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20141128
“经典写作课”系列是99读书人推出的一套写作类丛书,其中包括《风格练习》《穿睡衣的作家》《小说教室》《写作这回事》《与达洛维夫人共舞》《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讲座》《给一个青年作家的十封信》《出走的人:作家与家人》等,所选文本皆为名家名作。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讲座》是法国著名作家安德烈·纪德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经典著作。
本书是纪德1922年所作的关于陀氏的六次讲座。在这一系列讲座中,纪德主要的关注点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如何以“文学”的方式表达出来,他通过解读陀氏的书信和小说文本,层层剖析了陀氏的文学思想以及艺术风格。他深入到陀氏及其塑造的人物的内心世界,发现了谦卑与傲慢的相互转化、人物思想的二重性等陀氏创作的主要特点。
纪德视陀氏为天才的小说家,而且是“所有作家中*伟大的一位”,他对陀氏的解读带有浓重的法国阅读经验,同时向读者展示了一种健康的心智生活。这是两位伟大作家的一次跨越时空的心灵交流,是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珍贵文献。
从《书信集》看陀思妥耶夫斯基
在老鸽棚剧院纪念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讲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他为我们活过的一生。我们只要读他的作品便能再活一次。纪德是个不可替代的榜样,因为他选择了变成他自身的真理。——萨特
为了他广包性的与有艺术质地的著作,在这些著作中,他以无所畏惧的对真理的热爱,并以敏锐的心理学洞察力,呈现了人性的种种问题与处境。——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讲座》
从《书信集》看陀思妥耶夫斯基
托尔斯泰伟岸的身影仍然遮挡了地平线,不过——这就像走在山里头那样,我们越是走得远,就越能越过近的山峰,看到曾被它挡住的远处的峰巅——我们的某些先驱者也许注意到了,在巨人般的托尔斯泰后面,又显现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身影,而且越来越大。他是依然半隐半露着的,是绵延伸展的山脉的神秘纽带,几条充沛慷慨的河流从那里发源,新近干渴的欧洲今天正在痛饮它们的水。应该将他,陀思妥耶夫斯基,而不是托尔斯泰,与易卜生和尼采并列。他跟他们同样伟大,也许还是三人中重要的一位。
大约十五年前,德·伏居耶先生 把开启俄罗斯文学的铁钥匙,放在称为雄辩的这一银盘子上,献给了法国。他谈到陀思妥耶夫斯基时,却为这位作家的粗野感到抱歉;他承认陀思妥耶夫斯基具有某种天才,但同时高雅地对此表示了保留态度,并请读者原谅陀思妥耶夫斯基大量的粗话,承认“绝望使得他试图让我们的世界来理解他的世界”。他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初的几本书是成功的,至少是可以忍受的,他因而为此花费了不少笔墨,但他后停留在了《罪与罚》上,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才华从这本书起便停止了发展”,当时的读者对他的这句话不能不信以为真,因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其他作品几乎都还没有翻译成法语文。他还说,“陀思妥耶夫斯基会使劲地扑打翅膀,但始终在天空下日益浑浊的雾阵中转圈”;他宽厚地介绍《白痴》中白痴的性格,接着,又说《群魔》“含混不清,结构混乱,常常十分可笑,充满了世界末日的理论”,又说《作家日记》是“晦涩的赞歌,既不是分析,也不是论战”;他只字不提《永恒的丈夫》 和《地下室手记》,他写道:“我没有提到一本叫《少年》的小说,跟先前的作品相比,它大为逊色”,他还以更为鄙夷的口气说:“我也不提《卡拉马佐夫兄弟》,一般认为,没有几个俄罗斯人会有勇气读完这个没完没了的故事”,后,他这样归纳道:“我的使命仅仅是请人们注意这位作家,他在俄国享有盛名,而在我们这里却默默无闻,我还在他的作品中指出了三个部分,它们似乎能体现他才华的不同侧面,这就是《穷人》、《死屋手记》和《罪与罚》。”
因此,我不知道我现在是应该感谢德·伏居耶先生,因为毕竟是他先向我们介绍了陀思妥耶夫斯基,还是应该抱怨他,因为他可悲地削弱了这位天才作家的非凡形象,使之不完整,甚至被歪曲;当然,他那样说,是出于一种诚恳,尽管他的做法似乎有违初衷。我有些怀疑,《俄罗斯小说》的作者提请人们注意陀思妥耶夫斯基,到底是在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帮忙呢,还是通过将注意力集中在三本书中,而替陀思妥耶夫斯基帮倒忙。这三本书当然是非常好的,但并不具有的代表性。只有超越它们,我们才能充分地展开我们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景仰之情。此外,对沙龙人士的智力来说,很难乍一眼就能把握或者深入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他不能让人消除疲劳,而只是让人感觉疲劳,就像不停奔跑着的纯种赛马;读者得保持始终的清醒……使注意力集中……从而引起精神的疲劳……”,等等。三十年前,社交界中许多人也是这样谈论贝多芬的后几部四重奏的。(“过快地被人理解的东西维持不了多久”,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的一封信里这样说。)
当然,这些带贬义的评价延缓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翻译和出版、传播,事先就使读者气馁,使夏尔·莫里斯先生初提供给我们一个残缺不全的《卡拉马佐夫兄弟》译本 ,不过,它终究未能阻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全部著作渐渐地由不同的出版社先后出版 。
如果说,迄今为止,陀思妥耶夫斯基只是在相当特殊的精英阶层中慢慢地赢得了读者,如果说,他使那些教养不够、不太严肃、略有善意的公众颇为反感——这些人同样也不大欣赏易卜生的戏剧,却会欣赏《安娜·卡列尼娜》,甚至《战争与和平》——或者使另外一些不那么与人为善、而赞赏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公众也颇为反感,那是不能归咎于德·伏居耶先生的。这其中的原因相当复杂,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信集,有助于我们找到其中大部分的原因,因此,我今天要谈的不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全部著作,而仅仅是法兰西信使出版社1908年2月出版的那本新书(《书信集》)。
评论
还没有评论。