票
第二部分 解决方案
第六章 时间危机
第七章 全部拥有
NOTES(注释)
译者后记
在线试读
《创造生活:美国职业女性生活状况研究》:
我在前言中提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担任了经济政策参议会( EPC)的执行主管,那是一家位于曼哈顿的智库,为当时重大政策问题撰写报告。这个职务很棒,但带来的压力也极大。而且,几年后我又开发了新的项目,拓展了资金规模,压力就更大了。到了1986年,我想明白了,这份工作光鲜高调,而我的孩子当时还小,我越来越无法兼顾。于是,我辞职了。在40岁生日的前一个礼拜,我就这么走过去告诉老板,我感觉自己受不了,需要回家照顾孩子。当时,我只想着好的方面。毕竟,我对生活充满了感激。我有三个漂亮的孩子,有亲爱的丈夫,他支撑起了我们五口之家。我还有机会在家工作——在上一《创造生活:美国职业女性生活状况研究》成功的基础上,我可以成为一名自由作家。
按想象中的那样,我既高兴又起劲地转型成了一名居家妈妈——陪陪孩子,干干家务。但这时,我发现自己需要克服心中的失落感和挫败感,这是第二次我不得不离开事业了。我已经39岁,无法再假装还能东山再起,我已经大不如前。我曾经热爱高校教学工作,也很喜欢分析政策,原因不是我很在意钱或地位(本来也没多少),而是我对自己的工作总是全力以赴。不管是当一名教师还是做政策分析师,我都将热情倾注在经济政策制定这个领域,并且牢守着社会正义和平等机会等价值理念。因此,就这样撒手离开让我极其痛苦。事业渐入佳境之时,却要将薪水、同事、关系全部丢开;更重要的是,我觉得我放弃了此生能够有所作为的小小机会。
但我明白必须要做什么。我的孩子们需要我,尤其是3岁的亚当。所以,我回到家,重整旗鼓,开始了新的人生,成为事必躬亲的妈妈,同时还要兼职工作。我用闲散时间工作,很少出差,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孩子们。像莉萨·波尔斯基一样,我很清楚我的人生选择。即便如此,这些牺牲还是那么真实,那么痛。
现代社会的工作提出了过多的需求和限制,让人疲于奔命,于是就出现了这两个现象:如此多的高成就女性没有孩子;同样,高潜能女性一旦有了孩子,就被迫离开了职场。有些人就此离开,剩下的人好似螃蟹一般,侧身忍让,如履薄冰,不停更改工作形式,以求能照看孩子。
我们从20多岁的年轻女性讲起。过来人对后辈的忠告说得很明白:尽量推迟生育。用“催化剂”组织的创始人费利斯·施瓦茨的话说,你会得到“工作上的巨大回报”。2根据《工作女性》杂志和《工作妈妈》杂志的前任主编莉萨·贝嫩森的说法,“显而易见,年轻女性要明白,在20多岁的时候要全力以赴干事业。要想成功,就要在至少十年内全身投人工作”。
悲哀的是,专家的这条建议极其合理,生孩子的确会让事业脱离轨道,毁之一炬。如果年轻女性想事业起飞顺利的话,就要避免生孩子。两个因素共同导致了这一点。事业成功的要求是十分苛刻的,尤其是在初期阶段。严格的职业培训、每周50-70小时的工作时间、出差以及高压的工作环境,这些都会让上进的年轻女性不堪重负。如果再要孩子的话,孤立无援会让她们的生活变成一团乱麻。至少在美国,政府和企业对在职妈妈向来是袖手旁观,带薪产假、工作保障、弹性工时制、优质幼托服务等福利基本上都不存在。这样一来,女性一旦生了孩子,在就业市场上的行情就会一路下跌。近的两项研究用特定术语列出了生儿育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家简·沃德弗格发现,即便婚姻状况、经验和教育程度等变量不变,生育后的女性还是比其他女性的收入少。事实上,她发现生一个孩子的工资“罚金”是收入的6%,生两个是13%。在另一项研究中,经济学家米歇尔·布迪格和保拉·英格兰发现,妈妈们每生一个孩子,损失的收入是7%。
……
我在前言中提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担任了经济政策参议会( EPC)的执行主管,那是一家位于曼哈顿的智库,为当时重大政策问题撰写报告。这个职务很棒,但带来的压力也极大。而且,几年后我又开发了新的项目,拓展了资金规模,压力就更大了。到了1986年,我想明白了,这份工作光鲜高调,而我的孩子当时还小,我越来越无法兼顾。于是,我辞职了。在40岁生日的前一个礼拜,我就这么走过去告诉老板,我感觉自己受不了,需要回家照顾孩子。当时,我只想着好的方面。毕竟,我对生活充满了感激。我有三个漂亮的孩子,有亲爱的丈夫,他支撑起了我们五口之家。我还有机会在家工作——在上一《创造生活:美国职业女性生活状况研究》成功的基础上,我可以成为一名自由作家。
按想象中的那样,我既高兴又起劲地转型成了一名居家妈妈——陪陪孩子,干干家务。但这时,我发现自己需要克服心中的失落感和挫败感,这是第二次我不得不离开事业了。我已经39岁,无法再假装还能东山再起,我已经大不如前。我曾经热爱高校教学工作,也很喜欢分析政策,原因不是我很在意钱或地位(本来也没多少),而是我对自己的工作总是全力以赴。不管是当一名教师还是做政策分析师,我都将热情倾注在经济政策制定这个领域,并且牢守着社会正义和平等机会等价值理念。因此,就这样撒手离开让我极其痛苦。事业渐入佳境之时,却要将薪水、同事、关系全部丢开;更重要的是,我觉得我放弃了此生能够有所作为的小小机会。
但我明白必须要做什么。我的孩子们需要我,尤其是3岁的亚当。所以,我回到家,重整旗鼓,开始了新的人生,成为事必躬亲的妈妈,同时还要兼职工作。我用闲散时间工作,很少出差,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孩子们。像莉萨·波尔斯基一样,我很清楚我的人生选择。即便如此,这些牺牲还是那么真实,那么痛。
现代社会的工作提出了过多的需求和限制,让人疲于奔命,于是就出现了这两个现象:如此多的高成就女性没有孩子;同样,高潜能女性一旦有了孩子,就被迫离开了职场。有些人就此离开,剩下的人好似螃蟹一般,侧身忍让,如履薄冰,不停更改工作形式,以求能照看孩子。
我们从20多岁的年轻女性讲起。过来人对后辈的忠告说得很明白:尽量推迟生育。用“催化剂”组织的创始人费利斯·施瓦茨的话说,你会得到“工作上的巨大回报”。2根据《工作女性》杂志和《工作妈妈》杂志的前任主编莉萨·贝嫩森的说法,“显而易见,年轻女性要明白,在20多岁的时候要全力以赴干事业。要想成功,就要在至少十年内全身投人工作”。
悲哀的是,专家的这条建议极其合理,生孩子的确会让事业脱离轨道,毁之一炬。如果年轻女性想事业起飞顺利的话,就要避免生孩子。两个因素共同导致了这一点。事业成功的要求是十分苛刻的,尤其是在初期阶段。严格的职业培训、每周50-70小时的工作时间、出差以及高压的工作环境,这些都会让上进的年轻女性不堪重负。如果再要孩子的话,孤立无援会让她们的生活变成一团乱麻。至少在美国,政府和企业对在职妈妈向来是袖手旁观,带薪产假、工作保障、弹性工时制、优质幼托服务等福利基本上都不存在。这样一来,女性一旦生了孩子,在就业市场上的行情就会一路下跌。近的两项研究用特定术语列出了生儿育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家简·沃德弗格发现,即便婚姻状况、经验和教育程度等变量不变,生育后的女性还是比其他女性的收入少。事实上,她发现生一个孩子的工资“罚金”是收入的6%,生两个是13%。在另一项研究中,经济学家米歇尔·布迪格和保拉·英格兰发现,妈妈们每生一个孩子,损失的收入是7%。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